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金玲玲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因素,为GDM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横店集团医院进行产检的2 120例孕妇的资料,其中GDM孕妇(GDM组)186例,正常孕妇1 934例(对照组),对所有孕妇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早孕期体重增加、中孕期体重增加、孕前BMI、早孕期FPG水平、早孕期TG水平、早孕期FINS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是GDM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5岁(OR=1.1601,95% CI=1.051~1.310)、有糖尿病家族史(OR=3.142,95% CI=1.621 ~5.912)、早孕期体重增加(OR=1.282,95% CI=1.019~2.296)和中孕期体重增加(OR=1.316,95% CI=1.216 ~1.579)、孕前BMI(0R=1.361,95%CI=1.071~1.721)、早孕期FPG水平(OR=4.042,95%CI=1.591~9.862)、早孕期TG水平(OR =2.122,95% CI=1.169 ~4.916)、早孕期FINS水平(OR=1.018,95% CI=1.161 ~2.579)、胰岛素抵抗(OR=1.796,95% CI=1.516~2.619)等因素和GDM发病密切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DM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孕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要密切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血糖,做好早孕期GDM防治工作,减少GDM发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分型乳腺癌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的比较

    目的:对不同分型乳腺癌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乳腺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 53例,浸润性导管癌(IDS) 198例,术后收集所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ER、PR及HER-2的表达,并对两种导管癌激素受体及HER-2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ER阳性者28例,阳性率为52.83%,明显低于乳腺导管浸润癌ER阳性率66.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导管浸润癌PR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乳腺导管原位癌为37例,阳性率为69.81%,明显高于乳腺导管浸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中HER-2阳性型多,有24例,占45.28%,其次为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分别占24.53%和20.75%,占比例低的是三阴乳腺癌;198例乳腺导管浸润癌中有87例为Luminal A型,占43.94%,所占比例多,其次是Luminal B型和HER-2阳性型,分别占25.76%和19.69%,后是三阴乳腺癌,两组患者Luminal A型及HER-2阳性型分子类型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和HER-2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存在差异,检测ER及HER-2对于早期发现乳腺导管原位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俊国;张晓东;孟云;陈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黔南地区3~6儿童牙齿酸蚀症患者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3~6儿童牙齿酸蚀症患者生长发育状况,为开展黔南地区儿童牙齿酸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黔南地区3~6岁儿童牙齿酸蚀症患儿374例为观察组,按年龄分为3岁(72例)、4岁(88例)、5岁(106例)和6岁(78例)4个年龄段.根据牙齿酸蚀症病损程度分为Ⅰ度(99例)、Ⅱ度(97例)、Ⅲ度(86例)及Ⅳ度(92例);同时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正常儿童37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胸围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肺活量和BMI值5岁和6岁年龄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岁和4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牙齿酸蚀症病损程度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关系比较,Ⅳ度牙齿酸蚀症病损程度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Ⅰ、Ⅱ、Ⅲ度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布依族、苗族、水族及汉族患牙齿酸蚀症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本民族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布依族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值及Hb含量水平分别与苗族、水族及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牙齿酸蚀症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均低于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患儿牙齿酸蚀症越重,生长发育指标下降越明显.

