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18年23期文献
  • 孕期保健及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孕期系统性、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及两组科学饮食、适当运动、自测血糖、定时产检、讲究卫生等行为习惯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卫生习惯、定期产检、自测血糖等行为习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GDM孕妇实施孕期系统的、针对性保健及营养指导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结局及孕妇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李炳敏;杨波;段丽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年龄>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剖宫产的626例>35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以产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132例)和未出血组(49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626例>35岁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09% (132/626),另有494例未发生产后出血,占比为78.91%;出血组妊娠期高血压史、妊娠期糖尿病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占比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妊娠期高血压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是>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容忽视,妊娠期高血压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孕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临床应据此为高龄剖宫产孕产妇实施合理防治措施.

    作者:谭春梅;谭红梅;易建平;赵锦秀;罗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PTEN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乳酸产生的研究

    目的 探讨PTE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及活性、乳酸(LD)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PTEN的过表达质粒PTEN-OE,转染以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RT-PCR和Westemblot分别检测PTEN过表达后LDH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BCA法分别检测细胞内LDH的活性、细胞内外LD的浓度;选取107例子宫内膜癌病例,统计分析LDH水平与临床病例的相关性.结果 过表达PTEN后,HEC-1A中LDH的mRNA (P<0.001)和蛋白水平(P<0.001)明显下调;细胞内LDH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和细胞外LD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期别越晚、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大、ER阴性表达则LDH越高.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TEN能抑制LDH的活性和表达,抑制LD的产生;而且LDH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分化和浸润深度相关.因此,PTEN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无氧酵解途径,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调控.

    作者:刘峰;庄研;向江东;张进;陈晓悦;贺银燕;席晓薇;吴晓梅;万小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北京市高龄经产孕妇妊娠及分娩风险分析

    目的 评估高龄经产妇与非高龄孕妇、初产孕妇等孕产妇群体在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围生儿结局及分娩不良结局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高龄经产妇孕产期管理意见及围产服务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北京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助产机构分娩上报数据,纳入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8周分娩产妇234 763例,采用SPSS 16.0软件对非高龄初产、经产以及高龄初产、经产4组人群妊娠高危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市高龄经产分娩例数由2014年的4 799例增加至2016年的10 767例,占比由2014年的4.7%升至2016年的11.7%.高龄组孕妇严重高危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8.6%(3 304/3 8255)、14.8%(5 657/38 255)高于非高龄组,OR值1.3和1.5,同年龄组初产妇、经产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初产组辅助生殖、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分别为11.6%(1 252/10 767)、8.4% (904/10 767)和4.4% (472/10 767)明显高于其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早产、围产儿死亡、剖宫产分娩等妊娠不良结局高于非高龄组,且高龄初产妇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6年北京市高龄经产孕妇占比增加,高危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非高龄孕妇明显增加,重视高龄经产妇妊娠高危风险评估,及时分析、根据不同疾病发病特征制定干预措施,将有利于高龄孕产妇分娩安全.

    作者:杨惠娟;于莹;刘凤洁;沈汝冈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孕中期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锦州市妇婴医院116例孕中期(孕24~28周)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GDM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GDM组33例、糖耐量正常(N GT)组56例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27例.对3组孕妇身高、体质指数(BMI)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进行测定,并分析GDM的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孕中期BMI、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较其他两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其他两组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孕中期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6、0.69、0.50、0.60、0.64,-0.42,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纤维蛋白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孕中期GDM患者容易发生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并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会加重患者糖脂异常,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评估孕中期GDM疾病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OP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分别接受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术前、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及住院情况.结果 术后2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盆底生命质量影响问卷表(PFIQ-7)评分以及盆底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POP,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作者:严沁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宫颈癌组织中Furin和VEGF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蛋白前体转化酶Fu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组织50例,妇科门诊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100例,采用常规方法提取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urin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VEGF的表达,分析两种因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宫颈癌组、CIN组和正常宫颈组中,Fu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56.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正常宫颈组、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48.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urin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而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Furin蛋白的高表达及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恒;石冲;伊凤蕊;戚桂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长链非编码RNA GAS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GAS5 (lncRNA GAS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并切除的乳腺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共100例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1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11例,其他病理类型患者8例.根据AJCC分期,Ⅰ期患者23例,Ⅱ期患者52例,Ⅲ期患者15例,Ⅳ期患者10例.术后随访30个月.应用qRT-PCR检测组织中lncRNA GAS5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评估.结果 与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GAS5的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无转移患者相比,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乳腺癌组织中LncRNA-GAS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不同AJCC分期中,lncRNA GAS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lncRNA GAS5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P<0.05).结论 lncRNA GAS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与肿瘤进展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标志.

    作者:殷飞;倪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7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5例.对照组在补充铁剂基础上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在补充铁剂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营养干预.检查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统计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干预8周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分别为(4.41±0.79) ×109/L、(108.52±19.53) g/L、(57.83±10.41)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0.74) ×109/L、(100.36±18.03) g/L、(50.68±9.1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CD3+、CD4+、CD4+/CD8+分别为(64.39±11.59)%、(37.02±6.68)%、(1.26±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6±10.41)%、(33.69±6.07)%、(1.2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与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分别为5.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个性化营养干预可以提高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储存铁,改善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作者:杨丽娟;郭秀云;杨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在ICU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产妇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在ICU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产妇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5月在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集束化干预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肝功能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血清TBIL、TBA、AST、AL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早产、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死宫内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管理措施在ICU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产妇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与肝功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怡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 探究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80例,均接受剖宫产术.按照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卡贝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24 h的出血量、新生儿的早期结局等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经测量,观察组产后2h、24h的出血量分别为(95.12±30.25)ml、(157.12±20.33)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09.05±41.15)ml、(355.18±25.31)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统计两组新生儿的早期结局,观察组的平均体质量和Apgar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出现一定的恶心、呕吐、头疼等患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高于对照组的12.00%,但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缩宫素治疗进行比较,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术患者实施卡贝缩宫素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且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案.

