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凤;王小静;单灵钰;李盛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4 397例中随机选取100例再次剖宫产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行阴道分娩的10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依据剖宫产指征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照组依据阴道分娩指征行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总发生率发生情况;比较新生儿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产时出血量(420.5±18.5) ml,高于对照组的(209.2±15.3) ml,产后出血量(480.3±27.4) ml,高于对照组的(304.9±17.2) ml,观察组住院时间(7.6±1.2)d,多于对照组的(4.3±0.8)d,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55.9±16.1)h,多于对照组(40.5±12.8)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率(14.0%)高于对照组(3.7%),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29.0%)高于对照组(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分娩生产时以及产后出血量多,住院时间和恶露持续时间长,手术风险高,新生儿湿肺率高,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选择阴道分娩的安全性高.
作者: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及膳食营养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降低GDM发病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武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G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孕妇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而对照组孕妇未进行任何营养干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GDM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以及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早产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发病率与年龄、孕前BM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体育锻炼能够降低GDM的发生,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陕西省南部(陕南)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养育环境与婴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现状相关关系,为提高陕南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社会情绪发展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陕南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2个村的681例6~ 24月龄婴幼儿,使用《家庭养育环境问卷》(FCIs)、《年龄与发育进程:社会情感(中文版)》(ASQ:SE)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家庭养育环境与婴幼儿社会情绪发展间的关系.结果 陕南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情绪发育存在迟缓问题的婴幼儿高达46.11%;不良家庭养育环境检出率为47.58%;婴幼儿家庭养育环境与社会情绪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和婴幼儿社会情绪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婴幼儿社会情绪的发展需要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
作者:李岚溪;李珊珊;岳爱;罗仁福;史耀疆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甲氨蝶呤(MTX)在剖宫产切口妊娠(CSP)清宫术前的预处理效果,为CSP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2月该院妇科收治的CSP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应用MTX预处理再行清宫手术治疗,观察组19例采取直接清宫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MTX预处理对CSP治疗无明显优越性,反而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直接彩超引导下清宫术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直接进行清宫手术可以作为肌层厚度超过2 mm的CSP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守荣;王黎明;韩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分娩球在初产妇顺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顺产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分娩球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和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产后情况,对比两组产后不良反应及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9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的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观察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2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52%,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分娩球干预初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提高,负性情绪改善,产程缩短,出血量减少,且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陈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武汉县妇幼保健院诊断为BV的孕妇,其中25-(OH)D缺乏和不足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两组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每晚1次,每次2粒,阴道用药.对照组联合甲硝唑栓每晚1次,每次0.5g,阴道用药.观察组联合维生素D胶囊800 IU/d口服.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16%高于对照组的59.12% (P<0.01).治疗后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妊娠期BV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减少.
作者:何素妮;傅文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新会区妊娠期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及自然转归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新会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的2 75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等一般情况、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孕妇HR-HPV感染情况,1年后HPV持续阳性者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HR-HPV感染614例,其中年龄≤25岁的妇女中HR-HPV感染比例较高(22.7%),其次为年龄≥30岁组的妇女,不同年龄段之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4名HR-HPV DNA阳性孕妇,产后1年实际随访510例,HR-HPV DNA持续阳性率为26.3%,HR-HPV DNA转阴率为73.5%.经卡方检验,分娩方式对于HR-HPV持续感染无明显影响(P>0.05);130例HR-HPV持续阳性者中,正常/炎症患者75例,不明意义非典型鳞状细胞改变(ASCUS) 4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例;55例进行病理学检查,炎症/湿疣24例,CINⅠ级18例,CINⅡ级5例,CINⅢ级8例,细胞学检查提示ASCUS、LSIL的患者病理学主要以炎症/湿疣、CIN Ⅰ为主,而细胞学提示HSIL的患者病理学主要以CINⅡ、CINⅢ为主.结论 孕3次以上者妊娠晚期HR-HPV感染率显著升高;孕期HR-HPV感染产后转阴率高,分娩方式与HR-HPV感染转阴无关;产后HR-HPV感染持续存在应密切随访,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及时明确HPV感染患者预后.
