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莉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虫剂,不仅能杀灭害虫,对人和动物同样也有一定的毒性,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黏膜等途径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胸部出现湿性音、发绀、骨骼肌纤维震颤,重度可引起昏迷、呼吸中枢麻痹,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的特点,若不及时抢救,随时可导致死亡[1]。我科于2013年4月收治1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现将急救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中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那普利、醛固酮,根据中医辩证分型配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及醛固酮拮抗剂及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见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作者:巩礼梅;彭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资料,综合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中药灌肠之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2013年4月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分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回顾分析这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这80例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1%。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接收重要灌肠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2例(52眼)明显影响视力的Ⅰ~Ⅲ级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根据后囊混浊程度及厚度从小能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直至获得满意效果。结果:截囊成功率为100%,术后51眼佳矫正视力提高,占98.07%。并发症:术中轻度晶体点状损伤2眼,占3.84%;术后短暂眼压升高3眼,占5.76%。结论: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迅速的方法。准确瞄准和聚焦、低能量、射击次数少、后囊膜小切孔可有效防止其并发症。
作者:付金营;郑泉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位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46位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此基础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7%,对照组患者为82.5%,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都能自行得到缓解,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退热较快,疗效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作者:赖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楼呈现向高空垂直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垂直交通的难题也成为医院改善就医环境和服务的瓶颈。本文探讨通过合理设置垂直交通系统中电梯的停站方式既可减少电梯的停站数量又可使电梯尽快达到高运行速度,从而提高电梯运输能力。
作者:郑必全;苟俊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护理风险临床应用,并引进风险管理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计算机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计算机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实验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并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实验组的各项护理差错事件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护理及风险机制的临床应用具有效果显著,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减少医患双方的了损失,值得临床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焦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作者:侯迪;刘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护士的临床护理现状,分析其责任制情况,并指明加强医院护士责任制护理是搞好整体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责任制状况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护理责任制相关性分析研究认为,加强责任制护理,是搞好整体护理前提,通过责任制护理,可以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临床上加强护理诊断的正确性,就可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加强责任制护理,能够加强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患者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要强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症状明显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减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润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TDM)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方案及危险因素,并为该病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2例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设A、B、C组,每组各44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而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C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病史、存在肺部基础性疾病。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另外,通过控制血糖及肺部基础疾病,能预防TDM并发CAP的发生。
作者:胡湘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清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0例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结果:从对照组、正常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受试者的血清HGF、UAER和空腹血糖(FBG)水平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 HGF 水平与 UAER(γ=0.889,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FBG(γ=0.58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随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且两者间密切相关,HGF水平检测有利于患者的病情评估,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项艳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腹部超声特征及其与腹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扫查并确诊并发DVT(深静脉血栓),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腹部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当中,通过腹部扫查确认有腹部疾病的有40例(44.4%),其中,28例(31.1%)是直接病因,12例(13.3%)是间接病因。在40例有腹部疾病的患者当中,18例为恶性肿瘤(20%),7例为良性肿瘤(7.77%),6例(6.66%)为先天性骼静脉受压,9例(10%)为卵巢囊腺瘤漏液。通过手术等方式把腹部疾病病因祛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祛除的50例患者相对比,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扫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引发DVT的腹部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门诊轻型手足口病15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的门诊轻型手足口患者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每年的6~8月,2~3岁的儿童容易有特征性的皮疹(手、足、口部位有水疱,伴有发热或不发热)以上可以临床诊断是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给予重视,全部治愈。
作者:潘艺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二级护理,一组进行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二级护理,对两组间妇女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妇产科病房对产妇进行运用临床路径的二级护理,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还提升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团队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使产妇体验到了良好的服务,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现阶段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增,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我国DM患者群的93.7%。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的诊断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 DM)显得极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一般出现的并发症,其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严重。本文根据正常人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对比,并对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对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初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基层医院妇科常见的妇科病[1],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因个人卫生条件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反复流产及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导致盆腔炎发病率很高[2]。
作者:于宪莉;孙淑华;杜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24例,对于两组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者单纯的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共治疗16w。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而改变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黄显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