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片应用于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效果

朱秀霞;施慧菁;赵宇

关键词: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未破裂输卵管妊娠,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保守治疗的8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顿服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分次服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临床疗效、治疗7天后血HCG下降≥15%比例,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包块大小为(2.75±1.03) cm,血HCG为(279.58±182.32) U/L,治愈率达88.10%,对照组患者包块大小为(4.29±0.98) cm、血HCG为(1562.42±471.48) U/L、治愈率为47.6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腔包块、血HC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后血HCG下降≥15%者占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分别为 (4.53±1.29)cm、(2 685.49±1 028.53)U/L,失败组分别为(5.73±1.82) cm、(4 428.52±1649.31) U/L,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顿服用于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时,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三峡库区0~14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7个区县0~ 14岁儿童的出生缺陷现状.方法:按ICD-10所列病种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现场对0~14岁儿童出生缺陷开展调查,包括出生缺陷的种类、发生率、城乡儿童出生缺陷发生比例、不同部位发生情况等,收集出生缺陷/遗传病信息数据.结果:获得有效调查问卷7 977份,出生缺陷种类24种患儿15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9.81‰.前4位为:唇裂73例,发生率9.152‰;肢体畸形17例,发生率2.137‰;脑积水14例,发生率1.755‰;心脏畸形12例 (男童5例,女童7例),发生率1.504‰.其中男童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22.37‰;女童6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89‰,男童明显高于女童(x2=204.44,P<0.005).城市儿童2 198例(27.55%)中出生缺陷42例,农村儿童5 779例(72.45%)中出生缺陷116例;城市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19.11‰,农村为20.0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76,P=0.782).发生部位第一位是面部缺陷86例(54.43%),第二位为神经缺陷20例(12.66%),第三位为四肢缺陷17例(10.76%),第四位为心脏缺陷12例(7.59%),第五位为泌尿生殖缺陷6例(3.80%),其他缺陷17例(10.76%).结论:对出生缺陷扩大监测地区、监测时间、监测病种,加强孕前优生指导和检查,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马明福;李川海;杨皓;付新云;李家菊;崔蓉;张丹妍;李安奇;李练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胸膝卧位矫正胎位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与胸膝卧位法矫正胎位不正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并适时疗效观察.观察组45例臀位的孕妇给予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治疗,并与对照组45例臀位的孕妇行胸膝卧位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88.89% (40/45),对照组有效率57.78% (2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胸膝卧位法.结论:疗效与孕周大小、羊水多少、胎儿双顶径大小及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密切相关.激光穴位照射矫正胎位效果确切,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娟;陆淑娟;王英华;王东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超声与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对比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绝经前后分两组比较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病理证实12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钼靶X线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组超声符合率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74.8%;绝经后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9.1%.绝经前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比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高 (P<0.05),绝经后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影、钙化灶检出率均高于钼靶X线(P<0.05).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对绝经前、后浸润性导管癌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乳腺超声成像对绝经前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作者:胡波;周碧华;庞彩霞;章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胚胎停止发育的生殖道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方法:以5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孕妇为对照组,60例胚胎停止发育妇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UU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UU、CT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之间关系密切,孕前检测UU和CT感染对预防和减少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白玲;王薇华;李雪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 ~ Ⅱ级,拟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Ⅰ组为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组,Ⅲ组为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组.观察麻醉前(T1)、气腹后30 min (T2)、放气腹后30 min(T3)三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肩背部牵涉痛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血糖的变化.结果:T2时点,Ⅱ组跟Ⅰ组比较,肩背部放射痛明显降低(P <0.05);T2时点,Ⅱ组跟Ⅲ组比较,血压下降、pH值降低、PaCO2升高,但变化均在能耐受的生理范围之内;Ⅰ组、Ⅱ组较Ⅲ组的皮质醇、血糖浓度在T2、T3时点均降低.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腰硬联合麻醉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更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可以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但使用时应注意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管理.

