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常见妇女病的患病率,主要病种及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群体干预措施.方法:由妇女保健科医务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妇女病普查表内容,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病史填写普查表,常规进行妇科及乳腺检查,同时进行辅助检查.结果:对2003~2008年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婚妇女8 820例进行常见妇科病普查,患病人数3 389例,患病率38.42%.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以慢性宫颈炎占首位,其次依次为阴道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而在慢性宫颈炎中宫颈糜烂居第一位,查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各1例;慢性宫颈炎21~30岁患病率高,为32.77%,51~60岁低,为4.48%,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乳腺疾病普查10 032例,患病人数3 456例,患病率34.45%,主要为乳腺小叶增生3 254例,患病率32.44%;乳腺癌2例;乳腺小叶增生以21~30岁患病率高达47.17%,51~60岁低为8.04%,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努力提高妇女病普查率,降低患病率,从而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颖;李秀清;李洁;怡学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对538例因细胞学结果异常或本人意愿行宫颈分泌物HPV-DNA亚型检测,对其中228例HPV阳性患者阴道镜下定位宫颈组织活检和(或)ECC、LEEP术,以高级别的病理结果为终病理学诊断.根据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228例HPV阳性病例中,检测到21种亚型中的18种,未检测到HPV-35、42、51三种亚型.感染频率前6位依次为:HPV-16(29.82%)、58(19.74%)、52(17.54%)、33(9.21%)、53(9.21%)和11(5.26%).样本中单型感染184例,多型感染44例.在宫颈高度病变组中HPV亚型感染依次为HPV-16、52、58、33、31/45/53、18/CP8304,但仅HPV-16与宫颈病变程度明显相关,与正常或炎症组、低度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多型感染中,高度病变组与低度病变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是上海市虹口区主要的感染亚型和致病型,混合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疾病的发展.
作者:崔芳;黄永芳;赵文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加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王雪鹏;张开治;房向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近6年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14 510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剖宫产率为41.37%,2008~2010年剖宫产率为47.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上升趋势;剖宫产前3位指征构成为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因瘢痕子宫剖宫产逐年明显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逐年下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应从源头做起,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宣教,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
作者:孙亚莲;黄赛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对广州地区解脲脲原体(Uu)在不同女性人群的检测结果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生殖道炎症患者及健康体检女性两组人群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试剂盒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合临床资料,对两组人群的Uu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Uu阳性率生殖道炎症组为38 7%,健康体检组为33.5%,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Uu在各年龄段女性定植无差异;生殖道炎症组Uu≥104 CFU/ml的例数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两组Uu≥104 CFU/ml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显示除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外,其余抗生素对Uu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性均>70%).结论:Uu为女性生殖道常见寄生物,应慎重判断其致病性,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其感染.
作者:唐晓华;潘树根;彭慧敏;江镜全;关秀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调查绍兴县湖塘街道社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为社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绍兴县湖塘街道社区≥20岁女性860例体检中发现的常见妇科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妇科疾病检出率为46.05%(396/860),以宫颈炎、阴道炎和子宫肌瘤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7.33%(149/860)、14.78%(127/860)和9.65%(83/860),在常见妇科疾病中分别占37.63%(149/396)、32.07%(127/396)和20.96%(83/396);发病年龄以30~40岁为主,占64.90%(257/396);职业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为 55.05%(218/396);发病原因可能与精神因素、妊娠、婚姻状况和哺乳有关.结论:绍兴县湖塘街道社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辖区内的女性进行妇科疾病定期的普查普治,以减少妇科疾病
作者:赖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相关资料.方法:以在应城市人民医院确诊的6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的70例非宫颈癌女性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HPV感染(OR=19.784,P=0.000)、性传播疾病史(STD,非HPV)(OR=15.608,P=0.000)、工作压力大(OR=7.722,P=0.009)、吸烟史(OR=3.621,P=0.031)等,而盆腔炎、流产史、分娩史等并没有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P>0.05).结论:HPV感染、性传播疾病史(非HPV)、工作压力大、吸烟史等因素可增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作者:刘长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式的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方法:收集子宫肌瘤临床病例90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的时间进行抽血,检测患者的血糖、全甘油三酯、全胆固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在不同手术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检测中,患者血糖水平没有出现显著性的改变,而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血脂指标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变.此外,还发现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在6个月后会出现TC、TG以及LDL显著升高,HDL显著降低的现象,而采用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并且程度要更为严重.结论:子宫肌瘤手术后,随着手术对子宫损伤程度的不同,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紊乱.该结果对于临床术后护理可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顾荣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产科出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较危急,需有效、及时和正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子宫切除是解决顽固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手段,对其适应证及时机的掌握决定着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所以掌握子宫切除的指征和时机至关重要.
