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幼儿的肺功能评价研究

王焕焕;聂川;黄水清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婴幼儿, 肺功能, 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
摘要: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出院时诊断为BPD的早产儿40例,按有无使用PS分为PS组 (20例)和非PS组 (2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1岁、2岁、3岁时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是潮气呼吸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身高、体重、出院后3年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再入院次数.结果:1岁时PS组与非PS组的肺功能参数值、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2岁及3岁时PS组的各项肺功能参数、身高、体重均优于非PS组,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年中因患呼吸系统疾病再人院次数的比较中发现,PS组平均住院(2.63±0.80)次,而非PS组为(4.57±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可以改善BPD患儿2岁及3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肺功能状况、并降低BPD患儿再人院次数.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结合早期康复干预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变化以及NAB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T、LDH、CK、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儿的NAB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HIE患儿,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儿的血清值,提高神经功能十分有益.

    作者:艾素梅;刘亚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助孕结局比较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两种微刺激方案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2年1月~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71个新鲜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LE组47个周期,CC组124个周期.比较两组在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水平、HCG日内膜厚度、获卵数、未获卵周期率、可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LE组的种植率为35.4%、临床妊娠率为31.9%,均明显高于CC组(P <0.01); LE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1);而HCG日内膜厚度则明显高于CC组(P<0.01).LE组的年龄、不育年限、基础FSH水平、HCG日血清P水平、未获卵周期率、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流产率与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刺激方案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均有一定效果,但LE组的临床结局可能更好.

    作者:蔡桂丰;许伟标;杨桂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928例孕妇分A、B、C组,A组为妊娠<16周,B组为妊娠24~28周,C组为妊振32~36周.对空腹血糖正常者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母儿结局的异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A、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妊娠28周前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戴森戈;张文淼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11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确诊新生儿败血症25例中无乳链球菌感染占44.0%,其中早发败血症7例,晚发败血症4例;临床表现发热6例,黄疸5例,肺炎5例 (早发感染占4例),颅内感染4例 (晚发感染占3例);所有血培养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对四环素耐药100.0%,对克林霉素耐药72.7%.结论: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早发感染临床以呼吸道表现为主,晚发感染常合并颅内感染,需注意完善脑脊液检查.治疗上首选青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高不宜临床选用.

    作者:曾淑娟;丘惠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组)180例与随机抽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组)8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术后病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效果可靠.

    作者:李芳;曹云桂;施永鹏;张青;甘晓卫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片应用于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效果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保守治疗的8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顿服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分次服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临床疗效、治疗7天后血HCG下降≥15%比例,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包块大小为(2.75±1.03) cm,血HCG为(279.58±182.32) U/L,治愈率达88.10%,对照组患者包块大小为(4.29±0.98) cm、血HCG为(1562.42±471.48) U/L、治愈率为47.6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腔包块、血HC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后血HCG下降≥15%者占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分别为 (4.53±1.29)cm、(2 685.49±1 028.53)U/L,失败组分别为(5.73±1.82) cm、(4 428.52±1649.31) U/L,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顿服用于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时,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朱秀霞;施慧菁;赵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1008例体会

    目的:探讨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975例不孕症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008例中双侧输卵管通畅54例(5.36%),单侧输卵管通畅213例(21.13%),双侧输卵管梗阻34例(3.37%),单侧通而不畅228例(22.62%),双侧通而不畅479例(47.52%).结论:数字化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覃晓燕;周建雄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改良截石位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 2012年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6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取改良截石位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截石位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腹腔镜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可扩大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良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可以较容易地控制患者的循环系统和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艳菊;杜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分离技术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患者共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水分离组24例,对照组26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分离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抗生素针使用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的中转开腹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05).结论:水分离技术应用于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芳;张甦;万择秋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1例GTT患者应用CMV方案 (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及“双枪方案” (5-氟尿嘧啶、更生霉素)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GTr患者,完全缓解率88.05%.其中,CMV方案完全缓解率87.78% (79/90),“双枪方案”完全缓解率83.82% (57/68),两组间完全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耐药性的产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副反应中,口腔溃疡、腹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化疗完全缓解率86.08% (136/158),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91.40% (85/93).结论:CMV化疗方案,效果肯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化疗副反应轻,临床较易执行,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化疗后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王丽丽;朱新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咪唑安定联用吗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与吗啡联合使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共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咪唑安定+吗啡)20例、对照组 (咪唑安定)2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2h的PO2、PCO2、PIP、PEEP、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咪唑安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儿都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观察组咪唑安定的用量、机械通气时间、PO2、PCO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RR,HR,MA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咪唑安定与吗啡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利于改善氧合状态,减少咪唑安定的用量,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作者:羊玲;张娅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后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对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治疗术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按(POP-Q)分度为Ⅲ~Ⅳ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壁修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盆底重建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阴道长度、治愈率、复发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率进行比较.术后3、6、9、12个月定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别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保留尿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阴道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治愈率和性生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患者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用以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损伤相对较小,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在临床中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李炳琪;郑春兰;王春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超声与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对比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绝经前后分两组比较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病理证实12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钼靶X线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组超声符合率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74.8%;绝经后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9.1%.绝经前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比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高 (P<0.05),绝经后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影、钙化灶检出率均高于钼靶X线(P<0.05).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对绝经前、后浸润性导管癌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乳腺超声成像对绝经前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作者:胡波;周碧华;庞彩霞;章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根据剖宫产史、妊娠表现、经阴道超声诊断,确诊CSP患者38例.按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妊娠囊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及局部血运情况,26例首选甲氨蝶呤(MTX)化疗,10例首选清宫术,2例首选手术治疗,结果:26例经MTX化疗后,15例患者仅保守治疗未行清宫术,11例待血HCG下降80% ~ 90%、病灶血流减少或消失后行病灶清除术;10例患者首选清宫术,均痊愈出院.结论:CSP的治疗应依据血β-HCG水平和病灶部位、表面肌层厚度、血供及阴道流血情况,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

