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1998年8月~2006年4月223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 mg,共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激素变化,诱导进入绝经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结果:B超检查提示,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诊刮子宫内膜病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殖激素:治疗前后E2、FSH、LH、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60例停药后平均37天月经恢复,163例停药后直接绝经;198例治疗后1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25例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使用可发挥其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
作者:兰丽坤;赵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桂西壮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细胞DNA定量分析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CT、HR-HPV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64.2%、58.5%和94.3%.TCT与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单独TCT或单独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与TCT联合DNA定量分析的检出率比较,与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的TCT联合HR-HPV检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宫颈病变筛查的佳方案.
作者:刘洁;平静;王春芳;常正义;王俊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2月~ 2010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并诊断为原发性阴道癌的52例病历资料(汉族31例,维族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平均年龄52.6岁,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维吾尔族妇女以农民为主,职业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②18岁以前结婚12例(23.1%),均为维族,初婚年龄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生育次数3次及以上共28例(53.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出现症状超过3个月就诊者29例(55.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临床期别中汉族患者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8.4%,Ⅲ~Ⅳ期占52.6%,维族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2.9%,Ⅲ~Ⅳ期占57.1%,临床期别在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鳞癌45例(86.5%),其中汉族24例、维族21例,腺癌6例(11.5%)均为汉族,腺鳞癌1例亦为汉族,病理类型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7例(71.2%),汉族22例、维族15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中文化程度、生育次数、就诊时间、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在两个民族女性间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初婚年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马丽华;沙力哈·海米提;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情况.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48例产后妇女取阴道分泌物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甘酶及白细胞脂酶联合测定.结果:348例中测定出现≥1项异常者占51.4% (179/348),阴道分娩测定异常占52.1% (98/188),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0.6% (81/160),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测定异常占49.6% (57/115),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3.3% (24/4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与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浓度减低在产后为常见39.1%(136/348),其次是白细胞脂酶活性阳性31.3% (109/348),较少的是唾液酸甘酶活性阳性7.5% (26/348).结论: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有助于了解阴道微生态情况,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为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琴;钱璐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的动态变化,探讨其死亡率、死亡原因.方法:分别对唐山市2000~2004年、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的主要疾病排序发生变化;分娩于县、乡级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数增多,死亡于县市级医疗机构的孕产妇数增多,不可避免死亡增多、可避免死亡减少.结论:密切关注影响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完善干预措施,制定不同的保健管理重点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龚华虹;韩淑芬;蒋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香莪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香莪胶囊组31例,采用口服香莪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每天6 g;达那唑组32例,每次口服达那唑200 mg,每日3次,共600 mg,两组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NRs)、外周血及经血中雌二醇(E2)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含量,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NRS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香莪胶囊组31例,临床痊愈12例(38.71%),显效8例(25.81%),有效6例(19.35%),无效5例(16.12%),有效率83.87%;达那唑组32例,临床痊愈11例(34.37%),显效8例(25.00%),有效7例(21.88%),无效6例(18.75%),总有效率81.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经血中E2和IL -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和经血中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而经血中E2水平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经血中E2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莪胶囊组血清和经血中IL -8水平明显降低,而达那唑组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香莪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及经血中IL -8水平有关.
作者:赵苏萍;韦艳萍;李远珺;潘晓菊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良孕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 969例育龄妇女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CT)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0.51%.继发不孕者阳性率为16.78%,显著高于普通孕妇的9.45% (P<0.01).CT阳性孕妇异常妊娠结局率为27.63%,显著高于阴性孕妇的10.15% (P<0.01).结论:育龄妇女CT感染是造成继发不孕、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流产、早产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郭彩琴;陈道桢;许飞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明州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病前期患者80例,依据空腹血清白蛋白结果分为非低蛋白血症组13例、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6例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组41例.记录各组终止妊娠方式、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情况以及孕妇的各项并发症.结果:①随着低蛋白血症程度加重,孕妇终止妊娠时间缩短,剖宫产和治疗性引产病例及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着低蛋白血症程度加重,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易导致孕妇及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常规临床观察指标.
