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章景丽;陈瑞美;王磊;陶芳标;于伟平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及绒毛中的表达及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为临床监测与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的理论观点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吉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64例分为复发性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分析两组女性血清及绒毛组织中的VEGF表达,探讨VEGF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血清中VEGF的浓度及绒毛组织中VEGF表达为阳性的比例68.29%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872±376及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流产与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付建华;林秀英;王雪;方艳秋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疗效,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7年3月在四川省盐边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80例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缝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产妇均在胎儿娩出时立即给予缩宫素,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缝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与子宫切除情况、产后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均未行子宫切除术.两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首次月经恢复时间、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与产后出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且能保留产妇子宫,有利于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
作者:李泽琼;刘光昌;秦先芬;刘秀丽 刊期: 2018年第21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好发于妊娠20周后的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国内该病发病率约为5%~12%,国外报道为7% ~ 12%.该组疾病不同于一般的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是导致围产期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5种类型: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及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和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其中子痫前期又细分为无严重表现子痫前期及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两种类型.在妊娠早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预防与早期治疗,旨在妊娠早期做到预防该疾病的发生,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其对于提高孕妇及围产儿的生存率,降低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预防子痫前期的干预手段较多,其对于子痫前期低危人群可能并无成效,但对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人群以下预防措施可能有效.本文就子痫前期的新早期干预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鑫;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75 g OGTT)不同时点血糖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HB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来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律产检的GDM孕妇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妇75 g OGTT一项时点血糖异常的低血糖新生儿26例为实验1组,孕妇75 g OGTT二项时点血糖异常的低血糖新生儿28例为实验2组,孕妇75 g OGTT三项时点血糖异常的低血糖新生儿25例为实验3组,孕妇75 g OGTT各项时点血糖异常新生儿血糖正常的21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组新生儿脐血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脑特异性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2、3组脐血血清中GFAP、NSE、MBP及S100蛋白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验1、2、3组GFAP、NSE、MBP及S100基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75 g OG-TT异常时点的增多呈递增趋势,提示联合检测脐血血清中这4个基因可作为HBD的早期诊断指标,对HBD的及时评估、治疗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李冬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瘢痕子宫、巨大胎儿、可疑胎儿窘迫、引产失败等孕妇逐渐增多,即使全球范围产科医生都在为减少剖宫产率而努力,剖宫产率仍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发达国家剖宫产率约为21%,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7.3%,其中我国更是达到了46.2%[1-2].成功的引产在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中具有积极作用,其中促进宫颈成熟在引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孕妇个体间存在差异,临床上应选择恰当的方法促进宫颈成熟,从而有效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本文主要对足月妊娠促进宫颈成熟的各种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秋霞;杨丽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全身抗感染治疗下给予穿刺冲洗和切开引流两种术式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2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3例,在全身抗感染治疗基础上,A组在B超引导下对脓肿灶进行穿刺抽吸冲洗,B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①A组总有效率为95.14%,明显高于B组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相比,A组脓腔愈合时间、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更少、瘢痕长度更小,且上述指标水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术后3月,A组复发率为3.88%,明显低于B组12.62%;A组术后可哺乳患者比率为79.61%,明显高于B组26.21%;围术期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也明显低于B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身抗感染治疗下,应用B超穿刺抽吸冲洗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晶晶;王宗宝;邢志博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体脂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其中肥胖和超重者52例,体重正常者28例.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与体脂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TC、TG、LDL-C、FPG、FINS、稳态模型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右上肢、左上肢、躯干、腹部和全身脂肪率、腹部脂肪/臀部及大腿脂肪比(A/G)高于对照组,臀部脂肪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肥胖和超重患者TC、TG、LDL-C、FINS、HOMA-IR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组双上肢脂肪率、A/G高于肥胖和超重组,臀部脂肪率、腹部脂肪率、全身脂肪率低于肥胖和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多存在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肥胖和超重患者更为明显;PCOS患者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呈男性型脂肪分布模式,脂肪重量和肥胖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麦洁兰;邹茂贤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结合彩超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价值,以早期发现并诊断胎盘早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7年8月15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80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检测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方法.结果 80例患者中有33例胎心监护异常,均合并有1项高危因素或临床症状,47例胎心监护未见明显异常,结合高危因素及临床症状对胎盘早剥的诊断率为41.25%,其中Ⅰ级4例、Ⅱ级21例、Ⅲ级8例.80例患者中有30例产前彩超异常,均合并有1项高危因素或(和)临床症状,50例彩超未见异常,结合高危因素及临床症状对胎盘早剥的诊断率37.50%,其中0级4例、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8例.