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英;翟云燕;温彦静;孙立英
EB病毒(EBV)于1964年被发现,是人类疱疹病4型,长度为172 kb的双链DNA,具有衣壳和包膜[1].EB病毒感染在儿科常见,包括增殖型感染(或称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两种状态,初次感染后病毒可以长期在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或淋巴组织中潜伏[2].在中国,8岁以上人群90%以上血清学阳性[2].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瘤,并且可以引起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计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基因和环境因子参与其中,近年对EBV感染与SLE发生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热点,本文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作者:赵昕;黄锐;张俐;黄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学筛查联合超声检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作用,比较不同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提供更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在该院产检的单胎孕妇500例为研究对象,超声确定孕周,于孕11 ~ 13+6周行超声NT测量,并联合孕妇血清PAPP-A、3-hCG水平评定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对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并追访新生儿情况.结果 NT筛查异常14例,其中8例胎儿染色体异常,NT正常的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NT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7%,阳性预测值为36%,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en Index为0.77;孕早期血清学筛查高危11例,其中9例胎儿染色体异常,血清学筛查低风险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2例,孕早期血清学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97%,阳性预测值为45%,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en Index为0.79.两者联合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9%,阳性预测值为73%,阴性预测值为100%,Youden Index为0.79,3种筛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血清学筛查及超声NT筛查是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是有创性产前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源;刘迎平;阮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及膳食营养干预效果,旨在为临床降低GDM发病率和改善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武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G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孕妇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而对照组孕妇未进行任何营养干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调查所有孕妇的一般资料,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GDM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GDM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而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妊娠高血压、产褥感染以及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早产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发病率与年龄、孕前BM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密切相关,体育锻炼能够降低GDM的发生,进行膳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亚洲各国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状况的分布特征及发生发展规律,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公共卫生措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1990-2013年亚洲各国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布特征及其发展速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13年亚洲各国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90年与2013年各死亡率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我国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5%、5.7%、6.1%;死亡率顺位由位居中等上升为前三分之一.结论 经济发达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低于欠发达地区;国家经济水平对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有一定影响.加大卫生投入是改善儿童死亡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孟繁君;李兴洲;祝丽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甲氨蝶呤(MTX)在剖宫产切口妊娠(CSP)清宫术前的预处理效果,为CSP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2月该院妇科收治的CSP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应用MTX预处理再行清宫手术治疗,观察组19例采取直接清宫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MTX预处理对CSP治疗无明显优越性,反而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直接彩超引导下清宫术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直接进行清宫手术可以作为肌层厚度超过2 mm的CSP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守荣;王黎明;韩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口服和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米索前列醇的合理给药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妇科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0例早孕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米索前列醇的不同给药方式,将200例早孕妇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术前3h口服400 μg米索前列醇,观察组于术前3h使用无菌手套直肠放置400 μg米索前列醇,距离肛门5 cm处.两组均禁食禁饮6h以上,使用2 mg/kg异丙酚行静脉麻醉,根据术中情况追加,在患者消失意识后行负压吸宫术.对比两组患者宫颈扩张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人工流产综合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Ⅰ级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Ⅱ级、Ⅲ级、Ⅳ级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宫缩幅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异丙酚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术前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较口服给药扩张宫颈效果更好,且可减轻人工流产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郭新田;刘文化;黄安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临床小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收集浙江衢化医院201 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疑似HCMV感染患儿100例.采集患儿血清及尿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A组)及胶体金法(B组)检测患儿血清中HCMV的感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儿尿液中HCMV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组血清中HCMV阳性率.参考HCMV感染诊断方案及临床诊断标准,统计HCMV感染阳性例数,并以此为金标准,统计两组对血清中HCMV感染的诊断效能(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液中、尿液中HCMV感染的检测阳性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A组HCMV检测阳性率为19.0%,明显高于B组的9.0%(P<0.05).在对血中HCMV诊断效能方面,A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通过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液及尿液中HCMV的诊断效能,发现尿液中HCMV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血液(P<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HCMV感染方面较胶体金法更准确、敏感;在选择检测标本方面应优先选择尿液.
