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温贵华;何春承;申杰;赖惠婷
目的:探讨大兴区兴丰街道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妇女病发病动态,制定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兴丰街道2 320例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愿参加妇科疾病筛查者无业、下岗与退休女工占80.13%;妇科疾病患病率为9.27%,疾病顺位依次为其他良性疾病、生殖道良性肿瘤、生殖道感染性病;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检出率为18.61%;宫颈细胞学诊断出宫颈病变的8例.结论:妇女病普查是早期筛查宫颈癌的行之有效手段,应加强宣教,增强认识,提高妇女病普查率: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应加强跟踪随访;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防控.
作者:李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体检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规律.方法:对在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碱度(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02)浓度.结果:19~50岁范围内各年龄组阴道微生态指标pH >4.5、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及阴道清洁度(Ⅲ~Ⅳ°)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0岁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与上述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检出率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体检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与年龄呈正态分布,即31 ~50岁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明显高于19~30岁及>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曾改鸿;王晓晖;王淑斐;赵凤琴;余志惠;徐羽中;杨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曲普瑞林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为ICP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曲普瑞林对29例ICPP女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二性征、卵巢发育情况、血清雌二醇(E2)、垂体促性腺素浓度、骨龄(BA)、生长速率(GV)及身高(PAH)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乳房、卵巢体积均有缩小;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均显著降低;骨龄成熟延迟,骨龄/实际生活年龄(BA/CA)值下降;治疗前预测成人终身高为(155.5±0.61)cm,治疗12个月后为(159.1±0.81) cm,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普瑞林治疗ICPP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腺的发育和骨龄的增长,改善成年身高.
作者:梁向荣;王树芳;王茹;周朋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子宫内膜腺癌病理标本PTEN的表达,并对其中54例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PTEN表达情况与生存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子宫内膜腺癌患者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x2=83.96,P<0.001).②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分级G3级、临床分期Ⅲ-Ⅳ期、浸润超过1/2肌层厚度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阳性表达明显降低.③PTEN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术后5年存活率有关(x2 =7.64,r=0.3521,P<0.01),PTEN高表达者,术后5年存活率也越高.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PTEN表达下调,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级、分期、癌细胞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子宫内膜组织PTEN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并判定其恶性程度和顶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阴道炎患者96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吉尔碘冲洗、聚维酮碘阴道置药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83.3%,略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满意,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牛素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检测不孕症妇女体内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期在不孕症门诊收治的不孕症妇女90例,另收集120例正常妇女临床文献资料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宫颈分泌物、盆腔液中解脲支原体和沙眼农原体情况,比较两组妇女UU与CT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原发性不孕与继发性不孕感染率差异.结果:90例不孕症妇女宫颈分泌物UU感染检出率为28.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3%(P<0.05);继发性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UU、CT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7.7% (23/61)、9.8% (6/61),比原发不孕组显著增高,且继发性不孕妇女盆腔液UU检出率也较原发不孕组明显增高.结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定期检测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合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社区0~2岁儿童贫血情况和病因,为婴幼儿贫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辖区759例进行系统管理的0~2岁儿童采左手无名指末梢血20μl,运用迈瑞BC - 26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社区0~2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4.49%,0岁组患病率为20.46%,1岁组患病率为13.68%,2岁组患病率为5.26%,各个年龄组别间贫血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2.37%.结论:贫血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尤以6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为重;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合理是造成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贫血的预防应及早开始.
作者:莫绮华;余贺杲;张丹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母乳时间以及围生儿体质的影响,为选择对母婴身心健康伤害程度低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同一时期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母乳时间以及围生儿体质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12.5±45.8) ml、(233.2±67.8) 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437,P<0.05);对照组母乳开始时间为(49.89±6.87)h,明显晚于观察组(36.52±5.75)h的母乳时间(t=3.587,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胆红素指数及Apgar评分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剖宫产对母婴造成的健康危害远远大于阴道顺产方式,医护人员应谨慎选择产妇分娩方式,建议产妇选择对自身及婴儿健康程度损伤性小的分娩方式,从而利于母婴的健康.
作者:吕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用篦梳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方法:抽取100例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使用篦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按摩抽吸乳汁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h乳房肿胀、乳房疼痛及乳汁排出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显效率分别为84%、16%;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篦梳法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建荣;张富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与胚胎冻融及移植结局相关的因素,以提高冻融胚胎的移植妊娠率.方法:通过对676个冻融周期的胚胎解冻及移植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的受精方式、内膜准备方法、冷冻时的胚龄、冷冻胚胎解冻周期数对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不同受精方式的胚胎复苏存活率、卵裂球完整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法、解冻次数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05).D2胚胎与D3胚胎的胚胎存活率、完整率、种植率和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的胚胎存活率和完整胚胎率与非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存活率和完整胚胎率对冻融胚胎的移植结局有影响,D2胚胎比D3胚胎有较高的存活率、完整率、种植率和妊娠率.
