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云;刘惠龙
目的:了解天津市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检出率,了解DDH发病相关因素,以便在母孕期和婴儿期开展早期预防,以降低整体人群DDH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对天津市10 262名6个月内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DDH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声筛查DDH检出率为0.8%,其中女婴DDH检出率显著高于男婴;臀位产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母孕期羊水少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的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生后双下肢包裹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双下肢未包裹组婴儿.结论:婴儿性别、臀位产、母婴期羊水少、出后双下肢包裹的婴儿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汤喆滢;王雯雯;潘蕾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对有OHSS病史患者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治疗中FSH起始剂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一个低剂量递增方案周期,用以确定患者有效的FSH反应剂量,第二个治疗周期改用递减方案,并把第一周期确定的有效反应剂量增加37.5IU作为起始剂量.结果:患者1在第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中顺利排卵;患者2在第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中因有多个优势卵泡发育而放弃该周期,但确定了其对FSH的反应剂量为187.5 IU,后以225 IU作为起始剂量,在第二个递减周期中顺利排卵.结论:有OHSS病史的患者卵巢反应特别敏感,采用低剂量递减方案之前,可以用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确定其FSH起始剂量.超声监测数据在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李惠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全血中微量元素Cu、Fe、Zn、Ca在妊娠各期的含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728例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液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妊娠妇女主要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其缺乏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铁、锌、钙的缺乏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孕妇血中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锌.
作者:厉君;刘根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宁夏固原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50例带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带器妊娠发生率为1.43%;带器妊娠的原因:年龄小、有孕产史、哺乳期或人流时置环、置环的年限、多次置环、惰性IUD、随访少、剖宫产史等.结论:带器妊娠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带器妇女充分了解所用IUD性能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计生手术许可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随访程序,加强重点人群,关键时期的监控管理等可减少带器妊娠的发生.
作者:余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比较8岁以下患儿视感知学习疗法(perceptual learning)与传统疗法治疗顺、逆规散光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52例(504眼)8岁以下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分别行视感知学习(154例,308眼)和传统疗法(98例,196眼)治疗,2年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岁以下的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视感知学习疗法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疗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岁以下的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者在视感知学习疗法中的总有效率高于其在传统疗法的总有效率.
作者:孔旻;刘伟民;林泉;赵武校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引产或产后证实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51例.所有孕妇产前经1~2次常规超声检查,均随访至正常分娩或引产前1周;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从4CV、AR-SAV、VOTV、3VV及3VVT等切面观察胎儿心脏情况.结果:①51例中,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10例,法洛氏四联症7例,心内膜垫缺损5例,单心房、单心室4例,右心室发育不良4例,左心室发育不良3例,大动脉转位2例,三尖瓣下移2例,心脏肿瘤1例.超声共检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0.19%.②4CV+ VOTV、4CV+ 3VV及4CV +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4CV切面(P<0.05).4CV +3VV及4CV +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切面(P<0.05).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合理的切面可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蒋田;周如海;袁瑞;吴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激素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激素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对6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效4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后,E2水平为(9.8±1.7) p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SH、LH、TC、TG治疗后水平分为(42.1±10.7)U/L,(26.3±13.5) U/L,(4.8±0.9)mmol/L,(1.3±0.3)mmol/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激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调解妇女内分泌水平,保护血管,防止骨钙流失,预防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与微量元素水平关系,更好地进行儿童营养指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健康体检的120例儿童进行饮食行为习惯调查及血微量元素钙、镁、铁、锌、硒检测并进行t检验.结果:饮食行为习惯较好的儿童66例(55.0%),饮食行为习惯较差54例(45.0%);饮食行为习惯好组儿童血锌与血硒明显高于饮食行为习惯差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与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饮食行为习惯差的儿童可导致血锌、血铁和血硒缺乏,改善饮食行为习惯有助于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
作者:黄璀玥;肖满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思密达及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郦江英;陈丹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肾炎、眼-耳—肾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常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1].以往认为A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本病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的发展,儿童A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据文献报道AS的发病率约为1.7% ~2.5%[2,3].
作者:庞晓丽;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应用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方法.方法:在产后康复检查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产妇10例,采用法国PHENZ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1疗程5~8周,每次30 min,每4天1次.结果:9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全部康复,尿失禁症状消失;1例患者经2个疗程康复.结论: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无痛苦的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好方法.
