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李庭芳;董志红;卢霞
目的:比较晚孕妇女正常胎儿与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多普勒超声动脉血流指数差异,从而为官内发育迟缓胎儿预后不良的合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0倒超声诊断宫内发育迟缓胎儿以及120例正常胎儿测定脐动脉(UmA)的多普勒血流波形.结果:正常对照组超声声像图谱峰值一致,谷底光滑,底边无光;而宫内发育迟缓组表现为谷底毛糙、峰值混乱,底边有比较强的信号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宫内发育迟缓组S/D与RI值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当胎儿为宫内发育迟缓时,有必要测定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指数,以便及时发现宫内胎儿不良状况,把胎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控制到低水平.
作者:邓文秋;覃献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2月儿童腹泻发病现状,并对腹泻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2月腹泻儿童1 100例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过粪便检查,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常见病原菌及好发时间.结果:1 100例儿童中,轮状病毒582例,占52.91%;诺如病毒258例,占23.45%;札如病毒89例,占8.09%;星状病毒52例,占4.73%;腺病毒119例,占10.82%.其中轮状病毒在10~12月及1月高发,诺如病毒为7~9月高发,其他病毒在各时间段均有检出.结论:唐山地区儿童腹泻的好发年龄为5岁以下.引发腹泻的主要病毒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及腺病毒也较常见.不同病毒有其流行病的高峰期,轮状病毒为秋冬季,诺如病毒为夏秋季,其余病毒无明显季节分布.
作者:余亮科;赵文喆;高捷;张双;张志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林校路街道社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并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过氧乙酸氧化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法对随机抽取的85例孕妇尿碘进行定量检测.结果:85例孕妇中,碘营养正常69例,占总数的81.2%;轻度碘缺乏14例,占总数的16.5%;严重碘缺乏2例,占总数的2.3%;未检测出高碘孕妇.结论:从群体角度来看林校路街道社区孕妇不存在碘缺乏状况,从个体角度来看部分孕妇碘摄人量偏低,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补碘.
作者:马志荣;焦国宾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IVF/ICSI过程中,超重/肥胖和PCOS对促排卵参数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于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用标准长方案进行IVF/ICSI的152名PCOS和152名非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和基础FSH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PCOS这一变量后,超重/肥胖对获卵数、MⅡ数和可利用胚胎数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超重/肥胖和PCOS对妊娠、生化妊娠、流产无明显影响.结论:超重/肥胖对IVF/ICSI过程中某些参数具有影响,但是依赖于PCOS.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章汉旺;卜志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相关资料.方法:以在应城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的70例非宫颈癌女性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HPV感染(OR=19.784,P=0.000)、性传播疾病史(STD,非HPV)(OR=15.608,P=0.000)、工作压力大(OR=7.722,P=0.009)、吸烟史(OR=3.621,P=0.031)等,而盆腔炎、流产史、分娩史等并没有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P>0.05).结论:HPV感染、性传播疾病史(非HPV)、工作压力大、吸烟史等因素可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作者:刘长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在预防输卵管复发性粘连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3月因输卵管近端粘连导致不孕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行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输卵管再通术,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术中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和对照组30例术中输卵管管腔内未放置百菲米.术后随访半年,分析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结局.结果: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卯管通畅率实验组94.55%(52/55),对照组92.59%(50/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畅牢实验组89.09%(49/55),对照组70.37%(3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33.33%(10/30),对照组3.33%(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可降低输卵管复发性粘连,提高宫内妊娠率.
