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雌激素产生、代谢情况分析

杨年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 雌激素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雌激素产生、代谢的具体情况.方法:通过RT-PCR、免疫组化法对13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17β-HSDⅡmRNA、蛋白质、P450A mRNA的表达,同时与70例正常子宫内膜情况相对比.结果:70例健康者正常子宫内膜没有P450 AmRNA、17β-HSD Ⅱ mRNA在增生晚期的微量表达,在分泌期晚期升至高峰;在位内膜显示P450AmRNA的微弱表达,而17β-HSD Ⅱ mRNA的表达情况近似于正常子宫内膜,强度比较小.134例卵巢异位内膜均发现P450A mRNA的表达,但是17β-HSDⅡmRNA的表达不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可以产生雌激素,但是存在局部雌激素代谢缺陷,所形成的雌激素微环境是造成异位内膜生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手术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术后48 h(T3)、出院前2 h(T4)时点的细胞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生长相关抑癌基因-1(GRO-1)、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变化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在T0、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各时点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在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两组的CD4+、CD3+、CD8+较T0时点均显著地降低(P<0.05),A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在T3、T4时点基本恢复至T0时点水平.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TNF-α在T0、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均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GRO-1、IP-10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1、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显著降低,A组降低较B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稍弱;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谢小娟;樊冬梅;张宜林;孙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2000~2013年乌鲁木齐市孕产妇死亡分析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2000年~2013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市孕产妇死亡水平和死因变化规律,探讨乌鲁木齐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重点,并提出干预措施,为乌鲁木齐市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14年间死亡的90例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死亡评审报告,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建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2000 ~ 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活产数360 597例,孕产妇死亡90例,孕产妇总死亡率为24.96/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直接产科原因占到总死亡人数的65.56%;孕产妇死亡在乌鲁木齐市存在分布不均衡现象,农村高于城市,流动人口高于常住人口.结论:提高农村和流动人口基础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加强和完善妊娠高危因素筛查和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

    作者:李芳;王小丽;郝友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发展性阅读障碍候选基因KIAA0319的研究进展

    阅读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习障碍,在表音文字国家其患病率约为5%~12%[1],占所有学习困难的4/5.临床上依据其认知特性可以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且遗传成分大于环境成分,双生子的研究显示其遗传度为44%~76%[2].目前的研究认为发展性阅读障碍与多个候选基因关联,其中基因KIAA0319在多个研究中[3-7]被反复证实.本文就基因KIAA0319的发现、验证、SNPs的检测及其功能研究阐述如下.

    作者:赵华;张宝平;左彭湘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对两组患儿均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溃疡面情洗后在其上喷涂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B组患儿疼痛改善天数、进食改善天数和口腔溃疡愈合天数均优于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萍;付雪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孕36周后孕妇膀胱充盈后超声估测胎儿体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孕36周后孕妇膀胱充盈后超声估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在该院分娩的正常头位单胎1 14例,孕妇均于产前1周在膀胱充盈时及膀胱未充盈时分别进行经腹部胎儿二维超声检查,并追踪入选孕妇分娩出胎儿的头围和出生体质量.结果:膀胱充盈时双顶径及头围的标准切面获取率为83.33%;膀胱未充盈时为64.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充盈时、膀胱未充盈时、实际出生时胎儿的头围和体质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膀胱充盈时胎儿的头围和体质量与实际出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充盈时胎儿的头围和体质量与膀胱未充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未充盈时胎儿的头围和体质量与实际出生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充盈时、膀胱未充盈时测得的胎儿腹围和股骨长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36周后孕妇膀胱充盈之后超声诊断有利于提高胎儿双顶径和头围标准切面的准确率,且估测的胎儿体质量和头围更接近于实际胎儿出生时测量值.

    作者:姚春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1995~2013年北京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北京市1995 ~2013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评审.结果:1995 ~2013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61例,占同期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3.83%,死亡专率2.55/10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死原因第一位为脑血管疾病,第二位为心血管疾病,分别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总数的36.06%及19.67%,其他疾病包括子痫、凝血功能障碍、子宫胎盘功能障碍等死亡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总数的44.26%.61例死亡病例中,49例(80.33%)产检次数≤4次,77.05%在一级或二级机构接受产前检查,86.88%孕期存在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影响因素中心、脑血管疾病个人因素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疾病,而医疗机构原因知识技能因素所占比例其他疾病死亡病例高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及医务人员服务技能,加强孕产妇危险因素筛查和管理,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惠娟;沈汝;于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分级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分级诊断方法,为临床处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146例,根据术中所见并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临床分级,其中Ⅰ级58例、Ⅱ级48例、Ⅲ级19例和Ⅳ级21例,分别设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各组间出血量、输血量及术中止血措施使用情况的差异性.结果:①Ⅱ组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比Ⅰ组增多(P<0.05),Ⅲ组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比Ⅱ组增多(P<0.05),Ⅳ组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比Ⅲ组增多(P<0.05);②Ⅰ组使用一般止血措施多于Ⅱ组(P<0.05);Ⅱ组采用保守性手术多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子宫切除率高于Ⅱ组(P<0.05),Ⅳ组子宫切除率高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无泌尿系统损伤,Ⅲ组有2例损伤,Ⅳ组有10例损伤.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分级越高凶险程度越高;建议规范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进行临床分级诊断,指导临床处理.

