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荣;孟繁峥;梁航;张俐;王丽娜
目的:分析农村女性孕前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孕前保健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依托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对2012年吉林省农安县参加该项目的女性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21人参检,被评估为高风险人群1 902人,高风险率为24.01%.高风险人群中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异常或风险暴露;体重指数是多种孕前风险暴露的影响因素,高血压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空腹血糖异常是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结论:应积极加强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扩大优生项目的覆盖范围,提高优生项目服务质量.
作者:何晶;赵庆阳;靳英丽;王晓峰;沈文生;衣庆岩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分级诊断方法,为临床处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146例,根据术中所见并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临床分级,其中Ⅰ级58例、Ⅱ级48例、Ⅲ级19例和Ⅳ级21例,分别设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各组间出血量、输血量及术中止血措施使用情况的差异性.结果:①Ⅱ组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比Ⅰ组增多(P<0.05),Ⅲ组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比Ⅱ组增多(P<0.05),Ⅳ组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比Ⅲ组增多(P<0.05);②Ⅰ组使用一般止血措施多于Ⅱ组(P<0.05);Ⅱ组采用保守性手术多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子宫切除率高于Ⅱ组(P<0.05),Ⅳ组子宫切除率高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无泌尿系统损伤,Ⅲ组有2例损伤,Ⅳ组有10例损伤.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分级越高凶险程度越高;建议规范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进行临床分级诊断,指导临床处理.
作者:郑九生;刘淮;辛思明;沈婷;雷晓真;万凌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孕妇血清及脐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及123例HDCP孕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1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39例),使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孕妇血清及胎儿脐血中的HMGB1和MIF水平.结果:血清HMGB1和MIF在不同组别孕妇中的水平由高到低均为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对照组.孕妇血清HMGB1水平和血清MIF水平在HDCP孕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2 =0.982 5,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的胎儿脐血血清HMGB1和MI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血清HMGB1水平和血清MIF水平在HDCP孕妇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MGB1和MIF在HDCP孕妇血清中高表达,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恩令;柴连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用药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全麻下行妇科手术、术后接受24 h地佐辛(0.15 mg/ml)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患者共3 031例,后纳入分析的患者共2 936例.在术后镇痛期间,记录患者静止和活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及满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方式与用药剂量的关系.结果:术后患者静止VAS疼痛评分为(11.85±10.74)分,活动VAS疼痛评分为(14.41±11.45)分,Ramsay镇静评分为2(2,2);心率为(78±23)次/min,收缩压为(118±28) mmHg,舒张压为(64±12) mmHg,脉搏氧饱和度为(96±3)%,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为5(4,5).在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4.35%),其次是眩晕(2.72%)、腹胀(1.17%)和呼吸抑制(0.16%),尿潴留的发生率低(0.08%).研究期间无术后镇痛相关的死亡.患者体重显著影响术后镇痛用药剂量[非标准化系数(95%可信区间)=0.92 (1.03,0.82),标准系数=0.37,P=0.00].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手术方式对术后镇痛用药剂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患者PCIA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其具体用药剂量受体重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郑华;张咸伟;田玉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不同引产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15例足月引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产失败所致剖宫产比较:孕38~39+6周引产孕妇(A组)66例引产失败所致剖宫产率分别与孕40~40+6周(B组)91例及孕41~41周+6(C组)5例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引产时机的选择不应单纯根据孕周决定,而应综合分析孕妇情况、加强监测、制定个体化方案.完善的孕期管理,适时选择终止妊娠时机,有助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屠京慧;于莎莎;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雌激素产生、代谢的具体情况.方法:通过RT-PCR、免疫组化法对13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17β-HSDⅡmRNA、蛋白质、P450A mRNA的表达,同时与70例正常子宫内膜情况相对比.结果:70例健康者正常子宫内膜没有P450 AmRNA、17β-HSD Ⅱ mRNA在增生晚期的微量表达,在分泌期晚期升至高峰;在位内膜显示P450AmRNA的微弱表达,而17β-HSD Ⅱ mRNA的表达情况近似于正常子宫内膜,强度比较小.134例卵巢异位内膜均发现P450A mRNA的表达,但是17β-HSDⅡmRNA的表达不足.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可以产生雌激素,但是存在局部雌激素代谢缺陷,所形成的雌激素微环境是造成异位内膜生长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年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2000年~2013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市孕产妇死亡水平和死因变化规律,探讨乌鲁木齐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重点,并提出干预措施,为乌鲁木齐市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14年间死亡的90例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死亡评审报告,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建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2000 ~ 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活产数360 597例,孕产妇死亡90例,孕产妇总死亡率为24.96/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直接产科原因占到总死亡人数的65.56%;孕产妇死亡在乌鲁木齐市存在分布不均衡现象,农村高于城市,流动人口高于常住人口.结论:提高农村和流动人口基础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加强和完善妊娠高危因素筛查和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
作者:李芳;王小丽;郝友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梧州市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患病状况,为下一步针对弱势群体妇女疾病防治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梧州当地2 031名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对其进行妇科疾病的普查,了解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的相关情况,并分析导致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2.54% (864/2 031)、33.73% (685/2 031).其中与生殖道感染呈正相关的因素分别为人工流产史、生产史、月经初潮,与妇科肿瘤发生相关的呈正相关的因素分别为月经初潮、避孕方式以及生产史.结论: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生殖道感染以及妇科肿瘤发病率较高,政府需重视贫困女工和低保妇女的健康状况,针对这些人群定期展开体检,做到对疾患的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保护这类人群的健康.