    作者:彭静;黄雅;风娅含;朱丽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血清人附睾蛋白4、糖类抗原125及卵巢癌恶性风险模型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 (HE4)、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及卵巢癌恶性风险模型(ROMA)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五医院诊治的卵巢癌患者67例作为卵巢癌组,选取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9例作为卵巢良性肿瘤组,同时选取59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并计算出ROMA指数联合评估卵巢癌风险.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HE4、CA125水平及ROMA指数的中位数分别为88.05 pmol/L、51.85 U/ml及31.17%,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E4、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A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A指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检测HE4或CA12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E4、CA125并计算ROMA指数,有助于评估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癌患病风险性,从而有利于卵巢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庞艳;桂玉然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70例正常足月产妇纳入研究归为对照组,将7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纳入研究归为观察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结局及产妇结局;对比观察组中28~33周者与34~37周者母婴结局;按干预方法不同将观察组中保胎治疗的患者归为B组,将保胎治疗联合早产儿抗感染处理的患者归为A组,对比两组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2.86%)、病死(10.00%)、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14.29%)、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2.86%)、宫内感染(15.71%)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30.00%)、产褥期感染(8.57%)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37周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病死、HIE、RDS、宫内感染、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28~33周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除剖宫产、产褥期感染率外,其余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①早产合并胎膜增加了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②更短孕周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更高;③应实时结束妊娠,给予保胎治疗和早产儿抗感染处理.

    作者:王红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十堰市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与分析十堰市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该院分娩的健康妊娠期妇女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与记录两组的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妊娠结局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观察组孕妇的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与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呈现明显正相关性(r=0.432、0.384、0.552、0.384、0.392、0.362,P<0.05).结论 十堰市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多表现为阴道微生态状况,可影响孕妇与围产儿的健康,且与妊娠结局明显相关.

    作者:陈清冉;李娟;陈琳;孟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长春地区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为女性亚临床甲减人群调节脂质紊乱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长春地区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调查、相关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血脂代谢等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 长春地区女性亚临床甲减发生率为12.59%.女性亚临床甲减患者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升高风险分别是甲功正常人群的2.49倍和1.8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 >10 mIU/L时,其TG升高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亚临床甲减人群的血脂异常与TSH存在直接相关性,TSH>10 mIU/L可明显增加TG水平升高的风险.

    作者:彭若萱;张红;许琴;邓玉凤;王海民;肖显超;王刚;王欢;孙成林;王桂侠;奚树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相关性及其盆底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相关性,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产后42 d复诊时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531例,其中顺产428例,剖宫产103例,初产妇372例,经产妇159例.产后42 d用Glazer评估盆底肌力后,纳入治疗的产妇采用加拿大VISHEE瑞翼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和法国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USB4结合治疗.结果 对整体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前基线值、快速收缩大值及持续收缩平均值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性,且成正相关性,其中持续收缩平均值治疗后存在明显相关性;产前BMI只与前基线值的治疗前后均存在正相关性,且其与治疗后持续收缩平均值亦存在正相关性;产后BMI与前基线值、快速收缩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及耐受测试平均值的治疗前存着正相关性,且其与治疗后存在明显正相关性,而其与后基线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初产妇不同时期BMI、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的相关性与整体数据分析结果一致,而经产妇不同时期BMI、新生儿体质量与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无相关性;顺产者产后BMI与盆底肌力治疗前后存在正相关,剖宫产者不同时期BMI与盆底肌力治疗前无相关性,而与治疗后盆底肌力持续收缩平均值存在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不同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均无明显相关性.全部病例治疗前后结果显示除后基线值外,前基线、快速收缩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受测试平均值均P<0.01,存在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疗效显著,且无论分娩次数、分娩方式治疗前后结果亦如此;但不同分娩方式之间相比较,盆底肌力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性.不同分娩次数相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两者之间的快速收缩大值、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产妇治疗后快肌收缩力明显高于初产妇,但其后基线值较高.结论 盆底肌力的减退与孕前BMI、产后BMI存在相关性,而与产前BMI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减退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相关性.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不同分娩次数间比较,经产妇治疗后快肌收缩力明显高于初产妇,但其后基线值较高,说明盆底肌力稳定性较初产妇差,但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肌力减退治疗前后的影响无差异性.

    作者:王文玲;吴岐珍;王燕侠;杨琳;靳蕊蕊;周敏;许晓英;张丽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浆雌二醇水平与C-反应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浆雌二醇(E2)与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疑诊冠心病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年龄、绝经年龄、血压、体表面积、体质指数、吸烟及糖尿病史等基本信息,并统计其E2、CRP、Lp-a及FIB.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年龄、绝经年龄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如血压、体表面积、体质指数、吸烟史及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较对照组血浆E2水平明显降低(P<0.005),而CRP、Lp-a及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E2与CRP(r=-0.133)、Lp-a(r=-0.128)及FIB(r=-0.105)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浆E2水平下降,但CRP、Lp-a及FIB水平升高,E2水平与CRP、Lp-a、FIB呈负相关.

