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嫦娟;饶慧;徐湘玉;曾清华;谢硕珊
目的:研究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单放组),1次/天,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40Gy,20次后改为2次/天,1.5Gy/次,10次/周,总剂量64Gy。另一组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综合组),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8天。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食管片的分级综合治疗组1级占56.7%,明显高于单放组26.7%(P<0.05);综合组1年生存率80.0%,明显高于单放组43.3%(P<0.05);1级以上胃肠道反应综合组为6.7%,明显低于单放组30.0%(P<0.05);白细胞Ⅰ~Ⅱ级下降综合组占20.0%,明显低于单放组63.3%(P<0.05)。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作用。
作者:朱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维生素D受体(VDR)是维生素D作用于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VDR或者其天然配基1,25-(OH)2D3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本文着重关注VDR在肺癌、结肠癌、食道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调节控制的差异,评价其选择性预防和治疗的前景。
作者:王哲;宋树森;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当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520位在我院进行妇科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融入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日常护理方法,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将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6.9%。结论:护患关系的和谐一直是医疗工作者关心的重要矛盾,在医院的护理中,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必会带来的良好的护患关系。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融入到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对于保证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保证护患关系稳定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
作者:李彦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11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而研究组则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术后3个月VAS 评分、Cobb 角、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研究组依次为3.2±1.1分、18.2±2.7、100.00%及3.51%,而对照组依次为5.4±1.3分、11.3±2.4、89.47%、10.5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梁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我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开设芳香疗法教学可行性。方法:对两校2011级、2012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并进行相关性整理分析。结果:同意开设芳香疗法课程的人数居多,差异性显著,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设芳香疗法教学势在必行,但必须进行包括理论和实验在内的一系列课程设置的研究。
作者:魏永鸽;杜柯;徐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经过引流管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渗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患者占6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现象。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爱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口腔牙周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替硝唑口腔贴片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采取了替硝唑口服片,1日3次,每次1片,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了1周后,两组患者的牙周炎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两组患者的PD、TM、SBI、PLI以及CFU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其差异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口腔贴片对于治疗牙周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使用时也非常的方便。
作者:吴颜;吴美;邵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测定Trifecta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根充时牙根表面温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因牙周炎等拔除的上下颌单根管中切牙26颗,用Tri-fecta技术进行根管充填。用红外成像仪跟踪监测整个根充过程中牙根表面温度的变化。结果:牙根表面温度根充后比根充前上颌中切牙平均升高6.6℃,下颌中切牙平均升高8.0℃,均低于引起周围组织损伤的理论阈值温度10℃。结论:本研究表明Trifecta热牙胶根充系统根充时会引起上、下颌中切牙牙根表面温度升高,但不会造成牙周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
作者:张凯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后入我院康复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潘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使用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加强组,常规组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加强组的患者及采用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根据各项指标对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睡眠质量、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疼痛、预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加强组中的50例患者相较常规组的患者较为良好,情绪的焦虑或者抑郁程度则较轻,各个指标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出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规范化心理鼓励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睡眠治疗,调整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临床执行严格的手消毒现状并不满意,分析原因如下:基层中医院洗手设施不完善,消毒用品配置不全;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工作流程有需改进之处,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相关制度不健全。由此提出了手卫生的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制定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
作者:字彦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急性穿孔后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把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住院的4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病人纳入研究,并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有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有2例死亡。另外3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术后给予常规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腹腔镜组有患者24例,开腹组有患者12例。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比例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老年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是急性穿孔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起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以腹痛为主诉的门诊患儿及40例健康幼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中92%出现多个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增多;正常组幼儿仅5%出现3个以下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超声能快速明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丽婷;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楼呈现向高空垂直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垂直交通的难题也成为医院改善就医环境和服务的瓶颈。本文探讨通过合理设置垂直交通系统中电梯的停站方式既可减少电梯的停站数量又可使电梯尽快达到高运行速度,从而提高电梯运输能力。
作者:郑必全;苟俊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探讨中医外服内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措施。结果表明中医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文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结合微波仪照射治疗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60例外科切口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伤口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康复新液换药配合微波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8例,伤口愈合时间为16.14±4.39d;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7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0.93±6.8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配合微波照射治疗切口感染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结痂早、愈合率高、疗程短的优点,可在外科换药中辅助应用。
作者:徐春英;胡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中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总结系统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本院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所有120例患者中,对系统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高达97.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角膜异物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轻型眼外伤,常由于工业劳作过程中溅入眼中,异物包括:铁屑、石屑、尘渣、玻璃、木屑等,我院门诊常见的是铁屑,约占70%以上,因患者未能及时就诊,铁屑在眼中易生锈,出现铁锈沉着,不易取出,引起不同程度角膜感染,导致角膜溃疡,视力下降[1]。我们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就诊我院的132名角膜铁质异物患者,对其就诊时间及对愈后影响进行对比,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路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24例,对于两组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者单纯的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共治疗16w。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而改变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黄显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