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体检女性中乳腺癌的早期检出与研究

龚毅红;张红燕;谢阳桂;张春辉;沈洪薰

关键词:乳腺癌, 健康体检, 临床乳腺检查, 超声, 钼靶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女性中检出乳腺癌,起到类似乳腺癌筛查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70292例健康体检女性施行临床乳腺检查.分两组:一组包括临床外科医生乳腺检查63857例、乳腺异常者作诊断性超声检查13825例以及钼靶检查458例;另一组即2011年7 ~10月妇女病普查中乳腺超声筛查组6435例.被查出的乳腺癌可疑者进行病理检查,确诊后施行手术.结果:①70292例中查出乳腺癌23例,临床分期分别为:0期4例,内有导管原位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2例;Ⅳ期1例.早期乳腺癌8例,占34.78% (8/23).23例均施行了手术,随访后确定均健在.②临床乳腺检查组63 857例中正常28 837例(45.16%),异常35 020例(54.84%):内有乳腺癌21例,乳腺癌检出率0.03% (21/63 857); 6435例超声筛查组中正常2983例(46.36%),异常3452例(53.64%):内有乳腺癌2例,乳腺癌检出率0.03% (2/6 435).结论:健康体检女性人群中检出乳腺癌23例(0.03%,32.72/10万),早期乳腺癌8例(占34.78%),均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健康体检临床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衡阳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分析饮食结构与儿童成长发育的联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用体重、身高作为两项评价指标.按照WHO推荐Z分评价参考标准,依次计算每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高(HAZ)和身高别体重(WHZ)的Z分.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由于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别及文化教育的差异性,衡阳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其中城市男童各项Z分均值均高于城乡女童及乡村男童,Z分均值低的为乡村地区女童.经济水平的局限性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直接导致了该地区女童体重偏低的发生率和发育迟缓发生率要高于其他儿童.与其恰恰相反的是,城市男童因为营养过剩也带来一些儿童体重过重等问题.结论:在开展儿童健康保健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城乡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性,注重男女平等观念的宣传和普及,要重视改善并提高乡村学龄前女童的营养状况.此外,要注意防患城市儿童营养过剩带来的健康隐患,保证城市儿童的健康水平.

    作者:吴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11例产妇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411例剖宫产产妇分娩登记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1.57%;初产妇剖宫产率25.88%,二胎剖宫产率38.04%;初产妇前三位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二胎前三位剖宫产指征为疤痕子宫、胎儿窘迫、臀位.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降低剖宫产率,正确引导对剖宫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服务理念,严格掌握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

    作者:贺向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82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因素、发生率、合并症及死亡原因,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 2010年1月河池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82例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其发病因素、发生率、合并症及死亡原因、死亡率.结果:382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原因均为母亲妊娠期各种因素.常见合并症有产前宫内窘迫、出生后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或感染性肺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51.63‰,死亡率为157.07‰;死亡以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是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韦翠芬;杨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上海市松江区2010年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松江区2010年活产儿剖宫产指征的特征,了解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年松江区剖宫产分娩的活产儿监测资料.结果:2010年松江区剖宫产率为53.18%,剖宫产存在明显的人为选择现象,首位指征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的孕妇择期手术时间比例高.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选择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

    作者:陈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血清CA125的影响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丹那唑200 mg/次,2次/d;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次,1次/d;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妊娠率、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为89.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对照组复发率和妊娠率分别为32.31%、49.23%,治疗组分别为29.23%、52.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金娣;金芙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24例同龄儿童心理发育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同年龄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发育水平的异同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62例儿童孤独症患儿及162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采用发育商量表(Gesell)检测智能发育水平.结果:孤独症组男女儿童智能发育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同年龄组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除语言项以外,各项发育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女童分别进行发育商对比分析,各功能区发育水平男童的临床表现比女童明显.结论:孤独症患儿大多数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发育水平损伤程度不同,孤独症男、女儿童发育损伤表现略有不同,男性患儿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作者:席盾;于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厦门市同安区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厦门市同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因及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同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同安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05年的4.29‰、7.43‰、8.58‰降至2009年的3.15‰、5.33‰、6.55‰.前5位死因分别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1~4岁儿童前3位死因分别为意外、其他肿瘤和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采取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与新生儿复苏技术,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是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部分.