作者:张慧华;方水晶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围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参考值的确立及筛查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对正确诊断评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保障孕产妇健康、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及妊娠前备孕妇女共4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孕期分成4组,分别为孕前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每组各120例.在不同孕期对妇女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进行检测,制定出该院区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范围.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妇女进行随访,对比不同时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对母婴结局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 孕前期、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血清中TSH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7 ~3.24) mIU/L、(0.11~4.71) mIU/L、(0.34~4.65) mIU/L、(0.69 ~4.94) mIU/L,FT4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78~17.21) pmol/L、(8.39 ~ 15.45) pmol/L、(6.58 ~ 12.78) pmol/L、(5.46~10.35) pmol/L,血清TPOAb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1~103) IU/L、(0.1 ~82) IU/L、(0.1~67) IU/L、(0.1 ~53) IU/L,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果显示,孕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对母婴结局的改善效果为显著,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低(P<0.05).结论 孕妇应在孕前期及时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可有效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长远社会效益.
作者:辛英;翟云燕;温彦静;孙立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承德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减少小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3-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市农村地区3所小学1 318名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影响营养状态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儿童营养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地区农村小学生中,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1.15%,肥胖检出率为8.42%,男生的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女生(10.99% vs 7.23%、13.04% vs.9.11%,x2=5.593、5.13,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父(母)肥胖、零食消费高、静坐时间长;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低出生体重、不吃早餐、挑食偏食、母亲文化程度低.结论 该地区农村小学生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双重问题,应加强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共同改善学生营养健康.
作者:刘利蕊;黄金秋;周启立;武彦秋;刘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胎心率基线异常对分娩方式选择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胎心率基线异常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胎心率基线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脐带与胎盘异常因素以及无应激试验(NST)类型.结果 观察组脐带绕颈、脐带先露、羊水污染Ⅱ~Ⅲ度、胎盘早剥、球拍状胎盘和帆状胎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且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死胎和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NST可疑型、NST无反应型产妇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ST有反应型所占比例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心率基线异常减弱或消失提示存在胎儿窘迫或缺氧,应结合NST共同诊断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死胎发生,改善围生儿结局.
作者:张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癌组织分级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30例(病理证实恶性100例,良性30例),均行UE检查,观察其UE影像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准,评价UE诊断乳腺癌的效能,对比不同乳腺癌癌组织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不同MVD(MVD<20、MVD≥20)患者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AR)、硬度评分,分析AR值、硬度评分与癌组织分级、MVD的相关性.结果 UE可见乳腺恶性肿瘤多不规则,呈椭圆形,癌瘤边界不清,内部呈低回声,回声分布不均匀;UE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00%、83.33%、88.46%;AR值、硬度评分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各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20患者AR值、硬度评分低于MVD≥20患者(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AR值、硬度评分与癌组织分级、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UE对乳腺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R值、病灶硬度随癌组织分级、MVD增加而增加,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信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晓芳;陆庭勋;丁勇俊;王卫理;孙秋蔚;康莉;吴文娟;周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独西医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性激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MI、W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单独西医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BMI、WHR均较低(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BMI、WHR均较低(P<0.05),但单独西医组患者治疗前后BMI、W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单独西医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血清LH、FSH、E2、T水平均较低(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LH、FSH、E2、T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和单独西医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较低(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均较低(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单独西医组的73.3% (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较单独西医治疗显著,安全性有保证.
作者:黄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多功能气囊腹压带助产仪在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为减少产后出血,间接促进子宫收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期间在该院足月妊娠的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多功能气囊腹压带助产仪配合缩宫素,对照组产妇仅采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2、3产程时间,胎头拨露时间以及胎盘娩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胎盘娩出出血量及产后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胎儿出生时脐带血血气分析结果中,仅pH与P0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气囊腹压带助产仪配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可加快第二、第三产程进展,有效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姜颖;丁海燕;王艳军;杨智超;李杰;张春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方法,评估腹主动脉球囊置入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盛京医院术前诊断并经术后明确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阻断球囊置入术,未行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行宫腔球囊填塞术预防术中及产后出血.结果 21例患者中5例因胎盘粘连植入面积广泛,术中大出血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患者16例术中出血量100~3 000 ml,平均1 043 ml,手术时间44~147 min,平均72 min.所有患者术后平均住院5d.21例新生儿结局良好,8例因早产转入NICU观察治疗,其余术后转回产科病房.所有患者术中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1 min,平均22 min,术中及术后无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常出现不可预见和无法控制产时和产后大出血,应用腹主动脉阻断球囊置入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可以有效控制术中及产后出血,改善母儿结局.
