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黔南地区3~6儿童牙齿酸蚀症患者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

谢雄伟;潘兴富;丁舒;郭秋蝉

关键词:牙齿酸蚀症, 儿童, 生长和发育, 相互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黔南地区3~6儿童牙齿酸蚀症患者生长发育状况,为开展黔南地区儿童牙齿酸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黔南地区3~6岁儿童牙齿酸蚀症患儿374例为观察组,按年龄分为3岁(72例)、4岁(88例)、5岁(106例)和6岁(78例)4个年龄段.根据牙齿酸蚀症病损程度分为Ⅰ度(99例)、Ⅱ度(97例)、Ⅲ度(86例)及Ⅳ度(92例);同时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正常儿童37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胸围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肺活量和BMI值5岁和6岁年龄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岁和4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牙齿酸蚀症病损程度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关系比较,Ⅳ度牙齿酸蚀症病损程度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Ⅰ、Ⅱ、Ⅲ度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布依族、苗族、水族及汉族患牙齿酸蚀症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本民族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布依族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苗族、水族及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牙齿酸蚀症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均低于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患儿牙齿酸蚀症越重,生长发育指标下降越明显.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彩超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BOFIS)与彩超(US)联合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249例无症状适龄妇女(深圳常住人群)进行检查,超声综合二维及多普勒征象进行乳腺图像和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血氧功能成像系统通过显示病灶灰影的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微血管数量及其血含量和氧含量的变化来鉴别良恶性,疑似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经病理确诊良性病灶1 054个,恶性病灶247个.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彩超对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的敏感性分别为76.9%、83.4%,联合后敏感性为95.1%.结论: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与彩超联合应用在乳腺癌筛查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敏;郑爱秋;石剑;彭向莉;白洁;郑娇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孕产期保健服务对低危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产期保健服务对低危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79例,由高年资助产士定期产检,在孕期各阶段实施多项保健服务;对照组485例,接受常规产科门诊检查;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侧切自然分娩率、自然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体重≥3 800 g的比例,阴道分娩孕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因头盆不称、羊水过少、胎膜早破、巨大儿、枕后位、脐带绕颈及其他原因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母儿日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慧兰;任雁林;黄永刚;袁美景;胡秀娟;舒丽莎;王欣业;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现状及指征分析

    目的: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现状,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的下降空间及控制的合理水平,旨在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方法:选取2006~ 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质量报表进行剖宫产率趋势分析.调查2012年2~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助产机构分娩的病例,进行原始信息的现场采集和剖宫产指征的甄别.结果:2006~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仍较高,为48.05%;民营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为53.5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经剖宫产指征审核后,社会因素占14.79%,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占6.32%.主要原因依次为胎儿窘迫不存在或诊断依据不足、羊水过少诊断不准确、头盆不称诊断依据不足、初产头浮不是剖宫产指征以及试产时间不够或未试产.结论:通过组织外院专家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审核和仔细甄别,发现通过压缩社会因素及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的原因,此次调查中剖宫产下降的比例为10%左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的其他影响因素;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自然分娩、强化技术培训,正确判断剖宫产医学指征;对民营助产机构加强监管,降低其剖宫产比例.

