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形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妇女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是否排卵,并观察子宫内膜与卵泡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198例不孕妇女,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同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结果:根据卵泡发育情况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排卵正常型、小卵泡型、卵泡黄体化不破裂型、卵泡生长过度形成囊肿型及无卵泡发育型.各种类型内膜生长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对诊断和指导不孕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练丹;李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愿入院接受营养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确诊不愿接受系统营养治疗的4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血糖变化情况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惠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梅毒作为一种经典性病,因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人群普遍易感及对人体危害严重,一直是世界各国加强控制的重点性病之一.妊娠后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均称为妊娠期梅毒.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特别是女性梅毒患者的增多,妊娠期梅毒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
作者:蒋武《中文作者二一》=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5 -羟色胺(5- 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以探索此时期抑郁障碍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63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汉族女性患者为病例组,13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健康汉族女性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方法,进行5 - 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位点及其第2内含子上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的基因分型.结果: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等位基因和LALA基因型为此时期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Stin2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HTTLPR与Stin2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L12单体型与患病存在关联.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抑郁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
作者:顾红亮;陶晶;仇剑崟;杨慧琳;陈静;王祖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改善干预措施,降低该地区的儿童死亡率.方法:对某院165例死亡儿童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院6年来住院儿童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地区儿童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是主要死因,先天畸形的死亡构成有上升的趋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病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城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高危孕女的保健及监测工作,尤其是围生期及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搞好产前诊断和缺陷胎儿筛查,把握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水平,可明显降低儿童死亡人数.
作者:袁瑞良;方孝梅;鲍喜明;朱洁;丁淑萍;吕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科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2006年~2010年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患儿700例,其中病毒感染组325例,细菌感染组375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CRP浓度.结果:病毒感染组CRP值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57±2.08) mg/L.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平均为(75.70±9.80) mg/L.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疾病中,CRP在感染早期即可做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判断,故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指标,为临床及时有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黄瑞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EMAb、CA125、TNF -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女性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α的变化,同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分期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Ⅲ和Ⅳ期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水平均高于Ⅰ和Ⅱ期(P<0.05).结论: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助孕、应用微刺激方案的卵巢低反应患者共35个周期.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拮抗剂分为两组.A组:来曲唑加HMG联合拮抗剂组共20个周期;B组:来曲唑加HMG未用拮抗剂组共15个周期.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获卵数、提前排卵周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各项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G注射日血清E2水平、内膜厚度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血清P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之间的Gn用量、用药时间、受精率、卵裂率、移植周期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临床妊娠率(36.4%)高于B组(25.0%),A组提前排卵率(10%)低于B组(40%).结论:微刺激联合拮抗剂者的促排效果要优于未用拮抗剂者.
作者:孙丽君;王兴玲;李巍巍;管一春;娄华;夏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法与激素替代法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 2007年12月患者在该中心进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144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然周期组和激素替代组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宫外孕率、胎儿畸形率、胚胎复苏率及孕激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周期组子宫内膜厚度值高于激素替代组,而其雌激素值则明显低于激素替代组;年龄≤35岁组其妊娠率明显高于年龄> 35岁组.结论:年龄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较显著.
作者:杨雪;黄绘;刘敏利;冯玉蓉;洪焱;文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高峰发病年龄女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40~60岁之间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外阴营养不良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以非外阴营养不良患者98例为对照组,分析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疾病情况、妇女月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过敏体质、饮食习惯中偏咸辣烫、生活习惯中喜久坐、洗衣粉洗涤内裤及白带色黄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1),而个性开朗、饮食偏素和喜食猪肝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保护性因素(OR<1).结论:过敏体质、不合理饮食习惯、卫生生活习惯及反复阴道炎等与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关系较大.
