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强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汇云

关键词:老年人, 下肢骨折, 术后强化护理, 便秘,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 2017年10月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强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8%,对照组26%,观察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对照组20%,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能够降低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可在临床推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年龄为2~4岁接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药物联合化疗的6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通过对上述2组患儿的化疗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及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化疗后平均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4)d和(26.0±1.3)d,较对照组的(23.0±1.1)d和(34.0±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儿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3.7%、3.5%和3.3%,而干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0.0%、0.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应用在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药物联合化疗中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化疗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轻患儿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

    作者:胡仁辉;范甜;卓梅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希望能真正为患者减轻痛苦,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巧用安全套在留置PICC导管患者沐浴中的应用

    PICC导管以其留置时间长、安全无痛苦、化疗间歇期可带管回家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生活上也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尤其患者的沐浴问题,一般情况下使用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胶布或橡皮筋封闭其上下缘的方法,但仍会出现水进入贴膜而引起感染、导管脱出等并发症,成了护士与患者困惑的问题,以致于患者带管期间不敢洗澡.从2016年8月,本科开始指导患者使用安全套进行PICC导管淋浴时穿刺部位的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观察,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将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31例患者设为联合组.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恢复情况、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联合组、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各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仲素琴;陈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进行分析,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和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法进行处理.护理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肾病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进行护理后,在心理状态指标上,2组患者均取得了明显改善,并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上,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孟丽霞;赵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DCA循环在消化内科老年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持续改进对老年患者(>80岁)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科于2016年将PDCA循环应用于老年患者风险管理,将2016年与2015年本科老年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P<0.05).2016年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内科将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持续改进有效防范了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不仅提升了护士的能力素质,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温慧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品管圈在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研究其在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QCC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对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方案,按品管圈程序展开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情况由52%提高至7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率,并且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作者:何秀梅;周红;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和B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FMA、NIHSS、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FMA、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干预后B组FMA、NIHSS、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及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尹苗苗;姚婕;朱楠;李庆;贾蕊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的评估及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电刺激治疗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以为老年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雪琴;徐永能;黄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外地新入职护士工作压力的质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外地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调查及分析,为非本地户籍新护士角色转换提供心理辅导,以便于外地新入职护士可以尽早适应新角色,更顺利地融入临床工作中,降低外地新入职护士的心理疾病发生率.方法 对10名外地新入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式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外地新入职护士主要有4大压力来源,这使得外地本科新入职护士不能积极地融入到临床工作中,严重危害到其身心健康.结论 应当充分了解外地新护士的压力源,以便于管理者做好外地新入职护士的心理辅导和工作指导.

    作者:鲍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种自制体温表检测箱的制作与使用

    目前,新的体温表在使用前均需进行检测,使用中的体温表每个月也要进行1次专人检测,各大医院常用下述方法来进行体温表检测:将全部体温表的水银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40℃(水温计测量36℃~40℃)以下的水中,3 min后取出检查,若出现误差在0.2℃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或者玻璃管有裂缝,则不能使用丢弃,而合格的体温表则以纱布擦干,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但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时存在水温会随着多根体温表的放入而下降,且在1支体温表进入水中的过程中,随着体温表受热面的不同,其体温表显示的温度也会不同,因而导致误差在0.2℃的体温表非常多,且水温会随着时间下降,但体温表的温度是不会下降的,会导致体温表上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这样也会导致误差超过0.2℃.

    作者:康志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一种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在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在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静脉回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进行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舒适度,下肢肿胀程度的改善以及护理人员的劳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97.5%,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在抬高24h、48h、72h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劳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静脉回流障碍患者应用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缩短护理人员的劳动时间.

    作者:刘秋月;沈谢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应用综合干预技术减少剖宫产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对减少产后泌乳启动延迟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早接触吸吮组(24例)、早接触吸吮+理论组(22例)、综合干预组(24例),比较3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泌乳启动延迟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和乳头疼痛/破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其它2组,泌乳启动延迟率低于其它2组,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其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泌乳启动,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祝凤;林丽娇;徐琼;骆思华;崔诗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进展

    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关节肿痛的护理,紫癜性肾炎的护理,呕吐、腹痛的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做好以上方面的护理,才能促进过敏性紫癜惠几的康复.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与个性化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方法与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救治,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5% (39/4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32/40),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6例占15%,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急救治疗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大幅度提高,减少患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刘玉娟;王昱茗;张丽;刘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75例予以分层级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为(86.36±6.38)分,显著低于观察组(94.45±6.16)分(P=0.000);病房护理评分为(84.34±6.38)分,较观察组差异显著(93.25±3.72)分(P=0.000);优质护理评分为(85.46±4.28)分,低于观察组(92.62±2.37) (P =0.000);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89.33%)显著低于观察组(98.67%) (P =0.016).结果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质量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综合能力,降低工作风险,有助于医院发展,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和遵医行为、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72%提高至98%,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和遵医行为、复发率均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由(79.8±6.1)分提高至(92.4±5.3)分,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

    作者:赵红艳;阿依古力·阿不都克力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药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11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肝性脑病方法,观察组加用本院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每天2次,并予护理干预,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血氨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氨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彩花;赖美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褥疮减压贴在预防呼吸机面罩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病情,急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长时间呼吸机面罩的使用,使患者脸部受压部位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笔者为了解决呼吸机面罩受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护理不便,使用褥疮减压贴保护了患者脸部受压部位,既美观又经济,并在2007年7月起采用此方法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巧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授权式教育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授权式教育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2017年3月~8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急诊发热患儿及主要照顾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授权式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状态问卷(STAI)、自制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TAI量表评分情况、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达标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式教育让家属参与患儿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缓解了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升了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