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

赖华

关键词:医院, 后勤管理, 人才储备
摘要: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疾病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48例围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患者的普外科疾病均得到治愈,平均住院时间是10.6天,住院期间切口积液裂开者3例,切口感染者1例,肺部感染者2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在围术期对普外科伴有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予以积极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谢月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茶油在医学上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前景探析

    茶油在传统中医学已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食品,其药用价值也早有记载。通过对角鲨烯、茶多酚、茶皂素等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分析,得出其在调节血脂、活淤促渗、抑菌抗氧等方面的功效,当前茶油也已在尿布皮炎、新生儿硬肿症、人工肛门周围炎、非甾体抗炎药经皮渗透等方面有相关的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前景。

    作者:齐红艳;李长路;黄毅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76例原因分析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76例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部76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常规的规范取血,对照组则采取不规范取血,对两组血液标本的各指标进行血清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规范取血与对照组不规范取血的ALT、AST、ALP、r-GT等检验项目血清检验结果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检验项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溶血标本放置1 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2.28±2.51 mmol/L;放置2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61±2.02mmol/L;放置3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47±1.90mmol/L。放置时间越久的对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要严格进行规范采血,避免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

    作者:万举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另一组不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按时检查率、合理饮食率、合理运动率、规律用药率以及自我监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萍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3例牛皮癣关节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

    牛皮癣与关节炎的关系,国内曾见过少数报道,以往曾把本病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变形,因为二者临床及尤其X线改变难以区分。本文搜集33例典型牛皮癣关节炎,观察分析其X线特点,并同51例类风湿关节炎进行X线对比鉴别。

    作者:王学义;王闻;栾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超过7亿[1],因此乙肝的健康宣教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健康宣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将设计好的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80份应用于80名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度,也使护生对乙肝宣教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陈卓;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34.62%;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3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50名年龄40~59岁的飞行驾驶员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50名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病例组)与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A检查检查。结果:病例组50人,其检测率为40%(2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0/100),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检测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对预防脑血管硬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用金银花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与分析慢性前列腺炎进行重用金银花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即平均分为两组:中医治疗组即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组即对照组,均为39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医治疗组好转14例,痊愈23例,2例未愈,有效率达94.9%;西医治疗组好转11例,痊愈18例,有10例未愈,有效率占74.4%。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之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采用中医治疗方法重用金银花,其临床疗效更佳,患者痊愈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韦克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破裂漏诊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男,61岁。因腹部被马蹄伤致腹部闭合伤5天,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因条件限制,未能作任何辅助检查)。期间因间断发热(T 38℃~39.5℃),一直用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2011年7月20日转入我院。我院B超检查,X线腹平片及胸腹联合透视,腹部内有少量膈下游离气体及液性暗区;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①腹部闭合性损伤;②肠破裂;③弥漫性腹膜炎,急诊行腹部探查手术,术中见小肠共3处破裂,大裂口约2cm ×1.5cm。均可见肠内容物溢出,并合并两处小段肠管坏死,腹腔内大量肠内容物污染,即给予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后,行坏死肠段切除,肠端端吻合术,破口修补,同时腹腔内留置两根橡胶引流管,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补液,输血等治疗,病人术后3天生命体征正常平稳。于术后第8天拔出引流管,之后病人再次感觉腹部不适,考虑腹腔有黏连所致,予对症处理,未引起重视。拔管后第5天病人开始出现发热(T38℃~39℃),腹痛、腹胀等症状,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高达25×109/L,腹部B超提示腹盆腔内有积液。考虑有破裂口修补处漏或肠吻合端漏,而营养治疗未见好转。二天后再次行腹部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容物约300ml,冲洗净后探查原破口及吻合端均未发现异常,然后再仔细探查,后发现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有一约0.8cm ×0.8cm大小的破裂口,周围见网膜包裹。破口处见肠内容物溢出,故行近端造瘘,远端封闭手术。术后积极抗生素抗感染、补液、静脉营养等治疗,1个月后病人带粪袋出院,建议3个月后返院行再次肠吻合术,但随访病人终未返我院治疗。之后由于病人及家属拒绝我们的随访,故情况不明。

    作者:罗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全部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感染发生率为0,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论:为了降低眼部感染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预防感染护理。

    作者:戴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疗效

    目的:对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膝关节骨质增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物理治疗的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接受临床治疗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率,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作者:张春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试讨论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还包括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同时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迅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结论:警惕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对于有产科异常病史的这类高危新生儿尤其要严密监控。新生儿惊厥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出现。围产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吴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酒精相关的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现状酒精化学名为乙醇,是世界上常见的神经毒性药物之一。一次性的大量饮酒及长期的饮酒都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及一些精神神经障碍。过量饮酒可以引起外伤,家庭破裂、社会关系问题、法律问题和暴力等。本文将重点从发病的机制及治疗的现状进行阐述。

    作者:邱建成;罗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分析与规避

    目的:分析归纳急诊科常见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理工作中曾遇到的风险问题找出原因,并通过查阅文献预见性的归纳急诊护理风险及规避方法。结果:急诊科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有效规避与防范的。结论:加强急诊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可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位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此基础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患者为82.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都能自行得到缓解,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退热较快,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深入探究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针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整个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问题,以及终针对患者自我认知、精神状况、术后恢复的综合评估给予整体护理。结果: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和术后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于缓解患者对手术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畏惧等有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知和满意度。

    作者:董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目前在临床儿科感染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患儿的机体处于正在发育的状态,使得对抗生素药物的代谢较差,在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目前临床上存在很多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将探讨分析儿科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陈才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现状调查

    目的:研究成都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现状。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孤独症患儿家长和健康儿童家长各40例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组SDS、SAS和SCL-90的量表总均分和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均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患儿父亲仅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健康儿童父亲(P<0.05);患儿母亲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睡眠及饮食)8个因子得分较正常儿童母亲高(P<0.05);在恐怖和其他(睡眠及饮食)2个因子上,患儿母亲得分比父亲高(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父母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需重视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作者:刘晓蓓;钟笠文;李航宇;叶珩;陈思睿;郭兰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高等教育临床教学方法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包括的内容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结合针灸及经络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必须从以上内容出发采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床边教学法、医学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方法以达到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良好效果。

    作者:葛振嵘;徐风燕;姜述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