学术投稿

综述腹股沟疝气的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效果分析

赵加军

关键词:腹股沟疝气,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摘要: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组织或器官连同腹膜壁层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处或腹股沟管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俗称“疝气”,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其中以斜疝的发病率较高,且斜疝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本文就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腹沟股疝气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9例因严重创伤、腹腔感染导致的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进行夹心式减张缝合而暂时性关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例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死亡率与基础疾病有关,而非暂时性关腹技术本身.结论 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是一种价廉、安全有效的暂时性关腹手段.

    作者:余科宏;张建文;赵玉国;杨文斌;罗一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把参加研究的100名妇产科病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是接受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服务的一种,而乙组则是按照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接受的护理服务.之后对这两组参与到研究中的病人进行实际情况和满意度的调查.了解病人实际的需求.结果 两组病人在满意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甲组对住院期间护士服务总体评价分数是(4.87±0.53)分,而乙组对住院期间护士服务总体评价分数是(4.41±0.3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疗机构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有显著的成效,并且还可以提高病人对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齐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作者:伍文义;容朝宽;伍盛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经皮Sp02值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值、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吸痰后sp02值,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减少吸痰过程中Sp02下降的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安全感.

    作者:李萍;戴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其重要性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 以我院在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为81.6%,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为96.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分为(86.42±2.32),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平均分为(95.88±2.48),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P<0.05).结论 将细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冀伟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针对性护理

    目的 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探讨护理要点.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酮症酸中毒患者纳入观察对象.观察患者脱水、血糖、电解质的病情表现,针对性地加强胰岛素、补液护理及健康宣讲.结果 56例患者病情好转,血糖控制、尿糖、尿酮现象完全消失,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危重,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刘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预防及并发症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持续减少或终止,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AMI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痛,也是威胁生命较重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AMI常合并并发症,病情反复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有诱因,所以,处理这些诱发因素,作好预防和护理对AMI的治愈非常重要,现将11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的主要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竺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79例绝经妇女宫内取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取环时间对妇女宫内取节育器(IUD)困难度和术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本计生服务所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施行的宫内取节育器的绝育妇女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整理妇女取节育器时间和节育器位置与取器难易程度的关系.结果 取节育器时绝经时间越长,取器难度越大,出血天数越长.结论 节育器应在绝经后及时到相关计生服务所或者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取摘,减少取器难度和痛苦.

    作者:谢翠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新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

    我站在制定新进员工计划及实施培训,无一不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培训理念对新员工选择培训方向、确定目标和判断培训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培训的含义,认识培训的重要性端正培训理念.搞好新员工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燎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婴幼儿牛奶过敏与胃肠道表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婴幼儿牛奶过敏时胃肠道的表现,分析其中的关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儿科诊断为牛奶过敏的婴幼儿40例.患儿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代替牛奶哺乳,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儿治疗前后外周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婴幼儿牛奶过敏的主要胃肠道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86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外科住院治疗的86例直肠癌患者,将其按入院随机号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72.09%,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目的 在高校教育中教学改革工作中,探索开拓创新教育、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医学生的途径.方法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摸索实验教学方式.结果 初步建设和完善培养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结论 结合批判性思维和散发性思维的强化训练,激发和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给病理学实验教学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鼻外径路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结束鼻窦炎症状再次出现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介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社区管理及体会

    目的 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滞后的相对不平衡,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患者逐渐增加,导致脑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的高危因子,5年内有约1/3的患者会发展为脑卒中.目前在社区内对于脑卒中的关注较多,但大多数患者和医生对于TIA的关注较少,利用社区内的资源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一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将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减少很多经济和精神方面的损失.方法 在治疗患者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对于TIA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一定得规范化药物治疗.结果 通过积极合理的管理和治疗,患者进展为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 脑卒中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呈现出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在社区内,对发生过TIA的患者如何进行积极的管理,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作者:刘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变治疗的25例患者的CT和MRI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结果.结果 CT在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骶髂关节骨皮质侵蚀和缺损方面优于MRI,而且还能够清晰地看到骶髂关节炎的分级,但MRI可反映骶髂关节旁软骨破坏和韧带损伤.结论 CT与MRI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结合CT和MRI对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黄广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探析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主要对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前来我院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就其对环境、医护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心血管内科环境进行优化,有效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 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态度以及治疗环境比较满意,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更具信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化服务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强治疗的自信心,有助于医护人员良好形象的树立及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终有助于医院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萍;蔡荣;曼地努尔;塔吉古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完善病案、缓解医患矛盾

    病案作为解决医疗纠纷和判定的法律责任依据,其真实性、可靠性如何直接影响着医疗纠纷进程.目前来看,因病案的不完善而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这不仅会影响医院声誉,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或损害.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出现,需要强化病案管理,以提高病案真实性和可行性,从而使病案证据价值得以实现.

    作者:汤尔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肠外伤手术后肠内营养68例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在胃肠外伤手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的腹部受伤确诊为胃肠道外伤的患者6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为23 ~64岁,平均年龄为36.2岁,68例患者全部实施肠内营养.结果 68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实施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有关并发症,患者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对比都有明显改善,患者经过肠内营养治疗加快了排气时间,所需静脉输液的时间明显减少,疾病治疗费用明显减少,手术后机体各项蛋白水平有所升高,总体效果较佳.结论 手术后实施肠内营养可增加药物的吸收率,药物能够充分的发挥药效,减少营养素的流失,有利于病情的康复,肠内营养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患者手术后实施肠内营养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是较好的营养方式.

    作者:邹长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肠造口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包括齿线到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之间的癌变部位[1].目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而这个手术的要求是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2].肠造口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是挽救、延续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生活模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3-4].

    作者:王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少年斜视手术中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少年斜视手术中使用何种麻醉手术效果更佳.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少年斜视患者48例,分成2组,每组24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采取局部麻醉和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和氟哌啶来辅助镇痛镇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实验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5.8%,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7.5%,对于两种麻醉方式在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比较,实验组的显效例数更多,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少年斜视的手术中在采取局麻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和氟哌啶镇痛效果更明显,手术后的临床治愈率更高.

    作者:黄信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