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梅;周红;王海燕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75例予以分层级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为(86.36±6.38)分,显著低于观察组(94.45±6.16)分(P=0.000);病房护理评分为(84.34±6.38)分,较观察组差异显著(93.25±3.72)分(P=0.000);优质护理评分为(85.46±4.28)分,低于观察组(92.62±2.37) (P =0.000);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89.33%)显著低于观察组(98.67%) (P =0.016).结果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质量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综合能力,降低工作风险,有助于医院发展,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9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宣教,观察组除进行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外,还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微信平台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复查时的焦虑抑郁程度、血尿酸指标、服药依从性以及痛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亚量表测评结果、血尿酸指标、服药依从性以及痛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微信对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潘琳琳;毕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疾病,是消化道畸形中常见的一种,发生率可达1/1500~1/5000[1].先天性肛门闭锁在文献中报道多为男婴,男女比例约为3∶1[2],多伴有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尿道瘘,初症状主要便秘,后期大便可从阴道或舟状窝出来.大多数患儿会在婴幼儿时期或学龄前完成肛门再造手术,成人肛门闭锁较为少见.本院于2016年收治了1例成人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和专科护理之后,患者大便情况得到改善,对手术较为满意,现将此案例的术前及术中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欧密;江帆;罗群;王华;孙锋;溥玉秀;王珏;杨明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本院ICU收治的200名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对2组采用传统分体式医护查房和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分析对比2组患者及对医护工作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康复程度,医疗工作者效率.结果 针对传统分体式医护查房和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患者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分析显示,ISBAR沟通工具的使用对于患者医疗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提升(P<0.05);对于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自身满意度也存在大幅度的提升(P<0.05);实验研究发现,利用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后,患者在ICU病房的住院时间、康复程度及住院费用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更先进的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执行效率,并节省了资源,可以将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普及到各科室并贯穿患者治疗始终.
作者:潘银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小儿鼾症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小儿鼾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将所选患儿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全程护理,对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常规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5%,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比常规组少,且白膜脱落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早(P<0.05);观察组术后6h、24h、48h、72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中应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可以提高疗效,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3M透明敷料在降低一次性电极致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皮肤敏感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电极片与3M透明敷料组合的粘贴方式;对照组35例,采用一次性电极直接粘贴于皮肤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痒、水泡、破溃的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M透明敷料能够有效降低一次性电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华;耿爱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共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每组62例患者.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且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西医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SF-1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关节肿痛的护理,紫癜性肾炎的护理,呕吐、腹痛的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做好以上方面的护理,才能促进过敏性紫癜惠几的康复.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执行集束化护理标准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无菌保护、护理维护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焦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抑郁情绪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开展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春兰;雷桂军;郑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预防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髋臼骨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05%较对照组的67.44%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采取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金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11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肝性脑病方法,观察组加用本院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每天2次,并予护理干预,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血氨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氨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彩花;赖美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希望能真正为患者减轻痛苦,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制交接班查检表在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设计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查检表,用于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人员交接班,随机将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7例喉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查检表进行交接班,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交接班落实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喉癌患者术后交接时间为(3.31±0.61)min,交接班漏项为1项(3.45%),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规范化落实情况25例(86.21%),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27例(93.1%),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交接班查检表用于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因素,促进临床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护士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唐雪萍;李雪梅;曹燕;周戌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旨在减少患者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患者的疼痛,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凌燕;陈雪琴;徐锦华;林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入本科就诊的4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周晶;勘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急诊手术中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完善的科室制度、自身防护意识淡薄、经验技术欠缺、急诊手术本身的特殊性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护措施,加强护理相关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身意识,从根本上降低锐器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六针对”强化护理在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六针对”强化护理实施前(2017年1~6月)和实施后(2017年7 ~12月)收住本科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120例做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患儿分设作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接受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六针对”强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对象,(P<0.05).结论 采用“六针对”强化护理对支原体肺炎儿童病例施以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护理对象的治疗依从率,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升其整体治疗有效率,可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评价.
作者:陈涛;龚丽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冷疗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6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连续冰敷72 h,对照组术后冰敷24h,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肿胀程度、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引流量、VAS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持续冷疗72 h,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减轻局部肿胀、缓解局部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萍;王桂娜;肖美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地评价去枕平卧与非去枕平卧对麻醉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中有关去枕平卧与非去枕平卧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筛选的文献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8项临床对照试验,共计1843例术后患者,meta分析显示非去枕平卧组术后头痛[Rr=0.90,95% CI(0.69,1.18),P=0.46]、呕吐[Rr =0.41,95% CI(0.17,0.97),P=0.04]、舒适度[Rr =0.49,95% CI(0.39,0.61),P<0.00001].结论 去枕平卧组与非去枕平卧组对降低术后头痛没有差异,非去枕平卧组较去枕平卧组不会增加呕吐发生率,且在术后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彭操;赵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