作者:李鑫;孙洁;郭鑫慧;王琴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全血中微量元素Cu、Fe、Zn、Ca在妊娠各期的含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728例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液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妊娠妇女主要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其缺乏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铁、锌、钙的缺乏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孕妇血中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锌.
作者:厉君;刘根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方法:选取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手术史的110位孕妇,对她们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按照孕妇的意愿有62例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有48例孕妇选择经阴道分娩.从住院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指标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对产妇影响:①出血量方面:选择剖宫产者出血量为(290.69±5.63) ml,而经阴道分娩者为(162.40±8.30) ml,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住院时间:选择剖宫产孕妇的住院时间为(7.32±1.04)天,而经阴道分娩者为(3.14±0.89)天,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产褥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感染8例,占12.9% (8/62),而经阴道分娩感染1例,占2.08% (1/48),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婴儿影响:①新生儿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新生儿感染3例,占4.84%,而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感染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孕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占3.23%,而经阴道分娩发生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具有剖宫产手术史的孕妇在选择妊娠方式时,可以考虑采用经阴道分娩.
作者:孟凡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术后6h给予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对照组给予一般流质饮食,忌蛋、牛奶等产气食物,肛门排气改为产妇餐.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始动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PRL)及术后腹胀、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始动率、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罗琳雪;韦桂源;黄凤形;林梅;方文珠;梁少英;陈丽芬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检出率,了解DDH发病相关因素,以便在母孕期和婴儿期开展早期预防,以降低整体人群DDH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对天津市10 262名6个月内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DDH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声筛查DDH检出率为0.8%,其中女婴DDH检出率显著高于男婴;臀位产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母孕期羊水少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的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生后双下肢包裹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双下肢未包裹组婴儿.结论:婴儿性别、臀位产、母婴期羊水少、出后双下肢包裹的婴儿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汤喆滢;王雯雯;潘蕾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听力损伤发生情况、病因及转归.方法:对2007年1月~ 2008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普通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患儿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日龄满1周后进行),对有听力损伤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6个月以上或BAEP正常.结果:4 121例住院患儿完成听力筛查4012例,筛查出听力损伤205例(5.12%).耳声反射的假阴性率为46.83% (96/205),假阳性率为14.92%(568/3 807).听力损伤的原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5例(26.83%)、缺氧缺血等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58例(28.29%)、宫内感染(CMV、梅毒等)26例(12.68%)、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10例(4.88%)、原因不明56例(27.32%).205例听力损伤患儿完成随访149例,6个月时仍异常30例(疾病构成为高胆红素血症15/46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或其他原因致脑损伤3/44例,宫内感染8/21例,其他4/38例,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患儿均未完成随访),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0,P=0.001).再经两两比较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宫内感染组间以及各种原因性脑损伤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两组给予合并再行x2检验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5,P=0.000).结论: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听力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普通新生儿;耳声反射因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较高,对住院患儿常规进行BAEP检查十分必要.高胆红素血症、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宫内感染是常见病因;随访结果说明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所致听力损伤康复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李贵南;李军;刘琴;周勇;杨慧;张慧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对胎儿期、围产期先心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相关可疑危险因素,为先心病的病因学研究和制定一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2009年在44家产科医院分娩(或引产)的从怀孕开始到产后7天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418例为病例组,选择同医院出生的、受孕时间相差3个月内的、无出生缺陷的健康活产儿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OR=1.06,95% CI:1.01~1.17)、孕前体质指数(OR=1.01,95%CI:1.01 ~1.18)、饮茶情况(OR=1.78,95%CI:1.12~2.83)均是先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孕早期摄入肉类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OR =0.58,95%CI:0.38 ~0.88).结论: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先心病的危险因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鼓励适龄生育,孕期控制体重、孕早期注意营养等措施减少先心病发生率.
作者:赵光临;江虹;潘任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汉区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江汉区2个社区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测量体重和身高,并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20例婴幼儿,其中男373例(51.81%),女347例(48.19%);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72.50%,4~6个月食物转换率为84.17%; 1~3月龄,4~6月龄,12~15月龄和21~30月龄组婴幼儿年龄别身长低于2005年中国九市儿调标准,24月以下婴幼儿年龄别体重高于中国九市儿调标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龄、性别、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主要看护人和营养补充剂添加情况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相关;4个月内母乳喂养婴儿较非母乳喂养婴儿体重轻.结论:武汉市江汉区婴幼儿体重发育水平较好而身长发育相对不足.体格发育受出生情况、喂养状况和家庭经济文化水平影响,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婴幼儿体格协调发育.
