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党英;黄德芳
目的:探讨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年来26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进行钡剂灌肠或吸吮法直肠黏膜活检术术前诊断,用Tone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4例平均手术时间35 min(18~70 min),平均出血7 ml(5~10 ml);随访1~8年,症状复发23例,肛门狭窄13例,大便污粪3例,肛门直肠黏膜脱垂15例.以上复发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死亡5例.结论:经肛巨结肠根治手术使大部分新生儿期的巨结肠手术一期根治成为可能并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杜俊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恒牙先天缺失患儿的缺牙特点.方法:收集46例恒牙先天缺失患儿进行口腔检查,从恒牙先天缺失数日、牙位分布、咬合关系及多生牙、阻生牙、余留牙大小、形态等比较分析单纯性恒牙先天缺失的缺牙特点.结果:缺牙中以少数牙缺失为常见,46例恒牙先天缺失患儿中易缺失的牙齿为下颌中切牙.性别及左右侧未见明显差别,咬合关系异常者较多,少数牙伴有畸形及多生、阻生牙.结论:单纯性恒牙先天缺牙多为少数牙先天缺失,缺牙部位以下颌中切牙为常见,缺失牙位在左右侧未见明显异常,咬合关系异常较多见.
作者:金永哲;王民艳;杨秀玲;姜秋;杜鸥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加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王雪鹏;张开治;房向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加味抑肝散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加味抑肝散治疗,对照组用(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治疗20天后,治疗组治愈率52.38%,无效率9.52%,总有效率90.48%,而对照组治愈率11.90%,无效率47.62%,总有效率52.38%,两组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结论:加味抑肝散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疗效明显,且能改善潮热、心悸、乏力、出汗等伴随症状.
作者:孔月晴;胡建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了解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88.2%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文化程度、来南京的年限、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作者:李娟;莫宝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保门诊周岁内婴儿保健工作的流程、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实施和促进母婴保健2011年发展纲要的重要性.方法:结合儿童保健门诊实际案例,参照全国婴幼儿生长发育常规指标,常见多发营养偏差矫治,相关检测.应用医学统计相关理论综合分析.结果:1 000例婴儿从生后早产儿以21天、足月儿28天开始到保健门诊直至满周岁持续12次月月预约者(即月月见)与1 000例婴儿在1周岁内共计12个月来儿保门诊≤3次者(称为不定来)两组结果对比t值显示如下:体重9.76(<0.05)、身长12.12(<0.05)、佝偻病或缺钙症状11.65(<0.01)、营养性贫血83.68(<0.01)、微量营养素缺乏234.26((0.01)、消化不良或腹泻175.36(<0.01)、元素铅超标176.41(<0.01).结论;强调1周岁内婴儿每月定期来儿童保健门诊看医生,有助于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减少营养不良、营养偏差及预防铅负荷超标具有现实意义,值得保健门诊推广.
作者:董训兰;赵倩倩;何小玲;麦玮碧;李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肿瘤病理分类及处理原则.方法:对1989年12月~2008年1月收治的61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47.70%,44.59%的患者无任何症状.术前可经B超、彩超和CA125检测初步鉴别肿瘤的性质.绝经后不同年龄段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结合B超、彩超及CA125检测协助诊断.绝经后卵巢肿块应予以重视,一旦确诊卵巢肿块,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治疗.
作者:陈锐;李庭芳;董志红;卢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01~2008年该院出生缺陷的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及产前诊断的不足和需要强化之处,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08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年共监测围产儿20 394例,缺陷儿138例,发生率为6.77‰.主要缺陷为总唇裂、指(趾)畸形(多/并指趾)、复合畸形、无脑畸形、肾脏异常、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产母年龄<20岁和年龄≥35岁出生缺陷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孕前及孕早期预防、孕期宣教、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测质量,可以减少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芮青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童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39例干眼患儿的病史及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并行Schirmer I、BUT、FI染色检查.结果:儿童f眼症患者偏食163例(25.51%)、VDT 196例(30.67%)、VDT+偏食125例(19.56%)、MGD 52例(8.14%)、过敏性结膜炎103例(16.12%)、眼表检查BUT明显延长590例(92.33%),其次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464例(72.61%)、Sit I试验阳性348例(54.45%).结论:儿童干眼症发病与偏食、VDT、MGD、过敏性结膜炎等因素有关.
作者:石晶;崔秀成;陶相宜;项广珍;王跃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膨出(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期手术治疗SUI合并PO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以SUI为主诉症状,均合并阴道前壁膨出;7例以阴道脱出物为主诉症状,SUI为Ⅱ-Ⅲ型,盆腔脏器脱垂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分期Ⅱ-Ⅲ期.手术方法为抗尿失禁术,采用TVT-O(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术、盆底修补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Prolift前片及全片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盆底膨出复发,无尿失禁复发,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3月出现前壁网片侵蚀,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手术同期治疗POP与SUI可以取得满意而稳定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但应注意术前严格的尿动力学检测及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评价,以确定个体化手术方式.
