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婷;周敬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症状明显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减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润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阴腹联合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及分阶段超声图像。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阴腹联合超声进行诊断,对照组通过单纯腹部超声进行诊断,分析两组的诊断价值和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异位妊娠超声表现在三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第一阶段盆腔积液型,第二阶段孕囊型,第三阶段混合包块型。结论:阴腹联合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有着很高的价值,诊断符合率高,误诊率低,在分阶段超声图像分析上比较简便和易行,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常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老年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高,其引起的疼痛持久、严重以及顽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关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甘秋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半夏厚朴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服阿斯美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治疗组。结论: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林端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归纳急诊科常见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理工作中曾遇到的风险问题找出原因,并通过查阅文献预见性的归纳急诊护理风险及规避方法。结果:急诊科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有效规避与防范的。结论:加强急诊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可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术后静脉阵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镇痛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术后采用静脉镇痛及相应的干预措施,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桂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风险,建立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实验室标准化评价模式。方法:对不同时间1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检测,采用vidas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Tf(凝血系统启动因子),vwF(血管损伤标志物)。结果:体内D-二聚体含量高过指标的患者中30%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70%不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而体内D-二聚体含量正常的患者都不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结论:在判断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是D-二聚体,可以预测血栓形成趋势,确定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振芳;崔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科学化、系统化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对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系统化、规范化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出一批既懂得医学基础知识,又懂得现代化管理的医学人才。结论:系统化、规范化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具有一定独立自主工作能力的,理论和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值得今后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风险作为一种职业风险可能对病人、工作人员以及探视人员造成潜在伤害,本文根据乳酪理论通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希望通过缓解护理工作压力、使用有效的管理手段等措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行为的安全性。
作者:褚昭萍;陈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NA阴性的SLE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方法:对至少有两年随访纪录的363例SLE 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5例ANA阴性(9.6%),328例ANA阳性(90.4%),与ANA阳性组比较,ANA阴性组光过敏(37.1%)及抗SSA抗体(60.0%)发生率较高,而肾损害(57.1%)、关节炎(42.9%)及抗ds-DNA抗体(42.9%)的发生率则较低;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NA阴性的SLE患者光过敏常见,抗SSA抗体阳性率较高,而肾损害相对少见。
作者:肖嫦娟;饶慧;徐湘玉;曾清华;谢硕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在不断地变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医疗水平和就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趋于人性化。人性化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从患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出发,尊重患者、关怀患者,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并增加术后获得大程度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性。在手术室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牟婉兰;王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溶栓的特殊护理,比较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再通、并发症等改善明显,护理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在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方面,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给予有效及时的护理,及早发现、及早护理,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唐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患高血压3年,高为180/120mmHg。于发病当日突感胸痛向后背放射,后疼痛转移至左上腹及腰部后固定,同时伴有心慌、恶心、呕吐,血压:240/200mmHg,给予“硝普钠”静滴后血压降至170/100mmHg,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同时伴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晕厥等, ECG提示:STT改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加大扫查范围:腹主动脉内径2.2cm,其内全程可见一条异常强光带分隔,光带前部分管腔较后半部分管腔宽,另于光带上及腹主动脉壁上可见强光斑回声。CDFI及CDE:腹主动脉内上下两部分均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提示(见图):腹主动脉夹层瘤可能。经外院磁共振证实: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左侧髂总动脉、胸主动脉。
作者:石小芳;孙菁;张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在支气管肺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两组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方法上增加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糜蛋白酶雾化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音消失时间以及气促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任亚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作者:庞晴;黄秋鹏;何霁;袁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综合我校37家实习实训基地或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实习带教经验,编制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作者单位实践教学应用2年,发现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统一教师的操作标准,规范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避免临床护理差错和事故,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庆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深入探究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针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问题,以及终针对患者自我认知、精神状况、术后恢复的综合评估给予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和术后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于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畏惧等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和满意度。
作者:董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在小儿获得性肺炎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16例,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支原体感染组30例;所有入组患儿检测CRP水平及CD64表达量,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CD64水平均明显增高,其中细菌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CD64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9.21%,特异度为78.35%;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敏感度为67.51%,特异度为88.45%。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可做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断依据。
作者:史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HCC 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潜在靶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已经取得进展。
作者:杜帅;孙淑华;于宪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与处理工作中,药师应起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1年5月起,开始强化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和处理工作中的地位,以这一时间点为分割,以完全随机法挑选前后患者治疗资料各500例,分别归入A(强化前)、B(强化后)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反应的比例,探讨合理有效的判断及处理手段。结果:B 组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2.2%(11/500),A 组为9.4%(47/5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后续处理,均转危为安,安全出院。结论: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理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提升快速判断及处理效率,我们必须强化药师在用药过程中的地位。
作者:杨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