    作者:张宪军;田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儿童血清中2,4-D丁酯水平与行为、智力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中2,4-D丁酯与行为及智力的关系.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黑龙江省某市农业发达的农村321例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2,4-D丁酯含量,根据血清2,4-D丁酯浓度将儿童分为2,4-D丁酯低暴露组(<0.0345Jg/L)和2,4-D丁酯高暴露组 (≥0.0345μg/L),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瑞文推理测验联合型(CRT)量表评价儿童智力.结果:在275名(85.67%)儿童血清中检出2,4-D丁酯(检出限0.0044 μg/L),59名(18.38%)儿童有行为问题.高暴露组行为问题总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智商(IQ)低于低暴露组(P<0.05);2,4-D丁酯含量与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冲动-多动行为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IQ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2,4-D丁酯影响6~10岁儿童行为和智力.

    作者:鲁彦;祝丽玲;姚嵩坡;杜宁;关宝生;张艺滢;张媛媛;李美玲;李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幼儿的肺功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出院时诊断为BPD的早产儿40例,按有无使用PS分为PS组 (20例)和非PS组 (2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1岁、2岁、3岁时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是潮气呼吸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身高、体重、出院后3年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再入院次数.结果:1岁时PS组与非PS组的肺功能参数值、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2岁及3岁时PS组的各项肺功能参数、身高、体重均优于非PS组,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年中因患呼吸系统疾病再人院次数的比较中发现,PS组平均住院(2.63±0.80)次,而非PS组为(4.57±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可以改善BPD患儿2岁及3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肺功能状况、并降低BPD患儿再人院次数.

    作者:王焕焕;聂川;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三峡库区0~14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7个区县0~ 14岁儿童的出生缺陷现状.方法:按ICD-10所列病种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现场对0~14岁儿童出生缺陷开展调查,包括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率、城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比例、不同部位发生情况等,收集出生缺陷/遗传病信息数据.结果:获得有效调查问卷7 977份,出生缺陷种类24种患儿1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9.81‰.前4位为:唇裂73例,发生率9.152‰;肢体畸形17例,发生率2.137‰;脑积水14例,发生率1.755‰;心脏畸形12例 (男童5例,女童7例),发生率1.504‰.其中男童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22.37‰;女童6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89‰,男童明显高于女童(x2=204.44,P<0.005).城市儿童2 198例(27.55%)中出生缺陷42例,农村儿童5 779例(72.45%)中出生缺陷116例;城市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9.11‰,农村为20.0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76,P=0.782).发生部位第一位是面部缺陷86例(54.43%),第二位为神经缺陷20例(12.66%),第三位为四肢缺陷17例(10.76%),第四位为心脏缺陷12例(7.59%),第五位为泌尿生殖缺陷6例(3.80%),其他缺陷17例(10.76%).结论:对出生缺陷扩大监测地区、监测时间、监测病种,加强孕前优生指导和检查,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马明福;李川海;杨皓;付新云;李家菊;崔蓉;张丹妍;李安奇;李练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孕妇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及膳食调查结果

    目的:调查孕妇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和膳食结构及摄入水平,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方法:随机抽取三亚农垦医院就诊的516例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72 h膳食回顾法,对孕妇的膳食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孕妇的营养观念及行为模式.结果:孕妇的能量摄入不够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谷类及制品摄人过量,乳类及制品摄入过低;妊娠各期孕妇膳食特点不同;孕妇对孕期饮食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以上;有67.3%的孕妇在孕期注意饮食搭配均衡,平均每日室外运动时间为30 min~1 h的孕妇多;孕期膳食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为门诊医护人员、媒体、孕妇学校.结论:孕妇应该避免谷类食物摄入过量,增加乳类及制品的摄入,孕早期注重加强蔬菜、畜禽鱼蛋类及制品的摄入;孕中期加强蔬菜水果、畜禽鱼蛋类摄入;孕晚期要避免能量摄入过量,做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保障孕妇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作者:孙少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胸膝卧位矫正胎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与胸膝卧位法矫正胎位不正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并适时疗效观察.观察组45例臀位的孕妇给予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治疗,并与对照组45例臀位的孕妇行胸膝卧位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88.89% (40/45),对照组有效率57.78% (2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胸膝卧位法.结论:疗效与孕周大小、羊水多少、胎儿双顶径大小及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密切相关.激光穴位照射矫正胎位效果确切,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娟;陆淑娟;王英华;王东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危因素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因素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应用.方法:对确定具有高危因素的100例来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孕妇中有9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7.0%;发现有6例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0%.结论:临床有必要对具有产前诊断指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现阶段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安全有效,可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可靠的诊断.

    作者:张崇林;唐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