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37例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结果分析

顾明;杨瑞兰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筛查,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合理检查方法.方法:对1 637例孕妇50 g GCT和714例孕妇OGT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 g GCT 7.2mmol/L~组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仅为1.75%,OGTT 3 h阳性检出率仅为0.98%.结论:50gGCT以≥7.8 mmol/L为标准较合理,OGTT3 h检查可不必进行.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宫内感染的不良结局和诊疗进展

    胎儿宫内感染指孕妇受到病原体感染后的胎儿感染,往往由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主要有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人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肝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细小病毒B19、衣原体、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主要感染途径有孕妇的生殖道上行感染引起羊膜炎、脐带炎、胎盘炎、胎儿感染;或通过血行经脐血进入绒毛间隙,在胎盘潜隐复制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死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新生儿脑损伤、败血症等不良结局.本文对各种微生物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妊娠结局研究现状作综合分析.

    作者:苏花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桂西壮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桂西壮族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细胞DNA定量分析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4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CT、HR-HPV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分别为64.2%、58.5%和94.3%.TCT与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单独TCT或单独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与TCT联合DNA定量分析的检出率比较,与DNA定量分析联合HR-HPV检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的TCT联合HR-HPV检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宫颈病变筛查的佳方案.

    作者:刘洁;平静;王春芳;常正义;王俊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3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行股动脉穿刺,通过DSA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性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血管,并行髂内动脉造影,确认栓塞成功.结果:手术时间为30~50 min,栓塞后即刻止血29例,第2次栓塞止血2例,1例羊水栓塞合并DIC而行子宫切除术.所有病例均出现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是一种迅速、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止血方法,而且可以保留生育能力.

    作者:李雪年;黄晶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吴江地区胎儿宫内汞暴露现状及高危因素

    目的:研究吴江地区胎儿宫内汞暴露的现状以及影响脐带血汞值的各种高危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法对入院产妇进行健康因素问卷调查,所分娩的新生儿(除多胎、出生缺陷外)做脐带血汞测定.结果:2496例新生儿脐血汞均值为(2.02±1.97) μg/kg,其中男婴(1 287例)为(2.01±1.99) μg/kg,女婴(1 209例)为(2.04±1.94) μg/kg,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月、10~12月分娩新生儿的脐带血汞均值明显高于1~3月、7~9月(P<0.0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居住环境、工种、较多食用海鱼或河鱼、镶牙、生活燃煤、化妆品使用、丈夫抽烟等与脐血汞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除治理工业排放污染、加强涉汞工种劳动保护外,孕期避免生活中各种汞接触高危因素同样重要.

    作者:吕弘道;高红;陈梅竹;苏海兰;顾莲萍;郭俊良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影响带器妊娠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带器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宁夏固原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50例带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带器妊娠发生率为1.43%;带器妊娠的原因:年龄小、有孕产史、哺乳期或人流时置环、置环的年限、多次置环、惰性IUD、随访少、剖宫产史等.结论:带器妊娠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带器妇女充分了解所用IUD性能及注意事项;严格执行计生手术许可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随访程序,加强重点人群,关键时期的监控管理等可减少带器妊娠的发生.

    作者:余小燕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应用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方法.方法:在产后康复检查中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产妇10例,采用法国PHENZ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治疗,1疗程5~8周,每次30 min,每4天1次.结果:9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全部康复,尿失禁症状消失;1例患者经2个疗程康复.结论: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无痛苦的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好方法.

    作者:陈先玲;刘桂芝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激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激素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激素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对6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效4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治疗后,E2水平为(9.8±1.7) pg/m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SH、LH、TC、TG治疗后水平分为(42.1±10.7)U/L,(26.3±13.5) U/L,(4.8±0.9)mmol/L,(1.3±0.3)mmol/L,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激素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调解妇女内分泌水平,保护血管,防止骨钙流失,预防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克罗米酚与克罗米酚联合小剂量尿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结果比较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CC)与CC联合小剂量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PCOS不孕患者共86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C方案(A组)24例42个周期,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B组)26例44个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其流产率、卵巢无反应周期及子宫内膜生长不良几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联合小剂量HMG方案较单独使用CC方案治疗PCOS不孕患者是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洁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调节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研究

    目的:研究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术后6h给予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对照组给予一般流质饮食,忌蛋、牛奶等产气食物,肛门排气改为产妇餐.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始动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PRL)及术后腹胀、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始动率、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定时服用猪蹄木瓜汤能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促进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罗琳雪;韦桂源;黄凤形;林梅;方文珠;梁少英;陈丽芬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Alport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肾炎、眼-耳—肾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常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1].以往认为A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本病病理诊断和基因诊断的发展,儿童A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据文献报道AS的发病率约为1.7% ~2.5%[2,3].

