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探讨

庞晴;黄秋鹏;何霁;袁静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

    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作者:赖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几种术式的比较

    目的:评价和分析几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分别应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腔内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透光直视下大隐静脉旋切术及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共124例(162条肢体)。并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未见静脉曲张复发,不同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及局限性,其疗效根据不同患者及病人需求可采用不同术式。结论: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常见几种术式均有其各自优缺点,要适当加以选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其疗效均是肯定的。

    作者:吕红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深入探究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针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问题,以及终针对患者自我认知、精神状况、术后恢复的综合评估给予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和术后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于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畏惧等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和满意度。

    作者:董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100名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名患者经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所有的患者症状都得到了改善。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慧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门诊轻型手足口病15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门诊轻型手足口患者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每年的6~8月,2~3岁的儿童容易有特征性的皮疹(手、足、口部位有水疱,伴有发热或不发热)以上可以临床诊断是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全部治愈。

    作者:潘艺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临床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引流方式,将其应用与骨科疾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效应。本文中通过126例骨科患者因为引流技术不同,所具有的一些治疗效果差异等的研究,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作者:唐奕泉;宁建君;席雅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经过引流管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渗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患者占6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现象。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爱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当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520位在我院进行妇科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融入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日常护理方法,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将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6.9%。结论:护患关系的和谐一直是医疗工作者关心的重要矛盾,在医院的护理中,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必会带来的良好的护患关系。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融入到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对于保证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保证护患关系稳定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

    作者:李彦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病案统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浅析

    本文介绍了现有病案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数据仓库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作者:丁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乳癌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和研究乳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例于2010年6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乳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康复护理以及手部和上肢功能锻炼,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3例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1例患者发生皮瓣缺血坏死,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上肢功能均取得理想的恢复效果,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对乳癌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康复护理以及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能够保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的上肢功能获得有效改善,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徐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向社区老年人进行有规划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方法:对社区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集体讲座、健康宣传栏、健康档案”等措施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控制与稳定老年病患的病情,防范各类并发症的出现。结果:社区医生通过向老年病患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通过“饮食教育、锻炼教育”帮助老年病患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结论:有效提升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冬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d静点,观察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组治疗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潇文;双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对其压疮预防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对其压疮预防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352例心力衰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6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可降低出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并提高陪护者护理技能,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田金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效的临床报道

    目的:研究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单放组),1次/天,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40Gy,20次后改为2次/天,1.5Gy/次,10次/周,总剂量64Gy。另一组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综合组),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8天。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食管片的分级综合治疗组1级占56.7%,明显高于单放组26.7%(P<0.05);综合组1年生存率80.0%,明显高于单放组43.3%(P<0.05);1级以上胃肠道反应综合组为6.7%,明显低于单放组30.0%(P<0.05);白细胞Ⅰ~Ⅱ级下降综合组占20.0%,明显低于单放组63.3%(P<0.05)。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作用。

    作者:朱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吞咽训练与康复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意识恢复后脑外伤昏迷患者吞咽困难吞咽训练以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患者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仅单纯进行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则在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过吞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0例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防治体会

    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防治工作体会。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冠心病中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行回顾分析,并总结患者的疾病防治措施。结果:针对不同类型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患者病症表现均得到了良好控制,血压水平、血浆比黏度以及总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给予饮食控制、适当锻炼以及有效的药物质量能帮助预防冠心病疾病的发生。

    作者:钟日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试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新认识

    本文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团队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并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作者:庄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黎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作者:侯迪;刘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