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颜黎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西沙必利, 黛力新
摘要:目的:探讨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50名年龄40~59岁的飞行驾驶员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将50名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病例组)与和10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A检查检查。结果:病例组50人,其检测率为40%(2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0/100),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检测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对预防脑血管硬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敬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外科手术后入我院康复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潘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疗效的临床报道

    目的:研究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单放组),1次/天,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40Gy,20次后改为2次/天,1.5Gy/次,10次/周,总剂量64Gy。另一组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综合组),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8天。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食管片的分级综合治疗组1级占56.7%,明显高于单放组26.7%(P<0.05);综合组1年生存率80.0%,明显高于单放组43.3%(P<0.05);1级以上胃肠道反应综合组为6.7%,明显低于单放组30.0%(P<0.05);白细胞Ⅰ~Ⅱ级下降综合组占20.0%,明显低于单放组63.3%(P<0.05)。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作用。

    作者:朱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甲状腺结节患者321例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对超声弹性组和常规超声组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弹性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组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甲状腺结节性质进行鉴别。

    作者:李娟;郑佳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在妇科中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住院治疗的妇科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平均43例。对这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式沟通护理。结果:通过比较分析B组患者病情治疗后的成功率要显著比A组患者高很多;而且对住院时间而言该组患者也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满意度要明显比A组患者高很多。结论:在妇科中应用家庭式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代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80例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产检、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给予对照组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产程、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剖宫产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婴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自然分娩的婴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大限度满足产妇需求,利于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提升新生儿质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谭永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6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率、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行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率,在提高患者身体与心理状态的同时还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茶油在医学上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前景探析

    茶油在传统中医学已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食品,其药用价值也早有记载。通过对角鲨烯、茶多酚、茶皂素等茶油的功能性成分分析,得出其在调节血脂、活淤促渗、抑菌抗氧等方面的功效,当前茶油也已在尿布皮炎、新生儿硬肿症、人工肛门周围炎、非甾体抗炎药经皮渗透等方面有相关的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前景。

    作者:齐红艳;李长路;黄毅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34.62%;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3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芳香疗法教学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开设芳香疗法教学可行性。方法:对两校2011级、2012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并进行相关性整理分析。结果:同意开设芳香疗法课程的人数居多,差异性显著,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设芳香疗法教学势在必行,但必须进行包括理论和实验在内的一系列课程设置的研究。

    作者:魏永鸽;杜柯;徐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HD-肝病治疗仪结合运动、饮食疗法与常规药物等综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疗法”综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腹主动脉全程夹层1例报告

    病历资料患者,女,58岁,患高血压3年,高为180/120mmHg。于发病当日突感胸痛向后背放射,后疼痛转移至左上腹及腰部后固定,同时伴有心慌、恶心、呕吐,血压:240/200mmHg,给予“硝普钠”静滴后血压降至170/100mmHg,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同时伴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晕厥等, ECG提示:STT改变。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加大扫查范围:腹主动脉内径2.2cm,其内全程可见一条异常强光带分隔,光带前部分管腔较后半部分管腔宽,另于光带上及腹主动脉壁上可见强光斑回声。CDFI及CDE:腹主动脉内上下两部分均可探及动脉频谱。超声提示(见图):腹主动脉夹层瘤可能。经外院磁共振证实: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左侧髂总动脉、胸主动脉。

    作者:石小芳;孙菁;张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例剖宫产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由于孕妇处于平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危急状态,进而可导致胎盘血流量下降及胎儿窘迫。如不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可危及母子生命。我院近两年有75例剖宫产术病例中发生典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4例,发生率约占5%,经及时调整卧位,快速输液、吸氧及缩血管剂运用等抢救措施,均转危为安,顺利地进行了手术。

    作者:夏兰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7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d静点,观察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结果: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组治疗患者咳痰,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潇文;双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已婚育龄流动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风险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已婚育龄流动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和人工流产风险相关性。方法:利用2012年全国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选择其中2347例已婚育龄流动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46例有≥1次人工流产(研究组),1801例未经过人工流产(对照组)。对两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避孕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风险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30岁妇女出现人工流产风险是≥40岁妇女组的2倍多;避孕知识从亲友/同事处了解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从计生服务人员处了解的妇女的1.8倍左右;短效避孕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长效避孕妇女的2倍多;不了解禁忌避孕措施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知晓者的1.5倍左右。结论:年龄、短效避孕及不了解紧急避孕措施等因素可能是流动已婚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加强这些因素的预防及控制,加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以及提高相关的保健服务水平。

    作者:刘桂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00例到我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参照组(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高于参照组(72%),两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肩周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对其压疮预防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对其压疮预防的临床效果,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352例心力衰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6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可降低出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并提高陪护者护理技能,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田金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试讨论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还包括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同时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迅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结论:警惕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对于有产科异常病史的这类高危新生儿尤其要严密监控。新生儿惊厥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出现。围产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吴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2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大出血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研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动脉栓塞术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髂内动脉结扎对21例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等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阴道平均出血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并且止血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导管实施动脉栓塞术对难治性大出血进行治疗,可以迅速止血,并且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可以保留子宫,同时不会产生严重性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朱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分析研究骨科护理风险及风险机制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护理风险临床应用,并引进风险管理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计算机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计算机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实验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并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实验组的各项护理差错事件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护理及风险机制的临床应用具有效果显著,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减少医患双方的了损失,值得临床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焦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