胎心监护或彩超结合1项高危因素或临床症状可诊断胎盘早剥47例,诊断率为58.75%,其中胎盘早剥0级4例、Ⅰ级12例、Ⅱ级22例、Ⅲ级9例.结论 胎心监护结合彩超可提高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何素丽;李元元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给予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为预防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82例足月分娩需行二次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术中含服米索前列醇组(术中组)和术后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组(术后组)各41例.胎儿娩出后均在切口上方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术后4、16h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共3次.术中组术中含服米索前列醇片200 μg,术后组术后清理外阴后少许生理盐水浸润米索前列醇片400 μg置于直肠.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出血情况以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并检测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阻力指数(RI),详细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后组比较,术中组术中、术后2、24 h出血量均显著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b显著降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两组左、右子宫动脉S/D、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术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含服米索前列醇防治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凤;张芳芳;钟桂兰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产后性功能障碍、盆底肌障碍治疗及锻炼对患者盆底功能与性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存在产后性功能障碍、盆底肌障碍的产妇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产妇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肌电刺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性功能改善效果及性交痛发生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指标[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PFIQ-7、PFDI-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1个月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性交痛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性功能障碍、盆底肌障碍产妇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肌电刺激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盆底功能、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红;吴辉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孕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在丹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引产的足月妊娠孕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单纯缩宫素静脉滴注进行引产,观察组孕妇给予缩宫素联合水囊引产,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引产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妊娠结局、促宫颈成熟效果以及阴道分娩产妇产程和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引产后,临床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观察组孕妇阴道产比例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5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强直性/过频宫缩发生率和孕妇产后24h出血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诱发临产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脐动脉pH值、体质量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孕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十分理想,同时能够显著缩短足月妊娠孕妇产程,并明显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作者:张薇;金荣;孙伟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并分析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的影响,为GDM患者良好的分娩结局提供干预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天津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孕妇采取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入院时一般情况、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HbAlc水平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妊娠类型、诊断、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医疗形式、月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干预前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干预后血糖控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孕妇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HbAlc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羊水过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胎膜早破、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康志荣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液学指标的特点,为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相关疾病,降低晚期早产儿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5月北京地区26家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及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75例晚期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结果 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2.27:±:4.81)×109/L,异常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66.50±27.88) g/L,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为导致红细胞增多的高危因素,贫血发生率随胎龄增长而降低;血小板计数平均为(261.65±89.32)×109/L,增高是由于存在感染性疾病,降低可能与宫内/生后感染、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有关.结论 对于晚期早产儿尤其是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的晚期早产儿应密切监测各项血液学指标,以早期发现并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作者:刘瑶;刘捷;曾超美;李瑛;付晓辉;徐小静;龙卉;李月萍;曾慧慧;李正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镇痛对改善产妇疼痛及其血清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产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的孕足月预计可行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的8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入产程活跃期后根据产妇意愿将所有纳入产妇的分娩镇痛方式分为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组(导乐仪组,共48例)和椎管内麻醉镇痛组(椎管组,共40例).观察和检测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疼痛应激因子及疼痛改善程度.结果 导乐仪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较椎管组明显缩短,两组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导乐仪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导乐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4 cm、6 cm、9 cm三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不超过中度疼痛.