    作者:杨之;项学军;乔锐;王新龙;顾崇怀;陈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年龄对经产孕妇孕产期健康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年龄对经产孕妇孕产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龄经产孕妇的孕前及孕期保健加强分娩期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2016年10月-2017年9月“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具有年龄信息的经产孕产妇113 297例.结果 研究期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为5.68/10万,其中经产妇死亡率为7.94/10万,高龄经产孕产妇死亡率为15.38/10万.在经产孕妇中年龄≥35岁分娩为45 509例,占经产妇分娩总数的40.17%.将年龄具体分组结果显示,在经产孕妇中各级别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均随着年龄段的升高而升高,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合并妊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高危因素、瘢痕子宫等妊娠期常见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也随着产妇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龄增加经产孕产妇各项孕期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特别是年龄≥40岁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严重程度更加严重.应重视经产高龄孕妇孕期管理,针对有生育二孩意愿的孕妇应合理规划两孩怀孕年龄,避免为生育二孩而导致分娩年龄过高,针对年龄≥40岁孕妇更应额外重视围产保健.

    作者:张雪;齐庆青;刘凤洁;杨惠娟;于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高危孕妇中sFlt-1和PLGF预测子痫前期的意义

    目的 探讨孕晚期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血清浓度对高危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建卡产检、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27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静脉血血清sFlt-1和PLGF浓度,收集结果、记录数值并计算sFlt-1/PLGF比值.终有11例孕妇发展为子痫前期纳入子痫前期组,其中5例为轻度子痫前期,6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其余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检测结果与子痫前期的发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孕妇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og(sFl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8±0.29vs.3.22±0.19,P=0.091),血清log (PLGF)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0.43vs.2.66±3.05,P=0.000),血清log(sFlt-1/PLGF)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9±0.63vs.0.56±0.37,P=0.008).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与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血清log(sFlt-1)、log (PLGF)、log(sFlt-1/PLGF)值分别为(3.33±0.26vs.3.43±0.44,P=0.594)、(2.43±0.52vs1.99±0.21,P=0.090)、(0.90±0.73vs.1.43±0.46,P=0.1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Flt-1/PLGF比值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8.39为佳截断值(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86.5%).结论 高危孕妇孕晚期血清中PLGF浓度,以及血清sFlt-1/PLGF比值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检测血清中sFlt-1、PLGF浓度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以8.39为sFlt-1/PLGF比值的截断值对孕晚期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蕴琪;李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宫颈新柏氏技术抹片异常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结合检测p16、p53及Ki-67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宫颈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抹片异常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结合检测Ki-67、p16及p53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癌筛查(宫颈新柏氏技术抹片,TCT)的妇女1 253例.对其中宫颈低、高度瘤变和非典型细胞意义不明的异常报告402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对检查异常者进行病理活检.将病理诊断典型病例9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50例正常宫颈组织(均为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宫颈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两组Ki-67、p16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阴道镜下对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93.10%、89.29%、88.89%及100.00%.在不同宫颈组织中,Ki-67、p16和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其次是宫颈CINⅢ、CINⅡ、CINⅠ及慢性宫颈炎,而在对照组(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不表达.宫颈癌Ⅰ期与Ⅱ期患者Ki-67、p16及p53表达阳性率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x2=3.98、3.98、5.97,均P<0.05).结论 宫颈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抹片异常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有助于提高宫颈疾病的诊断率,且检测Ki-67、p16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三者过高表达可能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发病过程.

    作者:陆晓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ATG5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脑瘫等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以病例及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汉族人群早产儿中ATG5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ATG5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脑瘫等神经发育相关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比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100例脑瘫早产儿(脑瘫组)以及100例非脑瘫早产儿(对照组)的一般信息.选取ATG5基因中rs573775、rs510432、rs6568431、rs2299863以及rs3804338这5个多态性位点,通过Massarray分型技术方法为脑瘫组以及对照组基因型进行分类.基因数据结果分析通过SHEsis在线软件来实现.结果 在脑瘫早产儿患者组以及非脑瘫早产儿对照组之间,ATG5基因rs6568431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以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瘫伴HIE早产儿患者组与脑瘫非HIE早产儿以及对照组之间,ATG5基因rs6568431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以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瘫伴窒息早产儿组以及脑瘫不伴窒息早产儿对照组之间,ATG5基因rs6568431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以及基因型频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G5基因中rs6568431多态性位点与早产儿脑瘫、HIE及窒息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丁华;孙芹;方秀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与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与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采用布地奈德与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和对照组90例(仅采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血清IgE水平、细胞因子水平(IFN-γ、IL-4)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4+、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E、IL-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与槐杞黄颗粒联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双双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甲状腺激素、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276例,其中细菌感染组107例、混合感染组85例及其他感染组94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竞争法检测所有患儿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并对比上述生化指标在3组中的区别.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CRP、IL-6及TSH水平显著高于混合感染组、其他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感染组的CRP、IL-6及TS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感染组的CRP、IL-6及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感染组的T3显著低于混合感染组、其他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感染组的T3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感染组的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4组的T4、FT3及FT4水平无明显的差异(P>0.05);甲状腺激素、IL-6及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三者的单一检测(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IL-6及CRP检测有利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且利于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作者:张建红;刘玉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机体生长发育与免疫调节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的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状态的影响,为早期综合干预早产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出生并定期随访的早产儿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早产儿根据纠正月龄采取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婴儿体检及育儿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于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体重、头围、身长的生长情况,并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表示智力发育情况,同时监测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及FEER、RBCC3bR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 在干预的12个月当中观察组早产儿的头围、体重、身长,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纠正月龄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MDI及P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血清CD3+、CD4+、FEER、RBCC3b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机体健康生长发育,有效地改善免疫调节状态,对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桂敏;王敏;陈洋;诸凤;黄来剑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运动训练对窒息患儿早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被动训练对窒息患儿生命早期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为窒息患儿早期进行被动训练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足月窒息儿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培训方式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接受培训内容包括喂养、营养搭配、必要维生素补充方法、常见疾病预防等指导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干预培训,测量并计算两组婴儿出生至42 d、42 d~2个月、2个月~3个月,3个月~6个月4个阶段体质量、身长、头围的净增值和6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结果 干预组窒息患儿体质量及头围在出生至42 d、42 d~2个月、2个月~3个月净增值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干预组窒息患儿身长在4个阶段净增值和6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窒息患儿在6个月之前进行运动干预训练可促进其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