作者:唐永梅;韦继红;韦立红;牟联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掌握遂昌县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的发病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两癌”的治疗成本,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方法:对2009年自愿参加“两癌”免费筛查的24 099例农村妇女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099例妇女中,宫颈细胞学异常578例,经组织活检确诊为宫颈癌18例,患病率为74.69/10万(18/24099);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10例,患病率为456.45/10万(110/24099);乳腺癌2例,患病率为8.3/10万(2/24 099).宫颈癌多见于40~64岁妇女,乳腺癌多见于50~55岁妇女.结婚和生育年龄较早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不强、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妇女是“两癌”的高发人群,也是重点干预对象.结论:农村妇女“两癌”发病率高,应加大农村防癌普查力度,希望政府能继续执行惠民政策,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
作者:徐菊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女性尿瘘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79年1月~2009年12月208例女性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女性尿瘘患者中,产伤因素171例(占82.21%),妇科手术因素20例(占9.62%),其他因素17例(占8.17%).1979~2009年,病因中的产科因素构成比由86.84%下降至69.64%,妇科手术因素构成比由5.92%上升至19.64%.结论:在贵州省,产伤仍是尿瘘的主要病因,目前妇科手术损伤引起的尿瘘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妇科手术技术,减少尿瘘的发生.
作者:訾聃;莫鸿英;周遵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回顾2005~2009年运城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情况,进一步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重点.方法:对运城市2005~2009年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5~2009年运城市住院分娩的产妇孕期HIV抗体检测率为38.5%,产时检测率为51.9%;共发现29例HIV阳性孕产妇,其中流动人口10例,占34.5%,产前检出率为58.62%.HIV感染孕产妇分娩22例婴儿,人工喂养率达100%,服用母婴阻断药物18例,死亡3例,失访4例.随访的15例中,11例满12月龄时进行HIV抗体检测,1例阳性,11例满18月龄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无1例阳性,4例仍在随访中.结论:2005~2009年运城市HIV母婴阻断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预防HIV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提高孕期HIV抗体检测率,避免产后HIV检测.加强母婴阻断后的新生儿/婴儿随访工作.
作者:周仙翠;柴春青;杨玉兰;孙秀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78例PCOS患者采用达英-35治疗3个疗程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在循环血中的游离浓度的变化以及双侧卵巢体积和卵泡数量的变化.结果:经过达英-35治疗后的PCOS患者体内循环血中游离FSH、LH、T浓度明显降低(P<0.05),双侧卵巢体积减小(P<0.05),卵泡数量减少(P<0.05).结论:目前临床治疗PCOS采用达英-35能取得较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给予200 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B组给予400μg米索前列醇阴道置入,对照组术前无药物置入.比较3组宫口扩张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A组及B组宫口扩张总有效率分别为58.3%、95.0%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依次降低(P<0.05);A组和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置入米索前列醇有利于宫口充分扩张、缩短手术时间,400 μg米索前列醇效果更为理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陈慧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开展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筛查,对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干预,总结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就诊于长春市妇产医院门诊行常规孕期检查的孕妇,进行血糖检测3 000例,筛查出糖代谢异常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相应干预,两组均行密切随访,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妊娠期母儿并发症、合并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合并症.
作者:王玉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由川崎富作在1967年首次完整描述报道[1],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并有逐年增多趋势.由于本病可导致严重心血管病变,正在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目前对该病多种学说的深入研究,已取得了广泛的进展,临床上使用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获得了肯定的疗效.然而,在该药应用时机、剂量以及如何联用等各个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就IVIG治疗K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建平;郑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畸形之一,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1/4 000~1/5 000[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学上常进行矫正手术,目前利用自体回肠代阴道术是为理想的术式.即取出带有二个血管弓的自体回肠10~15 cm移植于会阴部的人造阴道穴内,使肠管在阴道穴内成活,术后5天开始对成形阴道进行冲洗、扩张,术后8~10天可出院,2个月后可结婚或开始性生活.对新成形阴道的护理是手术终成功的关键,为了规范对阴道成形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设计出患者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对38例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行回肠代阴道成形术的患者按路径表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芳;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E孕前干预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妊娠后立即给予黄体酮或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患者给药至妊娠12周或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月份;小剂量组患者在计划孕前3个月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维生素E胶丸治疗,当患者D2聚体水平降至正常后,停阿司匹林可妊娠,继续口服维生素E胶丸;大剂量组患者阿司匹林给予量为150~200 mg/d,其余治疗同小剂量组患者;3组患者妊娠后均随访3~6月.观察治疗前及怀孕1月后患者血浆TXA2、PGI2水平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怀孕1月后血浆TXA2、PGI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40.63%,小剂量组有效率为75.00%,大剂量组有效率为78.13%,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75、9.32,P<0.01);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9,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E孕前干预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杨钦灵;陈丽华;米建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9年10月61例实施腹腔镜输卵管再通术患者,其中实施输卵管吻合术45例,实施输卵管宫角植入术16例,术后口服道地通管一号方及道地通管二号方保留灌肠三个疗程;随访3~24个月统计妊娠情况.结果:6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随访,输卵管绝育术后患者宫内妊娠率88.00%,宫外妊娠率为0.00;结节性输卵管炎患者宫内妊娠率50.00%,宫外妊娠率8.33%,炎症纤维化阻塞患者宫内妊娠率31.25%,宫外妊娠率12.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宫内妊娠率62.50%,宫外妊娠率为0.00.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性不孕能有效提高妊娠率.
作者:林忠;刘英;吴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