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芳
目的:对两组不同剂量(25mg/d与12.5mg/d)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停止用药之后肌瘤的反跳生长状况进行观察评估。方法:选择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只是所用剂量不同,A组(27例)用药剂量为25mg/d;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此药物需不间断用药三个月。在服用此药物之前与之后,需用B超检测患者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还需要对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子宫内膜、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此外,要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治后随访,目的是观察患者的子宫肌瘤生长及反跳的发展。结果: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其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停止用药之后,比较观察A、B两组患者在3、6、9个月的肌瘤反跳率。A组(27例)患者用25mg/d米非司酮,发现患者子宫内膜的不规则增生率,明显比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的患者高(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表现都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但药剂剂量采用12.5mg/d更加稳妥、安全。
作者:邓成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临床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龚丽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48例高胆红素血症及3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及心肌酶。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心肌酶(AST,CK,CKMBH,LDH,HBDH)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需营养心肌治疗。
作者:王隆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调查脑外科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部位、渠道、病原菌的种类和纠正预防措施。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脑外科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脑外科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多占4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占24%,造成因素以切口护理不当为占58%。结论:颅脑外科患者应及早加强下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的防治。加强预防感染意识。
作者:由庆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归纳急诊科常见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规避风险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理工作中曾遇到的风险问题找出原因,并通过查阅文献预见性的归纳急诊护理风险及规避方法。结果:急诊科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有效规避与防范的。结论:加强急诊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可减少护患纠纷,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二级护理,一组进行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二级护理,对两组间妇女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妇产科病房对产妇进行运用临床路径的二级护理,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还提升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团队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使产妇体验到了良好的服务,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4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通过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并且同期行清宫治疗,共22例;对照组采取氨甲喋呤局部注射后,再清宫治疗,共24例。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β-HCG恢复时间、妊娠包块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通过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同期清宫治疗临床疗效佳,且能促进预后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盐酸吗啡控释片(美菲康)治疗晚期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联合盐酸吗啡控释片和单用盐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癌痛显效率88.57%,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癌痛显效率62.86%,总有效率85.71%,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吗啡控释片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癌痛疗效较好,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姚彪;商妮娅;徐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为烧伤后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烧伤患者5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24例,采用单用碘伏油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创面修复的效果更佳,从细菌总转阴率角度看,对照组为23%,实验组为72%,两组数据对比,P<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从创伤面愈合时间角度看,对照组为(29.6±8.72)d,实验组为(20.36±5.98)d,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效果良好,可提高细菌转阴率,缩短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洪亮;程银忠;王伟鹏;周晓峰;陈梓淼;霍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已婚育龄流动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和人工流产风险相关性。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选择其中2347例已婚育龄流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46例有≥1次人工流产(研究组),1801例未经过人工流产(对照组)。对两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避孕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风险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30岁妇女出现人工流产风险是≥40岁妇女组的2倍多;避孕知识从亲友/同事处了解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从计生服务人员处了解的妇女的1.8倍左右;短效避孕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长效避孕妇女的2倍多;不了解禁忌避孕措施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知晓者的1.5倍左右。结论:年龄、短效避孕及不了解紧急避孕措施等因素可能是流动已婚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因素的预防及控制,加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以及提高相关的保健服务水平。
作者:刘桂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甲状腺结节患者321例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对超声弹性组和常规超声组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弹性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甲状腺结节性质进行鉴别。
作者:李娟;郑佳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HCC 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潜在靶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已经取得进展。
作者:杜帅;孙淑华;于宪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腺炎患者ICU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耐受量、精神症状、平均ICU住院日进行比较[1]。结果:观察组患者观察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ICU 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有助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并能增加肠内营养量,减少精神症状,缩短ICU 住院日。
作者:谷一梅;徐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经过引流管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渗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患者占6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现象。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爱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溶栓的特殊护理,比较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管再通、并发症等改善明显,护理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在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方面,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给予有效及时的护理,及早发现、及早护理,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唐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防治产后出血80例。结果:总治愈率为97.5%。结论:通过运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并且可以防止出血引起的并发症,降低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纳梅君;丁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腹部超声特征及其与腹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扫查并确诊并发DVT(深静脉血栓),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腹部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当中,通过腹部扫查确认有腹部疾病的有40例(44.4%),其中,28例(31.1%)是直接病因,12例(13.3%)是间接病因。在40例有腹部疾病的患者当中,18例为恶性肿瘤(20%),7例为良性肿瘤(7.77%),6例(6.66%)为先天性骼静脉受压,9例(10%)为卵巢囊腺瘤漏液。通过手术等方式把腹部疾病病因祛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祛除的50例患者相对比,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扫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引发DVT的腹部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临床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妊高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治疗与护理结果等。临床对妊高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遵循镇静、解痉、降压、扩容以及利尿原则,必要时给予抗凝措施,可适时终止妊娠;妊高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全面护理,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产时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35例妊高症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分娩成功率为100.00%,未出现母婴死亡现象。分娩方式:经自然分娩患者为11例、剖宫产患者为24例。2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为产后出血,1例为手术切口感染,均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5.71%。结论:对妊高症患者进行及时确诊,并采取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够尽量确保患者分娩成功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景英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一般不应超过3~5个。若全称较长且反复使用时,可以使用缩略语或简称。凡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WBC 等。不常用、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若为中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其后的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正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文摘要中使用英文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注明中文全称,无须同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英文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使用时将其英文全称注出。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避免全文同一名词的缩略语使用不一致,避免名词术语与其缩略语混合使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避免使用临床口头简称或简写(如“肾衰”应为“肾功能衰竭”,“q8h”应为“每8 h”)。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作者:赖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