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对母儿的影响

戴森戈;张文淼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筛查,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928例孕妇分A、B、C组,A组为妊娠<16周,B组为妊娠24~28周,C组为妊振32~36周.对空腹血糖正常者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母儿结局的异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A、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妊娠28周前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血清中2,4-D丁酯水平与行为、智力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中2,4-D丁酯与行为及智力的关系.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黑龙江省某市农业发达的农村321例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2,4-D丁酯含量,根据血清2,4-D丁酯浓度将儿童分为2,4-D丁酯低暴露组(<0.0345Jg/L)和2,4-D丁酯高暴露组 (≥0.0345μg/L),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瑞文推理测验联合型(CRT)量表评价儿童智力.结果:在275名(85.67%)儿童血清中检出2,4-D丁酯(检出限0.0044 μg/L),59名(18.38%)儿童有行为问题.高暴露组行为问题总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智商(IQ)低于低暴露组(P<0.05);2,4-D丁酯含量与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冲动-多动行为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IQ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2,4-D丁酯影响6~10岁儿童行为和智力.

    作者:鲁彦;祝丽玲;姚嵩坡;杜宁;关宝生;张艺滢;张媛媛;李美玲;李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组35例,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的FVC、FEV1、FEV1.0、PEF与治疗前差异显效;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0%、PEF与对照组差异显效;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方案规定的治疗剂量和疗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防止哮喘的恶化,适合应用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孔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FLP 患者40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运用APACHEⅡ评分≥20为分界将预后分类,对其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前驱症状出现时间、终止妊娠时间、血清肌酐、白细胞、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预后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AFLP有无特异前驱症状临床误诊率高,凝血功能变化后预后差,尽早就诊、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曾雅畅;唐卉;陈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气管软化诊治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咳嗽、喘息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其气管支气管管腔变化,并对镜下有感染灶者行灌洗治疗.结果:共诊断气管支气管软化20例,按部位分类为总气管软化9例,气管支气管软化10例,支气管软化1例;按病因分类为原发性软化症19例,合并喉骨软化6例,会厌软骨软化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气管狭窄1例,气管食管瘘1例.继发性软化症1例,存在管外压迫;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软化11例,中度软化8例,重度软化1例.年龄为3月~5岁.结论:气管软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或呼吸道感染,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宋阳;常桂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佛山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佛山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6月~2012年6月佛山市3 983例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其分别与2005年“中国九市标准及广州市标准”比较.结果:男女儿童体格生长符合体格生长规律,男童生长状况优于女童;体重、身高、头围等3项指标随着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与广州市接近,但与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佛山市儿童总体生长水平偏低,需要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陈希萍;罗银秋;蔡佳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患者共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水分离组24例,对照组26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分离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抗生素针使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的中转开腹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05).结论:水分离技术应用于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芳;张甦;万择秋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抚触疗法在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在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足月正常新生儿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采用抚触疗法,对照组新生儿则进行随意活动,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情况和发育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的可安慰性、前臂弹回、手握持等神经行为评分情况均显著改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交往、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的发育商数均明显提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疗法对于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适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美兴;李金华;李素丽;陈晚秋;李海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宫腹腔镜联合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应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结果:宫、腹腔镜联合导丝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为51.06%,妊娠率为21.43%.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赵霞;郑丽琴;蔡月红;单红英;张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幼儿的肺功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出院时诊断为BPD的早产儿40例,按有无使用PS分为PS组 (20例)和非PS组 (2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1岁、2岁、3岁时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是潮气呼吸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身高、体重、出院后3年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再入院次数.结果:1岁时PS组与非PS组的肺功能参数值、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2岁及3岁时PS组的各项肺功能参数、身高、体重均优于非PS组,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年中因患呼吸系统疾病再人院次数的比较中发现,PS组平均住院(2.63±0.80)次,而非PS组为(4.57±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可以改善BPD患儿2岁及3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肺功能状况、并降低BPD患儿再人院次数.