作者:蒋蔚蔚;熊超;张清凯;张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光中心接受“视知觉学习”治疗且达到基本治愈标准的4~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69例(127眼),所有病例均随访4年以上.患者按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分3组后,逐年采集各组患者每年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Fisher's精确概率法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经视知觉学习治疗达基本治愈标准后,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随访各时间点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作者:李志超;赵武校;王英;刘伟民;肖信;钟德东;甘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索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时间段增长趋势及性别差异规律.方法:根据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调查数据和刘惠龙等2005年深圳市不同胎龄初生儿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在孕28 ~ 30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新生儿坐高孕周均值,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减少0.2 cm;在孕31~44周胎龄段,深圳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高于1986年中国15城市,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增加0.5 cm,t检验,P<0.01、P<0.05占大多数.2005年深圳市不同性别不同胎龄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比较:在17个孕周分组中,除孕30、32、33、43周男低于女、孕31周男女均值相同外,其余的12个孕周都是男高于女,平均每个孕周男比女增加0.5 cm,经t检验,P<0.01、P<0.05占多数.结论:在孕31 ~44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市不同胎龄初生儿(男+女)坐高孕周均值比1986年中国15城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有显著的提高.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的时间段(1986 ~ 2005年)增长趋势规律.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规律.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吴江地区胎儿宫内汞暴露的现状以及影响脐带血汞值的各种高危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法对入院产妇进行健康因素问卷调查,所分娩的新生儿(除多胎、出生缺陷外)做脐带血汞测定.结果:2496例新生儿脐血汞均值为(2.02±1.97) μg/kg,其中男婴(1 287例)为(2.01±1.99) μg/kg,女婴(1 209例)为(2.04±1.94) μg/kg,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月、10~12月分娩新生儿的脐带血汞均值明显高于1~3月、7~9月(P<0.0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居住环境、工种、较多食用海鱼或河鱼、镶牙、生活燃煤、化妆品使用、丈夫抽烟等与脐血汞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除治理工业排放污染、加强涉汞工种劳动保护外,孕期避免生活中各种汞接触高危因素同样重要.
作者:吕弘道;高红;陈梅竹;苏海兰;顾莲萍;郭俊良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的变化及肾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对649例确诊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和30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血清Cys -c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清Cys -C阳性共328例,阳性率为50.5%;对照组仅有2例Cys -C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Cys -C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异常程度与腹泻程度无关,与患儿性别无关;血清Cys-C异常发生率与患几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易发生Cys -C异常.结论: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伴有肠道外感染,可引起血清Cys -C升高,造成肾脏损害.
作者:王晓梅;余小红;艾洪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伴院内感染早产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是否伴有院内感染将130例早产儿分为无院内感染的对照组105例和伴院内感染组25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3、5、7、9天采集早产儿足跟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RP水平动态变化.结果:伴院内感染组早产儿不同感染原因其血清CRP水平峰值相异,以皮肤感染低,败血症高,表现为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对照组早产儿血清CRP水平在监测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伴院内感染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升高达峰值,治疗后从出生后第5天逐渐下降,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9天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对伴院内感染早产儿的临床防治具有较好的价值.
作者:温碧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比较8岁以下患儿视感知学习疗法(perceptual learning)与传统疗法治疗顺、逆规散光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52例(504眼)8岁以下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分别行视感知学习(154例,308眼)和传统疗法(98例,196眼)治疗,2年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岁以下的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儿视感知学习疗法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传统疗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岁以下的顺、逆规散光性弱视患者在视感知学习疗法中的总有效率高于其在传统疗法的总有效率.