作者:尹航;葛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孕卵着床于子宫既往瘢痕处称之子宫剖宫产切口妊娠(CSP),是一种极少见的异位妊娠,事实上是子宫肌层的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临床医生对此认识较少,其早期诊断率较低,常被误诊为宫内妊娠或流产,盲目行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常造成术中大出血、子宫穿孔危及生命.现收集1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宁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产妇个性心理因素对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分娩的足月正常头位初孕妇300例,发放SAS与SDS心理量表和爱森克人格问卷进行心理状况测评,分析心理因素与产妇选择剖宫产行为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组产妇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的心理反应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两组EPQ、SDS、S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外向性格的产妇易选择剖宫产.产妇的个性心理因素对选择分娩方式有很大影响,进而使剖宫产率增高.
作者:靖丽娟;孙平辉;向梅;马晓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对母体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65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GDM治疗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治疗组在巨大儿、生长受限、早产、窒息、低血糖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围生儿死亡仅出现I例,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降低GDM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魏宝霞;刘晓梅;徐晓华;王鸿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早期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该院分娩的符合母婴同室标准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进行血糖检测.结果:①无并发症的剖宫产和顺产之间血糖有明显差异,剖宫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1).②无并发症的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之间的血糖值有明显差异,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1).③孕妇有并发症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孕妇无并发症但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与无宫内窘迫的新生儿之间血糖有明显的差异,有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宫内窘迫组.结论: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血糖筛查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并给予尽早开奶,加强喂养,防止持续性低血糖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作者:赵新霞;谭志华;任为;贺文静;孙国强;李凤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时间段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规律.方法:根据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调查数据和刘惠龙等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孕28~42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初生儿头围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新生儿头围孕周均值,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减少0.2cm.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男与女头围孕周均值比较,在17个孕周分组中,除孕32、43周男低于女外,其余的15个孕周都是男高于女,平均每个孕周男比女增加0.5 cm.经t检验,P<0.01、<0.05占多数.结论:在孕28~42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不周胎龄初生儿(男+女)头围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头围孕周均值.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发育均值明显受到籍贯因素的影响,存在北部省份均值高南部省份均值低的地区性差异,而时间段(1986~2005年)增长趋势不明显.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规律.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明确诊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146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64例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菌感染组)、82例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组)的血清CRP水平,并与35例正常小儿进行对比.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明显增高,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前后细菌感染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儿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鉴别细菌、病毒感染的可靠指标,对抗生素的使用和临床疗效的判定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吴英杰;辛秀梅;高新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童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39例干眼患儿的病史及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并行Schirmer I、BUT、FI染色检查.结果:儿童f眼症患者偏食163例(25.51%)、VDT 196例(30.67%)、VDT+偏食125例(19.56%)、MGD 52例(8.14%)、过敏性结膜炎103例(16.12%)、眼表检查BUT明显延长590例(92.33%),其次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464例(72.61%)、Sit I试验阳性348例(54.45%).结论:儿童干眼症发病与偏食、VDT、MGD、过敏性结膜炎等因素有关.
作者:石晶;崔秀成;陶相宜;项广珍;王跃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0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38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给氧组)19例和观察组(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组)19例,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机械通气率、家长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改善血气分析及降低机械通气率.
作者:徐惠良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静宁县2006~2008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状况,为改善静宁县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水平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静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窒息、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始终位居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构成的前三位;婴儿期死亡所占比例大,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徘徊在83.89%~88.24%之间,而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构成比在70.00%~90.40%之间;5岁以下儿童在医院就诊的比例明显升高,以县(区)级和乡(街道)级医疗机构诊断级别所占比重大,高达60%以上.结论:2006~2008年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应积极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技术水平.
