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花丹参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子宫胎盘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陈延平;郭晓华

关键词:白花丹参,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子宫内, 胎盘, 血流, IUGR, 治疗效果, 胎儿出生体重, 发生率, 治疗措施, 生长发育, 临床观察, 丹参治疗, 相适应, 无理想, 体重比, 并发症, 孕周, 限制, 提取
摘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没有达到与胎龄相适应的大小,主要表现为胎儿体重比相同孕周的正常胎儿低,妊娠37周后的胎儿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IUGR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10%,平均发生率约为6.4%,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为了提高治疗IUGR的疗效,观察白花丹参对IUGR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现把白花丹参加工、提取,制成胶囊,对白花丹参治疗IUGR的疗效及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桂西壮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桂西壮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细胞DNA定量分析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CT、HR-HPV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64.2%、58.5%和94.3%.TCT与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单独TCT或单独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与TCT联合DNA定量分析的检出率比较,与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的TCT联合HR-HPV检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宫颈病变筛查的佳方案.

    作者:刘洁;平静;王春芳;常正义;王俊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克罗米酚与克罗米酚联合小剂量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结果比较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CC)与CC联合小剂量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PCOS不孕患者共86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C方案(A组)24例42个周期,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B组)26例4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其流产率、卵巢无反应周期及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几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较单独使用CC方案治疗PCOS不孕患者是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白花丹参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子宫胎盘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没有达到与胎龄相适应的大小,主要表现为胎儿体重比相同孕周的正常胎儿低,妊娠37周后的胎儿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IUGR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10%,平均发生率约为6.4%,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为了提高治疗IUGR的疗效,观察白花丹参对IUGR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现把白花丹参加工、提取,制成胶囊,对白花丹参治疗IUGR的疗效及对子宫胎盘血流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延平;郭晓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天津市10262名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天津市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检出率,了解DDH发病相关因素,以便在母孕期和婴儿期开展早期预防,以降低整体人群DDH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对天津市10 262名6个月内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DDH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声筛查DDH检出率为0.8%,其中女婴DDH检出率显著高于男婴;臀位产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母孕期羊水少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的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生后双下肢包裹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双下肢未包裹组婴儿.结论:婴儿性别、臀位产、母婴期羊水少、出后双下肢包裹的婴儿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汤喆滢;王雯雯;潘蕾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Cystatin C的变化

    目的:探讨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的变化及肾脏损害的情况.方法:对649例确诊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和30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血清Cys -c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清Cys -C阳性共328例,阳性率为50.5%;对照组仅有2例Cys -C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Cys -C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异常程度与腹泻程度无关,与患儿性别无关;血清Cys-C异常发生率与患几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易发生Cys -C异常.结论: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可伴有肠道外感染,可引起血清Cys -C升高,造成肾脏损害.

    作者:王晓梅;余小红;艾洪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方法:选取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手术史的110位孕妇,对她们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按照孕妇的意愿有62例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有48例孕妇选择经阴道分娩.从住院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指标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对产妇影响:①出血量方面:选择剖宫产者出血量为(290.69±5.63) ml,而经阴道分娩者为(162.40±8.30) ml,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住院时间:选择剖宫产孕妇的住院时间为(7.32±1.04)天,而经阴道分娩者为(3.14±0.89)天,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产褥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感染8例,占12.9% (8/62),而经阴道分娩感染1例,占2.08% (1/48),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婴儿影响:①新生儿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新生儿感染3例,占4.84%,而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感染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孕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占3.23%,而经阴道分娩发生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具有剖宫产手术史的孕妇在选择妊娠方式时,可以考虑采用经阴道分娩.

    作者:孟凡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1986~2005年中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均值变化趋势

    目的:探索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时间段增长趋势及性别差异规律.方法:根据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调查数据和刘惠龙等2005年深圳市不同胎龄初生儿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在孕28 ~ 30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新生儿坐高孕周均值,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减少0.2 cm;在孕31~44周胎龄段,深圳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高于1986年中国15城市,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增加0.5 cm,t检验,P<0.01、P<0.05占大多数.2005年深圳市不同性别不同胎龄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比较:在17个孕周分组中,除孕30、32、33、43周男低于女、孕31周男女均值相同外,其余的12个孕周都是男高于女,平均每个孕周男比女增加0.5 cm,经t检验,P<0.01、P<0.05占多数.结论:在孕31 ~44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市不同胎龄初生儿(男+女)坐高孕周均值比1986年中国15城市初生儿坐高孕周均值有显著的提高.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的时间段(1986 ~ 2005年)增长趋势规律.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坐高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规律.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方法.方法:在产后康复检查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产妇10例,采用法国PHENZ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1疗程5~8周,每次30 min,每4天1次.结果:9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全部康复,尿失禁症状消失;1例患者经2个疗程康复.结论: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无痛苦的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好方法.

    作者:陈先玲;刘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双管硬膜外阻滞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管硬膜外阻滞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双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双管组)和单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单管组),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和5min Apgar评分、神经行为评分、出生后4天的体重及产妇β-内啡肽含量变化.结果:①新生儿Apgar评分:双管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单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ACS评分:双管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评分及NACS总分明显高于单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新生儿体重变化:两组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即刻、出生后1、2、3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均发生了明显的生理性脱水,出生后1、2、3天的体重低于出生即刻(P<0.05);出生后1、2、3天体重减轻量双管组少于单管组,出生后1天的体重减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β-内啡肽:两组术前24 hβ-内啡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双管组β-内啡肽含量明显高于单管组(P<0.01).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适应能力无影响,该方法用于临床无痛分娩安全可靠.

