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陈燕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风湿性关节炎, 复发
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护理疗效。方法:把我院接收的80例风湿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称为观察组。在治疗两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以及晨僵时间均有所改善,并且护理前后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之后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全程夹层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患高血压3年,高为180/120mmHg。于发病当日突感胸痛向后背放射,后疼痛转移至左上腹及腰部后固定,同时伴有心慌、恶心、呕吐,血压:240/200mmHg,给予“硝普钠”静滴后血压降至170/100mmHg,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同时伴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晕厥等, ECG提示:STT改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加大扫查范围:腹主动脉内径2.2cm,其内全程可见一条异常强光带分隔,光带前部分管腔较后半部分管腔宽,另于光带上及腹主动脉壁上可见强光斑回声。CDFI及CDE:腹主动脉内上下两部分均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提示(见图):腹主动脉夹层瘤可能。经外院磁共振证实: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左侧髂总动脉、胸主动脉。

    作者:石小芳;孙菁;张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4例眼睑黄色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眼睑黄色瘤患者24例(48眼),观察病情,根据眼睑及周围皮肤松弛度实施黄色瘤、眼睑皮肤切除与移植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3眼黄色瘤分布于上眼睑皮肤内侧部分,15眼黄色瘤在上、下眼睑处对称分布,生成黄色瘤部分皮肤与周围正常皮肤分界明显,本组患者黄色瘤均未见自行吸收。经过规范手术治疗与优质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切除眼睑黄色瘤、眼睑张力恢复,术后随访2年,均眼睑外观形态良好,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病情复发。问卷测试结果显示,24例患者均对治疗满意。结论:眼睑黄色瘤在发病群体、分布位置、形态方面有明显特点,及时、规范的切除与移植手术治疗是消除黄色瘤、保持皮肤美观的重要手段。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到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当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520位在我院进行妇科疾病治疗的患者进行融入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日常护理方法,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将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0位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率高达96.9%。结论:护患关系的和谐一直是医疗工作者关心的重要矛盾,在医院的护理中,优质的护理服务势必会带来的良好的护患关系。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融入到妇科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对于保证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保证护患关系稳定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

    作者:李彦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探究及治疗措施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TDM)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并为该病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2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设A、B、C组,每组各4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而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C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病史、存在肺部基础性疾病。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另外,通过控制血糖及肺部基础疾病,能预防TDM并发CAP的发生。

    作者:胡湘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妇科急腹症误诊分析

    目的:对我院妇科急腹症患者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腹症误诊的原因以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妇科急腹症患者误诊病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将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在19例误诊患者中,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出血2例、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4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6例、右侧黄体破裂3例。结论:医生在急诊过程中采集病史的完善程度,辅助检查利用程度,以及对疾病的鉴别能力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姜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作者:庞晴;黄秋鹏;何霁;袁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影响

    无创呼吸机指通过面罩利用气泵的换气作用改善肺通气,提高血氧含量而降低CO2含量,同时可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运动氧耗,预防早期呼吸衰竭,缓解病情发展的一种治疗方法[1]。本文探讨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措施的效果。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

    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作者:赖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0岁以上ER阳性表达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7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70岁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资料,肿瘤性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是ER阳性,其中57例接受三苯氧胺资料,39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经行ER、PR和HER2检测。随访时间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35%,部分应答率为16%,疾病稳定为81%,3年生存率为78.3%;三苯氧胺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28%,部分应答率11%,疾病稳定为69%,3年生存率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70岁以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

    作者:周红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普外科术前采用心理护理对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一组予以常规的外科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外科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8.3±5.7)分,对照组焦虑评分(51.2±7.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收缩压(121.4±11.3)mmHg,心率(73.5±9.2)次/min,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压(136.6±11.8)mmHg,心率(90.2±9.9)次/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良好的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可以良好的保持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稳定。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医院的发展。因此,院党委应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工作方向,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便民服务四十条”等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服务素质,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罗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充分利用课堂,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课堂,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坚持课堂五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用金银花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进行重用金银花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平均分为两组:中医治疗组即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组即对照组,均为39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治疗组好转14例,痊愈23例,2例未愈,有效率达94.9%;西医治疗组好转11例,痊愈18例,有10例未愈,有效率占74.4%。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之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重用金银花,其临床疗效更佳,患者痊愈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韦克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红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胆红素(TBIL)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标本91例,根据患者胆红素检测结果分为实验组(胆红素异常45例)和对照组(胆红素正常46例)两组,分别检测两组各项血常规参数,并检测实验组标本在放置不同时间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PLT(血小板)和PCT(血小板压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BC(白细胞计数)、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及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放置时间下胆红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中胆红素异常增高会使血常规的多项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未发现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高云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穿孔的临床病理分期特点和手术方式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病理分期特点和手术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胃癌急性期穿孔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期与手术方式的关联性,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胃癌穿孔常发生于胃癌患者Ⅲ期和Ⅳ期,10.0%行根治术、2例Ⅱ期、4例Ⅲ期,31.7%行修补术、6例Ⅲ期、13例Ⅳ期,43.3%行姑息术,8例Ⅲ期、18例Ⅳ期,15.0%行Ⅱ期根治术、1例Ⅱ期、9例Ⅲ期,修补术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胃癌穿孔高发于进展期,手术方式与病理分期、年龄等相关,影响预后,因此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

    作者:朱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社区人群的低血糖护理干预

    近几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低血糖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低血糖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使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及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其症状复杂而不典型,并且诊断困难,应当引起高度重视[1]。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 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正常人血浆葡萄糖空腹和餐后波动在3.3~8.9 mmol/L。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神经源性(自主神经)症状:肌肉颤抖、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组织糖缺乏症状:神志改变、性格改变、虚脱、乏力、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轻者可通过进食糖很快缓解症状,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则可危及生命。因此,关注社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雪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几种术式的比较

    目的:评价和分析几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分别应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腔内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透光直视下大隐静脉旋切术及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共124例(162条肢体)。并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未见静脉曲张复发,不同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及局限性,其疗效根据不同患者及病人需求可采用不同术式。结论: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常见几种术式均有其各自优缺点,要适当加以选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其疗效均是肯定的。

    作者:吕红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后入我院康复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潘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编制及教学应用

    综合我校37家实习实训基地或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实习带教经验,编制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作者单位实践教学应用2年,发现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统一教师的操作标准,规范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避免临床护理差错和事故,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庆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现阶段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增,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我国DM患者群的93.7%。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的诊断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 DM)显得极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一般出现的并发症,其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严重。本文根据正常人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对比,并对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对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初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