作者:马娟娟;吕鸿梅;赵久红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在分娩中胎儿脐血的分析,探索脐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胎心监护、产科合并症、产程的关系.方法:对360例足月分娩的胎儿,出生后即采集脐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脐血血气:pH值、PCO2、PO2、BE、HCO3-与Apgar评分相关,Apgar评分<7分时,脐血血气分析异常率上升,脐血血气分析与产科合并症相关,尤其是胎盘早剥、新生儿肺炎,存在pH值明显下降.脐血血气pH值与产程相关,第一产程的延长可使PH值下降.结论:脐血血气分析能客观直接反映出胎儿宫内缺血缺氧的程度,产科合并症、产程对脐血血气分析有一定影响.
作者:谢维卫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胎儿和婴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以在萧山区第三医院就诊分娩的32例GDM孕妇为GDM组,选择同时期在分娩的48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32周龄胎儿和两周龄婴儿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差异.结果:在32周龄胎儿和两周龄婴儿,对照组和GDM组在基础心率、胎心率无负荷试验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左室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输出量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在两周龄婴儿血生化指标上也无明显差异.但32周龄胎儿GDM组在左室射血分数上明显低于对照组(t=3.741,P=0.036);在两周龄婴儿GDM组在左室射血分数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8.316,P=0.026).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影响孕晚期胎儿和婴儿早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射血分数降低.
作者:陈香兰;郭玉琴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保门诊周岁内婴儿保健工作的流程、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实施和促进母婴保健2011年发展纲要的重要性.方法:结合儿童保健门诊实际案例,参照全国婴幼儿生长发育常规指标,常见多发营养偏差矫治,相关检测.应用医学统计相关理论综合分析.结果:1 000例婴儿从生后早产儿以21天、足月儿28天开始到保健门诊直至满周岁持续12次月月预约者(即月月见)与1 000例婴儿在1周岁内共计12个月来儿保门诊≤3次者(称为不定来)两组结果对比t值显示如下:体重9.76(<0.05)、身长12.12(<0.05)、佝偻病或缺钙症状11.65(<0.01)、营养性贫血83.68(<0.01)、微量营养素缺乏234.26((0.01)、消化不良或腹泻175.36(<0.01)、元素铅超标176.41(<0.01).结论;强调1周岁内婴儿每月定期来儿童保健门诊看医生,有助于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减少营养不良、营养偏差及预防铅负荷超标具有现实意义,值得保健门诊推广.
作者:董训兰;赵倩倩;何小玲;麦玮碧;李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337例早产小于胎龄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并与早产适于胎龄儿比较,分析二者的易感性.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337例早产儿,根据小于胎龄儿及适于胎龄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292例,比较两组患儿NEC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结果:观察组发生NEC 3例,发病率为6.67%;胃肠功能障碍15例,发病率为33.33%.对照组发生NEC1例,发病率为0.34%;胃肠功能障碍42例,发病率为14.38%.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963 2,P=0.001 6),NEC发病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8.4509,P=0.003 6).结论:早产小于胎龄儿是胃肠功能障碍及NEC的高危因素,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早产小于胎龄儿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应注意其发展为NEC的可能.
作者:洪梅;甄宏;李柳青 刊期: 2011年第34期
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咳嗽、呼吸急促、喘憋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多数为呼吸道合胞病,且临床部分患儿出现反复喘息.本研究通过孟鲁斯特和布地奈德来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阳;钟闻燕;熊建新;钱金强;虞斌;涂国华;姚圣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为制定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解痉、抗炎、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人,而治疗组给予顺尔宁,1次/日,睡前温开水送服,同时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4,P=0.006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FEVI占预计值百分率,PEF占预计值百分率明显增加,且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顺尔宁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协同作用,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彝;周焕荣;陈敦风;吴舒懋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诊治过程、恶性肿瘤子宫肌层浸润的确认及治疗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TD患者的宫腔镜检查资料.结果:32例GTD患者中,14例为葡萄胎清宫后患者,其中10例在宫腔镜下见到水泡状组织残留并予一次性清除,4例宫腔内未见水泡样组织残留;18例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l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7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与宫腔镜检查符合率100%,11例行化疗,其中2例行2次以上的宫腔镜检查,化疗后均见病灶明显缩小直至消失.32例患者均无宫腔镜检查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B超对于葡萄胎清宫残留物、GTD浸润肌层病灶有诊断意义,可辅助用于观察化疗疗效,对于治疗转归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永青;王宁;许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膜延长阴道的临床意义和术后放疗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以来住院年龄<45岁资料完整、随访可靠的宫颈癌患者73例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加一侧或双侧卵巢移位加以腹膜延长阴道术,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性激素;对照组3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或加一侧或双侧卵巢移位.两组术后高危因素者均行辅助放疗.结果:研究组术后测量阴道长度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阴道较放疗前缩短,但仍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5例行放疗,放疗后测FSH、LH明显升高,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放疗后卵巢衰竭明显;未行放疗者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膜延长阴道明显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但术后行放疗是影响性功能的不利因素.