作者:卢俪潼;梁贞文;黄结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后分娩方式选择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急诊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比较各种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结果:选择阴道试产154例,成功91例(24.0%),63例中途转急诊剖宫产(16.6%),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子宫体有破裂迹象等.择期剖宫产225例(59.4%),选择剖宫产的因素主要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年、产程停滞、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的产时出血显著多于阴道分娩组(P<0.05),急诊剖宫产的产程显著长于阴道分娩和择期剖宫产(P<0.05),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体重、产时出血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和急诊剖宫产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子宫破裂率、产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可以根据子宫情况谨慎选择阴道试产,虽然阴道试产不会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但阴道试产不顺利转急诊剖宫产会增加产妇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
作者:智慧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PPH)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4~ 2013年宿迁市四县一区33例PPH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PPH原因、产次、出血量、出血时间、治疗情况、死亡时间、分娩地点、死亡地点等情况,统计各组病例数.结果:PPH导致死亡诸因素中宫缩乏力21例居首位(63.64%),其次为胎盘因素5例(15.15%),软产道损伤4例(12.12%),羊水栓塞3例(9.09%).33例PPH死亡孕产妇中,经产妇29例,占87.88%,初产妇4例,占12.12%,PPH高峰期在2h以内25例,占75.76%,死亡高峰期在4h内22例,占66.67%.基层医院分娩、孕期未产前检查(产检)、发生PPH未能及时救治、及时输血、未能及时转运及盲目转运与PPH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加强产前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时抢救,保证充足的血源,及时转诊,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静;穆春华;梁升连;白希敏;应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rr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科宫颈细胞学检测异常,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提示CIN的患者100例,反复宫颈细胞学检测异常及HPV持续阳性,但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阴性12例,共112例.行LEEP术后对比宫颈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和LEEP术后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同时分析患者细胞学和HPV结果与宫颈CIN误诊的关系.结果:宫颈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同LEEP术终病理诊断符合者71例(63.39%),不符合者41例(36.61%),其中诊断过度者18例(16.07%),诊断不足者23例(23.54%).两种检测方法在CIN-Ⅰ的检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CIN的误诊和ASC-H及以上与HPV阳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宫颈管搔刮诊断CIN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进一步行LEEP术可通过提供完整组织标本弥补阴道镜检查的不足.
作者:覃冬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常双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双胎妊娠孕妇中随机选择1 032例进行研究,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 032例孕妇中,存在异常者45例.其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8例(17.78%),胎儿发育宫内受限(FGR) 18例(40.00%),双胎之一宫内死亡(IUFD)4例(8.89%),胎儿发育不均衡(FSD) 15例(33.33%).异常组的MCAPI 2显著下降,UAPI1显著上升,MCAPI1/MCAPI2和UAPI1/UAPI2较之正常组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常双胎妊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双胎儿特发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齐媛;李雨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女性患者不孕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其不孕的原因.结果:260例患者中原发性不孕占62.3%(162/260),继发性不孕占37.7% (98/260).不孕的原因中内分泌因素和输卵管因素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1.5% (108/260)和32.3% (84/260),其他为子宫及宫颈因素19.2% (50/260)、免疫因素5.8% (15/260)和其他因素1.2% (3/260).原发性不孕患者主要的病因为内分泌因素,占53.1% (86/162);而继发性不孕患者主要的病因为输卵管因素,占51.0% (50/98),两组患者间在病因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患者在内分泌疾病因素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卵管因素和内分泌因素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是临床防治的重点.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不同发病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期待治疗时间及母儿结局.方法:将EOSP孕妇162例按发病孕周的不同分为3组:A组28~29+6周妊娠患者43例,B组30~31+6周妊娠患者52例,C组32~33+6周妊娠患者67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严密监测血压积极治疗,如达到终止妊娠指征时立即终止妊娠.比较分析各组期待治疗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期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的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子痫及心衰的发生率C组孕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损害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围生儿死亡率A组明显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发病孕周的增加围生儿窒息发生明显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OSP患者期待治疗的时间长短与发病孕周无相关性,剖宫产为EOSP患者首选终止妊娠方式.EOSP患者发病孕周越小,母体心衰、子痫的发生率越高,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增大逐渐降低;肾功能的损害及HELLP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与EOSP发病孕周无明显的相关性,围生儿病死率及围生儿窒息发生率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减小.