    作者:王焕焕;聂川;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胚胎停止发育的生殖道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方法:以5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孕妇为对照组,60例胚胎停止发育妇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UU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UU、CT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之间关系密切,孕前检测UU和CT感染对预防和减少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白玲;王薇华;李雪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栓前状态(PT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相关性,探寻检查PTS的适合项目,联合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建立统计学诊断模型,计算诊断阈值,进行诊断学评价.方法:应用病例分组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就诊于佛山市中医院妇科的294例妇女,分为URSA组82例和正常生育组212例.检测两组PT、APTT、TT、Fbg、FDP、D-Dimer、HCY 7个与PTS相关的项目.结果:经方差/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间PT、APTT、HCY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bg和FDP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TT、FDP与URSA的发生有相关性(x2=5t.723,P<0.01),建立统计学诊断模型,Pre (预测值)=1/[1+e (10.696+1.761×1-0.894 ×2 +0.778 x3)],Pre值对URSA患者的预测准确性为53.7%,正常者的预测准确性为89.6%,总体准确性为79.6%;应用ROC曲线分析,FDP、Fbg、TT和Pre诊断URSA患者PTS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 CI分别是0.665 (0.574 ~0.756)、0.788 (0.701~0.874)、0.799 (0.718~0.819)、0.843 (0.769~0.917);大Youden指数分别是0.298、0.546、0.512、0.595,对应的诊断阈值分别是:0.55 g/L、2.74 g/L、16.65 s和0.25;相对应的敏感度分别是68.90%、71.70%、70.80%、71.70%,特异度分别是61.00%、82.90%、80.50%、87.80%.结论:PTS与URSA的发生相关;通过检测FDP、Fbg、TT凝血项目,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建立的统计学诊断模型能有效地诊断URSA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作者:安宏亮;江海燕;张劲丰;苏荣;邬素珍;邓卫红;庞俏茹;黄星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928例孕妇分A、B、C组,A组为妊娠<16周,B组为妊娠24~28周,C组为妊振32~36周.对空腹血糖正常者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母儿结局的异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A、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妊娠28周前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戴森戈;张文淼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助孕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两种微刺激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71个新鲜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LE组47个周期,CC组124个周期.比较两组在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未获卵周期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LE组的种植率为35.4%、临床妊娠率为31.9%,均明显高于CC组(P <0.01); LE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1);而HCG日内膜厚度则明显高于CC组(P<0.01).LE组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FSH水平、HCG日血清P水平、未获卵周期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流产率与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刺激方案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但LE组的临床结局可能更好.

    作者:蔡桂丰;许伟标;杨桂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晚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双胎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双胎孕妇妊娠晚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在妊娠晚期双胎孕妇中实施预存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46例双胎孕妇预存式自体输血比较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48 h RBC、Hb、Hct、Plt数量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46例妊娠晚期双胎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后48 h血压、心率及呼吸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产 (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 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只有1例输异体血.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对妊娠晚期双胎孕妇是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

    作者:章林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后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对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术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按(POP-Q)分度为Ⅲ~Ⅳ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重建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阴道长度、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率进行比较.术后3、6、9、12个月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保留尿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阴道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治愈率和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患者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用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损伤相对较小,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在临床中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李炳琪;郑春兰;王春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103例,随机分为舒利迭观察组和辅舒酮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在有急性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万托林气雾剂,并记录使用次数.比较两组患儿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舒利迭观察组53例中,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辅舒酮对照组50例中,显效2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两组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在改善儿童哮喘症状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茹;赵秀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组)180例与随机抽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组)8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术后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作者:李芳;曹云桂;施永鹏;张青;甘晓卫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及膳食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孕妇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和膳食结构及摄入水平,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方法:随机抽取三亚农垦医院就诊的516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2 h膳食回顾法,对孕妇的膳食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孕妇的营养观念及行为模式.结果:孕妇的能量摄入不够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谷类及制品摄人过量,乳类及制品摄入过低;妊娠各期孕妇膳食特点不同;孕妇对孕期饮食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以上;有67.3%的孕妇在孕期注意饮食搭配均衡,平均每日室外运动时间为30 min~1 h的孕妇多;孕期膳食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为门诊医护人员、媒体、孕妇学校.结论:孕妇应该避免谷类食物摄入过量,增加乳类及制品的摄入,孕早期注重加强蔬菜、畜禽鱼蛋类及制品的摄入;孕中期加强蔬菜水果、畜禽鱼蛋类摄入;孕晚期要避免能量摄入过量,做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保障孕妇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作者:孙少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危因素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因素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应用.方法:对确定具有高危因素的100例来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孕妇中有9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7.0%;发现有6例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0%.结论:临床有必要对具有产前诊断指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现阶段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安全有效,可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可靠的诊断.

    作者:张崇林;唐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橄榄油对大鼠去势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橄榄油对去势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并分析橄榄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有效性及机理.方法:将30只5~6个月龄清洁型SD雌性大鼠进行随机分成四组:①假手术组 (Sham组)、②去卵巢组 (OVX组)、③去卵巢+橄榄油组(OVX+ Olive)、④去卵巢+雌激素组(OVX+ E).治疗组用药:(OVX+Olive)组及(OVX+E)组均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用药,按1 ml/100 g体重,1次/天灌胃,连续12周.12周后分别左心室取血,检测血中雌二醇(E2)、血钙、血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 (IL-6)水平,放血处死后取出腰椎及左侧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结果:OVX组中血E2明显低于Sham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LP、IL-6值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2、ALP、IL-6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橄榄油组与雌激素组骨密度平均值均较OVX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油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质丢失,可能通过补充植物雌激素发挥拟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黄惠娟;郑小花;李宝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