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及产后5 min血清疼痛应激因子P物质(SP)、神经肽Y(NPY)、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前列腺素E2(PG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导乐分娩镇痛仪肌肉电刺激与椎管内麻醉的镇痛效果相似,对产妇产程或宫缩的影响较小,操作简单方便,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孙彦玲;杨晓丽;朱芸;龙琦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产前肌酸激酶(CK)检测辅助B超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盐城市妇幼保健院80例疑似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产妇产前均行CK检测和B超检查,分析产前CK检测辅助B超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B超检查与B超检查联合CK检测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性.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32例胎盘植入,48例未植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K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前CK检测判断胎盘植入的佳截断值为161.5 U/L(AUC=0.636,标准误=0.065,95%CI=0.508 ~ 0.763,P=0.041),产前B超检查诊断胎盘植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0,P<0.05).产前B超检查联合CK检测诊断胎盘植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为0.815,P<0.05).产前超声检查联合CK检测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超声检查,其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CK检测超过161.5 U/L可作为判断产前胎盘植入的临床界值,CK检测辅助B超检查能提高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燕;毕红;曹森杨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航空总医院新生儿5 523例,其中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统一收集母亲、婴儿、围生三方面的因素,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感染是常见的发病因素,占34.38%,其次依次为不明原因(31.25%)、早产(12.50%)、头颅血肿(8.59%)、溶血(7.03%)和窒息(6.2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感染、母子血型不合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母子血型不合、早产是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制定防治措施,重视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减少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王秋月;王丽;刘韬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产前诊断中心做NIPT检测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NIPT技术对11 133例孕妇外周血进行检测,分为5组,分别为血清学筛查高风险2 680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4 829例、高龄妊娠(≥35岁)2 830例、B超检出胎儿结构异常548例、介人性手术禁忌证246例,NIPT检测高风险的孕妇进一步用金标准验证,低风险的孕妇随访婴儿出生后的情况.结果 NIPT检出高风险21-三体综合征26例(0.23%)、18-三体综合征7例(0.06%)、13-三体综合征2例(0.02%)、性染色体44例(0.39%)和其他染色体(8号、14号、20号)3例(0.03%),其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9.98%、99.98%、99.99%、99.86%和99.98%,假阳性率分别为0.02%、0.02%、0.01%、0.14%和0.02%.NIPT检测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对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妊娠(≥35岁)、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组的检测也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NIPT技术对胎儿21号、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适合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高龄妊娠(≥35岁)、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人群,有望为孕妇提供一种全新的安全、快捷、准确性高的产前筛查方法.
作者:范向群;黄海龙;林娜;蔡美英;郑琳;王梅英;徐两蒲;林元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亮丙瑞林联合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M)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影响,为腹腔镜术后对卵巢功能予以有效保护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大同市一医院92例OE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亮丙瑞林+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人院时及术后血清性激素指标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卵巢基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和窦卵泡数(AFC);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对比再次妊娠时间及再次妊娠率、术后12个月、18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LH、E2、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LH、E2水平较术前降低,FSH水平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血清LH、E2水平较对照组高,FSH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SV较术前增加,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FC较术前减少,且研究组AFC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次妊娠时间较对照组少,再次妊娠率76.09%较对照组的45.6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18个月疾病复发率4.35%、8.70%较对照组的19.57%、26.0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亮丙瑞林及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予以治疗,可抑制血清性激素水平波动幅度,保护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妊娠率,减少疾病复发,改善预后效果.
作者:李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分别应用两种方法进行血浆游离胎儿DNA的提取,判定及筛选佳的血浆游离胎儿DNA的提取方法,为后续试验提取游离胎儿DNA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30例健康妊娠孕妇血浆,用离心柱法和磁珠法进行血浆游离DNA的提取,经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BstUI酶切后使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所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含量及纯度,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方法测定扩增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离心柱法所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测定结果为:含量(43.27±21.01)ng/μl;纯度A260/A280 (0.999 7±0.084 42);扩增效率为94%;而磁珠法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测定结果为:含量(31.74±12.25) ng/μl:纯度A260/A280 (0.878 3±0.052 66);扩增效率为87%.两组方法提取游离DNA的浓度、纯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离心柱法比磁珠法操作更简便、快捷.经测定提取的DNA的浓度及纯度,扩增效率后可判断离心柱法所提取的游离胎儿DNA的浓度、纯度及扩增效率都远远优于磁珠法;离心柱法比磁珠法更适用于后续无创产前诊断研究试验.
作者:冉贵萍;赵海鸥;谢艳平;陈英;钟贞强 刊期: 201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抗磷脂抗体(ACA)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以改善HDCP患者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收治的70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43例(轻度组)、重度27例(重度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7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ACA及抗β2-糖蛋白1(β2-GP1)滴度值、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ACA及抗β2-GP1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3组孕妇血清ACA-IgG、ACA-IgM和抗β2-GP1抗体滴度值及不良围生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ACA-IgA滴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A-IgM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ACA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值均与早产呈正相关关系(P<0.05),抗β2-GP1抗体与围生儿死亡不良结局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HDCP孕妇血清ACA水平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智 刊期: 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