    作者:陈素云;赵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03~2010年1136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3 ~ 2010年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 ~ 20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自2003年后剖宫产率大幅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剖宫产手术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位居第1位,而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秦天华;何金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骨桥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30.64 ±12.3) 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5.54±9.3) ng/ml;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68 ±10.2) 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08-9.8) ng/ml.研究组手术前血清OPN水平高于手术后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中OPN平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N在EM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可以辅助EMS患者的临床诊断.随着病情的加重,OPN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这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分期,便于对EMS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一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011年西宁地区儿童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2011年西宁市腹泻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青海省腹泻病毒流行株和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提供实验室资料,更好地控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方法:用巢式PCR和多重PCR方法对西宁地区488例婴幼儿腹泻标本进行腹泻病毒检测.结果:西宁地区腹泻儿童中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A组阳性33例(6.76%),其中G9型15例、G3型13例、P6型1例、P8型2例、P9型2例;轮状病毒B/C组阳性3例(0.61%);杯状病毒阳性23例(4.71%),其中扎如病毒17例、诺如病毒GⅡ型6例;星状病毒阳性7例(1.43%).结论:轮状病毒A组和杯状病毒是西宁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作者:刘桂香;易虎;田登;赵生仓;杨维成;徐琼;石燕;张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子宫破裂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破裂的病因、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 2010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导致的瘢痕子宫是目前诱发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占83.33% (25/30);多次孕产史与子宫破裂密切相关,其次为阻塞性难产及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破裂导致围产儿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者占23.33% (7/30),产后出血占36.67% (11/30),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应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监护.

    作者:李素玉;陈素清;刘照贞;张秋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诺舒(Nova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选取采用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0例,术后1、3、6、12、18月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6、12、18月其有效率分别为100%(20/20)、95% (19/20)、95% (19/20)、95% (19/20)、95% (19/20),治疗满意度分别为100% (20/20)、95% (19/20)、95% (19/20)、95% (19/20)、95% (19/20),术中、术后末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诺舒是一种新的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力法,有效、简便、快速、安全,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作者:杨宏燕;李斌;宋菁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欣普贝生在产科促宫颈成熟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欣普贝生在产科促宫颈成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周超过38周、Bishop宫颈评分6分、无妊娠合并症、单胎头位、要求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待宫颈口开大至3 cm,或出现宫缩过强、胎儿宫内窘迫时取出;对照组50例给予催产素促宫颈成熟.观察两组的总产程、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剖官产率、副作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9.3±3.7)h,对照组为(14.5±4.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欣普贝生促进宫颈成熟的效果明显优于催产素,并可缩短总产程,减少阴道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靖丽娟;李丹;林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成都地区未婚流动青年生殖健康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对未婚流动青年实施生殖健康干预活动的效果.方法:类试验研究.2010 ~ 2011年对成都地区3个行政区中选择工厂和服务场所的780例15 ~ 24岁未婚流动青年开展了调查.在干预组对象中开展了涉及6个专题的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活动.结果:干预活动明显提高了干预组对象的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综合得分及各项知识回答正确率,对转变干预对象的性相关态度有正向影响,对增加干预对象避孕措施的使用有一定作用.调查对象主动利用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服务差.结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未婚流动青年的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也受调查对象欢迎.制定长期、可持续的干预战略以改善未婚流动人群的生殖健康状况应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唐永军;崔念;刘小章;蔡卫东;田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观察组患儿根据其治疗前是否合并超重或肥胖分为单纯中枢性性早熟组(A组)和中枢性性早熟合并超重或肥胖组(B组).另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胸围、腰围、臀围、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 NS)、甘油三酯(TG)以及胆固醇(CHO)等指标,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象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三组患儿胸围、腰围、臀围、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比较无明显差异.B组体重指数为23.22±1.21,空腹胰岛素为(13.53±1.63) (mU/L)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为1.93±0.68,高于A组(17.21 ±0.81、9.35±1.71和1.42±0.54)和对照组(16.74±0.52、8.81±0.64和1.02 ±0.20),经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55、F=18.24和F=17.53,P<0.05).观察组中A、B两组患儿治疗后随时间延续,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不断升高,A组治疗后24个月高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时高于治疗后6个月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虽高于治疗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甘油三酯水平和胆固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合并超重或肥胖者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GnRHa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情况可能增加,继发性疾病风险可能升高.

