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潘爱军

关键词:护理干预, 外科术后, 疼痛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后入我院康复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程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实施

    目的:对全程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产科的80例妊娠期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则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后对其护理质量和孕妇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率30.0%,对照组则为65.0%,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霞;李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二级护理,一组进行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二级护理,对两组间妇女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妇产科病房对产妇进行运用临床路径的二级护理,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还提升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团队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使产妇体验到了良好的服务,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简易“鸟巢”在新生儿科的应用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至生后满28天的婴儿。目前各医院对新生儿期需住院的婴儿都采取无陪护住院治疗的方法,而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且患儿的安全及疾病的转归都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对患儿的护理效果,成了新生儿科护士不断探讨的课题。我院在不断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强化护士的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基础上,针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采用了“鸟巢”式护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孙金芳;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2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在手术时间、患者出血量、止血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地优越性。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症状,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子宫,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德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探讨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X射线的成像原理,并且介绍了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为X射线在我国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意义。

    作者:任春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如留置针留置肢体时要避免过度活动,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结果: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更加证实了留置针应用的好处,取代了头皮钢针。结论:通过实践认为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盘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现状调查

    目的:研究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现状。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和健康儿童家长各40例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患儿父亲仅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父亲(P<0.05);患儿母亲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得分较正常儿童母亲高(P<0.05);在恐怖和其他(睡眠及饮食)2个因子上,患儿母亲得分比父亲高(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需重视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作者:刘晓蓓;钟笠文;李航宇;叶珩;陈思睿;郭兰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科技论文中缩略语的使用原则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一般不应超过3~5个。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时,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WBC 等。不常用、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若为中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其后的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文摘要中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注明中文全称,无须同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英文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避免全文同一名词的缩略语使用不一致,避免名词术语与其缩略语混合使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避免使用临床口头简称或简写(如“肾衰”应为“肾功能衰竭”,“q8h”应为“每8 h”)。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d静点,观察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组治疗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潇文;双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积极手术和应用尼莫地平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积极手术和应用尼莫地平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外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根究研究需要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早期实施去瓣膜减压术联合尼莫地平用药,对照组仅实施早期积极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昏迷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联合用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患者昏迷情况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总有效率达9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总有效率为94.1%,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积极手术和应用尼莫地平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赵纯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维一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弥可保,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使用对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将256例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弥可保、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使用,共128例;对照组为单独使用弥克保,共128例。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弥可保,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使用对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军;李强;王建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和处理中作用探析

    目的:探讨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与处理工作中,药师应起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起,开始强化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工作中的地位,以这一时间点为分割,以完全随机法挑选前后患者治疗资料各500例,分别归入A(强化前)、B(强化后)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反应的比例,探讨合理有效的判断及处理手段。结果:B 组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2%(11/500),A 组为9.4%(4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后续处理,均转危为安,安全出院。结论: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快速判断及处理效率,我们必须强化药师在用药过程中的地位。

    作者:杨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此外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疼痛评分和插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结肠镜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作者:刘清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以腹痛为主诉的门诊患儿及40例健康幼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中92%出现多个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增多;正常组幼儿仅5%出现3个以下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超声能快速明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丽婷;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超过7亿[1],因此乙肝的健康宣教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健康宣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将设计好的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80份应用于80名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度,也使护生对乙肝宣教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陈卓;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理论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理论与临床分析。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健脾化瘀法加化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虚及血瘀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为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景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加强对青春期功血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全程夹层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患高血压3年,高为180/120mmHg。于发病当日突感胸痛向后背放射,后疼痛转移至左上腹及腰部后固定,同时伴有心慌、恶心、呕吐,血压:240/200mmHg,给予“硝普钠”静滴后血压降至170/100mmHg,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同时伴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晕厥等, ECG提示:STT改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加大扫查范围:腹主动脉内径2.2cm,其内全程可见一条异常强光带分隔,光带前部分管腔较后半部分管腔宽,另于光带上及腹主动脉壁上可见强光斑回声。CDFI及CDE:腹主动脉内上下两部分均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提示(见图):腹主动脉夹层瘤可能。经外院磁共振证实: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左侧髂总动脉、胸主动脉。

    作者:石小芳;孙菁;张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乳癌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和研究乳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例于2010年6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乳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康复护理以及手部和上肢功能锻炼,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3例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1例患者发生皮瓣缺血坏死,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上肢功能均取得理想的恢复效果,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对乳癌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康复护理以及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能够保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的上肢功能获得有效改善,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徐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