    作者:周立民;王彩霞;张文生;王子申;孔珉珉;晁储璋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3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药物结合早期康复干预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变化以及NAB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ST、LDH、CK、CK-MB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儿的NAB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HIE患儿,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儿的血清值,提高神经功能十分有益.

    作者:艾素梅;刘亚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及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及对孕妇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928例孕妇分A、B、C组,A组为妊娠<16周,B组为妊娠24~28周,C组为妊振32~36周.对空腹血糖正常者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给予相应治疗,比较3组母儿结局的异同.结果:母儿患病率比较A、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于妊娠28周前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戴森戈;张文淼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幼儿的肺功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婴幼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出院时诊断为BPD的早产儿40例,按有无使用PS分为PS组 (20例)和非PS组 (2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1岁、2岁、3岁时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是潮气呼吸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潮气量(VT)、身高、体重、出院后3年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再入院次数.结果:1岁时PS组与非PS组的肺功能参数值、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P均>0.05).2岁及3岁时PS组的各项肺功能参数、身高、体重均优于非PS组, (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年中因患呼吸系统疾病再人院次数的比较中发现,PS组平均住院(2.63±0.80)次,而非PS组为(4.57±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替代治疗可以改善BPD患儿2岁及3岁时的生长发育状况、肺功能状况、并降低BPD患儿再人院次数.

    作者:王焕焕;聂川;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片应用于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效果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保守治疗的8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顿服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分次服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临床疗效、治疗7天后血HCG下降≥15%比例,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包块大小为(2.75±1.03) cm,血HCG为(279.58±182.32) U/L,治愈率达88.10%,对照组患者包块大小为(4.29±0.98) cm、血HCG为(1562.42±471.48) U/L、治愈率为47.6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腔包块、血HC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后血HCG下降≥15%者占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分别为 (4.53±1.29)cm、(2 685.49±1 028.53)U/L,失败组分别为(5.73±1.82) cm、(4 428.52±1649.31) U/L,治愈组患者治疗前包块大小、血HCG明显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顿服用于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时,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朱秀霞;施慧菁;赵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佛山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佛山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6月~2012年6月佛山市3 983例7岁以下儿童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将其分别与2005年“中国九市标准及广州市标准”比较.结果:男女儿童体格生长符合体格生长规律,男童生长状况优于女童;体重、身高、头围等3项指标随着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与广州市接近,但与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佛山市儿童总体生长水平偏低,需要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陈希萍;罗银秋;蔡佳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橄榄油对大鼠去势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橄榄油对去势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并分析橄榄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有效性及机理.方法:将30只5~6个月龄清洁型SD雌性大鼠进行随机分成四组:①假手术组 (Sham组)、②去卵巢组 (OVX组)、③去卵巢+橄榄油组(OVX+ Olive)、④去卵巢+雌激素组(OVX+ E).治疗组用药:(OVX+Olive)组及(OVX+E)组均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用药,按1 ml/100 g体重,1次/天灌胃,连续12周.12周后分别左心室取血,检测血中雌二醇(E2)、血钙、血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 (IL-6)水平,放血处死后取出腰椎及左侧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结果:OVX组中血E2明显低于Sham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LP、IL-6值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2、ALP、IL-6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橄榄油组与雌激素组骨密度平均值均较OVX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油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质丢失,可能通过补充植物雌激素发挥拟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黄惠娟;郑小花;李宝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5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1例GTT患者应用CMV方案 (卡铂、氨甲蝶呤、长春新碱)及“双枪方案” (5-氟尿嘧啶、更生霉素)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及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1例GTr患者,完全缓解率88.05%.其中,CMV方案完全缓解率87.78% (79/90),“双枪方案”完全缓解率83.82% (57/68),两组间完全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耐药性的产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副反应中,口腔溃疡、腹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化疗完全缓解率86.08% (136/158),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91.40% (85/93).结论:CMV化疗方案,效果肯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化疗副反应轻,临床较易执行,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化疗后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王丽丽;朱新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抚触疗法在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抚触疗法在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足月正常新生儿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采用抚触疗法,对照组新生儿则进行随意活动,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情况和发育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的可安慰性、前臂弹回、手握持等神经行为评分情况均显著改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交往、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的发育商数均明显提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疗法对于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适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美兴;李金华;李素丽;陈晚秋;李海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103例,随机分为舒利迭观察组和辅舒酮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在有急性哮喘症状时按需使用万托林气雾剂,并记录使用次数.比较两组患儿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舒利迭观察组53例中,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辅舒酮对照组50例中,显效2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两组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在改善儿童哮喘症状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张茹;赵秀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DCE-MRI结合1H-MRS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DCE-M RI)、波谱成像(1H-MRS)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32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1H-MRS成像,分别判断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波谱曲线有无异常增高胆碱峰(Cho);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CE-MRI及1H-MRS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结果证实乳腺癌20例,良性肿瘤12例.20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呈缓慢上升型 (Ⅰ型),5例呈上升平台型 (Ⅱ型),14例呈上升下降型 (Ⅲ型);16例MRS检出胆碱峰.12例良性肿瘤中,7例呈Ⅰ型,4例呈Ⅱ型,1例呈Ⅲ型,MRS检查2例出现胆碱峰且TIC曲线均为Ⅰ型.TIC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58.30%,诊断符合率81.25%;胆碱峰诊断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83.30%、诊断符合率71.8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100.00%、诊断符合率96.90%.结论: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1H-MRS可以弥补DCE-MRI特异性低的不足,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

