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玲
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护理风险临床应用,并引进风险管理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计算机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计算机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患者共2000例为实验组,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并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实验组的各项护理差错事件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护理及风险机制的临床应用具有效果显著,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减少医患双方的了损失,值得临床的普及和推广。
作者:焦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向社区老年人进行有规划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方法:对社区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集体讲座、健康宣传栏、健康档案”等措施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控制与稳定老年病患的病情,防范各类并发症的出现。结果:社区医生通过向老年病患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通过“饮食教育、锻炼教育”帮助老年病患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结论:有效提升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冬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脑蛋白水解物类活性肽药物是由脑组织中提取的特异性氨基酸以及多种肽类复合物组成的。它能刺激神经元的能量代谢,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等。本文综述了脑蛋白水解物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意外事件对人的伤害会在心理及生理上留下阴影。通过对创伤病人护理工作的总结与探讨,提出护理方法及措施,以减少这种心理阴影对病人的伤害,并帮助病人尽快康复起来。
作者:魏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绝育手术依然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绝育手术以输卵管结扎为主,为了提高输卵管结扎手术的速度,提高结扎的效率,关键是提管方法的应用,它能有效保障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效果,提高手术效率,在我国医院推广和应用广泛。本文结合某医院推广和使用提管法经验,首先结合介绍了输卵管结扎的特点及相关要点,联系指板提管法的特点及其在输卵管结扎手术中优势,谈一谈在临床中的具体体会和指板提管法的未来发展。
作者:杨正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给予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34.62%;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或者无变化12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30.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二级护理,一组进行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二级护理,对两组间妇女在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比较,在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妇产科病房对产妇进行运用临床路径的二级护理,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还提升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护理团队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同时使产妇体验到了良好的服务,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310例共320个病灶。比较3种方法与病理对乳腺肿瘤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性能。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X线钼靶摄影与病理诊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Kappa系数为0.926。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或X线钼靶摄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瘤各有其优劣势,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廖湘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引流管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结果:12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经过引流管护理均治愈出院,术后出现渗血、感染、胆漏等并发症的患者占6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愈合,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引流管脱落和堵塞现象。结论:给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引流管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爱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分析和总结护士礼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结果:良好的护士礼仪有利于医护及护患间的沟通。结论:良好的护士礼仪可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尊重、心里上得到安慰、情感上获得愉悦,使护、患交往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作者:王艳辉;田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前现状酒精化学名为乙醇,是世界上常见的神经毒性药物之一。一次性的大量饮酒及长期的饮酒都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及一些精神神经障碍。过量饮酒可以引起外伤,家庭破裂、社会关系问题、法律问题和暴力等。本文将重点从发病的机制及治疗的现状进行阐述。
作者:邱建成;罗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另一组不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按时检查率、合理饮食率、合理运动率、规律用药率以及自我监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林萍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Nd: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2例(52眼)明显影响视力的Ⅰ~Ⅲ级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根据后囊混浊程度及厚度从小能量开始逐渐增加能量,直至获得满意效果。结果:截囊成功率为100%,术后51眼佳矫正视力提高,占98.07%。并发症:术中轻度晶体点状损伤2眼,占3.84%;术后短暂眼压升高3眼,占5.76%。结论: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迅速的方法。准确瞄准和聚焦、低能量、射击次数少、后囊膜小切孔可有效防止其并发症。
作者:付金营;郑泉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其中50例采用常规护理,标记为对照组,另外5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使病人尽快的康复,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鲍玉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科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12年3月~3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DIC患者,22例为顺产或者剖腹产患者,对她们的凝血检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各种凝血相关时间较短;出现DIC症状的患者在产前就已经出现了凝血时间延长的现象,且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掌握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既能进行早期确诊,同时也能准确判断患者DIC的发展状况。
作者:马志军;王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意识恢复后脑外伤昏迷患者吞咽困难吞咽训练以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患者1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仅单纯进行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意识恢复后吞咽困难脑外伤昏迷患者则在脑外伤意识恢复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过吞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脑外伤昏迷意识恢复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在肩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00例到我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参照组(5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高于参照组(72%),两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肩周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明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用超声技术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进行诊断价值分析探讨,对超声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肿瘤的误诊进行分析。方法:将阑尾黏液性囊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并且将超声检查所得结果与临床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利用超声技术对阑尾黏液性囊肿瘤进行诊断,其准确率可以达到46%。结论:利用超声技术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进行诊断,所得到的声像图在诊断以及治疗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方面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孙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发现,患者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原因包括情绪障碍、血管舒缩变化、骨质疏松、激素变化等,加强认知和行为干预后睡眠障碍症状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李改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肌电图(EMG)对于神经根性颈椎病的诊断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2011年的颈椎病患者86例,经肌电图诊断,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49例。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7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1岁。对所有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入院时及手术治疗1个月后的肌电图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入院时49例患者中,双侧受损12例,左侧或右侧单侧受损37例。经治疗后41例患者病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8例患者无明显疗效。结论:肌电图可作为诊断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一项可靠的诊断手段,并可作为神经根性颈椎病的临床评定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巧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