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珍
目的:分析产妇和非产妇应用PCEA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产妇对照组(自然分娩)961例,产妇组(剖宫产)1155例,非产妇组(妇科手术)935例,记录其一般情况、特殊病史、麻醉相关指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例数、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情况等.结果:产妇对照组、产妇组和非产妇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1%、13.3%和9.8%,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行PCEA有异感组与无异感组以及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PCEA增加剖宫产产妇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腰麻和PCEA采用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剖宫产产妇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不增加下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崔睿;徐世元;王亮;王宝君;胡微;齐晓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在孕妇分娩前和新生儿出生后分别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对母/子血型为O/A (B)、RhD(+)组合的375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检测,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并与393例ABO血型相合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ABO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阳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6.91,P<0.01)和试验阴性组(x2=34.40,P<0.01).血清学三项试验以放散试验敏感性高(67.29%),DAT (93.28%)特异性高.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试验结果对预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早期对母子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试验检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康琼英;周庆明;孟亚丽;白雪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氨溴素联合布地奈德干预新生儿患有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统计学中区组随机分配原则,将60例新生儿随机化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氨溴素注射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两组给予其他均衡性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肺部感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在咳嗽、咳痰症状以及肺部啰音、哮鸣音、发热体征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两组肺部体征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氨溴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部感染在临床上更有效、更迅速、同时能够减轻经济负担,应该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赵兴;刘翠萍;张弋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重度呼吸衰竭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HFOV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CMV组).结果:HFOV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6h治疗,HFOV组28例存活患儿的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逐渐下降,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逐渐上升,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h后,变化更为明显(P<0.01);存活患儿的氧气治疗时间、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HFOV组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快速降低FiO2、OI,提高a/APO2,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其疗效明显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因此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邵宪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平湖市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十二五”工作做准备.方法:对平湖市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湖市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35例,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为5.26%,非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为9.86%,明显高于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十一五”期间平湖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基本稳定,略有下降.本地户口儿童主要死因是先天异常和意外事故,非本地户口儿童死因主要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意外事故.结论:“十二五”期间,平湖市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工作,减少非本地户口儿童死亡率,同时加强宣传,减少意外事故,还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先天异常和肿瘤发生率.
作者:杨志龙;姚咏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联合应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eHF)替代治疗牛奶蛋白过敏(CMPA)引起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非人乳喂养的CMPA婴儿随机分为妈咪爱联合eHF替代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应用eHF替代治疗组(eHF治疗组)各16例,共治疗4周,治疗1、2周及4周时各随访1次.使用SCORAD评分方法分别对其湿疹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联合治疗组SCORAD评分显著低于eHF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妈咪爱和替代配方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特应性皮炎的佳方案之一.
作者:刘瑛;王馨;吴婕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前瞻性临床试验,把符合入组的100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妇科再造胶囊口服,对照组50例给予乌鸡白凤丸口服,两个月经周期后对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和痛经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月经周期延长者有效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8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经期延长和经量多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痛经的有效率达到93.33%,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少、经期缩短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妇科调经中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雪寒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5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连用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和生后28天NBN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0%和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NBNA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NBNA评分和生后28天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显著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地控制因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水肿,控制脑损伤进一步加重,能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于宗君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YKL-40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YKL-40 mRNA在36例EMT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YKL-40 mRNA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在位或异位内膜组织的腺上皮细胞胞质中,YKL-40 mRNA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呈弥漫性分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内膜组织呈散在分布,EMT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重度组YKL-40 mRNA表达均高于相应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YKL-40在EMT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方明珠;郭宝芝;郭华峰;王志举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女性对于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的认知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讲座等,对照组不进行教育,两组患者均采用自拟问卷调研生殖道HPV感染及宫颈癌认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HPV平均分值与认知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及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平均认知分值和认知率均有所上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复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高认知度,减少HPV感染危害,提高复查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广清;吴秀霞;常海欧;温美珍;赖小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高频环形电切与冷刀锥切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1例CINⅢ的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随机分为高频环形电切术组(LEEP组)57例和冷刀锥切术组(CKC组)54例.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前、后病理指标,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LEEP组的手术时间(8.02±0.82) min、术中出血量(10.18±1.51) ml、切口愈合时间(29.21±2.19)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CKC组手术时间(32.10±3.14) min、术中出血量(41.57±5.67) ml、切口愈合时间(43.74±3.96)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术前病理结果一致例数、低于术前病理级别例数、阴性例数、浸润癌例数、切缘阳性例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残留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KC相比,LEE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希中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血清及宫颈粘液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和抗卵巢抗体(AoAb)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健康女性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不孕不育女性8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及宫颈粘液中AsAb、EmAb、ACAb和AoA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血清中AsAb、EmAb、ACAb和AoA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粘液中AsAb、EmAb和ACAb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Ab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EmAb、ACAb和AoAb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其检测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的诊断.