作者:陈灼英;赵林华;李微微;李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膨出(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期手术治疗SUI合并PO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以SUI为主诉症状,均合并阴道前壁膨出;7例以阴道脱出物为主诉症状,SUI为Ⅱ-Ⅲ型,盆腔脏器脱垂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分期Ⅱ-Ⅲ期.手术方法为抗尿失禁术,采用TVT-O(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术、盆底修补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Prolift前片及全片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盆底膨出复发,无尿失禁复发,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3月出现前壁网片侵蚀,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手术同期治疗POP与SUI可以取得满意而稳定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但应注意术前严格的尿动力学检测及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评价,以确定个体化手术方式.
作者:虞晴;纪丽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产儿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40例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早产儿分别行常规剂量(120 Kv,150mAs)及低剂量(120 Kv,50mAs)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早产儿颅脑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作者:朱大玲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etor,NGF)表达的含量,探讨中医中药在促进广泛子宫全切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8年12月32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术后用中药及针灸治疗)和对照组(术后未做特殊处理),B超测量膀胱残余尿量,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和术后血清N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管拔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NGF术前术后均有表达,术后第1天血清NGF含量均高于术前,术后第7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和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N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中药可以提高广泛子宫全切术后NGF的表达量,能够减少残余尿量,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作者:王杜平;陶红霖;陈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后恶露排除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妇3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0例和对照组182例,从产后当日开始,实验组每天早、中、晚按摩宫底加用关元、三阴交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恶露排除情况.结果:两组的恶露排除量、子宫内膜情况、宫底高度3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进行择时穴位按摩,可明显促进产妇的恶露排除、子宫复原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丽君;赵作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广东三所高校40~60岁女教工450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7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9.67%,高中及以下的发生率为47.01%;教师的发生率为76.59%,干部的发生率为51.63%,工人的发生率为33.33%;性格差异、家庭关系和睦与否、居住环境噪杂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6.99,P<0.01).乳腺增生发生率37.78%,高血压发生率24.22%,子宫肌瘤发生率20.67%,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7.56%,脂肪肝发生率16.22%,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顺应是失眠、烦躁易怒、骨关节疼痛、易激动、月经紊乱、心悸、头痛、潮热出汗、面部色素沉着.结论:加强高校女教工围绝经期的保健是不应忽视,开展高校女性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科学调配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李珍;黄皓;林小兰;陈玉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2月儿童腹泻发病现状,并对腹泻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2月腹泻儿童1 100例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过粪便检查,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常见病原菌及好发时间.结果:1 100例儿童中,轮状病毒582例,占52.91%;诺如病毒258例,占23.45%;札如病毒89例,占8.09%;星状病毒52例,占4.73%;腺病毒119例,占10.82%.其中轮状病毒在10~12月及1月高发,诺如病毒为7~9月高发,其他病毒在各时间段均有检出.结论:唐山地区儿童腹泻的好发年龄为5岁以下.引发腹泻的主要病毒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及腺病毒也较常见.不同病毒有其流行病的高峰期,轮状病毒为秋冬季,诺如病毒为夏秋季,其余病毒无明显季节分布.