作者:张冠群;张淼;周秀春;吴韩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助产联合阴道球囊扩张术的阴道助产方式对产妇分娩中产程、会阴、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盆底肌力、剖宫产率等指征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促进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保护和支持自然分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就诊于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计划实施无保护助产分娩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球囊扩张下无保护助产分娩,对照组未采取阴道球囊扩张,仅行无保护助产.观察两组产程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阴道助产分娩,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短(P=0.000),产妇分娩痛苦减少,会阴水肿、产后出血量降低(P=0.000),会阴侧切率明显下降(x2=58.447,P=0.000),无严重会阴裂伤发生,减少了新生儿窒息风险和产妇因难产而导致的剖宫产(x2=18.374,P=0.000),降低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结论 阴道分娩中,实施无保护助产联合阴道球囊扩张技术,使产妇损伤小,会阴侧切率明显下降,会阴裂伤的程度和产后出血的风险降低,缩短了第二产程,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难产导致的剖宫产率,盆底功能恢复快,提升了产妇的获得感.同时,减少了助产士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职业病发生率,让助产士从繁重的保护会阴等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体现了双赢模式的人性化分娩.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营养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分娩结束.分别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水平、胎盘缺血缺氧损伤性指标水平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血管生成素-2(Ang-2)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E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子痫、胎盘早剥、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围生儿早产、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营养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血管新生因子水平,减少胎盘缺血缺氧损伤,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作者:刘绪荣;龚绍芹;计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术后持续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危险因素,为提升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1月于舟山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12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持续感染HPV划分为HPV持续感染组75例和转阴组337例.分别采取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与患者术后持续感染HPV的关系及持续感染HPV的危险因素.结果 持续感染组生殖道炎症、术前感染HPV16、术前HPV负荷量≥100RLU/PC、绝经和吸烟患者的比例均高于转阴组(P<0.05);两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避孕方式、宫颈癌家族病史、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HPV感染情况及饮酒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道炎症、术前感染HPV16、术前HPV负荷量≥100RLU/PC、绝经和吸烟是影响患者术后持续感染HP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持续感染HPV的危险因素提示高危人群及时治疗生殖道炎症、有效控制术前HPV的负荷量、戒烟等,能有效防止患者术后HPV的持续感染.
作者:邬贤凤;陈羽;赵德珍;杜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子宫内膜癌(ES)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可能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绝经延迟及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有关,约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有关,其中关系为密切的是林奇综合征(LS)[1].林奇综合征曾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CP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易同时或异时发生一种或多种原发恶性肿瘤,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肝胆系统及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等,其中肠道外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常见[2-3],据文献报道有50%的女性林奇综合征患者以子宫内膜癌为“前哨”恶性肿瘤[4].因此,林奇综合征相关的子宫内膜癌(LS-EC)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王芳;王乃玉;于倩倩;李丹;刘宗谕;范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临床小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收集浙江衢化医院201 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疑似HCMV感染患儿100例.采集患儿血清及尿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A组)及胶体金法(B组)检测患儿血清中HCMV的感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尿液中HCMV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组血清中HCMV阳性率.参考HCMV感染诊断方案及临床诊断标准,统计HCMV感染阳性例数,并以此为金标准,统计两组对血清中HCMV感染的诊断效能(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液中、尿液中HCMV感染的检测阳性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A组HCMV检测阳性率为19.0%,明显高于B组的9.0%(P<0.05).在对血中HCMV诊断效能方面,A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通过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液及尿液中HCMV的诊断效能,发现尿液中HCMV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血液(P<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HCMV感染方面较胶体金法更准确、敏感;在选择检测标本方面应优先选择尿液.
作者:张慧华;方水晶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参考值的确立及筛查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对正确诊断评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及妊娠前备孕妇女共4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孕期分成4组,分别为孕前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每组各120例.在不同孕期对妇女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进行检测,制定出该院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妇女进行随访,对比不同时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对母婴结局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 孕前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血清中TSH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7 ~3.24) mIU/L、(0.11~4.71) mIU/L、(0.34~4.65) mIU/L、(0.69 ~4.94) mIU/L,FT4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78~17.21) pmol/L、(8.39 ~ 15.45) pmol/L、(6.58 ~ 12.78) pmol/L、(5.46~10.35) pmol/L,血清TPOAb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1~103) IU/L、(0.1 ~82) IU/L、(0.1~67) IU/L、(0.1 ~53) IU/L,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果显示,孕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对母婴结局的改善效果为显著,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P<0.05).结论 孕妇应在孕前期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可有效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长远社会效益.
