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血清中2,4-D丁酯水平与行为、智力的关系

鲁彦;祝丽玲;姚嵩坡;杜宁;关宝生;张艺滢;张媛媛;李美玲;李京

关键词:行为, 智力, 2, 4-D丁酯, 环境暴露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清中2,4-D丁酯与行为及智力的关系.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黑龙江省某市农业发达的农村321例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2,4-D丁酯含量,根据血清2,4-D丁酯浓度将儿童分为2,4-D丁酯低暴露组(<0.0345Jg/L)和2,4-D丁酯高暴露组 (≥0.0345μg/L),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瑞文推理测验联合型(CRT)量表评价儿童智力.结果:在275名(85.67%)儿童血清中检出2,4-D丁酯(检出限0.0044 μg/L),59名(18.38%)儿童有行为问题.高暴露组行为问题总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智商(IQ)低于低暴露组(P<0.05);2,4-D丁酯含量与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冲动-多动行为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IQ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2,4-D丁酯影响6~10岁儿童行为和智力.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及膳食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孕妇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和膳食结构及摄入水平,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方法:随机抽取三亚农垦医院就诊的516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2 h膳食回顾法,对孕妇的膳食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孕妇的营养观念及行为模式.结果:孕妇的能量摄入不够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谷类及制品摄人过量,乳类及制品摄入过低;妊娠各期孕妇膳食特点不同;孕妇对孕期饮食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以上;有67.3%的孕妇在孕期注意饮食搭配均衡,平均每日室外运动时间为30 min~1 h的孕妇多;孕期膳食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为门诊医护人员、媒体、孕妇学校.结论:孕妇应该避免谷类食物摄入过量,增加乳类及制品的摄入,孕早期注重加强蔬菜、畜禽鱼蛋类及制品的摄入;孕中期加强蔬菜水果、畜禽鱼蛋类摄入;孕晚期要避免能量摄入过量,做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保障孕妇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作者:孙少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1例GTT患者应用CMV方案 (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及“双枪方案” (5-氟尿嘧啶、更生霉素)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GTr患者,完全缓解率88.05%.其中,CMV方案完全缓解率87.78% (79/90),“双枪方案”完全缓解率83.82% (57/68),两组间完全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耐药性的产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副反应中,口腔溃疡、腹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化疗完全缓解率86.08% (136/158),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91.40% (85/93).结论:CMV化疗方案,效果肯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化疗副反应轻,临床较易执行,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化疗后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王丽丽;朱新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FLP 患者40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运用APACHEⅡ评分≥20为分界将预后分类,对其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前驱症状出现时间、终止妊娠时间、血清肌酐、白细胞、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预后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AFLP有无特异前驱症状临床误诊率高,凝血功能变化后预后差,尽早就诊、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曾雅畅;唐卉;陈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组35例,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的FVC、FEV1、FEV1.0、PEF与治疗前差异显效;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0%、PEF与对照组差异显效;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方案规定的治疗剂量和疗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有效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防止哮喘的恶化,适合应用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孔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103例,随机分为舒利迭观察组和辅舒酮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在有急性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万托林气雾剂,并记录使用次数.比较两组患儿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舒利迭观察组53例中,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辅舒酮对照组50例中,显效2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两组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在改善儿童哮喘症状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茹;赵秀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结合早期康复干预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变化以及NAB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T、LDH、CK、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儿的NAB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HIE患儿,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儿的血清值,提高神经功能十分有益.

    作者:艾素梅;刘亚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晚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双胎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双胎孕妇妊娠晚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在妊娠晚期双胎孕妇中实施预存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46例双胎孕妇预存式自体输血比较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48 h RBC、Hb、Hct、Plt数量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46例妊娠晚期双胎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后48 h血压、心率及呼吸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产 (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 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只有1例输异体血.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对妊娠晚期双胎孕妇是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输血方式.

    作者:章林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气管软化诊治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咳嗽、喘息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其气管支气管管腔变化,并对镜下有感染灶者行灌洗治疗.结果:共诊断气管支气管软化20例,按部位分类为总气管软化9例,气管支气管软化10例,支气管软化1例;按病因分类为原发性软化症19例,合并喉骨软化6例,会厌软骨软化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气管狭窄1例,气管食管瘘1例.继发性软化症1例,存在管外压迫;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软化11例,中度软化8例,重度软化1例.年龄为3月~5岁.结论:气管软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或呼吸道感染,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宋阳;常桂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组)180例与随机抽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组)8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术后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作者:李芳;曹云桂;施永鹏;张青;甘晓卫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患者共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水分离组24例,对照组26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分离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抗生素针使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的中转开腹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05).结论:水分离技术应用于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芳;张甦;万择秋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助孕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两种微刺激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71个新鲜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LE组47个周期,CC组124个周期.比较两组在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未获卵周期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LE组的种植率为35.4%、临床妊娠率为31.9%,均明显高于CC组(P <0.01); LE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1);而HCG日内膜厚度则明显高于CC组(P<0.01).LE组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FSH水平、HCG日血清P水平、未获卵周期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流产率与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刺激方案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但LE组的临床结局可能更好.

    作者:蔡桂丰;许伟标;杨桂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 ~ Ⅱ级,拟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Ⅰ组为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Ⅲ组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组.观察麻醉前(T1)、气腹后30 min (T2)、放气腹后30 min(T3)三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肩背部牵涉痛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血糖的变化.结果:T2时点,Ⅱ组跟Ⅰ组比较,肩背部放射痛明显降低(P <0.05);T2时点,Ⅱ组跟Ⅲ组比较,血压下降、pH值降低、PaCO2升高,但变化均在能耐受的生理范围之内;Ⅰ组、Ⅱ组较Ⅲ组的皮质醇、血糖浓度在T2、T3时点均降低.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更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可以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但使用时应注意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管理.