作者:虞晴;纪丽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的现状以及与儿童营养状态的差异,为促进儿童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测量方法测量2所幼儿园259名5~6岁儿童体质量、身高,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同时对母亲进行儿童体形认知问卷调查,比较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该人群营养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调查对象的消瘦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86%和6.18%,男女儿童营养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806,P>0.05);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体格筛查结果比较总符合率64.48%,一致程度不够理想(u=4.36,P<0.01).结论:沧州市城区5~6岁集体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良好,但仍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舣重问题;母亲对儿童体形的评价存在认知偏差;当前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任务.
作者:任建立;德艳艳;刘明清;于彩霞;张丽萍;任静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妊娠期是生命过程中对营养要求高的时期,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来自孕妇,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1,2].孕妇营养平衡可以减少妊娠并发症,预防新生儿体重过低,降低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孕妇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过剩),会造成胎儿营养素缺乏,导致器官发育不良或发育迟缓,严重者发生流产、死胎或畸形等[3].因此,为保证孕妇营养、预防出生缺陷及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研究妊娠期食物营养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孕妇营养现状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提出各妊娠期的膳食营养指导性建议.
作者:朱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调查绍兴县湖塘街道社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为社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绍兴县湖塘街道社区≥20岁女性860例体检中发现的常见妇科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妇科疾病检出率为46.05%(396/860),以宫颈炎、阴道炎和子宫肌瘤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7.33%(149/860)、14.78%(127/860)和9.65%(83/860),在常见妇科疾病中分别占37.63%(149/396)、32.07%(127/396)和20.96%(83/396);发病年龄以30~40岁为主,占64.90%(257/396);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为 55.05%(218/396);发病原因可能与精神因素、妊娠、婚姻状况和哺乳有关.结论:绍兴县湖塘街道社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辖区内的女性进行妇科疾病定期的普查普治,以减少妇科疾病
作者:赖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对母体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65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DM治疗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治疗组在巨大儿、生长受限、早产、窒息、低血糖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生儿死亡仅出现I例,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降低GDM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宝霞;刘晓梅;徐晓华;王鸿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林校路街道社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并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过氧乙酸氧化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法对随机抽取的85例孕妇尿碘进行定量检测.结果:85例孕妇中,碘营养正常69例,占总数的81.2%;轻度碘缺乏14例,占总数的16.5%;严重碘缺乏2例,占总数的2.3%;未检测出高碘孕妇.结论:从群体角度来看林校路街道社区孕妇不存在碘缺乏状况,从个体角度来看部分孕妇碘摄人量偏低,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补碘.
作者:马志荣;焦国宾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BMI)及其增长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在该院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590例.按孕前BMl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5)3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总增幅,将观察对象分为正常组(BMI增幅<4)、超重组(4≤BMI增幅<6)和肥胖组(BMI增幅≥6),并分别随访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①孕前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②孕期BMI的增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超重组、肥胖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结论:对孕前高体重指数及孕期BMI增长大的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运动,限制期限BMI增长,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宁凤芝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恶性危险指数(RMI)中超声影像学指标的可行性,并探讨RMI在绝经后卵巢肿块的术前良恶性的诊断及处理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卵巢肿块双侧病变的恶性率大于单侧病变者;单侧卵巢肿块大径线>10 cm的恶性率大于大径线≤10 cm者;多个分隔无助于良恶性的判断.RMI 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大于RMI 1、RMI 3及血清CA125.血清CA125、RMI 1、RMI 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均大于超声评分,RMI 1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大于RMI 2.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且囊壁光滑,且检测血清CA125者22例,血清CA125均<35 U/ML,大径线均<10 cm,按RMI 2进行危险度分型,低危型均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RMI 2更值得应用于绝经后卵巢肿块术前良恶性的判断,从而指导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但仍存在改良的必要性和空间.RMI 2<25为低危型,可应用于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囊壁光滑者,行保守治疗的筛选中.
作者:董瑞丽;谷丽萍;许天敏;刘苏;曹成成;王俊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该院母婴同室病房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82例,将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前后SAS和SDS评分等心理状况指标、相关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婴儿沐浴掌握率等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和婴儿沐浴掌握率等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减轻母婴同室产妇的心理负担,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的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姚培琴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其研究范围目前已广泛深入到了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的各个领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通常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参与作用的复杂疾病,而所表达的蛋白质则是终的功能执行者.
作者:徐妍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孕妇血清标记物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f-β-HCG)指标检测,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来筛查唐氏综合征(DS)患儿及其他异常,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12例孕7~13周孕妇,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仅及配套试剂测定孕妇外周血f-β-HCG和PAPP-A,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将其检测结果输入WALLAC公司提供的IT软件.计算出DS风险率,以风险率≥1:250定为筛查阳性,其高危孕妇建议到E级医院取羊水或脐带血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确诊.结果:912例孕妇筛出Ds高风险85例,阳性率为9.32%,疑终被确诊4例,检出率为4.39‰.结论:PAPP-A和f-β-HCG联合检测再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NT值来筛查孕早期DS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使得孕早期筛查结果更可靠,使产前诊断时间提前.
作者:刘党英;黄德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