    作者:张显文;李红;李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根据剖宫产史、妊娠表现、经阴道超声诊断,确诊CSP患者38例.按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妊娠囊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及局部血运情况,26例首选甲氨蝶呤(MTX)化疗,10例首选清宫术,2例首选手术治疗,结果:26例经MTX化疗后,15例患者仅保守治疗未行清宫术,11例待血HCG下降80% ~ 90%、病灶血流减少或消失后行病灶清除术;10例患者首选清宫术,均痊愈出院.结论:CSP的治疗应依据血β-HCG水平和病灶部位、表面肌层厚度、血供及阴道流血情况,选择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式.

    作者:张宪军;田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软化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气管软化诊治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咳嗽、喘息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其气管支气管管腔变化,并对镜下有感染灶者行灌洗治疗.结果:共诊断气管支气管软化20例,按部位分类为总气管软化9例,气管支气管软化10例,支气管软化1例;按病因分类为原发性软化症19例,合并喉骨软化6例,会厌软骨软化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气管狭窄1例,气管食管瘘1例.继发性软化症1例,存在管外压迫;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软化11例,中度软化8例,重度软化1例.年龄为3月~5岁.结论:气管软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或呼吸道感染,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

    作者:宋阳;常桂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危因素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因素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应用.方法:对确定具有高危因素的100例来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孕妇中有97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7.0%;发现有6例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0%.结论:临床有必要对具有产前诊断指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现阶段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安全有效,可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可靠的诊断.

    作者:张崇林;唐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11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确诊新生儿败血症25例中无乳链球菌感染占44.0%,其中早发败血症7例,晚发败血症4例;临床表现发热6例,黄疸5例,肺炎5例 (早发感染占4例),颅内感染4例 (晚发感染占3例);所有血培养对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均无耐药性,对四环素耐药100.0%,对克林霉素耐药72.7%.结论: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早发感染临床以呼吸道表现为主,晚发感染常合并颅内感染,需注意完善脑脊液检查.治疗上首选青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高不宜临床选用.

    作者:曾淑娟;丘惠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早产 (preterm delivery,PTD)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 (196 ~258日)的分娩,是新生儿患病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1,2].早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早产是由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征.在早产的病程中,细胞因子、激素、酶及蛋白质分解酶等多因子参与,终导致局部前列腺素及其受体分泌增加引起子宫收缩、宫颈成熟、扩张及胎膜早破,从而出现一系列早产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相关研究发现,早产妊娠过程中孕妇血清[3]、羊水[4]、胎膜[5]中MMP-9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MMP-9在早产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就MMP-9与早产宫颈成熟、胎膜早破及MMP-9的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易感性之间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刘丹茹;马薇;祝凌妃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