    作者:庞晓丽;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为相关部门采取防治儿童忽视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调查广东省广州从化市4所幼儿园3~6岁的536名儿童家长或照顾该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48.32%,总忽视度为45.51,儿童忽视现况严重.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8.45%和48.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总忽视度分别为45.58和45.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儿童的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岁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大,6岁组相对各层面忽视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大,忽视率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岁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大,6岁组的小,随着年龄增大,忽视度逐渐减小.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身体忽视率、身体和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冼少龙;王宏;符勤怀;侯丹红;章沛;蔡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天津市10262名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天津市6个月内婴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和超声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检出率,了解DDH发病相关因素,以便在母孕期和婴儿期开展早期预防,以降低整体人群DDH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对天津市10 262名6个月内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和DDH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声筛查DDH检出率为0.8%,其中女婴DDH检出率显著高于男婴;臀位产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母孕期羊水少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的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生后双下肢包裹组婴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为可疑和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双下肢未包裹组婴儿.结论:婴儿性别、臀位产、母婴期羊水少、出后双下肢包裹的婴儿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汤喆滢;王雯雯;潘蕾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深圳市胎儿、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胎儿期、围产期先心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相关可疑危险因素,为先心病的病因学研究和制定一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2009年在44家产科医院分娩(或引产)的从怀孕开始到产后7天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418例为病例组,选择同医院出生的、受孕时间相差3个月内的、无出生缺陷的健康活产儿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OR=1.06,95% CI:1.01~1.17)、孕前体质指数(OR=1.01,95%CI:1.01 ~1.18)、饮茶情况(OR=1.78,95%CI:1.12~2.83)均是先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孕早期摄入肉类是先心病的保护因素(OR =0.58,95%CI:0.38 ~0.88).结论: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探讨先心病的危险因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鼓励适龄生育,孕期控制体重、孕早期注意营养等措施减少先心病发生率.

    作者:赵光临;江虹;潘任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新疆维、汉族女性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12月~ 2010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并诊断为原发性阴道癌的52例病历资料(汉族31例,维族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平均年龄52.6岁,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维吾尔族妇女以农民为主,职业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②18岁以前结婚12例(23.1%),均为维族,初婚年龄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生育次数3次及以上共28例(53.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出现症状超过3个月就诊者29例(55.8%),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临床期别中汉族患者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8.4%,Ⅲ~Ⅳ期占52.6%,维族Ⅰ~Ⅱ期占本民族患者的42.9%,Ⅲ~Ⅳ期占57.1%,临床期别在两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鳞癌45例(86.5%),其中汉族24例、维族21例,腺癌6例(11.5%)均为汉族,腺鳞癌1例亦为汉族,病理类型在两民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7例(71.2%),汉族22例、维族15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维、汉族妇女原发性阴道癌相关危险因素中文化程度、生育次数、就诊时间、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在两个民族女性间无统计学差异;职业、初婚年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马丽华;沙力哈·海米提;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米非司酮与子宫内膜癌预防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1998年8月~2006年4月223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 mg,共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激素变化,诱导进入绝经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结果:B超检查提示,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诊刮子宫内膜病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殖激素:治疗前后E2、FSH、LH、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60例停药后平均37天月经恢复,163例停药后直接绝经;198例治疗后1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25例治疗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使用可发挥其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

    作者:兰丽坤;赵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有OHSS病史患者诱导排卵治疗中选择FSH起始剂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对有OHSS病史患者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治疗中FSH起始剂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一个低剂量递增方案周期,用以确定患者有效的FSH反应剂量,第二个治疗周期改用递减方案,并把第一周期确定的有效反应剂量增加37.5IU作为起始剂量.结果:患者1在第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中顺利排卵;患者2在第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中因有多个优势卵泡发育而放弃该周期,但确定了其对FSH的反应剂量为187.5 IU,后以225 IU作为起始剂量,在第二个递减周期中顺利排卵.结论:有OHSS病史的患者卵巢反应特别敏感,采用低剂量递减方案之前,可以用一个低剂量递增周期确定其FSH起始剂量.超声监测数据在治疗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李惠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情况.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48例产后妇女取阴道分泌物进行过氧化氢浓度、唾液酸甘酶及白细胞脂酶联合测定.结果:348例中测定出现≥1项异常者占51.4% (179/348),阴道分娩测定异常占52.1% (98/188),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0.6% (81/160),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测定异常占49.6% (57/115),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占53.3% (24/45),未进入产程的剖宫产与产程中急诊剖宫产测定异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浓度减低在产后为常见39.1%(136/348),其次是白细胞脂酶活性阳性31.3% (109/348),较少的是唾液酸甘酶活性阳性7.5% (26/348).结论:产后妇女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有助于了解阴道微生态情况,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为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艳琴;钱璐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微量元素在妊娠各期的分布特征

    目的:了解全血中微量元素Cu、Fe、Zn、Ca在妊娠各期的含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728例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液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妊娠妇女主要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其缺乏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铁、锌、钙的缺乏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孕妇血中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锌.

    作者:厉君;刘根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人工流产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对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对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永康市妇幼保健院385例行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185)和对照组(n =200),实验组术后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短效避孕药治疗,对照组行一般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月经量减少等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分别为7例、4例、0例,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为5.94%(11/185),而对照组轻度粘连、中度粘连、重度粘连分别为24例、8例、2例,发生率为17.00% (34/2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后应用短效避孕药可以很好地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王旭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方法:选取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有剖宫产手术史的110位孕妇,对她们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按照孕妇的意愿有62例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有48例孕妇选择经阴道分娩.从住院时间、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等指标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对产妇影响:①出血量方面:选择剖宫产者出血量为(290.69±5.63) ml,而经阴道分娩者为(162.40±8.30) ml,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住院时间:选择剖宫产孕妇的住院时间为(7.32±1.04)天,而经阴道分娩者为(3.14±0.89)天,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产褥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感染8例,占12.9% (8/62),而经阴道分娩感染1例,占2.08% (1/48),两种方法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婴儿影响:①新生儿感染:选择剖宫产的孕妇发生新生儿感染3例,占4.84%,而经阴道分娩发生新生儿感染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的孕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占3.23%,而经阴道分娩发生1例,占2.08%,两种方法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具有剖宫产手术史的孕妇在选择妊娠方式时,可以考虑采用经阴道分娩.

    作者:孟凡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