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虹
目的:探讨弥可保,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使用对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将256例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弥可保、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使用,共128例;对照组为单独使用弥克保,共128例。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弥可保,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塞来昔布胶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联合使用对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军;李强;王建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前,零售药品市场迅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医改措施还未完全明朗化的情况下,药品零售市场相对滞后,特别是不少政策没有执行到位,药店经营者处于观望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药店经营者不得不审时度势,做好应对措施,方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至生后满28天的婴儿。目前各医院对新生儿期需住院的婴儿都采取无陪护住院治疗的方法,而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且患儿的安全及疾病的转归都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对患儿的护理效果,成了新生儿科护士不断探讨的课题。我院在不断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强化护士的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基础上,针对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采用了“鸟巢”式护理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孙金芳;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使用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加强组,常规组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加强组的患者及采用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根据各项指标对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睡眠质量、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疼痛、预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加强组中的50例患者相较常规组的患者较为良好,情绪的焦虑或者抑郁程度则较轻,各个指标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出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规范化心理鼓励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睡眠治疗,调整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有利于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俞国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50名年龄40~59岁的飞行驾驶员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50名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病例组)与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A检查检查。结果:病例组50人,其检测率为40%(2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0/100),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检测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对预防脑血管硬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2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在手术时间、患者出血量、止血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地优越性。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症状,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子宫,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德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于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这选取的60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发生了饥饿、软弱无力、出汗、心悸、烦躁等相关低血糖症状,随机将上述6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对照组,有患者30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概率;另外一组为观察组,有患者30例,采取整体护理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分析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的发病率为0.0%,对照组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的发病率为33.3%,两组数据相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干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能明显的降低低血糖再发率,改善预后,对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且临床护理效果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裴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门诊轻型手足口病15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门诊轻型手足口患者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每年的6~8月,2~3岁的儿童容易有特征性的皮疹(手、足、口部位有水疱,伴有发热或不发热)以上可以临床诊断是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全部治愈。
作者:潘艺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向社区老年人进行有规划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方法:对社区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集体讲座、健康宣传栏、健康档案”等措施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控制与稳定老年病患的病情,防范各类并发症的出现。结果:社区医生通过向老年病患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通过“饮食教育、锻炼教育”帮助老年病患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结论:有效提升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冬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虫剂,不仅能杀灭害虫,对人和动物同样也有一定的毒性,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黏膜等途径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胸部出现湿性音、发绀、骨骼肌纤维震颤,重度可引起昏迷、呼吸中枢麻痹,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抢救,随时可导致死亡[1]。我科于2013年4月收治1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现将急救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中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中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总结系统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本院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所有120例患者中,对系统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高达97.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对全部患儿采取有效的肺炎预防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2例患儿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4%,10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83.33%,2例患儿死亡,占16.67%。结论: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脑出血是一种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诱发脑出血的因素主要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情绪激动等。尤其是近几年外伤的原因,导致脑出血突然发生,常常令患者和家属不知所措,而且对于临床救治也出现许多疑问,尤其是手术治疗的时机,治疗不当的话很容易引起脑出血后遗症。
作者:刘晓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经过引流管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渗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患者占6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现象。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爱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血液检验科血液标本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40例血液检验误差标本,相关资料完整,对其误差形成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通过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等,是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加强检验前、检验中的质量因素控制,对常见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是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泽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作者:侯迪;刘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在支气管肺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两组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方法上增加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糜蛋白酶雾化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音消失时间以及气促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酸氨溴索静滴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任亚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病理分期特点和手术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胃癌急性期穿孔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期与手术方式的关联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胃癌穿孔常发生于胃癌患者Ⅲ期和Ⅳ期,10.0%行根治术、2例Ⅱ期、4例Ⅲ期,31.7%行修补术、6例Ⅲ期、13例Ⅳ期,43.3%行姑息术,8例Ⅲ期、18例Ⅳ期,15.0%行Ⅱ期根治术、1例Ⅱ期、9例Ⅲ期,修补术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胃癌穿孔高发于进展期,手术方式与病理分期、年龄等相关,影响预后,因此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作者:朱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在小儿获得性肺炎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16例,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支原体感染组30例;所有入组患儿检测CRP水平及CD64表达量,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CD64水平均明显增高,其中细菌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CD64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9.21%,特异度为78.35%;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敏感度为67.51%,特异度为88.45%。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可做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断依据。
作者:史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