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芳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纯化、精制有效成分后制成供注入人体的无菌制剂,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1]。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甚至毒性。为了使中药注射剂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下面对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靖;周峻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方法: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皆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显效率89.36%(42/47),对照组则为59.57%(28/47),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同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在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上都显著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相关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吕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现的异常结果,同时对其结果真实性和相关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680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异常患者162例,同时对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保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超过7亿[1],因此乙肝的健康宣教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健康宣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者将设计好的乙肝患者健康宣教知识80份应用于80名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度,也使护生对乙肝宣教知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知。
作者:陈卓;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后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呈现粗放、单一、低效的状态。但是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后勤管理工作要开展得好,就非常需要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本文从探讨后勤管理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就做好后勤管理的人才储备工作提出了路径探索和对策建议。
作者:赖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加强对阑尾炎切口的护理要点观察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性问题,是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使以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展开。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且会增加患者住院的时间。
作者:陈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团队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并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作者:庄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中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总结系统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本院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所有120例患者中,对系统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高达97.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技巧,以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恰当的非语言交流,能够使无偿献血的人数增加。结论:针对无偿献血人员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扩大无偿献血队伍,进而促进无偿献血队伍健康平稳发展。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腹部超声特征及其与腹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运用腹部超声扫查并确诊并发DVT(深静脉血栓),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腹部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当中,通过腹部扫查确认有腹部疾病的有40例(44.4%),其中,28例(31.1%)是直接病因,12例(13.3%)是间接病因。在40例有腹部疾病的患者当中,18例为恶性肿瘤(20%),7例为良性肿瘤(7.77%),6例(6.66%)为先天性骼静脉受压,9例(10%)为卵巢囊腺瘤漏液。通过手术等方式把腹部疾病病因祛除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祛除的50例患者相对比,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扫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引发DVT的腹部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2011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诊断、处理、预防全球策略修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标包括:其一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二是降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例如反复发作的COPD急性加重[1]。并且将急性加重的历史作为评估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量文献已证实了急性加重风险高的患者,FEV1下降更快,健康状态恶化更迅速,导致更高的住院率、死亡率。因此,预防反复COPD急性加重的药物治疗也是稳定期COPD治疗重要内容。
作者:陈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使用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加强组,常规组的患者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加强组的患者及采用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根据各项指标对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睡眠质量、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疼痛、预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加强组中的50例患者相较常规组的患者较为良好,情绪的焦虑或者抑郁程度则较轻,各个指标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计算出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结论:规范化心理鼓励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睡眠治疗,调整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有着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74例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情况,构成比为74%;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5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构成比为72.2%;其余28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构成比为78.6%。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可致心电图异常,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对患者原有心脏疾病进行了解,同时并对心电图进行监测,以便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整体化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脑血管病预后等。
作者:闫朝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患儿家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取文化墙、口头及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用药护理、输液中护理等知识进行宣教。结果:满足了家长对患儿护理知识的需求,增强了患儿家长治疗的安全感。结论:适时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李先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科研设计名称与方法的描述:文中应写明科研设计名称和主要方法。(1)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调查研究、回顾性调查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2)实验设计,请写明设计类型: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何种盲法措施;主要方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并且写明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的方法。2.研究资料的描述:用珋x ±s 表达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统计表应合理安排纵横标目,数据的含义应表达清楚;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应符合数学原则;相对数分母不应小于20,并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2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确切,不易复发等优点,对于慢性阑尾炎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卫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治疗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生活状态较好,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胆管癌全身转移,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护理工作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活护理、糖皮质激素异常反应护理、病情监测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都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
作者:徐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牛皮癣与关节炎的关系,国内曾见过少数报道,以往曾把本病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变形,因为二者临床及尤其X线改变难以区分。本文搜集33例典型牛皮癣关节炎,观察分析其X线特点,并同51例类风湿关节炎进行X线对比鉴别。
作者:王学义;王闻;栾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感染以及其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研究性分析。方法:利用酶抑制剂能够加快纸片扩散的方法来检测呼吸内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同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的标准为基准,利用KB法来测定细菌对于临床上较为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经检验后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分离率为44%(110/250)。同时其能够高度耐受喹诺酮类以及头抱菌素第二、三代,但是对于氨曲南敏感的仅占55.5%,同时其对于碳青霉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产生耐药性的非常之重要的其中一个机制就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相关检测,同时应当给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高度的重视。
作者:向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