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76例原因分析

万举姜

关键词:血液检验, 标本, 误差, 原因
摘要: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76例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部76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常规的规范取血,对照组则采取不规范取血,对两组血液标本的各指标进行血清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规范取血与对照组不规范取血的ALT、AST、ALP、r-GT等检验项目血清检验结果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检验项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溶血标本放置1 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2.28±2.51 mmol/L;放置2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61±2.02mmol/L;放置3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47±1.90mmol/L。放置时间越久的对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要严格进行规范采血,避免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综合医院的门诊护理特点及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的特点和护理人员管理的相关问题,为医院护理提供了合理的参考。方法:结合综合医院中护理和管理的特点,从全面上进行了综合研究,针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有很大的提高,制定了相关的制度。结果:加强了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和护理管理素质的培养,使门诊护理的工作得到了患者极高的满意度。结论:医院的门诊护理治疗使目前比较方便、快速、价格可以承担起的一种医疗治疗模式,门诊护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同时也会得到患者的夸奖和信任,从而满足他们的需要。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34.62%;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3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3例牛皮癣关节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

    牛皮癣与关节炎的关系,国内曾见过少数报道,以往曾把本病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变形,因为二者临床及尤其X线改变难以区分。本文搜集33例典型牛皮癣关节炎,观察分析其X线特点,并同51例类风湿关节炎进行X线对比鉴别。

    作者:王学义;王闻;栾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零售药店现状及发展的探讨

    目前,零售药品市场迅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医改措施还未完全明朗化的情况下,药品零售市场相对滞后,特别是不少政策没有执行到位,药店经营者处于观望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药店经营者不得不审时度势,做好应对措施,方可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痰标本真菌检验阳性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

    近看医疗科技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多项疑难杂症治疗方案均已获取,但因医疗科技增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疾病不得不应用高强度的化疗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加之长期住院及各种导管在体内滞留,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临床病死率显著提高,因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缺乏特异临床表现,通常错过了理想的治疗时机,而临床的微生物学检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试论人性化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2009年8月~2011年3月间入住我院进行妇科治疗的52例患者,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在患者出院前采用Likert量表对各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2.3%,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减轻医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艳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抗生素目前在临床儿科感染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患儿的机体处于正在发育的状态,使得对抗生素药物的代谢较差,在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目前临床上存在很多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将探讨分析儿科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陈才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充分利用课堂,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课堂,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坚持课堂五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超过7亿[1],因此乙肝的健康宣教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健康宣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将设计好的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80份应用于80名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度,也使护生对乙肝宣教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陈卓;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溶栓的特殊护理,比较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再通、并发症等改善明显,护理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在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方面,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给予有效及时的护理,及早发现、及早护理,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唐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0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灌肠治疗护理探究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资料,综合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中药灌肠之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2013年4月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分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回顾分析这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这80例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1%。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接收重要灌肠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d静点,观察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组治疗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潇文;双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肝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研究的探讨

    通过对肝炎病人的调查研究发现,护肝颗粒对于各种类型的肝炎都有很好的疗效。对护肝颗粒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对比能够不断的优化提高提取工艺流程。本文以绿原酸、五味子甲素以及出膏率等作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比研究确定醇以及水的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醇以及水得佳提取工艺为优化护肝颗粒剂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条件,为护肝颗粒剂提取工艺改进提供了可能。

    作者:许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现状及必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重要性,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行为。方法:结合本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情况,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剂量,过敏机制及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厂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性不同,所做皮肤过敏试验应以原药配制。结论: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皮试液用原药配制,浓度宜为0.5mg/ml,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作者:毛路涵;陈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全程夹层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患高血压3年,高为180/120mmHg。于发病当日突感胸痛向后背放射,后疼痛转移至左上腹及腰部后固定,同时伴有心慌、恶心、呕吐,血压:240/200mmHg,给予“硝普钠”静滴后血压降至170/100mmHg,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同时伴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晕厥等, ECG提示:STT改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加大扫查范围:腹主动脉内径2.2cm,其内全程可见一条异常强光带分隔,光带前部分管腔较后半部分管腔宽,另于光带上及腹主动脉壁上可见强光斑回声。CDFI及CDE:腹主动脉内上下两部分均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提示(见图):腹主动脉夹层瘤可能。经外院磁共振证实: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左侧髂总动脉、胸主动脉。

    作者:石小芳;孙菁;张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凝血检验结果在产科DIC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科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12年3月~3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DIC患者,22例为顺产或者剖腹产患者,对她们的凝血检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较短;出现DIC症状的患者在产前就已经出现了凝血时间延长的现象,且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掌握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既能进行早期确诊,同时也能准确判断患者DIC的发展状况。

    作者:马志军;王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目的: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方式针对ICU患者所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共计64例,依据所使用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给予两组患者全肠内营养插管,营养剂一致,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采用鼻胃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率、肠内营养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进入ICU的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治疗后,其肠内营养指数均的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情况,观察组(21.0%)低于对照组(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5.2±1)d,入住ICU时间为(7.6±1.4)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1.7)d,入住ICU时间为(12.2±1.6)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相比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也有着明显的改善,针对临床ICU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策略要好。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及有效成分提高免疫力的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与之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以退热清咽颗粒和黄芪等复方中药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研究为例,介绍了中药在提高免疫力发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包立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100名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名患者经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所有的患者症状都得到了改善。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于慧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