    作者:李玲;罗晓航;张立英;吕玉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前瞻性分析,探讨ADAMTS13活性与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由妊娠期高血压引起的凝血障碍、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子痫患者以及健康孕妇的血浆,采用剩余胶原结合法检测ADAMTS13活性;分别选取健康的正常对照组孕妇和该院诊断的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测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系统各项指标,观察体外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60例正常对照组中妊娠妇女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程度的增加,ADAMTS13活性也呈现下降趋势(P<0.05).各类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期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升高,时间平均流速(TAV)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个程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缩短,人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均增加,血栓形成增加.结论:ADAMTS13活性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明显下降,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程度的严重,凝血系统功能增强.提示妊娠期高血压所致的ADAMTS13活性降低可能是导致孕妇凝血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黄浩梁;李慧;陈娟娟;尹宗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oluble leukocyte antigen-G,sHLA-G)的表达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留取第3天移植及冷冻后的胚胎培养液微滴装入EP管置于-80℃冰箱中保存.采用ELISA检测sHLA-G的表达水平.结果:Ⅰ级胚胎与Ⅱ级胚胎对应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和Ⅱ级胚胎对应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Ⅲ、Ⅳ级胚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原核不同细胞数≤4细胞、5~6细胞、7~9细胞对应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樊桂玲;王莉;王春艳;韩宝生;李宜学;郭剑;巩丽梅;雷金梅;郭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经阴道路径NOTES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微创外科技术,是近年来微创外科领域研究和争论的焦点.NOTES是指不经体表切口,利用内镜通过人体自然孔道,如胃、阴道、膀胱、结肠、直肠等进入体腔进行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比较,NOTES具有无可见的手术瘢痕、减少腹腔内粘连、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Marescaux[1]在2007年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临床腹部无瘢痕的经阴道内镜胆囊切除术,标志着首例临床NOTES的诞生.在过去的4年多的时间里,关于NOTES应用于临床的报道大量涌现.近来有学者将NOTES引入妇科手术——经阴道路径NOTES(Transvaginal NOTES,TNOTES).本文基于NOTES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探讨TNOTES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兰;金延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止痛化癥胶囊增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在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增效作用.方法:9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中西医结合Ⅰ组30例、中西医结合Ⅱ组32例.对照组:在月经的第1~5天内肌注曲普瑞林3.75 mg,每4周1次,3次后停止肌注;肌注结束4周后开始服用止痛化胶囊安慰剂,1次5粒,1日3次,服用12周.中西医结合Ⅰ组:在月经的第1~5天内曲普瑞林肌注3.75 mg,4周1次,3次后停止肌注;4周后开始服用止痛化癥胶囊,1次5粒,1日3次,服用12周;中西医结合Ⅱ组:在月经的第1~5天内曲普瑞林肌注3.75 mg,4周1次,3次后停止肌注;同时口服止痛化癥胶囊,1次5粒,1日3次,服用24周.结果:对照组、中西医结合Ⅰ组、中西医结合Ⅱ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83.3%、90.0%、93.8%,3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治疗12周后3组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血清CA125、痛经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复发10例,手术切除3例,其他两组各1例复发,中西医结合Ⅰ组子宫切除1例,血清CA125、痛经评分均无明显升高.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能有效增强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对其治疗的机理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赵文霞;朱向宇;崔芳;严琦;于晓雯;廖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视网膜光凝联合大活络胶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联合大活络胶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80例根据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大活络胶囊,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和眼底视网膜病变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视力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3%和80.0%,对照组分别为17.1%和6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视网膜微动脉瘤数目和出血渗漏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眼底FFA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中无复发病例,对照组中有1眼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大活络胶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疗效显著,视力改善明显,安全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春霞;苏光;李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川崎病患儿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KD)的临床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方法:对上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1~2011年收治的11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患儿中典型90例,不完全2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23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19.83%.结论:川崎病临床症状均非特异性,且表现不一,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临床不典型,可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白细胞、CRP、血沉及血小板动态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冠脉损害发生.男性、发病时年龄小、IKD、发热持续时间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晚、WBC、CRP显著增高与冠脉损害发生有明显关系,必须高度关注,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脉损害情况.

    作者:朱文标;钟凤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两种不同诊断标准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两种不同诊断标准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在该院进行血糖筛查并分娩的孕产妇9925例.按照诊断标准的不同分为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组(A组)4590例、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组(B组)5335例.对比两组孕妇的CDM检出率、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B组GDM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GDM孕妇阴道分娩比例明显低于B组,剖宫产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M孕妇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M孕妇中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的诊断标准能够有效提高GDM检出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孙玉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应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肺炎婴幼儿4 684例,其中男性患儿2 774例,女性患儿1 910例.共检测阳性1 586例,阳性率为33.86%;男性患儿阳性率(28.70%,796/2 774)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1.36%,790/1 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03,P<0.05).第4季度MP-IgM阳性率高,为38.81% (484/1 247),第1季度为36.07% (373/1034),不同季度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7个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IgM阳性率0~0.5岁组低(3.75%),5~6岁组高(54.29%),3~6岁组较高,约40% ~ 50%,可见婴幼儿MP-IgM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10 ~2012年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女性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MP-IgM感染的高峰期为第1季度和第4季度,MP-IgM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1~6岁,2010 ~2012年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作者:陈波;黄海樱;周强;嘉红云;冀天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9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治疗组)、针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9例接受常规治疗,针灸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控制率、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郭雄波;李杰生;田浩;杨晓扬;唐雁行;王丹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染色体病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

    我国每年有20~ 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 120万,占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1],其中70%的出生缺陷是遗传病所致,大部分是染色体异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通过羊水进行细胞学检查和诊断遗传性疾病.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染色体核型分析只能检测出染色体片段≥5 Mb的异常,无法判断染色体上的微缺失、微重复以及亚端粒区的微小重排[2].

