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成;罗雪莲
目的:测定Trifecta热牙胶根管充填系统根充时牙根表面温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因牙周炎等拔除的上下颌单根管中切牙26颗,用Tri-fecta技术进行根管充填。用红外成像仪跟踪监测整个根充过程中牙根表面温度的变化。结果:牙根表面温度根充后比根充前上颌中切牙平均升高6.6℃,下颌中切牙平均升高8.0℃,均低于引起周围组织损伤的理论阈值温度10℃。结论:本研究表明Trifecta热牙胶根充系统根充时会引起上、下颌中切牙牙根表面温度升高,但不会造成牙周组织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
作者:张凯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中技师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方法:对有意识加强与患者沟通前后各600名随即抽取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沟通加强后各种类型的乳腺受压迫后的厚度均值均有下降。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技师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摄片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张兵;杨本强;赵艳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临床失眠症肝气虚机理,并探讨针对本病采用大补肝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上半年度入我院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失眠症患者48例,患者的辩证分型主要为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及肝郁化火型。给予患者大补肝汤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4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有效率达到95%以上。结论:针对临床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针对肝气虚失眠症患者采用大补肝汤治疗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楼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一般认为,所收集的资料包括两大类,一为前人既往的工作状况资料,即间接资料;二为自己实验及实践中所得出的数据、观点等,即直接资料。直接资料的收集,这部分工作应该是论文的中心,也是能体现论文的科学性,具说服力的工作内容。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胆红素(TBIL)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标本91例,根据患者胆红素检测结果分为实验组(胆红素异常45例)和对照组(胆红素正常46例)两组,分别检测两组各项血常规参数,并检测实验组标本在放置不同时间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PLT(血小板)和PCT(血小板压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BC(白细胞计数)、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及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放置时间下胆红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中胆红素异常增高会使血常规的多项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未发现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高云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抗生素目前在临床儿科感染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患儿的机体处于正在发育的状态,使得对抗生素药物的代谢较差,在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目前临床上存在很多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本文将探讨分析儿科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陈才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羊水栓塞的临床抢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的剖宫产术后羊水栓塞的发生过程和救治、护理方法。结果:发现患者术后出现指脉氧下降、胸闷、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按照羊水栓塞救治预案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患者住院13d,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羊水栓塞的发病率罕见,死亡率高,存活患者并发症多,为妇产科急重症,应及早发现,及时、有效、冷静、准确地实施各项救护措施,大限度地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沈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阑尾根部坏疽穿孔手术的方式及临床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收入的阑尾炎根部坏疽穿孔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4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期间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换药处理后痊愈出院,无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并能采用合理的方式治疗是保证阑尾根部坏疽穿孔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显著提高治愈率,保障患者健康。
作者:达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颜黎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的临床效果,为烧伤后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烧伤患者5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24例,采用单用碘伏油纱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创面修复的效果更佳,从细菌总转阴率角度看,对照组为23%,实验组为72%,两组数据对比,P<0.0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从创伤面愈合时间角度看,对照组为(29.6±8.72)d,实验组为(20.36±5.98)d,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利福平油纱治疗烧伤残余肉芽创面,效果良好,可提高细菌转阴率,缩短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洪亮;程银忠;王伟鹏;周晓峰;陈梓淼;霍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以腹腔镜术和开腹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病患,随机分组,Ⅰ组50例,以腹腔镜术治疗,Ⅱ组30例,以开腹术治疗,对比两组基本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状况、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现象。结果:本次研究,80例病患未有1例死亡,Ⅰ组48例手术一次性成功,2例转为开腹术。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除手术时间外,Ⅰ组均少于Ⅱ组,全部为P<0.05,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所用的腹腔镜术、开腹术两种主要术式进行综合比较,腹腔镜术更优,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安全性高,应成为医师首选术式。
作者:王佐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血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血压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作者:柳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7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70岁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资料,肿瘤性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是ER阳性,其中57例接受三苯氧胺资料,39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经行ER、PR和HER2检测。随访时间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35%,部分应答率为16%,疾病稳定为81%,3年生存率为78.3%;三苯氧胺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28%,部分应答率11%,疾病稳定为69%,3年生存率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70岁以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
作者:周红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认为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团队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并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作者:庄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经过引流管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渗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患者占6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现象。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爱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充分利用课堂,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坚持课堂五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24例,对于两组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然后对对照组患者单纯的使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共治疗16w。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进而改变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黄显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64位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32位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内科治疗以后,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的概率为81%,观察组有效治疗的概率为97%,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内科治疗,能使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得到减少,提高治愈率,有效的对溃疡面积进行控制,这有利于临床治疗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作者:王士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和分析几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分别应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腔内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透光直视下大隐静脉旋切术及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共124例(162条肢体)。并对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未见静脉曲张复发,不同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及局限性,其疗效根据不同患者及病人需求可采用不同术式。结论: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常见几种术式均有其各自优缺点,要适当加以选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其疗效均是肯定的。
作者:吕红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护理疗效。方法:把我院接收的80例风湿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称为观察组。在治疗两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以及晨僵时间均有所改善,并且护理前后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之后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