    作者:郑九生;刘淮;辛思明;沈婷;雷晓真;万凌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城市育龄妇女生命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EQ-5D量表评价城市育龄妇女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应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对城市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城市育龄妇女EQ-5D指数和EQ-VAS平均得分分别为(0.981±0.085)分、(86.290±11.735)分.在量表的五个维度测量中,维度2(自我照顾)方面没有困难的人多,占98.8%,困难报告率较高的是维度4(疼痛/不舒服)和维度5(焦虑/抑郁),分别为3.8%和4.1%.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以及患慢性病情况的城市育龄妇女在EQ-5D指数和EQ-VAS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行动能力维度影响因素是患慢性病情况;自我照顾维度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和患慢性病情况;日常活动维度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患慢性病情况;疼痛/不舒服维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患慢性病情况;焦虑/抑郁维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以及患慢性病情况.结论: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就业状况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可影响城市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

    作者:朱丽娜;秦宇;张海瑞;马莉;陈俊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低剂量降调节改良超长方案在重复周期IVF/ICSI-ET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改良超长降调节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术(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已行IVF/ICSI-ET 1~3周期未孕患者226例,其中A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6例,B组卵巢低反应患者43例,C组单纯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患者97例,所有患者在前一周期中均为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在本周期中均采用改良超长方案,两次降调节达菲林用量均小于或等于1.25 mg(1/3支),比较3组患者前、后两个不同促排卵周期超促排卵天数、Gn用量、启动日及hCG日血清激素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3组患者前、后两个周期hCG日E2值及P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改良超长周期Gn总剂量C组增加,A、B两组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日FSH值、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改良超长周期较长方案周期高,Gn天数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降调节改良超长方案对于大多数患者是一种有效、经济的促排卵方案.

    作者:陈艳;贾小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妊娠期糖尿病足月引产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引产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15例足月引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产失败所致剖宫产比较:孕38~39+6周引产孕妇(A组)66例引产失败所致剖宫产率分别与孕40~40+6周(B组)91例及孕41~41周+6(C组)5例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引产时机的选择不应单纯根据孕周决定,而应综合分析孕妇情况、加强监测、制定个体化方案.完善的孕期管理,适时选择终止妊娠时机,有助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屠京慧;于莎莎;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自然杀伤T细胞在哮喘患儿中的改变研究

    目的:对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变化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该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根据其病程分为急性发作期组(46例)和缓解期组(34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NKT细胞和T细胞亚群进行分析,检测不同时间段NKT细胞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CD4+、CD8+、CD4 +/CD8+及NKT细胞百分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发作期组的CD4+、CD4+/CD8+百分比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CD8+、NKT细胞百分比低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组儿童血清IL-4水平均明显上升,不同时间段急性发作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于培养48 h达到峰值,72 h后开始下降,不同时间段急性发作期组均高于缓解期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KT细胞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数量减少,细胞功能发生改变,两者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慧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确诊为塑型性支气管炎7例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所见气道黏膜损害、支气管内生塑性分泌物栓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7例患儿均为发热、咳嗽起病,肺炎支原体感染4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腺病毒感染1例,细菌感染4例,其中混合感染占57.1%.所有患儿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有肺炎,表现为肺叶或节段性不张,无双侧塑型病例.所有患儿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下均可见灰白色黏液栓堵塞支气管开口,吸出支气管样塑形物,其中3例送检病理均为Ⅰ型炎症型,余未送检病理.7例患儿均行支气管镜去除内生异物,同时予以抗感染、激素、丙种球蛋白及必要的呼吸支持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少见的危重症,该病易误诊、病死率高,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是其主要病原.在抗感染及辅助治疗基础上尽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去除气管内生异物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文荣;孟繁峥;梁航;张俐;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常双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常双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双胎妊娠孕妇中随机选择1 032例进行研究,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 032例孕妇中,存在异常者45例.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例(17.78%),胎儿发育宫内受限(FGR) 18例(40.00%),双胎之一宫内死亡(IUFD)4例(8.89%),胎儿发育不均衡(FSD) 15例(33.33%).异常组的MCAPI 2显著下降,UAPI1显著上升,MCAPI1/MCAPI2和UAPI1/UAPI2较之正常组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常双胎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双胎儿特发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齐媛;李雨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六味地黄丸预防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AIBL)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符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行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标准剂量的AIs+维生素D钙制剂,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分别检测她们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及12月的第2~4腰椎(L2-4)和双股骨Ward 三角(Ward's)平均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血清N端骨钙素(N-MID)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并监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对照组的L2-4和Ward's骨密度值在治疗后6月和12月持续显著降低(P <0.001),并伴随着N-MID和CTX-Ⅰ水平的持续显著增加(P <0.001).而研究组在治疗后6月虽然血清N-MID和CTX-Ⅰ水平亦明显增加(P <0.001),但骨密度并未出现降低;而治疗12月后血清N-MID和CTX-Ⅰ水平明显回落,只略高于治疗前水平(P =0.067,P=0.052),L2-4和Ward's骨密度值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01,P=0.005).两组的E2水平在治疗后6月均出现显著降低(P <0.001和P =0.003),并维持于低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是预防AIBL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许娟;曾文;朱彩霞;连臻强;陈凤媚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稽留流产患者清宫术后应用补佳乐联合黄体酮治疗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补佳乐联合黄体酮共同防治稽留流产患者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4年3月清宫术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术后给予补佳乐联合黄体酮,对照组不予以特殊防治,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时间为(31.5±2.7)天,1例复潮量减少,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复潮量减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宫腔轻度粘连6.0%、中度粘连2.0%、重度粘连0,总粘连率8.0%,对照组术后宫腔轻度粘连12.0%、中度粘连6.0%、重度粘连4.0%,总粘连率22.0%,宫腔粘连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佳乐联合黄体酮共同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后有助于防控宫腔粘连,改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芹芳;嵇玉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集体妇检分析