    作者:周立民;王彩霞;张文生;王子申;孔珉珉;晁储璋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1008例体会

    目的:探讨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75例不孕症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008例中双侧输卵管通畅54例(5.36%),单侧输卵管通畅213例(21.13%),双侧输卵管梗阻34例(3.37%),单侧通而不畅228例(22.62%),双侧通而不畅479例(47.52%).结论: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覃晓燕;周建雄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某高校女生月经及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调查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月经不规则女大学生早期发现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给予健康指导.方法:对苏州卫生技术学院1 012名大一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月经情况并对月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月经不规则的进行青春期PCOS筛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006份.初潮年龄的中位数14岁,市区与农村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不规则的发生率为20.78%,月经失调者的发生率为.80.1%.痛经发生与经期未注意保暖有关,痛经者更易出现经前紧张综合征,经常食用辛辣食物者月经失调的危险增大.月经不规则女生中青春期PCOS的患病率为5.74%.结论: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月经保健教育,对月经不规则的女大学生进行青春期PCOS筛查及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梅;鲁燕;王艾丽;邹琴燕;潘青;朱桐梅;马荣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胸膝卧位矫正胎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与胸膝卧位法矫正胎位不正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并适时疗效观察.观察组45例臀位的孕妇给予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治疗,并与对照组45例臀位的孕妇行胸膝卧位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88.89% (40/45),对照组有效率57.78% (2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胸膝卧位法.结论:疗效与孕周大小、羊水多少、胎儿双顶径大小及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密切相关.激光穴位照射矫正胎位效果确切,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娟;陆淑娟;王英华;王东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海扶刀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瘤体平均直径分别为(4.78 ±0.78) cm和(2.89±0.63) cm,均明显小于治疗前的(6.13±1.03) cm (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瘤体平均体积分别为(53.30±12.80) cm3和(14.30±8.40) cm3,均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22.10±18.70) cm3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瘤体平均直径和瘤体平均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后3个月(P<0.05).患者术后主要有下腹疼痛、皮肤水疱、阴道流血、臂部疼痛以及血尿等并发症.结论:海扶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幼儿的肺功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出院时诊断为BPD的早产儿40例,按有无使用PS分为PS组 (20例)和非PS组 (2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1岁、2岁、3岁时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是潮气呼吸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身高、体重、出院后3年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再入院次数.结果:1岁时PS组与非PS组的肺功能参数值、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2岁及3岁时PS组的各项肺功能参数、身高、体重均优于非PS组,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年中因患呼吸系统疾病再人院次数的比较中发现,PS组平均住院(2.63±0.80)次,而非PS组为(4.57±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可以改善BPD患儿2岁及3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肺功能状况、并降低BPD患儿再人院次数.

    作者:王焕焕;聂川;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佛山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佛山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6月~2012年6月佛山市3 983例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其分别与2005年“中国九市标准及广州市标准”比较.结果:男女儿童体格生长符合体格生长规律,男童生长状况优于女童;体重、身高、头围等3项指标随着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与广州市接近,但与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佛山市儿童总体生长水平偏低,需要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陈希萍;罗银秋;蔡佳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三峡库区0~14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7个区县0~ 14岁儿童的出生缺陷现状.方法:按ICD-10所列病种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现场对0~14岁儿童出生缺陷开展调查,包括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率、城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比例、不同部位发生情况等,收集出生缺陷/遗传病信息数据.结果:获得有效调查问卷7 977份,出生缺陷种类24种患儿1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9.81‰.前4位为:唇裂73例,发生率9.152‰;肢体畸形17例,发生率2.137‰;脑积水14例,发生率1.755‰;心脏畸形12例 (男童5例,女童7例),发生率1.504‰.其中男童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22.37‰;女童6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89‰,男童明显高于女童(x2=204.44,P<0.005).城市儿童2 198例(27.55%)中出生缺陷42例,农村儿童5 779例(72.45%)中出生缺陷116例;城市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9.11‰,农村为20.0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76,P=0.782).发生部位第一位是面部缺陷86例(54.43%),第二位为神经缺陷20例(12.66%),第三位为四肢缺陷17例(10.76%),第四位为心脏缺陷12例(7.59%),第五位为泌尿生殖缺陷6例(3.80%),其他缺陷17例(10.76%).结论:对出生缺陷扩大监测地区、监测时间、监测病种,加强孕前优生指导和检查,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马明福;李川海;杨皓;付新云;李家菊;崔蓉;张丹妍;李安奇;李练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DCE-MRI结合1H-MRS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DCE-M RI)、波谱成像(1H-MRS)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32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1H-MRS成像,分别判断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波谱曲线有无异常增高胆碱峰(Cho);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CE-MRI及1H-MRS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结果证实乳腺癌20例,良性肿瘤12例.20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呈缓慢上升型 (Ⅰ型),5例呈上升平台型 (Ⅱ型),14例呈上升下降型 (Ⅲ型);16例MRS检出胆碱峰.12例良性肿瘤中,7例呈Ⅰ型,4例呈Ⅱ型,1例呈Ⅲ型,MRS检查2例出现胆碱峰且TIC曲线均为Ⅰ型.TIC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58.30%,诊断符合率81.25%;胆碱峰诊断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83.30%、诊断符合率71.8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100.00%、诊断符合率96.90%.结论: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1H-MRS可以弥补DCE-MRI特异性低的不足,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

    作者:张显文;李红;李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