    作者:谢雄伟;潘兴富;丁舒;郭秋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红外线照射消除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对人工流产术后的阴道出血及子宫内膜黏膜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3年收治入院的人工流产妇女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常规予以口服抗菌药预防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外线照射,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3~7次.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术后3疗程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5.6±0.6) mm,阴道持续出血时间(11.7±1.4)天,并发症发生率8.3%,月经转归时间(32.6±2.2)天;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4.0±0.5) mm,阴道持续出血时间(19.5±2.3)天,并发症发生率35.2%,月经转归时间(44.2±1.8)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有利于患者月经周期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作者:吴智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应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肺炎婴幼儿4 684例,其中男性患儿2 774例,女性患儿1 910例.共检测阳性1 586例,阳性率为33.86%;男性患儿阳性率(28.70%,796/2 774)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1.36%,790/1 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03,P<0.05).第4季度MP-IgM阳性率高,为38.81% (484/1 247),第1季度为36.07% (373/1034),不同季度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验,7个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IgM阳性率0~0.5岁组低(3.75%),5~6岁组高(54.29%),3~6岁组较高,约40% ~ 50%,可见婴幼儿MP-IgM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10 ~2012年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女性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MP-IgM感染的高峰期为第1季度和第4季度,MP-IgM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1~6岁,2010 ~2012年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作者:陈波;黄海樱;周强;嘉红云;冀天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两种不同诊断标准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两种不同诊断标准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在该院进行血糖筛查并分娩的孕产妇9925例.按照诊断标准的不同分为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组(A组)4590例、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组(B组)5335例.对比两组孕妇的CDM检出率、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B组GDM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GDM孕妇阴道分娩比例明显低于B组,剖宫产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M孕妇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M孕妇中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的诊断标准能够有效提高GDM检出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孙玉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及受精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及受精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在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12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禁欲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3天组、4~7天组、>7天组,每组40例(40个周期).比较3组间洗精前后精液质量、实验室指标(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结局(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二次取精率、受精方式更改率的差异.结果:洗精前,随禁欲时间延长,3组患者精液的量、密度、活动精子总数增加(P<0.05),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率下降(P<0.05).经优选技术处理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Ⅱ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早期流产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二次取精率、受精方式更改率随禁欲时间延长而减少,2~3天组与>7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治疗中,少、弱精症患者不同禁欲时间采集精液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适当延长禁欲时间可减少二次取精率和受精方式更改率.

    作者:何连利;刁英;杨名慧;葛斌;姚观平;宫黎明;杨智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阴道分娩后尿潴留危险因素分析及盆底康复干预的作用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盆底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例阴道分娩后产妇,其中100例发生尿潴留者为病例组,100例未发生尿潴留者为正常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阴道分娩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100例产妇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产程时间、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是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术、手转胎头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盆底康复干预有利于缓解该类产妇尿潴留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永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和两种方法单独检测的方法对522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妇女进行筛查,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炎症、癌前病变、宫颈癌及其筛选方法的敏感度、准确度和假阳性率.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522例妇女,3种筛选方法中,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出的宫颈癌发病率高,炎症发病率低;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的炎症比例高,宫颈癌发病率低;3种方法对比,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和HPV-DNA检测方法(P<0.05);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和HPV-DNA检测方法(P<0.05).结论:薄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用于大范围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路光明;南玉勇;张冬青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孕妇外周血浆中小片段游离胎儿DNA在无创性唐氏综合征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利用孕妇外周血浆中小片段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性唐氏综合征检测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陕西地区参加产前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809例.采集参检孕妇10ml外周血,提取血浆游离DNA,构建测序文库,在HiSeq 2500平台上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标准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并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后期采集胎儿羊水,经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结果:809例样本经过DNA测序和数据统计分析,检测出9例21-三体综合征和1例18-三体综合征,其余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其中8例测序分析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经后期核型分析验证,与羊穿结果符合率100%.结论:孕妇外周血浆中小片段游离胎儿DNA,可用于唐氏综合征的无创性产前筛查,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假阳性率低和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作者:米阳;李志斌;贺同强;强荣;陈重建;玄兆伶;肖飞;牛新宇;张磊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oluble leukocyte antigen-G,sHLA-G)的表达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留取第3天移植及冷冻后的胚胎培养液微滴装入EP管置于-80℃冰箱中保存.采用ELISA检测sHLA-G的表达水平.结果:Ⅰ级胚胎与Ⅱ级胚胎对应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和Ⅱ级胚胎对应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Ⅲ、Ⅳ级胚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原核不同细胞数≤4细胞、5~6细胞、7~9细胞对应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樊桂玲;王莉;王春艳;韩宝生;李宜学;郭剑;巩丽梅;雷金梅;郭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染色体病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

    我国每年有20~ 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 120万,占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1],其中70%的出生缺陷是遗传病所致,大部分是染色体异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通过羊水进行细胞学检查和诊断遗传性疾病.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染色体核型分析只能检测出染色体片段≥5 Mb的异常,无法判断染色体上的微缺失、微重复以及亚端粒区的微小重排[2].