    作者:崔一帆;何绘敏;孙瑾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B型脑钠肽与N端脑钠肽前体对新生儿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7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病例组患儿血浆BNP、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的NT-proBNP、BNP水平在治疗3d、治疗7d、治疗14 d时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病例组患儿的NT-proBNP、BNP水平在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治疗14 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水平在治疗3d、治疗7d、治疗14 d时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在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监测心力衰竭新生儿的BNP、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观察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杜志云;李晓刚;姚文秀;邱锐琴;乔木;韩雁雁;曹沐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海南省某医院337例NICU患儿串联质谱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串联质谱法对NICU酸碱失衡住院患儿的检测价值,为NICU酸碱失衡患儿遗传代谢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使用PE公司生产的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串联质谱法)对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337例住院患儿展开氨基酸谱与肉碱谱分析,血串联质谱异常者送血样本至北京迈基诺基因公司做基因诊断,送尿样本至广州金域检验做尿气相质谱验证.结果 337例住院患儿中血串联质谱检测到指标异常44例,其中疑似氨基酸血症12例,疑似有机酸血症18例,疑似脂肪酸血症14例,初筛IEM的患病率为13.1% (44/337).目前已确诊1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苯丙酮尿症、1例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戊二酸血症I型、1例全羟化酶合成酶缺乏症、2例原发肉碱缺乏症.结论 用串联质谱技术可以分析患儿的氨基酸谱与肉碱谱,为NICU酸碱失衡患儿遗传代谢病的诊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赵振东;王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ISS患儿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50例,小剂量组给予0.1 U/kg的r-hGH注射治疗,大剂量组给予0.2 U/kg的r-hGH注射治疗.结果 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后6、12个月身高(Ht)、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积分(Ht SD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大剂量组治疗后6、12个月Ht、GV、Ht SDS水平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剂量比较,大剂量r-hGH治疗可有效改善ISS患儿血清IGF-l、IGFBP-3水平,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生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韩春玲;穆亚宁;赵锁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苏醒期躁动、脑状态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苏醒期躁动、脑状态指数(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进行择期手术的8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研究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以右美托咪定干预.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分、躁动发生率、皮质醇水平、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CSI、BI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ED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均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较小(P<0.05);两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均上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CSI及BSI均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脑瘫患儿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且未明显加深麻醉深度,有利于患儿平稳度过苏醒期,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作者:孙洁琼;陈为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RBP、IgE水平变化及其与MP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4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89例)和MP感染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1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血清RBP、IgE、IL-4水平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分析血清RBP、Ig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E、IL-4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RBP水平低于非MP感染组(均P<0.05);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E、IL-4高于对照组,R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Ig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05);RPB水平与痰EOS呈负相关(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gE、IL-4水平升高,RBP水平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IgE、IL-4升高程度,降低RBP水平.

    作者:侯静;辛洁;刘秀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神经导向因子-1联合肾损伤因子-1在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联合肾损伤因子-1 (Kim-1)在新生儿窒息后急性肾损伤(AKI)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窒息新生儿96例.根据患儿AKI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AKI组、未发生AKI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Netrin-1联合Kim-1预测AKI的敏感度、特异度与佳截断值,利用COX回归性分析确定AK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在92例患儿中,有42例(43.75%)发生AKI,54例(56.52%)未发生AKI;发生AKI组的重度窒息、尿液减少占比及Netrin-1、Kim-1水平较未发生AKI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COX回归性分析发现,窒息程度、尿液减少、Netrin-1、Kim-1与新生儿窒息后AKI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etrin-1联合Kim-1对新生儿窒息后AKI风险的预测效果较好,且两者均为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颜丽娟;吴小川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维生素D缺乏儿童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维生素D缺乏患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热性惊厥患儿134例,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病特点.结果 维生素D缺乏患儿热性惊厥发病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血钙含量更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更高、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患儿更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热性惊厥,因此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姜红;李雅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组织ILKAP表达及EFI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组织整合素连接激酶相关蛋白(ILKAP)表达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西电集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术联合GnRH-α治疗组(联合组,40例)和单纯腹腔镜术治疗组(单独组,4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EFI、盆腔疼痛缓解及复发情况、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EFI显著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盆腔疼痛缓解率95.0% (38/40)显著高于单独组85.0% (34/40),复发率2.5%(1/40)显著低于单独组10.0% (4/40),妊娠率、足月产率显著高于单独组,而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显著低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较单纯腹腔镜术治疗更能有效提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组织ILKAP表达及EFI,提高盆腔疼痛缓解率,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周燕;樊丽萍;刘秋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膀胱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膀胱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术后正常生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膀胱功能指标、性生活质量、术后排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阴道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膀胱残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膀胱顺应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6个维度的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排尿潴留、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急及尿频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见盆腔器官损伤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可显著提高其膀胱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减少术后排尿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苏桂芳;杨爱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3种不同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宫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经宫腔镜检查或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35例,按年龄和生育要求随机分3组.A组:4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B组:47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部分内膜电切术;C组:46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术毕均放置T型环1枚,术后2月取出.术后随访1年,评价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1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3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3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结束C组无复发,3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月经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包括部分切除)均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改善月经症状,复发率低,对症状严重及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尤为适合.

