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措
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临床执行严格的手消毒现状并不满意,分析原因如下:基层中医院洗手设施不完善,消毒用品配置不全;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工作流程有需改进之处,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相关制度不健全。由此提出了手卫生的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制定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
作者:字彦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2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阑尾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确切,不易复发等优点,对于慢性阑尾炎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卫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42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在手术时间、患者出血量、止血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地优越性。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可以快速有效的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症状,同时有利于保护患者子宫,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李德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另一组不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按时检查率、合理饮食率、合理运动率、规律用药率以及自我监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萍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采用综合护理措施防治产后出血80例。结果:总治愈率为97.5%。结论:通过运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并且可以防止出血引起的并发症,降低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纳梅君;丁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此外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疼痛评分和插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结肠镜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作者:刘清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患儿家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取文化墙、口头及健康教育处方等方式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用药护理、输液中护理等知识进行宣教。结果:满足了家长对患儿护理知识的需求,增强了患儿家长治疗的安全感。结论:适时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李先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的不规律,导致现阶段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增,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我国DM患者群的93.7%。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的诊断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T2 DM)显得极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一般出现的并发症,其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标志物,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一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很严重。本文根据正常人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对比,并对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对于2型糖尿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初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以腹痛为主诉的门诊患儿及40例健康幼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腹痛为主诉的患儿中92%出现多个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增多;正常组幼儿仅5%出现3个以下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高频超声能快速明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丽婷;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为烧伤后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烧伤患者5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24例,采用单用碘伏油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创面修复的效果更佳,从细菌总转阴率角度看,对照组为23%,实验组为72%,两组数据对比,P<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从创伤面愈合时间角度看,对照组为(29.6±8.72)d,实验组为(20.36±5.98)d,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效果良好,可提高细菌转阴率,缩短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洪亮;程银忠;王伟鹏;周晓峰;陈梓淼;霍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直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作者:杨高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分析13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烫伤的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医患预防意外烫伤理念的建立和措施运用,病房实际意外烫伤发生率明显下降,说明预防烫伤干预理念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秋林;俞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64位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32位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内科治疗以后,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的概率为81%,观察组有效治疗的概率为97%,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内科治疗,能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得到减少,提高治愈率,有效的对溃疡面积进行控制,这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作者:王士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普外科术前采用心理护理对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一组予以常规的外科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外科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8.3±5.7)分,对照组焦虑评分(51.2±7.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收缩压(121.4±11.3)mmHg,心率(73.5±9.2)次/min,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压(136.6±11.8)mmHg,心率(90.2±9.9)次/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良好的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可以良好的保持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稳定。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中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总结系统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本院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所有120例患者中,对系统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高达97.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银杏叶片治疗31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62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达总有效的人数较对照组达总有效的人数明显增多,多25.8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片结合消心痛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医院的发展。因此,院党委应把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工作方向,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便民服务四十条”等活动,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服务素质,促进医患和谐。
作者:罗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科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12年3月~3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DIC患者,22例为顺产或者剖腹产患者,对她们的凝血检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较短;出现DIC症状的患者在产前就已经出现了凝血时间延长的现象,且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掌握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既能进行早期确诊,同时也能准确判断患者DIC的发展状况。
作者:马志军;王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2年12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78例,将未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前作为对照组,将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之后作为实验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昏迷指数(GC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从不同昏迷程度方面看,无论是浅昏迷患者、中度昏迷患者,还是深昏迷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从病因角度看,无论是脑血管意外、中毒、颅内感染患者,还是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均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干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GCS评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1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唐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