    作者:董燕;吴慧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胎儿肺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肺损伤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50例在该院剖宫产分娩的ICP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抽选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及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等肺损伤病症发生率44%、20%显著多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母体血清及新生儿脐带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母体血清TBA呈正相关(P<0.05);③观察组胎儿肺主动脉末期流速(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板层小体(LB)、肺面积/体重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胎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O2)、氧分压(PO2)、酸碱度(P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血清TBA与胎儿肺主动脉S/D、RI呈正相关,与肺面积/体重比、LB呈负相关(P<0.05);胎儿肺面积/体重比、LB与PO2、PH呈正相关,与二氧化碳分压(PC02)呈负相关;而RI、S/D与PO2、PH呈负相关,与PC02呈正相关.结论:ICP产妇血清TBA及新生儿脐带血清TBA浓度升高,ICP产妇胎儿存在肺损伤与TBA升高有关,胎儿肺主动脉RI、肺面积/体重比对于早期发现肺损伤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李喜梅;徐峰;冯泽蛟;赵静;林丽;毛郁蕾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因素,为GDM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横店集团医院进行产检的2 120例孕妇的资料,其中GDM孕妇(GDM组)186例,正常孕妇1 934例(对照组),对所有孕妇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早孕期体重增加、中孕期体重增加、孕前BMI、早孕期FPG水平、早孕期TG水平、早孕期FINS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是GDM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5岁(OR=1.1601,95% CI=1.051~1.310)、有糖尿病家族史(OR=3.142,95% CI=1.621 ~5.912)、早孕期体重增加(OR=1.282,95% CI=1.019~2.296)和中孕期体重增加(OR=1.316,95% CI=1.216 ~1.579)、孕前BMI(0R=1.361,95%CI=1.071~1.721)、早孕期FPG水平(OR=4.042,95%CI=1.591~9.862)、早孕期TG水平(OR =2.122,95% CI=1.169 ~4.916)、早孕期FINS水平(OR=1.018,95% CI=1.161 ~2.579)、胰岛素抵抗(OR=1.796,95% CI=1.516~2.619)等因素和GDM发病密切相关,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DM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孕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要密切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血糖,做好早孕期GDM防治工作,减少GDM发生.

    作者:金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两种术式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Pmlift盆底重建术中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对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近期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使用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7例,其中保留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17例(保留子宫组),切除子宫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10例(切除子宫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OP-Q分度,至少有1个区域存在Ⅱ度以上脱垂为手术指征,评估两组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保留子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3.53±27.82) ml,手术时间(87.76±21.69) min;切除子宫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6.00±50.38) ml,手术时间(111.20±31.03) min.两组患者均术后1月、3月、6月、1年和2年按时随访,在随访期内26例患者定期随访妇科检查POP-Q分期各位点在正常范围;保留子宫组的1例患者术后11月出现宫颈过长约9 cm,予以腹腔镜联合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骶主韧带盆壁悬吊加固术,术后妇科检查POP-Q分期各位点均在正常范围.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阴道痛、下腹坠胀,妇科检查无网片侵蚀,予以理疗和对症处理,自觉症状消失;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性交痛、网片侵蚀等并发症.结论: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不保留子宫组的Pmlift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效果,但保留子宫组的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保留子宫.

