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敏;杨波;段丽清
目的 研究分析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在ICU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产妇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干预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肝功能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血清TBIL、TBA、AST、AL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死宫内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在ICU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产妇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与肝功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怡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的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状态的影响,为早期综合干预早产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出生并定期随访的早产儿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早产儿根据纠正月龄采取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婴儿体检及育儿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于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体重、头围、身长的生长情况,并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表示智力发育情况,同时监测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FEER、RBCC3bR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 在干预的12个月当中观察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纠正月龄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MDI及P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血清CD3+、CD4+、FEER、RBCC3b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机体健康生长发育,有效地改善免疫调节状态,对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桂敏;王敏;陈洋;诸凤;黄来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98例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孕妇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观察组给予宫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β-hCG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效果优于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静静;孟津;王智文;朱东林;金海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及两组科学饮食、适当运动、自测血糖、定时产检、讲究卫生等行为习惯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卫生习惯、定期产检、自测血糖等行为习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孕妇实施孕期系统的、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及孕妇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李炳敏;杨波;段丽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维、三维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宫腔粘连及对疾病程度进行分级的临床价值,为宫腔粘连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2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联合使用三维及二维超声,将三维图像、二维内膜厚度、有无异常回声此3项超声参数作为检查指标,根据超声图像分别赋予0~3分,将各参数累加得到总评分作为超声综合评分,以此对宫腔粘连诊断及程度分级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综合评分法在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综合评分法对轻度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57%、87.50%、84.42%,对中度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51%、81.43%、77.87%,对重度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4.29%、89.36%、83.61%.超声综合评分法对轻度宫腔粘连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对重度宫腔粘连的特异性高,对不同分度对比分析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评分法值=1分作为诊断轻度的界值,评分法诊断的AUC为0.820,敏感性为76.74%,特异性为87.345%;以评分法值=4分作为诊断中度的界值,评分法诊断的AUC为0.781,敏感性为74.51%,特异性为81.69%;以评分法值=7分作为诊断重度的界值,评分法诊断的AUC为0.768,敏感性为64.29%,特异性为89.36%.超声综合评分法对轻度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敏感性高,对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较低,但特异性高.结论 超声综合评分法将二维联合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进行综合考虑,能有效诊断并评估宫腔粘连程度.
作者:李明明;邓艳蕾;钟少卫;李晓红;李晓琴;吴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经宫腔镜检查或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35例,按年龄和生育要求随机分3组.A组:4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B组:47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部分内膜电切术;C组:46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术毕均放置T型环1枚,术后2月取出.术后随访1年,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1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3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3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结束C组无复发,3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月经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包括部分切除)均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改善月经症状,复发率低,对症状严重及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尤为适合.
作者:谢德玲;陶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治疗后对受孕率产生的相关影响,为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接受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各种诊疗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对受孕率产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后宫内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受孕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杜爱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定坤丹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定坤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AFC数和生活质量变化及成功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和FS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T和AMH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C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和生理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排卵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坤丹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谢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效果,为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0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生殖门诊确诊为复发性流产合并黄体功能不全且辨证属肾虚肝郁型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排卵后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每日3次,每次1袋.观察期内两组共妊娠69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肾安胎丸具有改善肾虚肝郁症状及改善黄体功能预防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作用.
作者:韦启鹏;杨学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为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BPD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8d以上VLBWI 329例临床资料,根据BPD发生与否及BPD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BPD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BPD 93例,BPD发生率28.3%,BPD的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OR=1.532,95% CI:1.206~1.946)、肠道外营养时间(OR=1.113,95% CI:1.030~1.203)、胎龄(OR=0.416,95% CI:0.297 ~0.583)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中轻度BPD 61例,中重度BPD 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OR=3.746,95%CI:1.116~ 12.576)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6.563,95%CI:1.415~ 30.445)是影响BPD病情程度的高危因素.结论 BPD的发生随着早产儿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胎龄越小,BPD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NRDS、NEC是影响BP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俊峰;朱雪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生殖免疫性抗体[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进行检查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260例,将其作为不孕不育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于该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女性260例,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女性血清中的AsAb、EMAb及AcAb抗体水平.结果 在AsAb-T检测水平方面,不孕不育组总阳性率(65.8%)与健康对照组总阳性率(5.4%)相比明显提高(P<0.05);在EMAb检测水平方面,不孕不育组总阳性率(31.5%)与健康对照组总阳性率(5.4%)相比明显提高(P<0.05);在AcAb检测水平方面,不孕不育组总阳性率(23.5%)与健康对照组总阳性率(3.6%)相比明显提高(P<0.05).在AsAb、EMAb及AcAb抗体联合检测方面,不孕不育组女性两项同时阳性者47例,总阳性率为18.1%,三项均为阳性者24例,总阳性率为9.2%;而健康对照组无两项、三项同时阳性.结论 引发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症状出现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AsAb、EMAb及AcAb这三类免疫性抗体,临床上在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加强全面检测免疫性抗体情况.
