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廖湘红

关键词:乳腺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X线钼靶摄影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10例共320个病灶。比较3种方法与病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性能。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系数为0.926。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或X线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瘤各有其优劣势,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半夏厚朴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服阿斯美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治疗组。结论:半夏厚朴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林端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静脉留置针脉冲式正压封管三种封管液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封管液同时使用正压式封管方法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高效的封管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选择2012年9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治疗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29例,A组0.9%氯化钠5ml;B组62.5U/ml肝素液3ml,C组125U/mL肝素液3ml,统一用脉冲式正压封管,观察三组留置针封管后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堵管例数。结果:A组堵管率高,留置时间短;C组堵管率低,留置时间长。A组和B组、B组和C组、A组和C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脉冲式正压封管结合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延长直管时间。

    作者:吴美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24小时连续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对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通过莫西沙星进行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1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5%,痊愈和有效的患者数量是明显的;并且患者治疗后其咽痛、多痰及打喷嚏症状治愈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结论:采用适宜的疗法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缓解是有帮助的,而莫西沙星由于自身多种优点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而加以推广的。

    作者:吕玉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除了常规西医治疗外加用双黄连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0%,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双黄连颗粒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双黄连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陶巧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盐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盐酸吗啡控释片(美菲康)治疗晚期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联合盐酸吗啡控释片和单用盐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癌痛显效率88.57%,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癌痛显效率62.86%,总有效率85.71%,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为吗啡控释片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癌痛疗效较好,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姚彪;商妮娅;徐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不中安全隐患现状,探讨其对策。方法:通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结果:有效避免了护理过程中很多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注意对不安全隐患的防范,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护理差错事故,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学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结合微波仪照射治疗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60例外科切口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伤口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康复新液换药配合微波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8例,伤口愈合时间为16.14±4.39d;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7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0.93±6.8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配合微波照射治疗切口感染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结痂早、愈合率高、疗程短的优点,可在外科换药中辅助应用。

    作者:徐春英;胡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HCC 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潜在靶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已经取得进展。

    作者:杜帅;孙淑华;于宪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技巧

    目的:探讨非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技巧,以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恰当的非语言交流,能够使无偿献血的人数增加。结论:针对无偿献血人员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扩大无偿献血队伍,进而促进无偿献血队伍健康平稳发展。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压疮的评估和预防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护士预防压疮发生的能力,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结合近年来文献和研究成果,介绍了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并从病理生理方面进行预防措施的综述。结果:提高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达到减少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护士应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预防压疮发生的能力。

    作者:李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4例眼睑黄色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眼睑黄色瘤患者24例(48眼),观察病情,根据眼睑及周围皮肤松弛度实施黄色瘤、眼睑皮肤切除与移植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3眼黄色瘤分布于上眼睑皮肤内侧部分,15眼黄色瘤在上、下眼睑处对称分布,生成黄色瘤部分皮肤与周围正常皮肤分界明显,本组患者黄色瘤均未见自行吸收。经过规范手术治疗与优质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切除眼睑黄色瘤、眼睑张力恢复,术后随访2年,均眼睑外观形态良好,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病情复发。问卷测试结果显示,24例患者均对治疗满意。结论:眼睑黄色瘤在发病群体、分布位置、形态方面有明显特点,及时、规范的切除与移植手术治疗是消除黄色瘤、保持皮肤美观的重要手段。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发现,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情绪障碍、血管舒缩变化、骨质疏松、激素变化等,加强认知和行为干预后睡眠障碍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李改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710例次老年无痛胃镜的配合与护理

    8710例次老年无痛胃镜检查者,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全程监测下,麻醉医师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待患者入睡、唤之不应时行电子胃镜检查。总结术前、中、后配合及护理。结果表明:由于我们优质的内镜配合和护理技能,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在无痛、安全、舒适的状态下完成了电子胃镜检查。

    作者:张敏;胡继芬;赵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目的: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方式针对ICU患者所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共计64例,依据所使用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给予两组患者全肠内营养插管,营养剂一致,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采用鼻胃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率、肠内营养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进入ICU的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治疗后,其肠内营养指数均的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情况,观察组(21.0%)低于对照组(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5.2±1)d,入住ICU时间为(7.6±1.4)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1.7)d,入住ICU时间为(12.2±1.6)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相比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也有着明显的改善,针对临床ICU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策略要好。

    作者:黄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吞咽训练与康复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意识恢复后脑外伤昏迷患者吞咽困难吞咽训练以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患者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仅单纯进行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则在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过吞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内服外治法治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通过探讨中医外服内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措施。结果表明中医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文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带状疱疹并发水痘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右侧头顶部红斑、水疱7d,颜面、躯干、四肢水疱2d,于2013年8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确诊肺癌3个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7d前右侧头顶部出现数个红斑、呈带状分布,其上有簇集性水疱,自觉右侧头部疼痛不适,未行特殊治疗。2d前颜面、躯干、四肢出现散在水疱并迅速增多。既往无水痘、带状疱疹病史。

    作者:范应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药物治疗进展

    2011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诊断、处理、预防全球策略修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标包括:其一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减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二是降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例如反复发作的COPD急性加重[1]。并且将急性加重的历史作为评估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量文献已证实了急性加重风险高的患者,FEV1下降更快,健康状态恶化更迅速,导致更高的住院率、死亡率。因此,预防反复COPD急性加重的药物治疗也是稳定期COPD治疗重要内容。

    作者:陈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