    作者:吴玉英;赵仁峰;陈昌益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川崎病患儿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KD)的临床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方法:对上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01~2011年收治的11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患儿中典型90例,不完全26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23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19.83%.结论:川崎病临床症状均非特异性,且表现不一,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临床不典型,可以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白细胞、CRP、血沉及血小板动态变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冠脉损害发生.男性、发病时年龄小、IKD、发热持续时间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晚、WBC、CRP显著增高与冠脉损害发生有明显关系,必须高度关注,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脉损害情况.

    作者:朱文标;钟凤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107例DCM心力衰竭患儿被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评价治疗效果,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IDs比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IDd、LVIDs比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LVIDd、LVIDs、LVEF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63.2%,总有效率为8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5.377、6.029,P均<0.05).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 (5/57),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0% (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12,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治疗儿童DCM合并心力衰竭,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袁泉;刘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分娩的低血糖患儿55例作为病例组,采取1:2的方式选择同期11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该院妇产科成功分娩1 208例新生儿,发生55例出生低血糖新生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日龄是否≤3天、出生体重是否≤2 500 g、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孕母是否合并糖尿病、新生儿是否并发低体温、新生儿是否并发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是否并发低氧血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2 500 g(OR=1.705)、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976)、孕母合并糖尿病(OR=2.194)、新生儿并发低体温(OR=1.473)、新生儿并发胆红素血症(OR=1.284)、新生儿并发低氧血症(OR=1.308)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发生低血糖的患儿应该针对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措施,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刘杨;李玉芬;崔玲;卢艳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微创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寻找适合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2011年1月~ 2013年1月55例因剖宫产憩室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术,对照组行宫腔镜下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55%、69.23%,术后月经平均缩短分别为6.46天、4.49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34.62%,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有效率高,术后月经缩短天数多,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费用分别为8 139.83元、6 236.13元,手术时间分别为48.78 min、78.23 min,对照组较研究组费用低,手术时间短(P<0.05).结论:虽然宫腔镜下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快速、价低,但手术效果较差,风险高;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适合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罗蒲英;凌燕;彭诗维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现状及指征分析

    目的: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现状,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的下降空间及控制的合理水平,旨在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方法:选取2006~ 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质量报表进行剖宫产率趋势分析.调查2012年2~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助产机构分娩的病例,进行原始信息的现场采集和剖宫产指征的甄别.结果:2006~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仍较高,为48.05%;民营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为53.5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经剖宫产指征审核后,社会因素占14.79%,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占6.32%.主要原因依次为胎儿窘迫不存在或诊断依据不足、羊水过少诊断不准确、头盆不称诊断依据不足、初产头浮不是剖宫产指征以及试产时间不够或未试产.结论:通过组织外院专家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审核和仔细甄别,发现通过压缩社会因素及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的原因,此次调查中剖宫产下降的比例为10%左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的其他影响因素;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自然分娩、强化技术培训,正确判断剖宫产医学指征;对民营助产机构加强监管,降低其剖宫产比例.

    作者:李玲;罗晓航;张立英;吕玉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脐血脂联素、胰岛素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脐血脂联素(APN)、胰岛素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糖耐量正常产妇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取脐静脉血检测血清APN及胰岛素水平,分析脐血APN、胰岛素水平及其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脐血APN、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27,P<0.05;t=11.66,P<0.05),观察组脐血APN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r=-0.647,P<0.05);脐血APN水平与巨大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542,P<0.05),与低血糖症患儿血糖值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皮胆红素值均无相关性(r=0.132,P >0.05;r =0.098,P>0.05);观察组脐血胰岛素水平与巨大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609,P<0.05),与低血糖症患儿血糖值呈负相关(r=-0.564,P<0.05),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皮胆红素值无明显相关性(r=0.104,P>0.05).结论:GDM产妇脐血APN、胰岛素可能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新生儿出生结局密切相关.

    作者:唐文燕;邹芳;徐丽;罗勤;丁香平;谭玮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