    作者:罗正勇;李溥;何锴;涂兵;何明波;张永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武汉市江汉区婴幼儿体格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汉区婴幼儿体格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武汉市江汉区2个社区婴幼儿为调查对象,测量体重和身高,并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20例婴幼儿,其中男373例(51.81%),女347例(48.19%);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72.50%,4~6个月食物转换率为84.17%; 1~3月龄,4~6月龄,12~15月龄和21~30月龄组婴幼儿年龄别身长低于2005年中国九市儿调标准,24月以下婴幼儿年龄别体重高于中国九市儿调标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龄、性别、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主要看护人和营养补充剂添加情况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相关;4个月内母乳喂养婴儿较非母乳喂养婴儿体重轻.结论:武汉市江汉区婴幼儿体重发育水平较好而身长发育相对不足.体格发育受出生情况、喂养状况和家庭经济文化水平影响,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婴幼儿体格协调发育.

    作者:蒋蔚蔚;熊超;张清凯;张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陇南市武都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甘肃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5年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0 ~49岁、有性生活史的农村女性人群进行HPV感染状况调查、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所有女性按年龄分层入组,进行问卷调查、宫颈脱落细胞采集、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结果:2052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7.89%(168/2 052),其中,宫颈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5.49%(108/1 968),CIN I妇女HPV感染率为47.06% (16/34),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78.13% (25/32).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加,HPV感染率明显上升(x2=17.996,P<0.001).HPV感染与丈夫婚外性行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武都区30~49岁妇女中HPV感染率为7.89%;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增加;影响HPV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丈夫婚外性行为、妇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作者:王晓辉;刘玉琴;白亚娜;张庆明;赵方辉;胡尚英;乔友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思密达及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郦江英;陈丹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2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2例中度子宫脱垂患者实行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30个月,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微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特别适合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作者:金海红;孟津;姜丽;张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视光中心接受“视知觉学习”治疗且达到基本治愈标准的4~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69例(127眼),所有病例均随访4年以上.患者按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分3组后,逐年采集各组患者每年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Fisher's精确概率法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经视知觉学习治疗达基本治愈标准后,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随访各时间点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作者:李志超;赵武校;王英;刘伟民;肖信;钟德东;甘露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米非司酮与子宫内膜癌预防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1998年8月~2006年4月223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 mg,共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激素变化,诱导进入绝经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结果:B超检查提示,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诊刮子宫内膜病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殖激素:治疗前后E2、FSH、LH、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60例停药后平均37天月经恢复,163例停药后直接绝经;198例治疗后1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25例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使用可发挥其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

    作者:兰丽坤;赵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Alport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肾炎、眼-耳—肾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常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1].以往认为A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本病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的发展,儿童A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据文献报道AS的发病率约为1.7% ~2.5%[2,3].

    作者:庞晓丽;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伴院内感染早产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伴院内感染早产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根据是否伴有院内感染将130例早产儿分为无院内感染的对照组105例和伴院内感染组25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3、5、7、9天采集早产儿足跟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清CRP水平动态变化.结果:伴院内感染组早产儿不同感染原因其血清CRP水平峰值相异,以皮肤感染低,败血症高,表现为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对照组早产儿血清CRP水平在监测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伴院内感染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升高达峰值,治疗后从出生后第5天逐渐下降,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9天接近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对伴院内感染早产儿的临床防治具有较好的价值.

    作者:温碧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行股动脉穿刺,通过DSA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性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并行髂内动脉造影,确认栓塞成功.结果:手术时间为30~50 min,栓塞后即刻止血29例,第2次栓塞止血2例,1例羊水栓塞合并DIC而行子宫切除术.所有病例均出现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是一种迅速、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止血方法,而且可以保留生育能力.

    作者:李雪年;黄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新生儿住院患儿听力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普通新生儿病房患儿听力损伤发生情况、病因及转归.方法:对2007年1月~ 2008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普通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患儿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日龄满1周后进行),对有听力损伤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6个月以上或BAEP正常.结果:4 121例住院患儿完成听力筛查4012例,筛查出听力损伤205例(5.12%).耳声反射的假阴性率为46.83% (96/205),假阳性率为14.92%(568/3 807).听力损伤的原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5例(26.83%)、缺氧缺血等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58例(28.29%)、宫内感染(CMV、梅毒等)26例(12.68%)、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10例(4.88%)、原因不明56例(27.32%).205例听力损伤患儿完成随访149例,6个月时仍异常30例(疾病构成为高胆红素血症15/46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或其他原因致脑损伤3/44例,宫内感染8/21例,其他4/38例,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患儿均未完成随访),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0,P=0.001).再经两两比较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宫内感染组间以及各种原因性脑损伤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两组给予合并再行x2检验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5,P=0.000).结论: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听力损伤发生率远高于普通新生儿;耳声反射因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较高,对住院患儿常规进行BAEP检查十分必要.高胆红素血症、各种原因所致脑损伤、宫内感染是常见病因;随访结果说明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所致听力损伤康复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李贵南;李军;刘琴;周勇;杨慧;张慧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调查与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孕期调查表、焦虑抑郁评定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产后调查表分别于孕28~36周和产后4~6周对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郁发生率为28.20%,其中顺产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6.11% (82/314),剖宫产及手术助产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31.19%(68/2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89,P>0.05).这表明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无相关性.单因素析结果表明,母婴阻断失败、母乳喂养中断、妊娠期焦虑、妊娠期抑郁、相关知识缺乏、经济收入低等6项为危险因素,家关系融洽、母婴阻断依从性良好2项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婴阻断失败、母乳喂养中断、妊娠期抑郁等3项危险因素,家庭关系融洽、母婴阻断依从性良好2项为保护因素.结论:慢性HBV感染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母婴阻断果及围产期心理社会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沙莉;夏春香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