作者:陈先玲;刘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1998年8月~2006年4月223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 mg,共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激素变化,诱导进入绝经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结果:B超检查提示,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诊刮子宫内膜病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殖激素:治疗前后E2、FSH、LH、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60例停药后平均37天月经恢复,163例停药后直接绝经;198例治疗后1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25例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使用可发挥其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
作者:兰丽坤;赵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光中心接受“视知觉学习”治疗且达到基本治愈标准的4~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69例(127眼),所有病例均随访4年以上.患者按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分3组后,逐年采集各组患者每年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Fisher's精确概率法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经视知觉学习治疗达基本治愈标准后,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随访各时间点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作者:李志超;赵武校;王英;刘伟民;肖信;钟德东;甘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桂西壮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细胞DNA定量分析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CT、HR-HPV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64.2%、58.5%和94.3%.TCT与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单独TCT或单独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与TCT联合DNA定量分析的检出率比较,与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的TCT联合HR-HPV检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宫颈病变筛查的佳方案.
作者:刘洁;平静;王春芳;常正义;王俊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的动态变化,探讨其死亡率、死亡原因.方法:分别对唐山市2000~2004年、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的主要疾病排序发生变化;分娩于县、乡级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数增多,死亡于县市级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数增多,不可避免死亡增多、可避免死亡减少.结论:密切关注影响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完善干预措施,制定不同的保健管理重点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龚华虹;韩淑芬;蒋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宫颈癌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72例宫颈原位癌以及浸润癌组织中CAR表达水平,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预测CAR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普遍存在CAR表达下调(P<0.001),CAR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R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病理类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宫颈腺癌组织中CAR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结论:在绝大多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CAR表达下调;CAR表达变化与宫颈癌灶的组织类型相关,可以作为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良生;王鸿雁;王蓓蓓;李飞;何泓;陈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情况.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48例产后妇女取阴道分泌物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甘酶及白细胞脂酶联合测定.结果:348例中测定出现≥1项异常者占51.4% (179/348),阴道分娩测定异常占52.1% (98/188),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0.6% (81/160),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测定异常占49.6% (57/115),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3.3% (24/4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与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浓度减低在产后为常见39.1%(136/348),其次是白细胞脂酶活性阳性31.3% (109/348),较少的是唾液酸甘酶活性阳性7.5% (26/348).结论: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有助于了解阴道微生态情况,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为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琴;钱璐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对胎儿期、围产期先心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相关可疑危险因素,为先心病的病因学研究和制定一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2009年在44家产科医院分娩(或引产)的从怀孕开始到产后7天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418例为病例组,选择同医院出生的、受孕时间相差3个月内的、无出生缺陷的健康活产儿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OR=1.06,95% CI:1.01~1.17)、孕前体质指数(OR=1.01,95%CI:1.01 ~1.18)、饮茶情况(OR=1.78,95%CI:1.12~2.83)均是先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孕早期摄入肉类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OR =0.58,95%CI:0.38 ~0.88).结论: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先心病的危险因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鼓励适龄生育,孕期控制体重、孕早期注意营养等措施减少先心病发生率.
作者:赵光临;江虹;潘任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合理检查方法.方法:对1 637例孕妇50 g GCT和714例孕妇OGT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 g GCT 7.2mmol/L~组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仅为1.75%,OGTT 3 h阳性检出率仅为0.98%.结论:50gGCT以≥7.8 mmol/L为标准较合理,OGTT3 h检查可不必进行.
作者:顾明;杨瑞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听力损伤发生情况、病因及转归.方法:对2007年1月~ 2008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普通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患儿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日龄满1周后进行),对有听力损伤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6个月以上或BAEP正常.结果:4 121例住院患儿完成听力筛查4012例,筛查出听力损伤205例(5.12%).耳声反射的假阴性率为46.83% (96/205),假阳性率为14.92%(568/3 807).听力损伤的原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5例(26.83%)、缺氧缺血等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58例(28.29%)、宫内感染(CMV、梅毒等)26例(12.68%)、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10例(4.88%)、原因不明56例(27.32%).205例听力损伤患儿完成随访149例,6个月时仍异常30例(疾病构成为高胆红素血症15/46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或其他原因致脑损伤3/44例,宫内感染8/21例,其他4/38例,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患儿均未完成随访),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0,P=0.001).再经两两比较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宫内感染组间以及各种原因性脑损伤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两组给予合并再行x2检验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5,P=0.000).结论: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听力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普通新生儿;耳声反射因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较高,对住院患儿常规进行BAEP检查十分必要.高胆红素血症、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宫内感染是常见病因;随访结果说明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所致听力损伤康复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李贵南;李军;刘琴;周勇;杨慧;张慧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