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景宇
目的:对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通过莫西沙星进行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1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5%,痊愈和有效的患者数量是明显的;并且患者治疗后其咽痛、多痰及打喷嚏症状治愈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结论:采用适宜的疗法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缓解是有帮助的,而莫西沙星由于自身多种优点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而加以推广的。
作者:吕玉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二级护理,一组进行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二级护理,对两组间妇女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妇产科病房对产妇进行运用临床路径的二级护理,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还提升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团队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使产妇体验到了良好的服务,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风险,建立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实验室标准化评价模式。方法:对不同时间1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检测,采用vidas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Tf(凝血系统启动因子),vwF(血管损伤标志物)。结果:体内D-二聚体含量高过指标的患者中30%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70%不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而体内D-二聚体含量正常的患者都不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结论:在判断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是D-二聚体,可以预测血栓形成趋势,确定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振芳;崔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科研设计名称与方法的描述:文中应写明科研设计名称和主要方法。(1)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调查研究、回顾性调查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2)实验设计,请写明设计类型: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何种盲法措施;主要方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并且写明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方法。2.研究资料的描述:用珋x ±s 表达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统计表应合理安排纵横标目,数据的含义应表达清楚;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应符合数学原则;相对数分母不应小于20,并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基层医院妇科常见的妇科病[1],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因个人卫生条件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反复流产及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导致盆腔炎发病率很高[2]。
作者:于宪莉;孙淑华;杜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C、LDL-C、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作者:赵影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充分利用课堂,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坚持课堂五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临床执行严格的手消毒现状并不满意,分析原因如下:基层中医院洗手设施不完善,消毒用品配置不全;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工作流程有需改进之处,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相关制度不健全。由此提出了手卫生的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制定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
作者:字彦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老年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老年心血管病作为老年病之一。由于其病程长,需要长期坚持、规律服药,而老年人由于脏腑及机体肝肾功能代谢能力减弱,所以在服药方面要更加要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针对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安全、有效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雷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临床失眠症肝气虚机理,并探讨针对本病采用大补肝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上半年度入我院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失眠症患者48例,患者的辩证分型主要为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及肝郁化火型。给予患者大补肝汤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4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有效率达到95%以上。结论:针对临床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针对肝气虚失眠症患者采用大补肝汤治疗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楼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感染以及其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研究性分析。方法:利用酶抑制剂能够加快纸片扩散的方法来检测呼吸内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同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的标准为基准,利用KB法来测定细菌对于临床上较为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经检验后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分离率为44%(110/250)。同时其能够高度耐受喹诺酮类以及头抱菌素第二、三代,但是对于氨曲南敏感的仅占55.5%,同时其对于碳青霉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产生耐药性的非常之重要的其中一个机制就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相关检测,同时应当给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高度的重视。
作者:向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普外科术前采用心理护理对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一组予以常规的外科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外科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8.3±5.7)分,对照组焦虑评分(51.2±7.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收缩压(121.4±11.3)mmHg,心率(73.5±9.2)次/min,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压(136.6±11.8)mmHg,心率(90.2±9.9)次/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良好的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可以良好的保持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稳定。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膝关节滑膜炎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5例患者分别进行彩色超声、X线平片及核磁共振(MRI )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超声在滑膜厚度、滑膜形态、膝关节腔积液、膝关节软骨病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彩色超声与X线平片对照有显着性差异,彩色超声与MRI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超声对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廖东萍;邓梅君;吴亨平;张城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超过7亿[1],因此乙肝的健康宣教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健康宣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将设计好的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80份应用于80名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度,也使护生对乙肝宣教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陈卓;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风硬瘫病究其本原在于肝风内动、肝阳亢盛,治疗上以平肝潜阳、养肝调肝为主。“肝为刚脏、肝为万病之贼”,治疗肝阳化风必予育阴平肝调肝养肝、滋阴以熄风。镇肝熄风汤有较好的育阴平肝疗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密切注意调节患者情志的变化,配合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悉心调养,促其早日康复。
作者:李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影响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因素,探讨影响糖尿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方法:对20~70岁的5000例人群进行询问调查,然后再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家族病史,运动量,高血压,腰臀围比,BMI及经济收入水平是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家族病史,高血压,腰臀围比≥0.9,BMI≥25,中度以下职业运动量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家族病史,运动量,高血压,腰臀围比,BMI是某地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而经济收入水平并不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马臻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以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84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指导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心理护理的肝硬化患者在焦虑、失眠、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也对患者生活有着正面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运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试讨论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还包括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同时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迅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结论:警惕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对于有产科异常病史的这类高危新生儿尤其要严密监控。新生儿惊厥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出现。围产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吴淘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