作者:张凡勇;丁建;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基础治疗组,基础治疗组给予硫酸镁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彩超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及脐血流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血常规、凝血四项、HCT及D-二聚体;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和胎盘质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胎儿每周头围[(1.0±0.6)mm]、双顶径[(2.2±0.6)mm]、腹围[(1.2±0.2)mm]及股骨长[(2.1±0.7)mm]增长明显,治疗后脐血流PI (0.6±0.3)、RI (0.5±0.3)和S/D (2.6±0.5)均降低,HCT[(34.8±1.2)%]和D-二聚体[(2.0±0.3) mg/L]均明显改善,新生儿胎龄[(34.3±2.4)周]、出生体重[(2 148.1±208.0)g]及胎盘质量[(287.2±48.6)g]均明显增加,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安全有效.
作者:陈乃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并观察不同孕周、不同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孕28~ 36+6周单胎头位PPROM孕妇120例,其中孕28~33+6周组60例,孕34 ~36+6周组60例,取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无临床感染征象者采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对于胎儿已成熟、有宫内感染或胎儿宫内窘迫者终止妊娠,比较两组阴道分泌物异常率及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孕28 ~33+6周组孕妇病原体阳性率61.67% (37/60)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孕妇病原体阳性率38.33% (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主要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菌(G+)、支原体、假丝酵母菌及混合感染,且孕周越小混合感染比例越大;孕28~ 33+6周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34 ~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 ~33+6周组潜伏期在48 h以内的胎儿宫内窘迫、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潜伏期在48 h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组潜伏期长短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关系密切,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的同时需综合判定感染征象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杨筱青;郭华峰;杨俊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贵州水族地区成年男性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贵州水族地区555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等生殖激素水平,分析精液质量指标(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率、体积、pH值和密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精液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低水平FSH组的精子总活力(OR =0.58,95% CI:0.35 ~0.97)和前向运动率(OR=0.58,95%CI:0.35~0.95)异常的危险性低于中水平FSH组,高水平LH组的精子总活力异常的危险性高于中水平LH组(OR=1.72,95% CI:1.07~2.76).结论:FSH和LH水平与精子总活力及前向运动率密切相关.
作者:马艳;钟春琍;杨元;朱江;陈康联;刘小芹;苗茂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周岁以上的女性aMCI患者36例为aMCI组,同时选择认知功能正常的女性36例为对照组.采用l∶1配对研究的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两组病例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间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泌乳素和睾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MCI组病例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为(15.36±4.21) μg/L,对照组雌二醇水平为(22.31±6.54) μg/L,aMCI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能是老年女性患aMCI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胡正刚;沈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PCT、hs-CRP和WBC在新生儿蜂窝组织炎中的早期诊疗价值.方法:以60例急性蜂窝组织炎患儿为病例组,30例选择切开引流治疗,30例选择针刺引流治疗,以同期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记录各组PCT、hs-CRP和WBC三项指标,同时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切开引流总有效率93.3%,针刺引流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治疗前PCT、hs-CRP和WBC分别为(4.8±2.4) g/L、(11.8±5.6)mg/L和(16.8±5.2)×109/L,对照组PCT、hs-CRP和WBC分别为(0.6±0.3) g/L、(0.8±0.2) mg/L和(10.2±1.8)×109/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PCT、hs-CRP和WBC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PCT、hs-CRP和WBC是新生儿蜂窝组织炎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针刺引流术疗效明显,可作为蜂窝组织炎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牛会忠;王丽亚;董彦清;耿建磊;刘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应用EQ-5D量表评价城市育龄妇女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应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对城市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其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城市育龄妇女EQ-5D指数和EQ-VAS平均得分分别为(0.981±0.085)分、(86.290±11.735)分.在量表的五个维度测量中,维度2(自我照顾)方面没有困难的人多,占98.8%,困难报告率较高的是维度4(疼痛/不舒服)和维度5(焦虑/抑郁),分别为3.8%和4.1%.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以及患慢性病情况的城市育龄妇女在EQ-5D指数和EQ-VAS得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行动能力维度影响因素是患慢性病情况;自我照顾维度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和患慢性病情况;日常活动维度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患慢性病情况;疼痛/不舒服维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患慢性病情况;焦虑/抑郁维度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以及患慢性病情况.结论: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就业状况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可影响城市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
作者:朱丽娜;秦宇;张海瑞;马莉;陈俊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