作者:张颖佳;孔佳;李斌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50例患者为治疗对象,以中医综合治疗75例为治疗组,以西医治疗75例为对照组,3个月后分析两组受试对象的治疗变化,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运用中医中药及辅助治疗后,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潮红)、外阴及阴道萎缩、骨质疏松、四肢麻木、心悸失眠不适、皮肤出现皱纹、色素沉着、肠胃功能紊乱、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明显好转,而对照组效果较差,且不良反应大.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效果相当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郭明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妇女就诊者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取2 001例女性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导流杂交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 6、11、16、18、31、33、35、39、42、43、44、45、51、52、53、56、58、59、66、68、cp8304共21种基因型,并对21种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总感染率为40.78%,其中高危型HPV占总阳性例次数的78.92%(644/816),若将一人同时感染多个HPV基因型的就诊者作为一个阳性病例,人群绝对感染率为29.54%;21种基因型中,高危型中HPV 16感染率高(8.74%),低危型中HPV 11感染率居首位(4.45%),感染频度前8位依次为HPV 16、58、11、6、52、33、68、53.不同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不同,17岁~组感染率高(32.50%),构成比差距较大,以31岁~组高(37.56%),其次为21岁~组(30.29%)和41岁~组(23.69%),三组总计高达91.54%.结论:该研究详细调查了徐州地区21种HP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及特点,提示该地区女性HPV感染较常见.因此,妇产科医生对该地区女性就诊者的HPV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言超;张萌;陈明;王淑贞;陈丹;李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etor,NGF)表达的含量,探讨中医中药在促进广泛子宫全切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8年12月32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术后用中药及针灸治疗)和对照组(术后未做特殊处理),B超测量膀胱残余尿量,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清N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管拔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GF术前术后均有表达,术后第1天血清NGF含量均高于术前,术后第7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和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N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中药可以提高广泛子宫全切术后NGF的表达量,能够减少残余尿量,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作者:王杜平;陶红霖;陈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后恶露排除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妇3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0例和对照组182例,从产后当日开始,实验组每天早、中、晚按摩宫底加用关元、三阴交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恶露排除情况.结果:两组的恶露排除量、子宫内膜情况、宫底高度3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进行择时穴位按摩,可明显促进产妇的恶露排除、子宫复原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丽君;赵作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年来26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进行钡剂灌肠或吸吮法直肠黏膜活检术术前诊断,用Tone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4例平均手术时间35 min(18~70 min),平均出血7 ml(5~10 ml);随访1~8年,症状复发23例,肛门狭窄13例,大便污粪3例,肛门直肠黏膜脱垂15例.以上复发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死亡5例.结论:经肛巨结肠根治手术使大部分新生儿期的巨结肠手术一期根治成为可能并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杜俊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加味抑肝散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加味抑肝散治疗,对照组用(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治疗20天后,治疗组治愈率52.38%,无效率9.52%,总有效率90.48%,而对照组治愈率11.90%,无效率47.62%,总有效率52.38%,两组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结论:加味抑肝散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疗效明显,且能改善潮热、心悸、乏力、出汗等伴随症状.
作者:孔月晴;胡建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时间段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规律.方法:根据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调查数据和刘惠龙等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孕28~42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初生儿头围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新生儿头围孕周均值,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减少0.2cm.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男与女头围孕周均值比较,在17个孕周分组中,除孕32、43周男低于女外,其余的15个孕周都是男高于女,平均每个孕周男比女增加0.5 cm.经t检验,P<0.01、<0.05占多数.结论:在孕28~42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不周胎龄初生儿(男+女)头围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头围孕周均值.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发育均值明显受到籍贯因素的影响,存在北部省份均值高南部省份均值低的地区性差异,而时间段(1986~2005年)增长趋势不明显.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规律.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静宁县2006~2008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状况,为改善静宁县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静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窒息、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始终位居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构成的前三位;婴儿期死亡所占比例大,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徘徊在83.89%~88.24%之间,而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构成比在70.00%~90.40%之间;5岁以下儿童在医院就诊的比例明显升高,以县(区)级和乡(街道)级医疗机构诊断级别所占比重大,高达60%以上.结论:2006~2008年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应积极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技术水平.
作者:马娟娟;吕鸿梅;赵久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合理营养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高中、6所初中汉族中学生775名,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84份,有效率88.3%.结果: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提高,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知识水平高于家长,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职业为脑力型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家长职业是体力型的学生知识得分,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在来自双亲家庭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及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营养知识综合得分高者所占比例高.结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提示应积极向中学生和家长宣传青少年健康知识,提高中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肖辉;吴晓飞;冷爱枝;阿孜古丽·马木提;刘晓静;翟宝菊;李萍;肖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检查(THL)对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通畅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HSG诊断为输卵管通畅、B超检查未见异常的不孕患者,再次行THL检查.结果:60例HSG提示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经THL检查,共诊断输卵管阻塞3例(5%),盆腔粘连45例(75%),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3%),2例卵巢囊肿(3%).结论:腔镜检查不孕女性输卵管及盆腔因素的准确率高于HSG检查,尤其对盆腔粘连的诊断率高.
作者:柴芝红;陈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了解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88.2%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文化程度、来南京的年限、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作者:李娟;莫宝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咳嗽、呼吸急促、喘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多数为呼吸道合胞病,且临床部分患儿出现反复喘息.本研究通过孟鲁斯特和布地奈德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阳;钟闻燕;熊建新;钱金强;虞斌;涂国华;姚圣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孕卵着床于子宫既往瘢痕处称之子宫剖宫产切口妊娠(CSP),是一种极少见的异位妊娠,事实上是子宫肌层的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临床医生对此认识较少,其早期诊断率较低,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或流产,盲目行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常造成术中大出血、子宫穿孔危及生命.现收集1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宁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近6年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14 510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剖宫产率为41.37%,2008~2010年剖宫产率为47.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前3位指征构成为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因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明显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逐年下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应从源头做起,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宣教,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
作者:孙亚莲;黄赛君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