作者:李欢;栗娜;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清泌乳素(PRL)的表达水平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β-EP和PRL表达异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研究组)及同期在该孕前检查的60例健康育龄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研究对象卵泡期和黄体期的血浆β-EP和血清PRL水平,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卵泡期和黄体期血浆β-EP和血清PR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血浆β-EP和血清PRL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浆β-EP表达异常升高会促进血清PRL分泌,两者分泌异常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关注和调节β-EP和PRL的表达,以降低不孕发生率.
作者:胡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2016年兰州市孕妇碘营养水平检测分析,了解孕期妇女的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2016年孕妇799名,采集孕妇一次性尿样,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结果 兰州市2016年799名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53.6μg·L-1,早、中、晚期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0.5μg·L-1、156.1 μg·L-1和144.2 μg·L-1,不同孕期孕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的799名孕妇中,碘摄入量不足(<150 μg·L-1)者占48.8%,碘摄入量超过适宜量(250 ~499μg·L-1)者占20.4%,碘摄入过量(500μg·L-1)者占1.5%.农村与城市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4.1 μg·L-1和151.3μg·L-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碘覆盖率为99.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6%,达到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应大于90%的标准.结论 兰州市孕妇总体上不存在碘营养缺乏,但从个体来看,依然存在碘缺乏和碘营养过剩,建议继续加强孕妇碘营养状况监测,指导孕妇科学补碘,有效防治孕妇碘营养不良.
作者:张彩凤;王小静;单灵钰;李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分娩球在初产妇顺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分娩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顺产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分娩球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和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产后情况,对比两组产后不良反应及Apgar评分.结果 对照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产妇镇痛总有效率为98.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的负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观察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2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4.52%,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分娩球干预初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提高,负性情绪改善,产程缩短,出血量减少,且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陈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尿酸水平对足月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娩后母婴结局的影响,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 1月在该院产科足月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及不良母婴结局(包括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低体重儿和胎盘早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不良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尿酸、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儿宫内窘迫、低体重儿和胎盘早剥等不良母婴结局例数均显著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OR=2.04,95% CI:1.18 ~2.56,P=0.000).结论 外周血尿酸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足月分娩后不良母婴结局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林艳莲;奚杰;陆勤;杨立新;王霞红;龚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儿童肺炎衣原体(CP-IgM)、嗜肺军团菌(LP-IgM)、肺炎支原体(MP-IgM)、Q热立克次体(COX-IgM)、甲型流感病毒(FIuA-IgM)、乙型流感病毒(FluB-IgM)、副流感病毒(PIV-IgM)、腺病毒(ADV-IgM)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开展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预防工作和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ARI儿童12 359例,检测其呼吸道9项病原体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 359例ARI患儿中,以MP-IgM感染为主,阳性率为52.68%,好发于各年龄段且无季节差异;CP-IgM阳性率为0.60%,好发于6~岁儿童,流行于春秋两季;LP-IgM、COX-IgM、FluA-IgM、FluB-IgM和ADV-IgM好发于3~岁至6~岁儿童,流行于春季;PIV-IgM好发于4~岁至6~岁儿童;RSV-IgM好发于各年龄段,两者皆流行于秋季.2016年呼吸道9项病原体感染率与2015年比较,除MP-IgM和COX-IgM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IgM、FluB-IgM和PIV-IgM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 儿童ARI的发生与呼吸道9项病原体感染存在密切关系,本地区呼吸道9项病原体感染以MP-IgM感染为主,且呼吸道9项病原体感染间存在年龄、季节、年度和性别差异.
作者:赖科峰;连距飞;陈柳青;林珠;欧阳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大量输血方案(MTP)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动脉血气pH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救治时MTP使用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PT、APTT、TT、FIB和pH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和复苏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分娩前相比,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均下降,PT、APTT、TT增加,FIB和pH升高.抢救时,观察组的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FIB和pH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b、PLT、PT、APTT、TT、FIB和p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的Hb、PLT水平和FIB值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子宫正常复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出血量、复苏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输血费用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心脏过度负荷、血栓、产褥感染等常见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MTP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作者:李洪玲;李明群;朱剑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