    作者:谢德玲;陶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血清CA1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究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血清糖链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乳腺肿瘤组,另选取同期江阴市人民医院接收的健康体检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血清CA153、CEA检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高血红蛋白浓度(MHC)测定值、血清CA153、CEA水平、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血清CA153、CEA联合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血清CA153、CEA单独和联合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肿瘤组乳腺癌患者的MHC测定值、血清CA153、CEA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HC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的血清CA153、CEA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超声+CA153+CEA对乳腺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乳腺超声、CA153、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二者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与血清CA153、CEA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董愉;张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不同浓度七氟烷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相关炎性因子、补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七氟烷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术患者炎症因子及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妇科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以2.50%七氟烷持续麻醉)、B组(以3%七氟烷持续麻醉)及C组(以3.50%七氟烷持续麻醉)3组,每组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 (T0)以及术后6 h(T1)两个时间点监测3组患者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补体C3、C4水平,记录3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刻,3组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以及C3、C4等补体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1时刻,3组CRP、IL-6、TNF-α水平均有所升高,与A组比较,B、C两组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均较低(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时刻,3组补体C3以及C4水平均有所降低,与A组比较,B、C两组补体C3以及C4水平均较高(P<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3组腹痛、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3%七氟烷浓度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麻醉诱导中,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对机体补体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术后麻醉清醒快,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向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TGF-β1和BMP-7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4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h记录患儿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24h检测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心率、呼吸显著降低,氧合指数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显著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S联合BiPAP对NRDS患儿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血清中TGF-β1及BMP-7水平.

    作者:李春玉;聂磊;刘洁薇;邹艳红;郑玉瑶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与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98例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孕妇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观察组给予宫腔镜手术切除病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β-hCG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效果优于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静静;孟津;王智文;朱东林;金海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二维、三维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二维、三维超声综合评分法诊断宫腔粘连及对疾病程度进行分级的临床价值,为宫腔粘连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2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联合使用三维及二维超声,将三维图像、二维内膜厚度、有无异常回声此3项超声参数作为检查指标,根据超声图像分别赋予0~3分,将各参数累加得到总评分作为超声综合评分,以此对宫腔粘连诊断及程度分级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综合评分法在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综合评分法对轻度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57%、87.50%、84.42%,对中度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51%、81.43%、77.87%,对重度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4.29%、89.36%、83.61%.超声综合评分法对轻度宫腔粘连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对重度宫腔粘连的特异性高,对不同分度对比分析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评分法值=1分作为诊断轻度的界值,评分法诊断的AUC为0.820,敏感性为76.74%,特异性为87.345%;以评分法值=4分作为诊断中度的界值,评分法诊断的AUC为0.781,敏感性为74.51%,特异性为81.69%;以评分法值=7分作为诊断重度的界值,评分法诊断的AUC为0.768,敏感性为64.29%,特异性为89.36%.超声综合评分法对轻度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敏感性高,对重度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较低,但特异性高.结论 超声综合评分法将二维联合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进行综合考虑,能有效诊断并评估宫腔粘连程度.

    作者:李明明;邓艳蕾;钟少卫;李晓红;李晓琴;吴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用于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中盆腔脏器脱垂达到POP-Q分期Ⅱ~Ⅲ期的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盆底重建组81例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组88例.按照规范化标准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中对合并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对应处理.围手术期记录患者相应情况,检测手术主客观满意度.所有患者纳入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及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结果 骶骨固定术组平均年龄比较[(43.78±7.63)岁vs.(53.01±10.50)岁],两组绝经概率比较(33.0%vs60.5%),术前压力性尿失禁(SUI)概率比较(46.1%vs65.4%)显著低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相比,骶骨固定组手术出血量[(60.32±30.27) ml vs.(98.35±40.28)ml]、尿管留置时间[(1.90±0.90)dvs.(2.50±1.10)d]及子宫切除比例(30.7% vs.6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时PFIQ-7及PFQI-20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时,骶骨固定组的PISQ-12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 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远期预后良好.骶骨固定术改善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更为显著.