作者:孔旻;刘伟民;林泉;赵武校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思密达及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郦江英;陈丹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评价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2例中度子宫脱垂患者实行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30个月,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微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特别适合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作者:金海红;孟津;姜丽;张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引产或产后证实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胎儿51例.所有孕妇产前经1~2次常规超声检查,均随访至正常分娩或引产前1周;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从4CV、AR-SAV、VOTV、3VV及3VVT等切面观察胎儿心脏情况.结果:①51例中,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10例,法洛氏四联症7例,心内膜垫缺损5例,单心房、单心室4例,右心室发育不良4例,左心室发育不良3例,大动脉转位2例,三尖瓣下移2例,心脏肿瘤1例.超声共检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0.19%.②4CV+ VOTV、4CV+ 3VV及4CV +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4CV切面(P<0.05).4CV +3VV及4CV +3VVT切面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切面(P<0.05).结论:产前彩超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合理的切面可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蒋田;周如海;袁瑞;吴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行股动脉穿刺,通过DSA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性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并行髂内动脉造影,确认栓塞成功.结果:手术时间为30~50 min,栓塞后即刻止血29例,第2次栓塞止血2例,1例羊水栓塞合并DIC而行子宫切除术.所有病例均出现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是一种迅速、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止血方法,而且可以保留生育能力.
作者:李雪年;黄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双管硬膜外阻滞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双管组)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单管组),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 Apgar评分、神经行为评分、出生后4天的体重及产妇β-内啡肽含量变化.结果:①新生儿Apgar评分:双管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单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CS评分:双管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评分及NACS总分明显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体重变化:两组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即刻、出生后1、2、3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均发生了明显的生理性脱水,出生后1、2、3天的体重低于出生即刻(P<0.05);出生后1、2、3天体重减轻量双管组少于单管组,出生后1天的体重减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β-内啡肽:两组术前24 hβ-内啡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双管组β-内啡肽含量明显高于单管组(P<0.01).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适应能力无影响,该方法用于临床无痛分娩安全可靠.
作者:罗正勇;李溥;何锴;涂兵;何明波;张永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不同的创面止血方法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2008年8月~2009年8月因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初次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创面止血方法,缝合组25例,电凝组25例.术前、术后第2次月经及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第2~3天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bFSH)、黄体生成素(bLH)、雌二醇(bE2)及阴道B超检测窦状卵泡数(Fo)、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和卵巢储备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缝合组手术后两个时段的bFSH、Fo、L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凝组术前与术后两个时段的bE2、bFSH、Fo、PSV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电凝组与缝合组比较,术后第2次月经Fo、PSV和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E2、F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E2水平升高,而Fo水平下降.结论: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可能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采用电凝的方法处理卵巢创面出血者,较采用单纯缝合的方法处理创面出血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故医生应该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尽量保护卵巢的储备功能.
作者:简萍;李斌;张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应用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方法.方法:在产后康复检查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产妇10例,采用法国PHENZ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1疗程5~8周,每次30 min,每4天1次.结果:9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全部康复,尿失禁症状消失;1例患者经2个疗程康复.结论: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无痛苦的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好方法.
