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玲玲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现的异常结果,同时对其结果真实性和相关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680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异常患者162例,同时对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保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与处理工作中,药师应起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起,开始强化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工作中的地位,以这一时间点为分割,以完全随机法挑选前后患者治疗资料各500例,分别归入A(强化前)、B(强化后)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反应的比例,探讨合理有效的判断及处理手段。结果:B 组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2%(11/500),A 组为9.4%(4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后续处理,均转危为安,安全出院。结论: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快速判断及处理效率,我们必须强化药师在用药过程中的地位。
作者:杨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1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而研究组则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术后3个月VAS 评分、Cobb 角、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研究组依次为3.2±1.1分、18.2±2.7、100.00%及3.51%,而对照组依次为5.4±1.3分、11.3±2.4、89.47%、10.5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梁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产检、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给予对照组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产程、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剖宫产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婴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自然分娩的婴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大限度满足产妇需求,利于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提升新生儿质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谭永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清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0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结果:从对照组、正常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受试者的血清HGF、UAER和空腹血糖(FBG)水平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 HGF 水平与 UAER(γ=0.889,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FBG(γ=0.58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随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且两者间密切相关,HGF水平检测有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项艳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1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C、LDL-C、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改善血脂,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作者:赵影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原因,提高抗生素脑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出现抗生素脑病的住院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2~7天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头孢他啶7例,头孢吡肟4例,头孢哌酮/舒巴坦4例,左氧氟沙星3例,头孢替唑钠3例,阿昔洛韦2例。予停药加强对症治疗,以及血滤血灌后缓解。结论:对于应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严格掌握指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或延长给药间期,调整透析方式。
作者:陈莹;梁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如留置针留置肢体时要避免过度活动,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结果: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更加证实了留置针应用的好处,取代了头皮钢针。结论:通过实践认为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以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84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2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指导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心理护理的肝硬化患者在焦虑、失眠、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也对患者生活有着正面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运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10例共320个病灶。比较3种方法与病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性能。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系数为0.926。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或X线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瘤各有其优劣势,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廖湘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骨科手术中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进行总结,为临床推广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骨科治疗护理的120名病人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手术的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占90.14%,明显高于一般统计学资料,患者的预后效果也好于预期。结论:骨科手术治疗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广,手术室优质化的护理配合可改善骨科患者的预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杨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茶油在传统中医学已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食品,其药用价值也早有记载。通过对角鲨烯、茶多酚、茶皂素等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分析,得出其在调节血脂、活淤促渗、抑菌抗氧等方面的功效,当前茶油也已在尿布皮炎、新生儿硬肿症、人工肛门周围炎、非甾体抗炎药经皮渗透等方面有相关的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前景。
作者:齐红艳;李长路;黄毅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体会,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18例轻度酒精中毒患者5 h后清醒步行出院,27例中度酒精中毒患者和5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经治疗1~3天痊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地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过量乙醇对患者的危害程度。
作者:王丽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综合我校37家实习实训基地或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实习带教经验,编制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作者单位实践教学应用2年,发现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统一教师的操作标准,规范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避免临床护理差错和事故,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庆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龋病的预防中氟化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效果肯定、方法简单,被成功的运用在龋病的日常防治中。对于氟化物防龋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对氟化物防龋机制中的氟化物对于牙釉质、牙本质脱矿的抑制,氟化物促进脱矿的牙釉质、牙本质的再矿化以及氟化物对于致龋菌生长代谢的抑制等方面的论述。
作者:胡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在妇科中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住院治疗的妇科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平均43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式沟通护理。结果:通过比较分析B组患者病情治疗后的成功率要显著比A组患者高很多;而且对住院时间而言该组患者也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满意度要明显比A组患者高很多。结论:在妇科中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代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24小时连续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充分利用课堂,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坚持课堂五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防治产后出血80例。结果:总治愈率为97.5%。结论:通过运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并且可以防止出血引起的并发症,降低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纳梅君;丁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