    目的:了解梧州市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患病状况,为下一步针对弱势群体妇女疾病防治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梧州当地2 031名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对其进行妇科疾病的普查,了解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的相关情况,并分析导致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2.54% (864/2 031)、33.73% (685/2 031).其中与生殖道感染呈正相关的因素分别为人工流产史、生产史、月经初潮,与妇科肿瘤发生相关的呈正相关的因素分别为月经初潮、避孕方式以及生产史.结论: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发病率较高,政府需重视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健康状况,针对这些人群定期展开体检,做到对疾患的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保护这类人群的健康.

    作者:卢俪潼;梁贞文;黄结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基础治疗组,基础治疗组给予硫酸镁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彩超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及脐血流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HCT及D-二聚体;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和胎盘质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胎儿每周头围[(1.0±0.6)mm]、双顶径[(2.2±0.6)mm]、腹围[(1.2±0.2)mm]及股骨长[(2.1±0.7)mm]增长明显,治疗后脐血流PI (0.6±0.3)、RI (0.5±0.3)和S/D (2.6±0.5)均降低,HCT[(34.8±1.2)%]和D-二聚体[(2.0±0.3) mg/L]均明显改善,新生儿胎龄[(34.3±2.4)周]、出生体重[(2 148.1±208.0)g]及胎盘质量[(287.2±48.6)g]均明显增加,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安全有效.

    作者:陈乃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不同发病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时间及母儿结局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发病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期待治疗时间及母儿结局.方法:将EOSP孕妇162例按发病孕周的不同分为3组:A组28~29+6周妊娠患者43例,B组30~31+6周妊娠患者52例,C组32~33+6周妊娠患者67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严密监测血压积极治疗,如达到终止妊娠指征时立即终止妊娠.比较分析各组期待治疗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期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的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子痫及心衰的发生率C组孕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损害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围生儿死亡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发病孕周的增加围生儿窒息发生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OSP患者期待治疗的时间长短与发病孕周无相关性,剖宫产为EOSP患者首选终止妊娠方式.EOSP患者发病孕周越小,母体心衰、子痫的发生率越高,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增大逐渐降低;肾功能的损害及HELLP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与EOSP发病孕周无明显的相关性,围生儿病死率及围生儿窒息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减小.

    作者:张凡勇;丁建;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孕早中期血清标志物筛查结合介入性产前诊断在预防21-三体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血清标志物筛查及产前诊断在预防和减少21-三体综合征(Down综合征或唐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自动分析仪分别于孕早期检测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浓度,孕中期检测孕妇血清非结合型雌三醇(uE3)、甲胎蛋白(AFP)、Free-β-hCG浓度,并使用Multicalc产前筛查软件,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是否有糖尿病、吸烟及血清标志物值来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概率,对血清标志物筛查高风险以及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以自愿原则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包括胎儿绒毛、羊水和脐血染色体分析.结果:39 728例孕妇共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 537例,占筛查总数的3.87%,其中孕早期筛查157例,孕中期筛查1 380例,单项指标异常4 519例,筛查阳性6 056例,总的筛查阳性率为15.24%;年龄≥35岁的孕妇连续筛查阳性率、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年龄<35岁的孕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妊娠异常率显著高于筛查低风险的孕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进行PAPP-A、Free-β-hCG及孕中期进行uE3、AFP、Free-β-hCG的测定对21-三体综合征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结合介入性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存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毕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8.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妇炎舒胶囊治疗盆腔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起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