作者:陈先玲;刘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调查甘肃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5年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0 ~49岁、有性生活史的农村女性人群进行HPV感染状况调查、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所有女性按年龄分层入组,进行问卷调查、宫颈脱落细胞采集、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结果:2052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7.89%(168/2 052),其中,宫颈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5.49%(108/1 968),CIN I妇女HPV感染率为47.06% (16/34),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78.13% (25/32).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加,HPV感染率明显上升(x2=17.996,P<0.001).HPV感染与丈夫婚外性行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武都区30~49岁妇女中HPV感染率为7.89%;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增加;影响HPV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丈夫婚外性行为、妇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作者:王晓辉;刘玉琴;白亚娜;张庆明;赵方辉;胡尚英;乔友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为相关部门采取防治儿童忽视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调查广东省广州从化市4所幼儿园3~6岁的536名儿童家长或照顾该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48.32%,总忽视度为45.51,儿童忽视现况严重.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8.45%和48.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总忽视度分别为45.58和45.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儿童的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岁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大,6岁组相对各层面忽视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大,忽视率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岁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大,6岁组的小,随着年龄增大,忽视度逐渐减小.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身体忽视率、身体和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冼少龙;王宏;符勤怀;侯丹红;章沛;蔡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孕期调查表、焦虑抑郁评定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产后调查表分别于孕28~36周和产后4~6周对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郁发生率为28.20%,其中顺产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6.11% (82/314),剖宫产及手术助产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31.19%(68/2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89,P>0.05).这表明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无相关性.单因素析结果表明,母婴阻断失败、母乳喂养中断、妊娠期焦虑、妊娠期抑郁、相关知识缺乏、经济收入低等6项为危险因素,家关系融洽、母婴阻断依从性良好2项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婴阻断失败、母乳喂养中断、妊娠期抑郁等3项危险因素,家庭关系融洽、母婴阻断依从性良好2项为保护因素.结论: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母婴阻断果及围产期心理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沙莉;夏春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与微量元素水平关系,更好地进行儿童营养指导.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健康体检的120例儿童进行饮食行为习惯调查及血微量元素钙、镁、铁、锌、硒检测并进行t检验.结果:饮食行为习惯较好的儿童66例(55.0%),饮食行为习惯较差54例(45.0%);饮食行为习惯好组儿童血锌与血硒明显高于饮食行为习惯差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与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饮食行为习惯差的儿童可导致血锌、血铁和血硒缺乏,改善饮食行为习惯有助于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
作者:黄璀玥;肖满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CC)与CC联合小剂量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PCOS不孕患者共86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C方案(A组)24例42个周期,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B组)26例4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其流产率、卵巢无反应周期及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几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较单独使用CC方案治疗PCOS不孕患者是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对有OHSS病史患者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治疗中FSH起始剂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一个低剂量递增方案周期,用以确定患者有效的FSH反应剂量,第二个治疗周期改用递减方案,并把第一周期确定的有效反应剂量增加37.5IU作为起始剂量.结果:患者1在第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中顺利排卵;患者2在第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中因有多个优势卵泡发育而放弃该周期,但确定了其对FSH的反应剂量为187.5 IU,后以225 IU作为起始剂量,在第二个递减周期中顺利排卵.结论:有OHSS病史的患者卵巢反应特别敏感,采用低剂量递减方案之前,可以用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确定其FSH起始剂量.超声监测数据在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李惠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对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永康市妇幼保健院385例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85)和对照组(n =200),实验组术后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短效避孕药治疗,对照组行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减少等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分别为7例、4例、0例,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为5.94%(11/185),而对照组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分别为24例、8例、2例,发生率为17.00% (34/2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可以很好地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IFGR)患者胎盘组织中HIF -1α及caspase -3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7月~2011年3月剖宫产分娩的IFGR孕妇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HIF-1α、caspase -3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均有HIF -1α、caspase -3蛋白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②HIF -1α、caspase -3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上的表达,实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胎盘组织中HIF-1α、caspase -3表达增加可能是IFG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②本结果为临床上应用干预手段预防或治疗IFGR提供依据.