作者:辛英;翟云燕;温彦静;孙立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大量输血方案(MTP)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动脉血气pH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救治时MTP使用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PT、APTT、TT、FIB和pH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和复苏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分娩前相比,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均下降,PT、APTT、TT增加,FIB和pH升高.抢救时,观察组的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FIB和pH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b、PLT、PT、APTT、TT、FIB和p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的Hb、PLT水平和FIB值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子宫正常复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出血量、复苏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输血费用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心脏过度负荷、血栓、产褥感染等常见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MTP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作者:李洪玲;李明群;朱剑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EB病毒(EBV)于1964年被发现,是人类疱疹病4型,长度为172 kb的双链DNA,具有衣壳和包膜[1].EB病毒感染在儿科常见,包括增殖型感染(或称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两种状态,初次感染后病毒可以长期在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或淋巴组织中潜伏[2].在中国,8岁以上人群90%以上血清学阳性[2].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瘤,并且可以引起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计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基因和环境因子参与其中,近年对EBV感染与SLE发生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热点,本文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作者:赵昕;黄锐;张俐;黄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及意义,为PCO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和浙江省新华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A组(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44例)和B组(炔雌醇环丙孕酮,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性激素[泌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变化及超声检查结果[卵泡数、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ET)、子宫体积、卵巢及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血流搏动指数(PI)]、治疗后的排卵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WHR值显著上升,A组患者的FINS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RL、T及LH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患者的ET值下降,A、B两组的卵泡数及卵巢体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的ET、卵泡数及卵巢体积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及停药6个月后的妊娠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江丽燕;王枝枝;叶慧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系统评价配偶淋巴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提取出关于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所有检索均截止于2017年2月.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系统评价淋巴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终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73例受试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前和孕后均用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封闭抗体阳性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提高RSA患者的封闭抗体阳性率、妊娠率和活产率.
作者:梁仲珍;丁楠;李慧;简启亮;王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耳声发射(OAE)与自动听性脑电反应(AABR)及两者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并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采用OAE和AABR及二者联合对600例新生儿听力进行筛查,依据筛查方法的不同分为OAE组200例、AABR组200例、联合组200例.对所有参与筛查的新生儿3月后依据常规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阻抗检查为金标准判断是否合并听力障碍,依据观察并比较3种听力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单独OAE听力筛查灵敏度高于单独AABR听力筛查,特异度低于AABR听力筛查;联合OAE和AABR听力筛查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OAE、AABR听力筛查,漏诊率及误诊率均低于单独OAE、AABR听力筛查.结论 采用单独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单独AABR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存在较低的灵敏度,联合OAE和AABR听力筛查能够显著提高灵敏度及特异度,有效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作者:黄远;杨森;张静;税磊;唐梓轩;杨晓英;赵春蓉;黄恒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方法,评估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盛京医院术前诊断并经术后明确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阻断球囊置入术,未行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行宫腔球囊填塞术预防术中及产后出血.结果 21例患者中5例因胎盘粘连植入面积广泛,术中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患者16例术中出血量100~3 000 ml,平均1 043 ml,手术时间44~147 min,平均72 min.所有患者术后平均住院5d.21例新生儿结局良好,8例因早产转入NICU观察治疗,其余术后转回产科病房.所有患者术中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1 min,平均22 min,术中及术后无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常出现不可预见和无法控制产时和产后大出血,应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置入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及产后出血,改善母儿结局.
作者:李欢;栗娜;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住院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8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性功能障碍指标积分情况及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肌力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便失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高潮、性生活质量、性交痛和性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训练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在提高盆底肌力和改善女性性功能方面也具有明显作用,可作为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蕾;周应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