    作者:杨铧琦;杨学荣;吴海;杨堃;徐小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西藏与汉族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CT影像学差异

    目的 比较藏族与汉族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的三维CT影像学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汉族(39例)和藏族(44例)DDH患儿病例资料,统计髋关节的三维CT扫描数据,以颈干角、前倾角、髋臼指数以及脱位高度为主要研究指标,对不同民族的患儿临床影像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藏族与汉族DDH患儿初次诊治年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DDH患儿相比较,藏族DDH患儿髋臼指数显著偏高,颈干角、前倾角显著偏低(P<0.05),低年龄组藏族患儿脱位高度显著高于汉族患儿(P<0.05),高年龄组髋臼指数及脱位高度两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组,年龄≥36个月的患儿髋臼指数、脱位高度、颈干角与<36个月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年龄≥36个月患儿的颈干角、脱位高度与<36个月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藏族与汉族DDH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明显大于低龄患儿,同年龄段藏族与汉族DDH患儿疾病情况总体无差异,但藏族DDH患儿的初次诊治年龄晚于汉族患儿,应加强西藏地区DDH的早期筛查与诊治,对降低西藏地区DDH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婷婷;贾幸;沈阳;谢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孕酮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抑制素A(INH-A)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问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孕酮、VEGF及INH-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孕酮、VEGF及IN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宫内受孕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异位妊娠、不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改善血清孕酮、VEGF和INH-A水平.

    作者:吕丽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盆底电刺激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盆底电刺激(PES)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FD标准的经阴道分娩产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Kegal法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43例)采用PES联合Kegal法治疗,疗程6周,应用排尿日记、手测盆底肌收缩力测评分级(Oxford评分法)、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盆底肌肉收缩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比例明显增高(P<0.05),Ⅰ度和Ⅱ度比例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和Ⅱ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失禁患者比例下降了55.81%,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患者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下降(t=5.235,P<0.05),且低于对照组(t=6.927,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及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FIQ-7、PFDI-20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PES联合Kegal法可改善PFD产妇尿失禁症状,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PF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春春;陈雯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急性胆红素脑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足月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神经系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5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5例,早期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完善头颅核磁共振(MRI)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随访至生后1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度异常aEEG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96.3%,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1.2%,aEEG重度异常者出现神经系统不良预后风险较高(0R=35.322,95% CI为3.002~415.538,P<0.05).重度异常aEEG联合中重度异常BIND评分对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远期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5.9%,阳性预测值为45.8%,阴性预测值为95.3%.结论 aEEG联合BIND评分可协助胆红素脑病分级,对其远期神经系统不良预后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作者:高亮;林新祝;吴倩倩;黄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该院接诊的18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行宫腔镜与TVS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宫腔镜与TVS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TVS与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正常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00%、85.00%,慢性非特异性子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17%、91.30%,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9.44%、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与TVS检查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萎缩、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以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阳性预测值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V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低于宫腔镜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首选方式,能为宫腔镜检查提供诊断依据,对其检查无异常但症状持续者或疑似子宫内膜病变者可行宫腔镜检查,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吕竞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7月期间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 920例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飞利浦iU22超声诊断仪检查,对二维超声检查疑似病例联合四维超声检查,根据引产或出生后结果分析二维超声和联合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 3 920例孕妇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为胎儿畸形的有128例(畸形处166处,包括颜面部畸形34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39处,泌尿系统畸形10处,四肢骨骼系统畸形32处,心脏畸形14处,消化系统畸形7处,胸腹腔异常15处,皮肤异常15处);二维超声对肢体、颜面部畸形诊断准确率和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5% (26/32)、70.59% (24/34)、77.11% (128/166),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对肢体、颜面部畸形诊断准确率和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 (32/32)、97.06% (33/34)、92.77% (154/166),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对其他各类胎儿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对体表畸形诊断符合率为74.07% (60/81),显著低于联合四维超声诊断的97.53% (7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胎儿体表畸形诊断更具优势,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是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崔咏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监测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2013年2月-2017年6月期间于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临产孕产妇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者43例为对照组,胎儿窘迫者109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及血清HIF-1α水平变化监测,同时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胎心异常率为78.90%、脐动脉血流异常率为62.38%明显高于于对照组患者的34.88%和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IF-1α水平(115.62±23.84) pg/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42.73±15.29) 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中Apgar评分低于7分者2例,属于新生儿窒息,对照组没有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儿窘迫产妇的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检测明显异常率较高,并且其血清HIF-1α水平存在异常表达,对新生儿结局有严重的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更为精准地诊断胎儿窘迫情况.