作者:余亮科;赵文喆;高捷;张双;张志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长春市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的情况,探讨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2010年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患者进行登记筛查,经散瞳验光,对确诊屈光不正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60 318例5岁以下儿童中,检出屈光不正27 256眼,2006~2010年屈光不正构成比由37.02%上升至45.18%.109 926只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98 490眼,占89.59%;近视性屈光不正5 664眼,占5.15%,5岁以下儿童主要以远视为主.结论: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刘莉;邵静;王瑞卿;刘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合理营养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高中、6所初中汉族中学生775名,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84份,有效率88.3%.结果: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提高,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知识水平高于家长,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职业为脑力型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家长职业是体力型的学生知识得分,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在来自双亲家庭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及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营养知识综合得分高者所占比例高.结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提示应积极向中学生和家长宣传青少年健康知识,提高中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肖辉;吴晓飞;冷爱枝;阿孜古丽·马木提;刘晓静;翟宝菊;李萍;肖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妇女就诊者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取2 001例女性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导流杂交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 6、11、16、18、31、33、35、39、42、43、44、45、51、52、53、56、58、59、66、68、cp8304共21种基因型,并对21种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总感染率为40.78%,其中高危型HPV占总阳性例次数的78.92%(644/816),若将一人同时感染多个HPV基因型的就诊者作为一个阳性病例,人群绝对感染率为29.54%;21种基因型中,高危型中HPV 16感染率高(8.74%),低危型中HPV 11感染率居首位(4.45%),感染频度前8位依次为HPV 16、58、11、6、52、33、68、53.不同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不同,17岁~组感染率高(32.50%),构成比差距较大,以31岁~组高(37.56%),其次为21岁~组(30.29%)和41岁~组(23.69%),三组总计高达91.54%.结论:该研究详细调查了徐州地区21种HP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及特点,提示该地区女性HPV感染较常见.因此,妇产科医生对该地区女性就诊者的HPV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言超;张萌;陈明;王淑贞;陈丹;李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的现状以及与儿童营养状态的差异,为促进儿童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测量方法测量2所幼儿园259名5~6岁儿童体质量、身高,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同时对母亲进行儿童体形认知问卷调查,比较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该人群营养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调查对象的消瘦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86%和6.18%,男女儿童营养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806,P>0.05);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体格筛查结果比较总符合率64.48%,一致程度不够理想(u=4.36,P<0.01).结论:沧州市城区5~6岁集体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良好,但仍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舣重问题;母亲对儿童体形的评价存在认知偏差;当前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任务.
作者:任建立;德艳艳;刘明清;于彩霞;张丽萍;任静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讨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导管排气与否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200例不孕患者进行417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IUI导管排气组(221周期);B组为IUI导管未排气组(196周期).结果:417个IUI周期共有50例临床妊娠,总周期妊娠率为11.99%,总病例妊娠率为25.00%.其中A组周期妊娠率为12.22%,B组周期妊娠率为11.73%,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的周期妊娠率虽然无明显差异,但A组周期妊娠率略高于B组周期妊娠率,在临床中有推广的必要.
作者:张青梅;张红茹;李冬;石岚;张稚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在预防输卵管复发性粘连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3月因输卵管近端粘连导致不孕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行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输卵管再通术,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术中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和对照组30例术中输卵管管腔内未放置百菲米.术后随访半年,分析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结局.结果: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卯管通畅率实验组94.55%(52/55),对照组92.59%(50/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畅牢实验组89.09%(49/55),对照组70.37%(3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33.33%(10/30),对照组3.33%(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可降低输卵管复发性粘连,提高宫内妊娠率.
作者:张颖佳;孔佳;李斌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检查(THL)对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通畅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HSG诊断为输卵管通畅、B超检查未见异常的不孕患者,再次行THL检查.结果:60例HSG提示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经THL检查,共诊断输卵管阻塞3例(5%),盆腔粘连45例(75%),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3%),2例卵巢囊肿(3%).结论:腔镜检查不孕女性输卵管及盆腔因素的准确率高于HSG检查,尤其对盆腔粘连的诊断率高.
作者:柴芝红;陈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IVF/ICSI过程中,超重/肥胖和PCOS对促排卵参数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于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用标准长方案进行IVF/ICSI的152名PCOS和152名非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的平均年龄和基础FSH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了PCOS这一变量后,超重/肥胖对获卵数、MⅡ数和可利用胚胎数有明显负面影响.但是超重/肥胖和PCOS对妊娠、生化妊娠、流产无明显影响.结论:超重/肥胖对IVF/ICSI过程中某些参数具有影响,但是依赖于PCOS.超重/肥胖和PCOS对IVF/ICSI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章汉旺;卜志勤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在女性不孕症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500例女性不孕症的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异常445例,占89.0%.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慢性盆腔炎(58.6%)、多囊卵巢综合征(18.0%)、子宫内膜异位征(14.0%).继发性不孕症中,慢性盆腔炎的构成比高于原发不孕(x2=8.60,P<0.01),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构成比低于原发不孕(x2=17.02,P<0.01).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伞端成形及造口术、卵巢打孔术、内异症电灼术为主要术式.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可明确女性不孕的原因,并针对病因实施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两种微创手术优势互补,是目前诊治女性盆腔因素不孕症的佳方法.