作者:吴晓丽;申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清激素(孕酮、β - HCG)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5例孕龄在5~7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169例,先兆流产组95例,难免流产组41例,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孕酮和β - HCG.结果: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HCG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难免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P<0.01),以孕酮<15.5 mg/L、β- HCG< 6015 U/L作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7%、70.7%和61.1%、70.9%.以RI>0.53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灵敏度、特异度是71.0%、86.1%.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难免流产灵敏度和特异度达94.4%和89.1%.结论:血清孕酮、β- HCG、子宫螺旋动脉RI值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对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雷琳;白姣;任青;郑东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畲族与汉族通婚后其后代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 -PD)缺乏症发病率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1月所有出生时正常、但其上代民族不同的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情况,以及父母民族不同,其子代发生G -6 - PD缺乏症的情况.结果:畲族后代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纯汉族后代;父母双方均为畲族的G-6 - PD发病率高,其次为母单方为畲族,再次为父单方为畲族,父母均为汉族的G6 - PD缺乏病率低.结论:畲族父母其子女G-6 - PD缺乏症发生率高,在其出生时期要高度重视该病发生溶血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陈进庆;戴巧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甘肃省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活产婴儿74 13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 456例,死亡率为19.64‰,其中新生儿死亡1 047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4.12‰,婴儿死亡率为17.56‰.5年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及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肺炎、先天畸形、脑膜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婴儿相近.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晓霞;曹文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8年1月该院产科1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给予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并对此19例患者进行随访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同以往临床治疗方法相比较.结果:19例中有12例维持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术并肌瘤挖除术,4例足月妊娠发动宫缩后经阴分娩,3例于接近足月时发动宫缩,剖宫产2例,经阴分娩1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100%).结论:与以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先兆早产(流产)抑制宫缩保胎治疗相比较,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效果明显,仅需3~7天即可从根本上控制先兆早产(流产),使健康存活儿出生率明显增高,达到100%健康存活率.同时没有应用硫酸镁,减少了孕妇因长时间输液导致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学功;刘艳妮;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异常或TCT异常者行HPV16,18DNA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的患者共105例,行LEEP术后送病检.术后3个月检查宫颈恢复情况,6个月复测HPV16,18及TCT,对于宫颈CINⅡ~Ⅲ建议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并发症少,术后6月复查,87.10%的CIN Ⅱ~Ⅲ转为慢性宫颈炎,术后CIN转归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前术后HPV16,18感染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后CIN的复发与术前是否有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后复发的CIN中,HPV16,18持续感染明显多于HPV16,18转阴的病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在清除HPV16,18中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LEEP术后CIN复发与术前HPV16,18的感染关系不大,HPV16,18的持续感染才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加强随访.
作者:弋文娟;李立;杨岚;徐又先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几年,由于银川市中小学受学校交费“一费制”影响,对学生每年一度的健康体检无法落实,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身体健康令人堪忧,这种情况已引起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者:王宝珍;孙永静;席文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试验在农村地区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新疆和田县30~ 59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 VIA),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妇女进行基本信息调查.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对比第1年,第2年的筛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案的效果.结果:2007~2009年总筛查人数5 565人,2007~2008年和田县巴格期镇筛查3565人,2008~2009年和田县洛浦镇筛查2 000人.巴格期镇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为0.16%,CIN Ⅱ 0.14%,CIN Ⅲ 0.53%,宫颈癌0.22%;第二轮筛查(复查)CIN Ⅰ检出率为0.20%,CIN Ⅱ 0.17%,CIN Ⅲ0.13%,宫颈癌检出率为0.洛浦县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0.6%,CIN Ⅱ 0.15%,CIN Ⅲ 0.4%,宫颈癌0.45%;第二轮筛查CINⅠ0.33%,CIN Ⅱ 0.11%,CIN Ⅲ 0.16%,宫颈癌检出率为0,筛查CIN Ⅱ以上总阳性率1.24%.不同县两轮筛查中均第一年发现癌症,第二年没有,第一轮筛查CIN Ⅱ以上的比率分别为82.00%(巴格期镇)和81.40%(洛浦县).在查出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平均年龄分别CIN Ⅰ 42岁,CINⅡ43岁,CIN Ⅲ 45岁,宫颈癌45岁.结论:VIA/VILI方法短时间内易掌握、费用低、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不依赖于仪器设备,在和田宫颈癌筛查中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发现的阳性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在降低宫颈癌死亡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苏莱娅·胡赛音;米热古丽·阿克木江;玛依努尔·尼亚孜;阿也提;王琳;昆多孜;马春华;祖母来提·加依娜;陈红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妊娠中胎盘的形成为独特.胎盘组织所分泌的与血管新生和滋养叶细胞功能相关的生长因子在胎盘形成和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丰富表达于胎盘,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成员之一,由Maglione等在1991年先从人类胎盘组织cDNA库中检出,研究发现PIGF在正常妊娠胎盘的形成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魏菲;李慕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绝经早期妇女小剂量激素补充治疗(HT)对乳腺的作用.方法:按自愿、随机的原则将206例绝经早期妇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治疗1年,每3个月随访复诊1次,记录患者乳腺疼痛、坠胀、溢液等情况,观察乳腺改变.结果:6个月内治疗组乳腺疼痛、坠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6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溢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乳腺小叶增生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观察1年两组均未发生乳腺癌.结论:小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乳腺作用较明显,乳腺小叶增生症发生率增高,应加强对乳腺的监测,定期进行复查.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长方案超排卵中卵泡发育不均匀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超排卵中出现优势卵泡的251例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穿刺优势卵泡组)103例,B组(加大GnRH -a剂量组)92例,C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三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A组获卵数和成熟卵数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成熟卵比率、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妊娠率、活产率和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B组相比,优势卵泡与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大,Gn天数长,GnRH -a用量小,但临床结局相似.结论:处理卵泡发育不均匀,优势卵泡穿刺和加大GnRH -a剂量治疗均有效,当主导卵泡和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相对较小时,采用加大GnRH -a剂量较合理;而差异较大时,采用优势卵泡穿刺术更佳.
作者:李豫峰;方春霞;章汉旺;朱桂金;靳镭;艾继辉;赖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