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丽;黄建民;李洁;王蕊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ST)延缓女性更年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选择好的受试者随机分为GST、ISO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组按规定服用试验胶囊,试验前后进行改良Kapperman评分和各项指标检测,统计更年期相关疾病发生率,所得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及方差分析比较.结果:GST、ISO组的临床症状较试验前有显著改善(P<0.01)和有所改善(P<0.05),性激素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和有所恢复,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慰剂组的临床症状较试验前更加严重,激素更加偏离正常水平,相关疾病发生率> GST和ISO组.结论:GST能延缓更年期,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其延缓更年期的机制可能与其雌激素效应有关.
作者:李亚玲;叶云;李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儿三维超声测量鼻梁线与面部表面成角大小和二维超声内外眼眶距离比率声像特征在中孕期三维超声量化筛查唐氏综合征(DS)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实验室或出生婴儿检查结果,分析1711例胎儿声像鼻梁成角和内外眼眶距离比率指标.结果:1708例鼻梁成角正常值36.58 ±4.67,内外眼眶距离比率正常值0.31±0.02.结论:中孕期三维超声鼻梁成角结合内外眼眶距离比率指标筛查DS,是提高产前筛查率的一项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
作者:黄春滨;韦德湛;李红林;王玉莹;成宇璐;张秀丽;宁浩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003 ~ 2010年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 ~ 20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自2003年后剖宫产率大幅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剖宫产手术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位居第1位,而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秦天华;何金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育龄妇女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为人工流产术后当天即时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对照组不予服用该药.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阴道分泌物、月经复潮时间、痛经、闭经、避孕效果的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分泌物减少,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无痛经及闭经且避孕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体重增加及药物不良反应轻.结论:人工流产后立即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减少重复流产及盆腔感染、治疗痛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具有额外益处的避孕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孙广范;林霞;尚雪;谭玉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丹那唑200 mg/次,2次/d;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次,1次/d;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妊娠率、治疗前后血清CA125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为89.2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对照组复发率和妊娠率分别为32.31%、49.23%,治疗组分别为29.23%、52.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金娣;金芙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快速和准确诊断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引物原位标记(PRINS)技术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2例21三体嵌合体和3例Turn综合征嵌合体,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在间期核和中期分裂相中,PRINS技术均能特异性地检测出21号和X染色体,其标记率分别为90%和89%;PRINS技术检测的21三体嵌合体和Turn综合征嵌合体100个细胞中,异常核型细胞数目高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结论:PRIN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G显带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人类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黄元河;冯治;潘乔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节育器异位(横位、倒位)对育龄妇女的影响,完善超声对节育器异位的监测.方法:应用阴道超声监测节育器位置,对352例节育器横位、倒位妇女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横位、倒位的节育环类型有γ环、元宫环、官腔形环、T形环、安舒环5种,以元宫环多见,放置时间长的为γ环.节育环横位、倒位可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净或时有出血、下腹痛、腰痛或腰酸、血性白带、月经不调、痛经等,其中元官环引起不适症状比例高.结论:节育器的横位、倒位具有临床意义,应注意此种异位的存在.
作者:姜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分析饮食结构与儿童成长发育的联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用体重、身高作为两项评价指标.按照WHO推荐Z分评价参考标准,依次计算每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高(HAZ)和身高别体重(WHZ)的Z分.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由于城乡经济水平的差别及文化教育的差异性,衡阳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其中城市男童各项Z分均值均高于城乡女童及乡村男童,Z分均值低的为乡村地区女童.经济水平的局限性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直接导致了该地区女童体重偏低的发生率和发育迟缓发生率要高于其他儿童.与其恰恰相反的是,城市男童因为营养过剩也带来一些儿童体重过重等问题.结论:在开展儿童健康保健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城乡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性,注重男女平等观念的宣传和普及,要重视改善并提高乡村学龄前女童的营养状况.此外,要注意防患城市儿童营养过剩带来的健康隐患,保证城市儿童的健康水平.
作者:吴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改善和促进大专院校青少年对性、生殖健康及艾滋病性病正确的认知状态,妥善处理在青春期出现的不良行为,安全度过青春期.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云岩区2175名大专学生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干预后又进行了评估调查,同时进行了干预后效果评价.结果:基线调查1078名,评估调查1097名,评估调查结果显示,主观希望学习性与生殖健康课的对象较基线调查有较大增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希望全面了解性知识、如何解决性失控和性道德冲突、如何面对异性求爱和性爱要求、如何减轻婚前性行为压力、如何控制性冲动等;青少年知道的避孕方法中对避孕套及避孕药的知晓率高;在已发生过性行为的747名青少年中有67.34%首次性行为年龄发生在15 ~18岁,发生过意外怀孕的有100人(13.39%);对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及如何预防艾滋病知晓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根据基线调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同伴教育等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方法,使目标人群在性、生殖健康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具有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作者:蒋媛;张颖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短期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和理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中原油田各社区45~ 55岁围绝经期妇女116例,其改良Kupperman评分均在11分以上,随机分为结合雌激素1组、结合雌激素2组,观察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雌激素1组和结合雌激素2组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结合雌激素是治疗围绝经期症状的佳选择.
