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军;虞建英;肖英;罗尧岳
目的 探讨对腹膜透析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1月~ 2017年8月本院所接收的60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患者.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指导,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以及优质组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优质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躯体功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优质组的并发症发生2例(6.67%)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30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加强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康复锻炼;术后重视病情观察、术后康复锻炼指导.认为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微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和遵医行为、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72%提高至98%,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和遵医行为、复发率均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由(79.8±6.1)分提高至(92.4±5.3)分,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
作者:赵红艳;阿依古力·阿不都克力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用于实习护生管理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实习护生管理,比较PDCA运用前后护理教学质控情况、实习护生与临床老师互评的满意度得分.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护生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上升(P<0.05),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评价得分显著提高(P<0.05);临床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方法运用于实习护生教学管理,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者:董琼;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长度;B组为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时再上提1 ~2 cm;C组为间歇声门下吸痰:即在喉镜下挑起会厌,窥见声门后插入吸痰管吸痰.比较3组吸痰安全性及吸痰效果.结果 C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率高于A组(P<0.05),而A组肺部感染高于B组(P<0.05).C组日吸痰量、吸痰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A组、B组(P<0.05).结论 声门下间歇吸痰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降低吸痰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朱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整理2015年1月-2015年7月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的例数作为对照组,整理2015年8月~2016年1月运用品管圈活动后三、四级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例数作为观察组.于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其品管圈的理论基础、流程、运营环境等进行讲解,医院整体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后,手术时间缩短情况及手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活动实施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活动实施后,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准确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使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使手术医生满意、患者满意,促进医院实现发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梁秀婷;杨慧娟;吴会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4所基层医院临退休女性护理人员返聘意愿的调查,分析返聘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6~8月,对某市城区4所基层医院临退休女性护理人员65名全部采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近退休女性护理人员对现状工作满意和一般满意分别占47.7%、33.9%,愿意返聘和可以考虑返聘分别占比35.4%、44.6%.其中家庭因素、工作压力、薪资待遇、社会和医院以及同事的认同、身体因素和工作环境是影响退休女性护理人员返聘护理工作岗位的主要因素.结论 合理利用退休护理人员,发挥其自身特长,并根据其特点安排好工作岗位将是基层医院护理的宝贵资源,也是基层医院补充护理力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满足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作者:罗孟兰;翁冰纯;梁锦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危重患者因长期卧床,易造成压力性损伤.而传统的病员服穿脱困难,不方便观察病人的皮肤,并且不利于引流管引流(从衣服开口处穿过,导致引流管容易反折).因此为方便观察与护理,本研究将病员服反向穿,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病员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衣领高,特别不适用于气管切开的病人.②衣服短,容易暴露患者的隐私.③衣袖长,不利于静脉穿刺,且指南中提到佳的穿刺部位是前臂.④衣服纽扣多易造成压力性损伤,且不利于体格检查及导联线穿过.
作者:胡海珍;唐艳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对脐静脉置管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NICU应用脐静脉置管救治的10例患几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观察组(集束化护理,n=5),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0.00%)(P<0.05),导管感染、技术操作者失误、患儿过度哭闹、导管移位等为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后,观察组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速度大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引发并发症主要原因,给予脐静脉置管患儿集束化护理,可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胡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协同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水平和负性情感状况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方案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协同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记录2组入院时及干预后第7d末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LVEF和NTpro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为(58.3±4.7)%,高于对照组的(47.1±4.0)%;NT-proBNP值为(416.7±12.9)μg/L,低于对照组的(487.2±15.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12.8±1.1)、(18.7±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9±1.4)、(21.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协同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状况,且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水平,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如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门急诊各类患者接受肌肉注射时减轻疼痛的应用,旨在减轻患者对肌肉注射疼痛的抵触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肌肉注射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6月收治的240例接受肌肉注射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为接受肌肉注射的患者进行基本的卫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肌肉注射疼痛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肌肉注射的各类患者,在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后不容易发生紧张、害怕疼痛等心理现象,疼痛度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注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杨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实施前(2016年1 ~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12月)于本院行ERCP手术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入选者分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0例)接受ERCP常规护理,试验组(80例)加用针对术后胰腺炎防治的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干预,对比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ERCP手术病例干预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护患双方对预防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对ERCP术后胰腺炎进行防控,可获得较好的胰腺炎预防效果,深受护患双方认可.
作者:叶燕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西医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SF-1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 2017年10月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强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8%,对照组26%,观察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对照组20%,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能够降低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汇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施PICC规范化管理措施对管道安全及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肿瘤科于2014年5月~ 2015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提供一般置管护理流程;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提供规范化管道管理措施.评价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管道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者置管后出现置管处血栓形成7例(10.77%)、管道堵塞5例(7.69%)、意外脱管6例(9.23%)、过敏性皮炎5例(7.69%);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血栓形成出现2例(3.08%)、管道堵塞与意外脱管分别出现1例(1.54%)、过敏性皮炎2例(3.08%),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过敏性皮炎发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55例(84.62%)、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3例(96.92%),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59.23±38.10)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81.20±35.11)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对接受PICC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寿命,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作者:林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7年6 ~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给予常规治疗术后康复指导和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联合瑜伽有氧运动.2组患者均给予6个月的随访治疗.对2组患者运动及护理前后肺功能、体质指数(BMI)、腰椎骨密度及生活质量(SF-36)、焦虑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运动及心理干预后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活量明显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联合有氧运动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邹夏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进行分析,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和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法进行处理.护理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肾病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进行护理后,在心理状态指标上,2组患者均取得了明显改善,并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上,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孟丽霞;赵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病情,急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长时间呼吸机面罩的使用,使患者脸部受压部位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笔者为了解决呼吸机面罩受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护理不便,使用褥疮减压贴保护了患者脸部受压部位,既美观又经济,并在2007年7月起采用此方法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巧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呼吸病房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其进行评分,并运用SBAR沟通模式将评估结果汇报医生,进行及早干预处置.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检查处置.2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反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转入ICU率、死亡率及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反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转入ICU率、死亡率分别为[13.33%、(10.63±1.04)、12.22%、3.00%],均低于对照组[27.78%、(14.50± 1.87)、22.22%、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对AECOPD患者进行评分,早期发现潜在的风险并运用SBAR模式进行医护沟通,给予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柯斓;陈英美;王自秀;周桌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流入主动脉壁内,将完整的主动脉壁一分为二,形成夹层血肿[1].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孕妇及胎儿病死率高,一经确诊须立即手术治疗[2].本院2016年6月收治1例妊娠晚期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行剖宫产及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并为患者保全了子宫,成功救治了母婴,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余梅;伍沛;周昔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