作者:崔世红;刘萍萍;张婷;程国梅;管秀娟;贾国战;韩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体外模拟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方法,研究不同压力CO2环境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模拟CO2气腹压力12 mmHg、16 mmHg处理4h,以培养子常规条件下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对照,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细胞基质黏附试验检测细胞基质黏附能力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E-钙黏素(E- 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 -9)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2气腹处理组生长曲线上移(P<0.05)、随压力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气腹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基质黏附能力增强(P<0.05)、E-钙黏素表达减少(P<0.05)、MMP -9表达增加(P<0.05).但不同压力条件下E-钙黏素和MMP-9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基质黏附能力无明显增加.结论:CO2气腹环境增加了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E-钙黏素的表达降低,MMP -9的表达增加有关,不同压力的CO2气腹对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丰玲;王英红;陈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宫颈癌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72例宫颈原位癌以及浸润癌组织中CAR表达水平,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预测CAR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普遍存在CAR表达下调(P<0.001),CAR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R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病理类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宫颈腺癌组织中CAR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结论:在绝大多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CAR表达下调;CAR表达变化与宫颈癌灶的组织类型相关,可以作为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良生;王鸿雁;王蓓蓓;李飞;何泓;陈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没有达到与胎龄相适应的大小,主要表现为胎儿体重比相同孕周的正常胎儿低,妊娠37周后的胎儿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IUGR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10%,平均发生率约为6.4%,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为了提高治疗IUGR的疗效,观察白花丹参对IUGR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现把白花丹参加工、提取,制成胶囊,对白花丹参治疗IUGR的疗效及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延平;郭晓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的产前监护价值及新生儿的结局.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月~2010年2月于该院终止妊娠后被确诊有脐带异常的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产前胎儿监护、脐动脉血S/D值检测结果及产后新生儿Apgar 评分等情况.选取同期200例终止妊娠后未发现有脐带异常的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间孕妇年龄、孕周大小均有可比性(P>0.05).结果:脐带异常者中,胎心监护≤7分者占33.5%,见到减速者27.5%,脐动脉S/D>3者11.5%,羊水混浊者30.0%,新生儿Apgar≤7分者7%胎儿生长受限(FGR) 9.5%,围产儿死亡占0.5%.对照组胎心监护≤7分者15.0%,见到减速者13.0%,脐动脉S/D >3者3.0%,羊水混浊者11.0%,新生儿Apgar≤7分者4.0%,FGR 5.0%.两组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异常可导致脐动脉血S/D值和胎心监护异常,对新生儿Apgar评分有一定影响.
作者:陈亚宁;陶志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宁夏固原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50例带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带器妊娠发生率为1.43%;带器妊娠的原因:年龄小、有孕产史、哺乳期或人流时置环、置环的年限、多次置环、惰性IUD、随访少、剖宫产史等.结论:带器妊娠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带器妇女充分了解所用IUD性能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计生手术许可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随访程序,加强重点人群,关键时期的监控管理等可减少带器妊娠的发生.
作者:余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合理检查方法.方法:对1 637例孕妇50 g GCT和714例孕妇OGT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 g GCT 7.2mmol/L~组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仅为1.75%,OGTT 3 h阳性检出率仅为0.98%.结论:50gGCT以≥7.8 mmol/L为标准较合理,OGTT3 h检查可不必进行.
作者:顾明;杨瑞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胎儿宫内感染指孕妇受到病原体感染后的胎儿感染,往往由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主要有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人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肝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细小病毒B19、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主要感染途径有孕妇的生殖道上行感染引起羊膜炎、脐带炎、胎盘炎、胎儿感染;或通过血行经脐血进入绒毛间隙,在胎盘潜隐复制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死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新生儿脑损伤、败血症等不良结局.本文对各种微生物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妊娠结局研究现状作综合分析.
作者:苏花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肾炎、眼-耳—肾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常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1].以往认为A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本病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的发展,儿童A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据文献报道AS的发病率约为1.7% ~2.5%[2,3].
作者:庞晓丽;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 -蛋白质复合结构,负责维持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端粒酶主要由hTERC、hTERT和dyskerin构成,能够合成端粒并维持端粒的长度.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影响干细胞的老化和肿瘤的形成,端粒的缩短和端粒酶的再激活在于细胞、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功能上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就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功能、调控及其与干细胞的功能加以综述.
作者:杨霞;周颖;卫莹;凌斌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胎儿组织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总发生率及异常种类和各种异常的发生率.方法:采用18号、X和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13、16、21、22号染色体单一序列探针,对100例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胎儿组织进行FISH检测.结果:55%的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是由胎儿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染色体异常的前3位为16-三体综合征、22-三体综合征和三倍体,分别占染色体异常总发生数的34.88%、16.28%和11.63%.结论:自然流产或死胎死产多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应用FISH技术检测流产胚胎,可以快速、准确发现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下一胎妊娠进行遗传咨询提供资料.
作者:崔洪艳;陈叙;岳天孚 刊期: 2011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激素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激素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对6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效4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后,E2水平为(9.8±1.7) p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SH、LH、TC、TG治疗后水平分为(42.1±10.7)U/L,(26.3±13.5) U/L,(4.8±0.9)mmol/L,(1.3±0.3)mmol/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激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调解妇女内分泌水平,保护血管,防止骨钙流失,预防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