作者:郭政;王丽英;李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治疗后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进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28例患者输卵管疏通,2例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6.45%.结论:异位妊娠对输卵管有不同程度损伤,经宫腹腔镜治疗后妊娠率较低,需及早助孕治疗.
作者:林津;韩斌;马炎辉;王彦龙;谢红斌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了解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88.2%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文化程度、来南京的年限、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作者:李娟;莫宝庆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的蜡块组织145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卵巢组织HIF-1a表达情况进行检查.结果: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相比,交界性卵巢肿瘤及卵巢癌组织HIF-1a表达相对较高(P<0.05);卵巢癌组织HIF-1a表达与病理分级间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卵巢癌初期HIF-1a表达水平开始增加,随着病情发展水平逐渐上升,以HIF-1a为靶点的治疗对于卵巢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杏茶;阎凌;方淑芹;袁晓明;赵丽双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胎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28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28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胎盘组织中GLP-1、GLP-1R的表达水平.结果:①LGA组胎盘组织中GLP-1、GLP-IR的表达水平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胎盘组织中GLP-1、GLP-IR的表达水平高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胎盘组织中GLP-1、GLP-1R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454,P<0.05;r=-0.512,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GLP-1、GLP-1R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在新生儿出生体重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鑫;王晶;尚丽新;李萍;张文晶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酶-3(Caspase-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和Ki-67在63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各20例相比较.结果:Caspase-3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63.5%,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为60.0%和60.0%,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为100.0%和20.0%,三者的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pase-3和Ki-67参与丁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并为子宫内膜癌的保守治疗提供新的靶目标可能.
作者:曹帅金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声像图,提高产前诊断率.方法:对该院2001~2009年疑为胎盘早剥收治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中产前诊断18例,诊断率60.0%,漏诊9例,误诊3例(1例为胎盘边缘血窦破裂,1例为副胎盘,1例胎盘未见异常).早产21例,占77.8%.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均Ⅲ度早剥)8例,占29.6%.脐动脉S/D比值在1.7~3.9.结论:超声检查虽然在胎盘早剥的诊断上存在局限,但目前其具有的直接探查胎盘的厚度、内部回声、胎盘与子宫肌壁间联系及胎盘的血流情况、可重复性、无创、价廉等优点,仍是唯一能够准确诊断胎盘早剥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朴京玉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激光治疗的阈值期阈值前期1型ROP病例19例(37眼),随访均半年以上观察其疗效.结果:35眼治疗反应良好,ROP发生退行性变化.6眼因1次治疗不够需要再次作激光凝固,8眼在治疗后眼底视网膜嵴病变处可见有少量出血,在随访中自行吸收,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2眼效果差,1眼放弃治疗,另1眼被迫行玻璃体切除术.结论:激光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郑粉善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BMI)及其增长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在该院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590例.按孕前BMl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5)3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总增幅,将观察对象分为正常组(BMI增幅<4)、超重组(4≤BMI增幅<6)和肥胖组(BMI增幅≥6),并分别随访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①孕前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②孕期BMI的增幅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超重组、肥胖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结论:对孕前高体重指数及孕期BMI增长大的孕妇应加强营养指导,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运动,限制期限BMI增长,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儿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宁凤芝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年来26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进行钡剂灌肠或吸吮法直肠黏膜活检术术前诊断,用Tone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4例平均手术时间35 min(18~70 min),平均出血7 ml(5~10 ml);随访1~8年,症状复发23例,肛门狭窄13例,大便污粪3例,肛门直肠黏膜脱垂15例.以上复发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死亡5例.结论:经肛巨结肠根治手术使大部分新生儿期的巨结肠手术一期根治成为可能并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杜俊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了解林校路街道社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并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过氧乙酸氧化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法对随机抽取的85例孕妇尿碘进行定量检测.结果:85例孕妇中,碘营养正常69例,占总数的81.2%;轻度碘缺乏14例,占总数的16.5%;严重碘缺乏2例,占总数的2.3%;未检测出高碘孕妇.结论:从群体角度来看林校路街道社区孕妇不存在碘缺乏状况,从个体角度来看部分孕妇碘摄人量偏低,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补碘.