作者:潘秀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骨桥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30.64 ±12.3) 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5.54±9.3) ng/ml;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68 ±10.2) 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08-9.8) ng/ml.研究组手术前血清OPN水平高于手术后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中OPN平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N在EM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可以辅助EMS患者的临床诊断.随着病情的加重,OPN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这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分期,便于对EMS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一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女性中检出乳腺癌,起到类似乳腺癌筛查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70292例健康体检女性施行临床乳腺检查.分两组:一组包括临床外科医生乳腺检查63857例、乳腺异常者作诊断性超声检查13825例以及钼靶检查458例;另一组即2011年7 ~10月妇女病普查中乳腺超声筛查组6435例.被查出的乳腺癌可疑者进行病理检查,确诊后施行手术.结果:①70292例中查出乳腺癌23例,临床分期分别为:0期4例,内有导管原位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2例;Ⅳ期1例.早期乳腺癌8例,占34.78% (8/23).23例均施行了手术,随访后确定均健在.②临床乳腺检查组63 857例中正常28 837例(45.16%),异常35 020例(54.84%):内有乳腺癌21例,乳腺癌检出率0.03% (21/63 857); 6435例超声筛查组中正常2983例(46.36%),异常3452例(53.64%):内有乳腺癌2例,乳腺癌检出率0.03% (2/6 435).结论:健康体检女性人群中检出乳腺癌23例(0.03%,32.72/10万),早期乳腺癌8例(占34.78%),均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健康体检临床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者:龚毅红;张红燕;谢阳桂;张春辉;沈洪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诺舒(NovaSure)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选取采用诺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患者20例,术后1、3、6、12、18月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6、12、18月其有效率分别为100%(20/20)、95% (19/20)、95% (19/20)、95% (19/20)、95% (19/20),治疗满意度分别为100% (20/20)、95% (19/20)、95% (19/20)、95% (19/20)、95% (19/20),术中、术后末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诺舒是一种新的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力法,有效、简便、快速、安全,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作者:杨宏燕;李斌;宋菁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中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的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就诊的268例患者根据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理结果分为正常组、CIN 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信号放大检测试验,检测所有患者的HPV病毒含量,比较各组HR-HPV DNA阳性率及其在中度、低度、高度的分布比例,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HPV病毒量的关系.结果:正常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32.16%、53.19%、78.57%、87.5%;正常组在低度的分布比例显著低于CIN各组,而CIN各组在中高度的分布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筛查和诊治意义.
作者:杜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美国XSC 2000型超显微系统检查阴道分泌物病原体,了解房山地区阴道分泌物病原学分布特点,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超倍镜下通过生理盐水压片及革兰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6例分泌物标本中清洁度Ⅰ、Ⅱ度未发现致病微生物者415例,占25.52%;清洁度Ⅲ、Ⅳ度找到致病微生物者1211例,占74.48%,其中1种病原体感染者1136例,2种及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者75例,感染率分别为69.86%、4.61%.结论:美国XSC 2000型超显微系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妇科炎症性疾病病原体的一种方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及用药.
作者:宋春丽;黄建民;李洁;王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许多研究均表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调控失常有密切关系,因此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Cyclin E的异常表达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有关.Cyclin E是G1期蛋白,与CDK2结合后其活性被激活,使其底物Rb磷酸化,促使细胞进入S期,其表达异常可使细胞周期调控失调、细胞增殖异常,形成肿瘤.现对Cyclin E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作者:叶龙;白杨;李晓京;魏秀梅;赵丽微;杨宁江;钟秀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及小剂量氯胺酮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EA)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并对二者的预防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啶(D)、小剂量氯胺酮(K)、生理盐水(H)组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容量为10 ml),K组泵注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容量为10 ml),H组泵注生理盐水10 ml,3组均在10 min泵注完毕.所有病例均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苏醒时间(停麻醉药至呼唤能睁眼)、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苏醒期躁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D组5.0%,K组35.5%,H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相比,D和K组拔管后1~4h Ramsay镇静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呈现平稳睡眠的例数较K和H组相比明显较多.结论:右美托咪啶及小剂量氯胺酮均可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右美托咪啶效果更佳更安全.
作者:朴连玉;冯雅珍;李飞;冯艳华;麻海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2000~2010年潍坊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根据潍坊市所辖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站)上报的2000年1月~ 2010年12月孕产妇死亡原始记录及市级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情况,对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 2010年潍坊市出生活产数875511例,死亡孕产妇123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4.05/10万.前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1.10/10万,后6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66/10万,下降了12.44/10万,下降幅度明显.孕产妇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降低潍坊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包括:加强基层医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高危妊娠的识别、处理水平及转诊及时率;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率,加强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姜玉霞;董红旗;戴淑玲;崔英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破裂的病因、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对2001~ 2010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导致的瘢痕子宫是目前诱发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占83.33% (25/30);多次孕产史与子宫破裂密切相关,其次为阻塞性难产及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破裂导致围产儿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者占23.33% (7/30),产后出血占36.67% (11/30),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应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及监护.
作者:李素玉;陈素清;刘照贞;张秋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选人宫颈癌细胞中的侧群细胞验证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取16例行宫颈鳞癌切除的手术标本进行宫颈癌细胞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分选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对比SP细胞和非SP细胞(Non Side Population,Non-SP)的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和肿瘤形成能力.结果:在原代培养的16株宫颈癌细胞中均分选出SP细胞,比例约占(1.67±0.94)%.SP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高于NSP细胞,SP细胞在裸鼠肿瘤形成能力显著高于NSP细胞.结论:人宫颈癌侧群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为宫颈癌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
作者:韩琪;李斌;王克芳;范颖;宋菁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