    作者:李建敏;李娜;郭娟;周玲;孙彦肖;齐育英;李平华;侯振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隆德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隆德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发育状况,对隆德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儿童视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隆德地区2 05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儿保医生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对入选儿童屈光度进行快速筛查,根据该仪器推荐的屈光异常参考值,参照各年龄段眼屈光诊断标准进行结果的判断.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散瞳后再次验光,结合眼科医生判断确诊.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筛查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视力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 050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显示,视力正常1 327例(64.73%)、视力可疑351例(17.12%)、视力异常372例(18.15%),不同性别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的发生率升高,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远视异常、散光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视力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儿童视力异常的检出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因素包括父母患近视、母亲有吸烟史、用眼频率高、有眯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短、早产、出生低体质量、家庭收入低(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早期发现并及时纠正干预,并对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用眼习惯进行矫正,可有效降低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率,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为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BPD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28d以上VLBWI 329例临床资料,根据BPD发生与否及BPD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BPD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BPD 93例,BPD发生率28.3%,BPD的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及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OR=1.532,95% CI:1.206~1.946)、肠道外营养时间(OR=1.113,95% CI:1.030~1.203)、胎龄(OR=0.416,95% CI:0.297 ~0.583)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中轻度BPD 61例,中重度BPD 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OR=3.746,95%CI:1.116~ 12.576)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6.563,95%CI:1.415~ 30.445)是影响BPD病情程度的高危因素.结论 BPD的发生随着早产儿胎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胎龄越小,BPD发生率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为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NRDS、NEC是影响BP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俊峰;朱雪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3岁以下儿童精细动作发育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3岁以下儿童精细动作发育情况,探讨影响儿童精细动作发育的相关因素,为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11月在全国东中西部7个城市的7家医院的儿童保健科进行保健的3岁以下的健康儿童4 30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基本情况.神经心理发育测查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 ~6岁儿童神经心理检查量表》进行测查,并计算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会行为五大能区的智龄和发育商.该研究主要对儿童的精细动作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 307名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均值为(95.62±18.3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在性别、地区、父母亲文化程度及主要抚养人这几个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在月龄组6~、12~及24~的智龄均数均低于实际月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精细动作发育商的因素为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及主要抚养人.结论 儿童家长在日常的养育过程中要加强儿童精细动作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多种精细动作训练是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政晓果;李瑞莉;金春华;张悦;张丽丽;李娜;许琪;尹德卢;王利红;辛倩倩;杨慧敏;殷涛;王晓燕;王建红;高海涛;王贺茹;宋文红;陈博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 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作者:余忠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长春市989名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

    目的 调查长春地区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和吉大一院产科门诊98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文化程度和城乡差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89名被调查者中孕前做过口腔检查的孕妇62名,占6.27%;对孕期应定期检查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不了解的孕妇达890名,占89.98%;孕期感觉口腔不适但不想就诊的孕妇611名,占61.78%,其原因主要是担心用药影响胎儿.从未使用过牙线的孕妇428名,占43.27%;认为坐月子不可以刷牙的孕妇202名,占20.42%.城市户口和高学历孕妇对口腔知识的了解及口腔健康行为优于农村户口和低学历孕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市孕妇尤其是低学历农村人口口腔预防保健知识不足,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孕期及孕前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

    作者:于冬梅;周晓萍;董莉;刘淑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宁夏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7个贫困(县)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和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及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26.4%、12.5%及4.1%;男性生长迟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6~11月龄组、12~17月龄组及18~24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均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辅食及时添加率为55.9%,首次添加辅食多的为谷类泥糊状食物占66.6%.结论 宁夏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不良问题突出,辅食喂养不合理,需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李晓强;孙春涛;刘媛;李宁;李宏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定坤丹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定坤丹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定坤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AFC数和生活质量变化及成功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和FS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T和AMH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C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和生理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排卵和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坤丹联合克罗米酚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谢美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宫腔粘连松解术中羊膜植入联合人工周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宫腔粘连松解术中羊膜植入联合人工周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粘连松解术、羊膜植入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粘连松解术、节育器置人联合人工周期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术后宫腔长度、月经改善及宫腔粘连等变化情况,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宫腔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均有显著增长,观察组患者宫腔长度平均(7.66±0.7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观察组患者月经改善率100.00%,对照组月经改善率只有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中无宫腔重度粘连患者,轻度粘连和中度粘连患者各1例;对照组重度粘连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约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松解术置人人羊膜包裹球囊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宫腔粘连疗效较高,有效改善宫腔粘连症状并预防二次粘连,促进子宫内膜基底重建,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任新萍;薛金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精液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液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需要IUI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IUI治疗的511对不孕症夫妇,共完成1090个周期.比较分析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前向精子运动总数(TMS)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总数(PTMS)与IUI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 1 090个IUI周期共获得130个妊娠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1.93%,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TMS、PTMS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液常规各项参数与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IUI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各项精液参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不能有效预测此类型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朱栋梁;王麒媛;何晶;姜雨婷;刘睿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生殖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生殖免疫性抗体[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的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进行检查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260例,将其作为不孕不育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于该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女性260例,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女性血清中的AsAb、EMAb及AcAb抗体水平.结果 在AsAb-T检测水平方面,不孕不育组总阳性率(65.8%)与健康对照组总阳性率(5.4%)相比明显提高(P<0.05);在EMAb检测水平方面,不孕不育组总阳性率(31.5%)与健康对照组总阳性率(5.4%)相比明显提高(P<0.05);在AcAb检测水平方面,不孕不育组总阳性率(23.5%)与健康对照组总阳性率(3.6%)相比明显提高(P<0.05).在AsAb、EMAb及AcAb抗体联合检测方面,不孕不育组女性两项同时阳性者47例,总阳性率为18.1%,三项均为阳性者24例,总阳性率为9.2%;而健康对照组无两项、三项同时阳性.结论 引发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症状出现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AsAb、EMAb及AcAb这三类免疫性抗体,临床上在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加强全面检测免疫性抗体情况.

    作者:白凤琴;邱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卵泡冲洗在短效长方案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短效长方案患者取卵过程中卵泡冲洗的安全性及适宜的冲洗次数,为临床提供操作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吉林省人民医院采用短效长方案IVF-ET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536例,根据其在取卵过程中是否进行冲洗及冲洗次数分为3组,未经冲洗所得的卵母细胞患者为A组,经1~3次冲洗所得的卵母细胞患者为B组,经4~6次冲洗所得的卵母细胞患者为C组,观察3组患者卵母细胞的培养结局.结果 B组患者获卵率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低于A组及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宜(≤3次)的冲洗次数可提高获卵率,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是安全的.