作者:马志荣;焦国宾 刊期: 2011年第34期
妊娠期是生命过程中对营养要求高的时期,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来自孕妇,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1,2].孕妇营养平衡可以减少妊娠并发症,预防新生儿体重过低,降低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孕妇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过剩),会造成胎儿营养素缺乏,导致器官发育不良或发育迟缓,严重者发生流产、死胎或畸形等[3].因此,为保证孕妇营养、预防出生缺陷及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研究妊娠期食物营养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孕妇营养现状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提出各妊娠期的膳食营养指导性建议.
作者:朱俊 刊期: 2011年第34期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其研究范围目前已广泛深入到了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的各个领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通常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参与作用的复杂疾病,而所表达的蛋白质则是终的功能执行者.
作者:徐妍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比较晚孕妇女正常胎儿与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多普勒超声动脉血流指数差异,从而为官内发育迟缓胎儿预后不良的合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0倒超声诊断宫内发育迟缓胎儿以及120例正常胎儿测定脐动脉(UmA)的多普勒血流波形.结果:正常对照组超声声像图谱峰值一致,谷底光滑,底边无光;而宫内发育迟缓组表现为谷底毛糙、峰值混乱,底边有比较强的信号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宫内发育迟缓组S/D与RI值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当胎儿为宫内发育迟缓时,有必要测定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指数,以便及时发现宫内胎儿不良状况,把胎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控制到低水平.
作者:邓文秋;覃献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01~2008年该院出生缺陷的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及产前诊断的不足和需要强化之处,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08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年共监测围产儿20 394例,缺陷儿138例,发生率为6.77‰.主要缺陷为总唇裂、指(趾)畸形(多/并指趾)、复合畸形、无脑畸形、肾脏异常、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产母年龄<20岁和年龄≥35岁出生缺陷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孕前及孕早期预防、孕期宣教、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测质量,可以减少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芮青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孕妇血清标记物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f-β-HCG)指标检测,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来筛查唐氏综合征(DS)患儿及其他异常,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12例孕7~13周孕妇,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仅及配套试剂测定孕妇外周血f-β-HCG和PAPP-A,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将其检测结果输入WALLAC公司提供的IT软件.计算出DS风险率,以风险率≥1:250定为筛查阳性,其高危孕妇建议到E级医院取羊水或脐带血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确诊.结果:912例孕妇筛出Ds高风险85例,阳性率为9.32%,疑终被确诊4例,检出率为4.39‰.结论:PAPP-A和f-β-HCG联合检测再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NT值来筛查孕早期DS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使得孕早期筛查结果更可靠,使产前诊断时间提前.
作者:刘党英;黄德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恒牙先天缺失患儿的缺牙特点.方法:收集46例恒牙先天缺失患儿进行口腔检查,从恒牙先天缺失数日、牙位分布、咬合关系及多生牙、阻生牙、余留牙大小、形态等比较分析单纯性恒牙先天缺失的缺牙特点.结果:缺牙中以少数牙缺失为常见,46例恒牙先天缺失患儿中易缺失的牙齿为下颌中切牙.性别及左右侧未见明显差别,咬合关系异常者较多,少数牙伴有畸形及多生、阻生牙.结论:单纯性恒牙先天缺牙多为少数牙先天缺失,缺牙部位以下颌中切牙为常见,缺失牙位在左右侧未见明显异常,咬合关系异常较多见.
