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中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50名年龄40~59岁的飞行驾驶员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50名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病例组)与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A检查检查。结果:病例组50人,其检测率为40%(2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0/100),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检测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对预防脑血管硬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儿科送检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50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20株,占63.9%,革兰氏阳性菌148株,占29.5%,真菌33株,占6.6%。革兰氏阳性菌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乙型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高,亚胺培南等敏感,万古霉素等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药敏结果说明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合理用药,减少耐药性产生。
作者:吴兆海;谢晓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在妇科中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住院治疗的妇科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平均43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式沟通护理。结果:通过比较分析B组患者病情治疗后的成功率要显著比A组患者高很多;而且对住院时间而言该组患者也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满意度要明显比A组患者高很多。结论:在妇科中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代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骨科护理中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总结系统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方法:对本院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所有120例患者中,对系统护理干预方案的满意度高达97.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00例到我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参照组(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高于参照组(72%),两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肩周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48例高胆红素血症及3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及心肌酶。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心肌酶(AST,CK,CKMBH,LDH,HBDH)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需营养心肌治疗。
作者:王隆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风险,建立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实验室标准化评价模式。方法:对不同时间1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检测,采用vidas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Tf(凝血系统启动因子),vwF(血管损伤标志物)。结果:体内D-二聚体含量高过指标的患者中30%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70%不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而体内D-二聚体含量正常的患者都不存在静脉血栓的症状。结论:在判断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是D-二聚体,可以预测血栓形成趋势,确定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振芳;崔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症状明显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减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润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结合包括的内容有:结合疾病的诊治;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方剂药物的研究;结合针灸及经络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必须从以上内容出发采用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床边教学法、医学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方法以达到中西医结合教学的良好效果。
作者:葛振嵘;徐风燕;姜述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有利于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俞国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24小时连续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基层医院妇科常见的妇科病[1],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因个人卫生条件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反复流产及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导致盆腔炎发病率很高[2]。
作者:于宪莉;孙淑华;杜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O-1)水平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O-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高脂血症组的血清HO-1、ox-LDL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HO-1水平与ox-LDL(γ=0.845,P<0.01)和CRP(γ=0.738,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O-1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共同参与了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文银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跟骨骨折不同类型的诊治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有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内固定法、矫形术等。结果:对来我院进行就诊的不同类型跟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随访。依据标准进行评分,疗效很好的患者有80%,效果一般的有15%,效果很差的有5%,优良率达到了95%。结论:根据跟骨骨折的不同类型来选择正确符合病情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治疗的方法和专业的操作方式,对不是新发生的跟骨骨折的患者要依据创伤后病理的表现采取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病情一般采用矫形术的治疗。
作者:李国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右侧头顶部红斑、水疱7d,颜面、躯干、四肢水疱2d,于2013年8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确诊肺癌3个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7d前右侧头顶部出现数个红斑、呈带状分布,其上有簇集性水疱,自觉右侧头部疼痛不适,未行特殊治疗。2d前颜面、躯干、四肢出现散在水疱并迅速增多。既往无水痘、带状疱疹病史。
作者:范应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X射线的成像原理,并且介绍了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给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为X射线在我国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意义。
作者:任春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以腹腔镜术和开腹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病患,随机分组,Ⅰ组50例,以腹腔镜术治疗,Ⅱ组30例,以开腹术治疗,对比两组基本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状况、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现象。结果:本次研究,80例病患未有1例死亡,Ⅰ组48例手术一次性成功,2例转为开腹术。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除手术时间外,Ⅰ组均少于Ⅱ组,全部为P<0.05,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所用的腹腔镜术、开腹术两种主要术式进行综合比较,腹腔镜术更优,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安全性高,应成为医师首选术式。
作者:王佐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4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通过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并且同期行清宫治疗,共22例;对照组采取氨甲喋呤局部注射后,再清宫治疗,共24例。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β-HCG恢复时间、妊娠包块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通过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同期清宫治疗临床疗效佳,且能促进预后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选取眼睑黄色瘤患者24例(48眼),观察病情,根据眼睑及周围皮肤松弛度实施黄色瘤、眼睑皮肤切除与移植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3眼黄色瘤分布于上眼睑皮肤内侧部分,15眼黄色瘤在上、下眼睑处对称分布,生成黄色瘤部分皮肤与周围正常皮肤分界明显,本组患者黄色瘤均未见自行吸收。经过规范手术治疗与优质护理,24例患者均顺利切除眼睑黄色瘤、眼睑张力恢复,术后随访2年,均眼睑外观形态良好,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病情复发。问卷测试结果显示,24例患者均对治疗满意。结论:眼睑黄色瘤在发病群体、分布位置、形态方面有明显特点,及时、规范的切除与移植手术治疗是消除黄色瘤、保持皮肤美观的重要手段。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探讨中医外服内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措施。结果表明中医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文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