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一梅;徐凤玲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作者:巩礼梅;彭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资料,综合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中药灌肠之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2013年4月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分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回顾分析这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这80例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1%。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接收重要灌肠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TDM)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并为该病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2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设A、B、C组,每组各4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而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C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病史、存在肺部基础性疾病。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另外,通过控制血糖及肺部基础疾病,能预防TDM并发CAP的发生。
作者:胡湘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作者:赖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位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此基础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患者为82.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都能自行得到缓解,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退热较快,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76例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部76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常规的规范取血,对照组则采取不规范取血,对两组血液标本的各指标进行血清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规范取血与对照组不规范取血的ALT、AST、ALP、r-GT等检验项目血清检验结果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检验项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溶血标本放置1 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2.28±2.51 mmol/L;放置2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61±2.02mmol/L;放置3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47±1.90mmol/L。放置时间越久的对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要严格进行规范采血,避免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
作者:万举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护理疗效。方法:把我院接收的80例风湿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称为观察组。在治疗两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以及晨僵时间均有所改善,并且护理前后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之后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2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在手术时间、患者出血量、止血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地优越性。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症状,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子宫,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德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原因,提高抗生素脑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出现抗生素脑病的住院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2~7天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头孢他啶7例,头孢吡肟4例,头孢哌酮/舒巴坦4例,左氧氟沙星3例,头孢替唑钠3例,阿昔洛韦2例。予停药加强对症治疗,以及血滤血灌后缓解。结论:对于应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严格掌握指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或延长给药间期,调整透析方式。
作者:陈莹;梁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重要性,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行为。方法: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过敏机制及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不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以原药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皮试液用原药配制,浓度宜为0.5mg/ml,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毛路涵;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在小儿获得性肺炎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16例,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支原体感染组30例;所有入组患儿检测CRP水平及CD64表达量,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CD64水平均明显增高,其中细菌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CD64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9.21%,特异度为78.35%;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敏感度为67.51%,特异度为88.45%。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可做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获得性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断依据。
作者:史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封管液同时使用正压式封管方法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高效的封管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9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29例,A组0.9%氯化钠5ml;B组62.5U/ml肝素液3ml,C组125U/mL肝素液3ml,统一用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三组留置针封管后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堵管例数。结果:A组堵管率高,留置时间短;C组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A组和B组、B组和C组、A组和C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脉冲式正压封管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延长直管时间。
作者:吴美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2例(52眼)明显影响视力的Ⅰ~Ⅲ级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根据后囊混浊程度及厚度从小能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直至获得满意效果。结果:截囊成功率为100%,术后51眼佳矫正视力提高,占98.07%。并发症:术中轻度晶体点状损伤2眼,占3.84%;术后短暂眼压升高3眼,占5.76%。结论: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迅速的方法。准确瞄准和聚焦、低能量、射击次数少、后囊膜小切孔可有效防止其并发症。
作者:付金营;郑泉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后入我院康复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潘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半夏厚朴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服阿斯美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治疗组。结论: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林端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另一组不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按时检查率、合理饮食率、合理运动率、规律用药率以及自我监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萍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术后静脉阵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镇痛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术后采用静脉镇痛及相应的干预措施,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符桂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两组不同剂量(25mg/d与12.5mg/d)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停止用药之后肌瘤的反跳生长状况进行观察评估。方法:选择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只是所用剂量不同,A组(27例)用药剂量为25mg/d;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此药物需不间断用药三个月。在服用此药物之前与之后,需用B超检测患者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还需要对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子宫内膜、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此外,要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治后随访,目的是观察患者的子宫肌瘤生长及反跳的发展。结果: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其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停止用药之后,比较观察A、B两组患者在3、6、9个月的肌瘤反跳率。A组(27例)患者用25mg/d米非司酮,发现患者子宫内膜的不规则增生率,明显比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的患者高(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表现都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但药剂剂量采用12.5mg/d更加稳妥、安全。
作者:邓成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10例共320个病灶。比较3种方法与病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性能。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系数为0.926。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或X线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瘤各有其优劣势,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廖湘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