作者:白凤琴;邱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病例组患儿血浆BNP、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的NT-proBNP、BNP水平在治疗3d、治疗7d、治疗14 d时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病例组患儿的NT-proBNP、BN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治疗14 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水平在治疗3d、治疗7d、治疗14 d时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在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监测心力衰竭新生儿的BNP、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观察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杜志云;李晓刚;姚文秀;邱锐琴;乔木;韩雁雁;曹沐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锦州市妇婴医院116例孕中期(孕24~28周)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GDM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GDM组33例、糖耐量正常(N GT)组56例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27例.对3组孕妇身高、体质指数(B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进行测定,并分析GDM的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孕中期BMI、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较其他两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其他两组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孕中期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6、0.69、0.50、0.60、0.64,-0.42,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纤维蛋白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孕中期GDM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并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会加重患者糖脂异常,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评估孕中期GDM疾病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 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余忠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组织整合素连接激酶相关蛋白(ILKAP)表达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西电集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术联合GnRH-α治疗组(联合组,40例)和单纯腹腔镜术治疗组(单独组,4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EFI、盆腔疼痛缓解及复发情况、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EFI显著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盆腔疼痛缓解率95.0% (38/40)显著高于单独组85.0% (34/40),复发率2.5%(1/40)显著低于单独组10.0% (4/40),妊娠率、足月产率显著高于单独组,而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显著低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较单纯腹腔镜术治疗更能有效提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及EFI,提高盆腔疼痛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周燕;樊丽萍;刘秋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 (HE4)、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及卵巢癌恶性风险模型(ROMA)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五医院诊治的卵巢癌患者67例作为卵巢癌组,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9例作为卵巢良性肿瘤组,同时选取59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并计算出ROMA指数联合评估卵巢癌风险.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HE4、CA125水平及ROMA指数的中位数分别为88.05 pmol/L、51.85 U/ml及31.17%,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E4、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A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A指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检测HE4或CA12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E4、CA125并计算ROMA指数,有助于评估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癌患病风险性,从而有利于卵巢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庞艳;桂玉然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浆雌二醇(E2)与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疑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年龄、绝经年龄、血压、体表面积、体质指数、吸烟及糖尿病史等基本信息,并统计其E2、CRP、Lp-a及FIB.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年龄、绝经年龄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压、体表面积、体质指数、吸烟史及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较对照组血浆E2水平明显降低(P<0.005),而CRP、Lp-a及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E2与CRP(r=-0.133)、Lp-a(r=-0.128)及FIB(r=-0.105)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浆E2水平下降,但CRP、Lp-a及FIB水平升高,E2水平与CRP、Lp-a、FIB呈负相关.
作者:杨之;项学军;乔锐;王新龙;顾崇怀;陈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维生素D缺乏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34例,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病特点.结果 维生素D缺乏患儿热性惊厥发病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血钙含量更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更高、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患儿更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热性惊厥,因此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姜红;李雅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剖宫产的626例>35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以产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132例)和未出血组(49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626例>35岁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09% (132/626),另有494例未发生产后出血,占比为78.91%;出血组妊娠期高血压史、妊娠期糖尿病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占比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妊娠期高血压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是>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容忽视,妊娠期高血压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孕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临床应据此为高龄剖宫产孕产妇实施合理防治措施.
作者:谭春梅;谭红梅;易建平;赵锦秀;罗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监测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2013年2月-2017年6月期间于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临产孕产妇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者43例为对照组,胎儿窘迫者109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及血清HIF-1α水平变化监测,同时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胎心异常率为78.90%、脐动脉血流异常率为62.38%明显高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8%和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IF-1α水平(115.62±23.84) pg/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42.73±15.29)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中Apgar评分低于7分者2例,属于新生儿窒息,对照组没有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儿窘迫产妇的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检测明显异常率较高,并且其血清HIF-1α水平存在异常表达,对新生儿结局有严重的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更为精准地诊断胎儿窘迫情况.
作者:李建敏;李娜;郭娟;周玲;孙彦肖;齐育英;李平华;侯振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