    作者:董燕;吴慧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胎儿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肺损伤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50例在该院剖宫产分娩的ICP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抽选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及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等肺损伤病症发生率44%、20%显著多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母体血清及新生儿脐带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母体血清TBA呈正相关(P<0.05);③观察组胎儿肺主动脉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板层小体(LB)、肺面积/体重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胎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O2)、氧分压(PO2)、酸碱度(P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胎儿肺主动脉S/D、RI呈正相关,与肺面积/体重比、LB呈负相关(P<0.05);胎儿肺面积/体重比、LB与PO2、PH呈正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PC02)呈负相关;而RI、S/D与PO2、PH呈负相关,与PC02呈正相关.结论:ICP产妇血清TBA及新生儿脐带血清TBA浓度升高,ICP产妇胎儿存在肺损伤与TBA升高有关,胎儿肺主动脉RI、肺面积/体重比对于早期发现肺损伤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李喜梅;徐峰;冯泽蛟;赵静;林丽;毛郁蕾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云南省育龄人群红细胞叶酸水平参考范围的建立

    目的:了解云南省育龄人群红细胞叶酸水平,建立云南地区的红细胞叶酸参考范围.方法:对2013年1、4、7、10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遗传诊断中心门诊进行孕前咨询的普通育龄人群2 639例分别测定男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红细胞叶酸浓度,建立本地区的红细胞叶酸参考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结果:云南地区普通育龄人群20~29岁女性红细胞叶酸参考水平为11.31 ~ 35.73 ng/ml,20 ~ 29岁男性为10.85 ~ 33.59 ng/ml,女性叶酸测定数值较男性为高;在云南省各个民族之间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云南地区红细胞叶酸参考范围为云南地区育龄人群补充叶酸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朱姝;刘立芳;张杰;陈红;章印红;冯燕;苏洁;耿子彪;朱宝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阴道分娩后尿潴留危险因素分析及盆底康复干预的作用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盆底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阴道分娩后产妇,其中100例发生尿潴留者为病例组,100例未发生尿潴留者为正常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阴道分娩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100例产妇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产程时间、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是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盆底康复干预有利于缓解该类产妇尿潴留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永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因素,为GDM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横店集团医院进行产检的2 120例孕妇的资料,其中GDM孕妇(GDM组)186例,正常孕妇1 934例(对照组),对所有孕妇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早孕期体重增加、中孕期体重增加、孕前BMI、早孕期FPG水平、早孕期TG水平、早孕期FINS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是GDM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5岁(OR=1.1601,95% CI=1.051~1.310)、有糖尿病家族史(OR=3.142,95% CI=1.621 ~5.912)、早孕期体重增加(OR=1.282,95% CI=1.019~2.296)和中孕期体重增加(OR=1.316,95% CI=1.216 ~1.579)、孕前BMI(0R=1.361,95%CI=1.071~1.721)、早孕期FPG水平(OR=4.042,95%CI=1.591~9.862)、早孕期TG水平(OR =2.122,95% CI=1.169 ~4.916)、早孕期FINS水平(OR=1.018,95% CI=1.161 ~2.579)、胰岛素抵抗(OR=1.796,95% CI=1.516~2.619)等因素和GDM发病密切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DM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孕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要密切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血糖,做好早孕期GDM防治工作,减少GDM发生.

    作者:金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红外线照射消除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对人工流产术后的阴道出血及子宫内膜黏膜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3年收治入院的人工流产妇女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常规予以口服抗菌药预防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外线照射,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3~7次.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术后3疗程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5.6±0.6) mm,阴道持续出血时间(11.7±1.4)天,并发症发生率8.3%,月经转归时间(32.6±2.2)天;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4.0±0.5) mm,阴道持续出血时间(19.5±2.3)天,并发症发生率35.2%,月经转归时间(44.2±1.8)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有利于患者月经周期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吴智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子宫内膜轻创术对提高冻融胚胎移植着床率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反复着床失败的患者行子宫内膜轻创术后再行冻融胚胎移植(TET)的效果.方法:对既往有移植胚胎2次及以上着床失败经历的患者,排除各种影响因素后符合条件157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7例行子宫内膜轻创术后再行冻融胚胎移植,对照组90例未做特殊处理常规行冻融胚胎移植.结果:实验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87%、47.76%,对照组分别为21.05%和3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本次较自身前次移植周期的黄体酮转化日A型内膜形态有明显改善,分别为80.60%和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轻创术对提高反复着床失败者冻融胚胎移植着床率是有价值的.

    作者:沈险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HBV感染孕妇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其自身意义

    目的:分析HBV感染孕妇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其自身意义.方法:选取该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HBV感染孕妇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8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自身抗体水平,同时对比感染HBV孕妇组中自身抗体阳性/阴性者肝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和HBV DNA阳性率.结果:感染HBV孕妇组的血清中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7.50%,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3.75%),x2=22.818 8,P<0.01.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HBVDNA阻性率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x2=4.702 2,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是引起孕妇自身免疫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同时自身抗体阳性和肝功能受损及病毒活跃复制相关.

    作者:唐公恩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