作者:金永哲;王民艳;杨秀玲;姜秋;杜鸥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该院母婴同室病房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82例,将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前后SAS和SDS评分等心理状况指标、相关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婴儿沐浴掌握率等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相关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和婴儿沐浴掌握率等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减轻母婴同室产妇的心理负担,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的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姚培琴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非路径组,路径组61例按临床路径表由医护人员有计划地从入院到出院给予诊疗及护理服务;非路径组57例采用传统的诊疗护理方式诊疗.结果: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非路径组,且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非路径组,两组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可缩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住院天数、控制住院费用、同时能提升患方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桂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以150例患者为治疗对象,以中医综合治疗75例为治疗组,以西医治疗75例为对照组,3个月后分析两组受试对象的治疗变化,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运用中医中药及辅助治疗后,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潮红)、外阴及阴道萎缩、骨质疏松、四肢麻木、心悸失眠不适、皮肤出现皱纹、色素沉着、肠胃功能紊乱、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明显好转,而对照组效果较差,且不良反应大.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效果相当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郭明巍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比较电针、中药、针药结合三种不同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各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其改良Kupperman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结果:电针组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28.20±2.42,治疗后为12.50±2.02,总有效率为72.5%;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4.72±0.45,治疗后为10.60±1.12,总有效率为75%;血清E2含量治疗前为(29.50±12.38)pg/ml,治疗后为(46.36±17.7)pg/ml.中药组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30.72±2 47,治疗后为13.30±2.06,总有效率为70.0%;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5.37±0.60,治疗后为11.17±1.20,总有效率为72.5%;血清E2含量治疗前为(36.27±11.95)pg/ml,治疗后为(46.56±22.34)pg/ml.针药结合组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33.67±1.84,治疗后为13.52±1.91,总有效率为72.5%;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5.30±0.75,治疗后为10.12±1.35,总有效率为75.0%;血清E2含量治疗前为(37.77±20.47)pg/ml,治疗后为(55.13±28.26)pg/ml.3组比较,P>0.05.结论:无论电针或中药汤剂或针药结合对本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史晓岚;杨帅;王元惠;张国庆;何金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改善围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且无激素使用禁忌证的妇女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分别给予口服倍美力、克龄蒙、补佳乐片,3个月后比较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3组用药后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阴道细胞学(v分)较用药前都有显著改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激素替代药物改善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安全可靠,可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可根据各自实际选取更适宜药物.
作者:冯瑶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肿瘤病理分类及处理原则.方法:对1989年12月~2008年1月收治的61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47.70%,44.59%的患者无任何症状.术前可经B超、彩超和CA125检测初步鉴别肿瘤的性质.绝经后不同年龄段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结合B超、彩超及CA125检测协助诊断.绝经后卵巢肿块应予以重视,一旦确诊卵巢肿块,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治疗.
作者:陈锐;李庭芳;董志红;卢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观察醒神解郁针法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规范技术操作,使其能够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2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醒神解郁针法治疗组和氟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计算治疗3周、6周末的减分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醒神解郁针法治疗组和氟西汀治疗对照组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P<0.01),但两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解郁针法与氟西汀均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但醒神解郁针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实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邢凯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加味抑肝散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加味抑肝散治疗,对照组用(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治疗20天后,治疗组治愈率52.38%,无效率9.52%,总有效率90.48%,而对照组治愈率11.90%,无效率47.62%,总有效率52.38%,两组疗效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结论:加味抑肝散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疗效明显,且能改善潮热、心悸、乏力、出汗等伴随症状.
作者:孔月晴;胡建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恶性危险指数(RMI)中超声影像学指标的可行性,并探讨RMI在绝经后卵巢肿块的术前良恶性的诊断及处理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6例绝经后卵巢肿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卵巢肿块双侧病变的恶性率大于单侧病变者;单侧卵巢肿块大径线>10 cm的恶性率大于大径线≤10 cm者;多个分隔无助于良恶性的判断.RMI 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大于RMI 1、RMI 3及血清CA125.血清CA125、RMI 1、RMI 2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均大于超声评分,RMI 1诊断绝经后卵巢恶性肿块的特异度大于RMI 2.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且囊壁光滑,且检测血清CA125者22例,血清CA125均<35 U/ML,大径线均<10 cm,按RMI 2进行危险度分型,低危型均无恶性病变发生.结论:RMI 2更值得应用于绝经后卵巢肿块术前良恶性的判断,从而指导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但仍存在改良的必要性和空间.RMI 2<25为低危型,可应用于绝经后无不适症状、超声检查为完全无回声区、单侧单房囊肿、囊壁光滑者,行保守治疗的筛选中.
作者:董瑞丽;谷丽萍;许天敏;刘苏;曹成成;王俊芳 刊期: 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