    作者:余丽蓉;杨玉;吴限;杨利;谢理玲;柯江维;周斌;袁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短期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短期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和理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中原油田各社区45~ 55岁围绝经期妇女116例,其改良Kupperman评分均在11分以上,随机分为结合雌激素1组、结合雌激素2组,观察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雌激素1组和结合雌激素2组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结合雌激素是治疗围绝经期症状的佳选择.

    作者:潘秀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及对婴儿产生anti-HBs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婴儿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300例及新生儿为实验组,未使用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出生时和7个月抗体产生情况.结果: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3% (16/300)和1.25% (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64,P>0.05);孕期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分别为10.33% (31/300)和1.25% (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7,P<0.05),7个月龄anti-HBs产生率为96.12% (124/129)和95.35% (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05);出生时anti-HBs阳性的新生儿25例,7个月复查均产生anti-HBs,而出生时anti-HBs阴性或弱阳性的147例婴儿,7个月复查有7例婴儿anti-HBs仍为阴性或弱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1,P>0.05).结论:孕期注射HBIG不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anti-HBs阳性率,但对7个月anti-HBs产生率无影响.

    作者:李淑红;贾蓓;孙红;董梅;刘志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黏膜下肌瘤脱出型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型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经阴道观察官腔及宫颈病灶的回声、形态、血流情况,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8例超声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型的声像图特征.结果:病理证实88例患者中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型62例,超声诊断率为70.5%;9例诊断为宫颈肌瘤,7例诊断为宫颈息肉,5例为宫颈癌,5例为子宫内膜癌.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型的诊断及鉴别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焦阳;范海波;甘晗靖;李桂芹;林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贵阳市云岩区青少年性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改善和促进大专院校青少年对性、生殖健康及艾滋病性病正确的认知状态,妥善处理在青春期出现的不良行为,安全度过青春期.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云岩区2175名大专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干预后又进行了评估调查,同时进行了干预后效果评价.结果:基线调查1078名,评估调查1097名,评估调查结果显示,主观希望学习性与生殖健康课的对象较基线调查有较大增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希望全面了解性知识、如何解决性失控和性道德冲突、如何面对异性求爱和性爱要求、如何减轻婚前性行为压力、如何控制性冲动等;青少年知道的避孕方法中对避孕套及避孕药的知晓率高;在已发生过性行为的747名青少年中有67.34%首次性行为年龄发生在15 ~18岁,发生过意外怀孕的有100人(13.39%);对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及如何预防艾滋病知晓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根据基线调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同伴教育等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方法,使目标人群在性、生殖健康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作者:蒋媛;张颖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精液液化时间与精液主要参数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液液化时间与精液主要参数的关系.方法:对2850份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检测和精子形态学分析,按精子密度分为4组,分析比较各组精液液化异常比例;无精子的为1组,密度<1×106/ml为2组,密度1~ 19×106/ml为3组,密度≥20×106/ml为4组,比较3组和4组的活力(a+b级)和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除1组和2组,2组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和4组比较,4组无论液化时间正常或异常,a+b级及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均明显高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化>60 min与液化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密度的增高,液化异常比例下降;a+b级及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与密度成正相关,与液化时间无关.

    作者:蒋彦;于湄;李清雪;孟繁玉;耿彩平;亓容;周莉;刘俊山;周晓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