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沈海霞

关键词:原发性脑出血, 疏血通注射液, 基线欧洲卒中量表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0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维生素C、KC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1d.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29.5±9.9,治疗4d为29.6±10.6,治疗10d为20.5±9.9,治疗21d为13.5±6.9,对照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29.4±9.8,治疗4d为30.3±9.9,治疗10d为30.1±9.8,治疗21d为29.1±8.8,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d和治疗10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21d时观察组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治疗Ⅰ、Ⅱ级膝关节骨关节炎评分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与单纯玻璃酸钠注射治疗Ⅰ、Ⅱ级膝关节骨关节炎评分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组(a组)40例和单纯玻璃酸钠注射组(b组)43例,观察两组膝骨关节炎VAS评分、WOMAC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VAS评分、WOMAC评分及疗效比较均有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是临床上治疗Ⅰ、Ⅱ级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优异、可行、安全的方法.

    作者:谢富林;杨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36例临床观察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功能障碍之一,由此而继发的各种泌尿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1].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所致尿潴留,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6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

    作者:黄岳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及跟踪随访,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结果 自我管理教育后,观察组完全遵医46例占82%,部分遵医9例占16%,不遵医1例占2%.对照组完全遵医11例占20%,部分遵医30例占54%,不遵医15例占27%.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明显提高患儿遵医行为,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

    作者:李月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心理护理方法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以诊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为主,这些疾病多为一些常见多发病,且治愈较难,因此给不少女性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心理治疗和护理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临床妇科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创新中医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创新课堂教学,而创新课堂教学主要从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中医教学等方面来实现.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析乙肝患者血清五项指标与HBV-DNA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五项标志物与HBV-DNA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院表面抗原阳性的2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乙肝二对半)表达的关系,HBV-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采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测定.结果 不同的HBV-DNA含量患者的乙肝免疫指标检出率也不相同.结论 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随病毒含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作者:史琼英;陈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护理人员的情绪管理

    目的 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方法 教会护理人员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结果 护理人员学会管理情绪,工作效率有提高,家庭生活也和谐.结论 开展护理人员的情绪控制管理,对护理工作和家庭生活有改善作用.

    作者:王萍;丁笑歌;冯淑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方法,为护理工作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细节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实验组为(31.7 ±6.3)h,对照组为(53.8 ±7.2)h,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细节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身心舒适感受,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田小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

    目的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将92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还进行改良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詹嫩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5例门诊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45例门诊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接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3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及其治疗前后的糖代谢功能,包括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代谢功能指标包括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实验组的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糖功能代谢指标,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对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主动识别和防范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的目的.方法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护理措施,通过不断完善和修订制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纠纷和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纠纷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时查找薄弱环节,预防为主,避免隐患的发生,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治疗环境.

    作者:辛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析包皮环切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措施

    包茎或包皮过长两种情况都容易引起包皮垢沉积,引发炎症,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有致阴茎癌的可能.男性包皮环切手术是解决包茎或包皮过长问题的惟一方法,由于其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和敏感性,绝大多数病人的心理负担都较重,为此,做好病人护理工作,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积极的治疗心态对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朱元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试述张仲景治肺八法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在研究论治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中,运用了宣肺散寒、温肺化饮、清肺泻热、降肺利气、泻肺逐邪、温肺御寒、滋肺养阴、补肺益气等治肺八法、体现了他的辨证论治原则.

    作者:曾荣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街镇戊型肝炎5年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新街镇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戊型肝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覆盖市、镇、村三级卫生医疗机构的疑似肝炎主动监测网络,系统全面地掌握监测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累计报告急性肝炎病例194例,年均发病率为10.12/万人/年.其中戊肝病例83例,戊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4.43/万人/年.戊型肝炎占急性肝炎病例的42.78%,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见于40周岁以上人群,全年均有发病,春夏季节较高.结论 戊型肝炎发病占全部肝炎发病的构成比较高,随着甲、乙肝疫苗对甲乙肝预防效果的显现,应加强戊型肝炎的监测和防治.

    作者:吴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排痰、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并发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赭镇气汤加减治疗,10天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 (58/6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6% (46/60),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作者:黄惠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的应用

    普外科手术中可能会牵连到一些重要器宫,如果在临床手术时出现感染的情况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影响,在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感染,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艾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干燥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56例干燥综合症(SS)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其并发症,减轻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集自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SS病人56例,对病人进行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及日常护理的重要性.结果 26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护理是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欧英慧;马绮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显微手术治疗新进展

    翼状胬肉是常见病、多发病,到现在为止仍无有效药物能切底治愈,手术为常见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在不断地改进.手术方式由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到翼状胬冉的显微手术,如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结膜移植以及术中平阳霉素、丝裂霉素的应用等,大幅减少术后复发率.现就翼状胬肉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术后复发率作一综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黄祖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常见肺粟粒性病变HRCT诊断

    粟粒性病变是胸片常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肺的多发结节.这些具有特征性的结节一般都很小,直径通常都在1-3mm,边缘锐利.大约有80多种病变可以表现为粟粒性病变,高分辩CT(HRCT)较胸片更能准确观察肺实质、肺弥漫性病变,胸片不能定性时,HRCT可以发现某些重要征象从而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HRCT主要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显示结节的分布与次级肺小叶的关系,这对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文描述三种分布方式:小叶中心型,淋巴管周围型和随机分布型.

    作者:赵军;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