作者:白雪;黄河欣;石博;李锐;黄可敬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之一,但却具有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多灶生长等特点.流行病学研究认为[1]:该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76%在25~45岁之间,生育少、生育晚的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多生育者.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与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及性交不适等,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其治疗金标准是以腹腔镜确诊、手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但治疗后易复发.根据美国生育学会(AFS) 1985年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可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Ⅰ、Ⅱ、Ⅲ、Ⅳ期,有学者对这4期患者手术后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复发率分别为18.00%、20.83%、35.96%和61.54%,且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程度的加重,复发率逐渐升高[2].
作者:万鹏云;傅芬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通过观察董克勤教授经验方对卵巢早衰大鼠性腺脏器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卵巢早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雷公藤多甙制备卵巢早衰大鼠病理模型,灌胃给予经验方21天,检测大鼠子宫、卵巢和肾上腺脏器系数,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结果:经验方高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增加肾上腺系数(P<0.05或P<0.01),而对卵巢和子宫脏器系数没有影响;经验方高低剂量组能够逆转卵巢早衰大鼠雌激素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经验方能够通过调节肾上腺的生长发育,继而影响体内雌激素的分泌,终达到治疗卵巢早衰的目的.
作者:刘震坤;金影;董克勤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与卵巢黄体破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2009年1月~ 2013年3月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异位妊娠或黄体破裂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了解患者的子宫内部情况,观察附件区是否存在异常囊实性包块,盆腔是否有积液,对比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75例(93.75%)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误诊率为6.25%,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异位妊娠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59例.不相符3例;黄体破裂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16例,不相符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与卵巢黄体破裂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结合异位妊娠与黄体破裂的临床特征可以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岩;孙鲲;黄建新;张丽华;封淑文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6%~7%的妇女在生育年龄表现为PCOS[1].该综合征是年轻女性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PCOS常合并生殖、代谢、心血管、肿瘤、炎症和睡眠异常的情况,对女性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作者:张多加;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醋酸加碘染色(VI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四平市妇婴医院进行VIA筛查的育龄妇女118例,分为宫颈光滑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宫颈部分上皮剥脱组,均以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分析VIA方法的诊断效率.结果:宫颈光滑移行带清晰可见,VIA的拟诊结果准确率可达100%;柱状上皮外移、形状规则,醋酸涂宫颈后2 min内醋白上皮消失患者拟诊准确率达100%,部分患者拟诊癌前病变比病理结果略高;宫颈部分上皮剥脱患者拟诊准确率为90%.结论:VIA在育龄妇女宫颈癌筛查中拟诊准确率高,尤其阴性预测值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王玉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了近几年孝昌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期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对策.方法:统计分析了2006~2008年孝昌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期间剖宫产手术指征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手术指征有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剖宫产率已上升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指征的放宽和社会因素.
作者:陈锦云;余虹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新生儿脐带血T淋巴细胞亚群、HBV标志物和孕妇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HBV携带者产妇为观察组,15例HBsAg阴性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产妇静脉血和脐带血.检测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19+,CD16+CD56+,CD4 +/CD8+)的百分比、孕妇HBV标志物、脐血的HBV标志物.分析比较脐血不同HBV标志物模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感染组和对照组脐血HBV标志物各模式对其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染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对脐血的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BsAg阴性健康产妇组与HBeAg阳性HBsAg携带者、HBeAg阴性HBsAg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细胞免疫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BV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比例失衡.②脐血T淋巴细胞之间有内在的协助与互相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
作者:董春玉;崔晋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参与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风险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两个区的4所初级中学初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分别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在控制个体知识、态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干预模式对生殖健康行为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初中生在生殖健康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初中生向教师和热线电话求助的比例较对照组高,而向同性朋友求助的比例较对照组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了被调查者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的情况下,干预组较对照组更愿意向老师和以热线电话的方式求助,更倾向于采取避孕措施.结论:“医教结合”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模式对改变初中生生殖健康行为具有一定效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丽萍;花静;秦敏;金辉;许厚琴;杜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