    作者:付建华;林秀英;王雪;方艳秋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药物联合小水囊应用于妊娠10~14周引产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10~14周引产应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小水囊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均于入院后第1天晨起首次口服米非司酮60 mg/次,口服米非司酮前后2h禁食,之后每间隔12 h后口服30 mg/次,重复3次.入院后第2天晨服完米非司酮后在宫颈放置水囊,入院后第3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次.结果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小水囊终止10~14周妊娠引产成功率高达95.8%,完全流产率高达91.7%,出血量少,引产成功者中产后清宫率为4.3%,引产时间短,引产成功者中平均用时(18.5± 3.5)h.结论 药物联合小水囊应用于妊娠10~ 14周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缩短产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作者:李姝欣;何津;单延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受孕率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治疗后对受孕率产生的相关影响,为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接受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各种诊疗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对受孕率产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后宫内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受孕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杜爱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固肾安胎丸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疗效

    目的 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效果,为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0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生殖门诊确诊为复发性流产合并黄体功能不全且辨证属肾虚肝郁型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排卵后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每日3次,每次1袋.观察期内两组共妊娠69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肾安胎丸具有改善肾虚肝郁症状及改善黄体功能预防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作用.

    作者:韦启鹏;杨学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女性免疫性不孕与慢性生殖道炎症及微量元素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女性免疫性不孕与慢性生殖道炎症及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该院诊治的60例女性免疫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及血清微量元素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类与病程者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及血清微量元素指标,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女性免疫性不孕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及血清铜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硒及锌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分类与病程者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及血清微量元素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检测指标均与女性免疫性不孕有密切关系.结论 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炎性因子及血清微量元素指标表达异常,与慢性生殖道炎症及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上述检测指标可作为疾病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鲍金龙;陈明冲;肖和月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特异性沉默hTERT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53、p21的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索特异性沉默hTERT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53和p2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表达hTERTshRNA的载体,特异性沉默hTERT基因表达;WestenBlot法、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hTERT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p53表达及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pSIREN-hTERTshRNA转染有效阻抑A2780细胞中hTERT蛋白表达,抑制率为77%;随着A2780细胞中hTERT蛋白表达降低,p53和p21表达均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及转染pSI-REN-Con对照质粒相比,pSIREN-hTERT转染的A2780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SIREN-hTERT转染48 h A2780细胞凋亡率为(26.76±7.42)%,明显高于对照质粒pSIREN-Con转染组(3.73±0.78)%及空白对照组(1.33±0.15)%.结论 hTERTshRNA重组质粒可特异性抑制卵巢癌细胞hTERT的表达,诱导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且可能与上调p53和p21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惠昌;晏红;朱薇;骆婧;赵兵善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原发性输卵管癌肉瘤的相关问题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的输卵管癌是输卵管腺癌,而原发性输卵管癌肉瘤是十分罕见的,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0.1%~0.5%[1].癌肉瘤即一种恶性苗勒管混合肿瘤,是由恶性上皮成分(癌)和恶性间叶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输卵管是癌肉瘤不易发生的部位,因其少见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故临床诊断困难,由于其恶性程度高、转移迅速故预后不佳.现就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方面做一阐述.

    作者:武萌;庄文婷;于世娇;赵淑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新研究进展及争议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组织学上被定义为无破坏性基质浸润的非典型上皮细胞增殖[1].早于1929年,泰勒首次将BOTs描述为一组独立性疾病群体,称为“半恶性疾病”.他指出这些患者的预后比那些恶性肿瘤的患者要好.BOTs具有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即使存在腹膜受累,也有相对较好的预后.这类疾病曾用过各种各样的术语和分类.直到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别于1961年和1973年正式将其引入卵巢肿瘤的分类.目前,有3个术语用于描述这些肿瘤:交界性肿瘤、低恶性潜能肿瘤和非典型增生性肿瘤.

    作者:丁丹丹;刘畅;门文婷;韩春颖;王渠源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浅谈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病因

    厌食症是指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以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甚至拒食为表现的病症,是一种饮食行为异常,多发生于1~6岁儿童,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1].长期厌食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并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其他疾病[2].近年来,小儿厌食症有增长的趋势,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对本病的病因概述如下.

    作者:周雁蓉;庞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廊坊地区3326例孕妇MTHFR与MTRR基因多态性与胎儿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廊坊地区汉族妇女叶酸代谢通路上MTHFRC677T、A1298C及MTRR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唐氏综合征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廊坊地区3 32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水平,分析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MTHFRC677T、A1298C和MTRR A66G基因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采用不同分析软件综合计算胎儿唐氏综合征和叶酸代谢障碍发生的风险.结果 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MTHFR A1298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孕妇血清β-hCG的MOM值大于低风险组,而AFP和uE3的MOM值小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FP、β-hCG、uE3、MTHFR A1298C和MTHFR C677T可能是唐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廊坊地区汉族妇女MTHFR C677T、A1298C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唐氏高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而MTRR A66G基因型不具有相关性.

    作者:邢焕霞;付敏;李朋斌;苏琳;靳慧云;郑胜侠;杨琦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