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绝经期妇女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激素替代治疗

冯瑶

关键词:围绝经期, 激素替代疗法,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症状改善
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改善围绝经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且无激素使用禁忌证的妇女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分别给予口服倍美力、克龄蒙、补佳乐片,3个月后比较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3组用药后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阴道细胞学(v分)较用药前都有显著改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激素替代药物改善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安全可靠,可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可根据各自实际选取更适宜药物.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2001~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01~2008年该院出生缺陷的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及产前诊断的不足和需要强化之处,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08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年共监测围产儿20 394例,缺陷儿138例,发生率为6.77‰.主要缺陷为总唇裂、指(趾)畸形(多/并指趾)、复合畸形、无脑畸形、肾脏异常、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产母年龄<20岁和年龄≥35岁出生缺陷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孕前及孕早期预防、孕期宣教、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测质量,可以减少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芮青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早产小于胎龄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胃肠功能障碍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337例早产小于胎龄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并与早产适于胎龄儿比较,分析二者的易感性.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337例早产儿,根据小于胎龄儿及适于胎龄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292例,比较两组患儿NEC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结果:观察组发生NEC 3例,发病率为6.67%;胃肠功能障碍15例,发病率为33.33%.对照组发生NEC1例,发病率为0.34%;胃肠功能障碍42例,发病率为14.38%.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963 2,P=0.001 6),NEC发病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8.4509,P=0.003 6).结论:早产小于胎龄儿是胃肠功能障碍及NEC的高危因素,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早产小于胎龄儿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应注意其发展为NEC的可能.

    作者:洪梅;甄宏;李柳青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临床路径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和非路径组,路径组61例按临床路径表由医护人员有计划地从入院到出院给予诊疗及护理服务;非路径组57例采用传统的诊疗护理方式诊疗.结果: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非路径组,且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非路径组,两组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可缩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住院天数、控制住院费用、同时能提升患方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

    作者:张桂芹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65例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加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王雪鹏;张开治;房向阳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百菲米预防输卵管复发性粘连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在预防输卵管复发性粘连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3月因输卵管近端粘连导致不孕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行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输卵管再通术,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术中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和对照组30例术中输卵管管腔内未放置百菲米.术后随访半年,分析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手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结局.结果: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卯管通畅率实验组94.55%(52/55),对照组92.59%(50/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畅牢实验组89.09%(49/55),对照组70.37%(3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33.33%(10/30),对照组3.33%(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后,输卵管管腔内放置百菲米可降低输卵管复发性粘连,提高宫内妊娠率.

    作者:张颖佳;孔佳;李斌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绝经后卵巢肿瘤6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肿瘤病理分类及处理原则.方法:对1989年12月~2008年1月收治的610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47.70%,44.59%的患者无任何症状.术前可经B超、彩超和CA125检测初步鉴别肿瘤的性质.绝经后不同年龄段患者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的构成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结合B超、彩超及CA125检测协助诊断.绝经后卵巢肿块应予以重视,一旦确诊卵巢肿块,只要患者病情允许,应尽早治疗.

    作者:陈锐;李庭芳;董志红;卢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盆腔脏器膨出的同期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同期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盆腔脏器膨出(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同期手术治疗SUI合并PO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以SUI为主诉症状,均合并阴道前壁膨出;7例以阴道脱出物为主诉症状,SUI为Ⅱ-Ⅲ型,盆腔脏器脱垂POP-Q(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分期Ⅱ-Ⅲ期.手术方法为抗尿失禁术,采用TVT-O(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术、盆底修补术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Prolift前片及全片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盆底膨出复发,无尿失禁复发,1例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术后3月出现前壁网片侵蚀,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手术同期治疗POP与SUI可以取得满意而稳定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但应注意术前严格的尿动力学检测及对患者病情的整体评价,以确定个体化手术方式.

    作者:虞晴;纪丽伟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2006~2010年长春市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长春市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的情况,探讨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2010年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患者进行登记筛查,经散瞳验光,对确诊屈光不正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0年60 318例5岁以下儿童中,检出屈光不正27 256眼,2006~2010年屈光不正构成比由37.02%上升至45.18%.109 926只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98 490眼,占89.59%;近视性屈光不正5 664眼,占5.15%,5岁以下儿童主要以远视为主.结论: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5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刘莉;邵静;王瑞卿;刘娇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蛋白质组学在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其研究范围目前已广泛深入到了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的各个领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通常是多基因、多因素共同参与作用的复杂疾病,而所表达的蛋白质则是终的功能执行者.

    作者:徐妍力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对中学生的影响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合理营养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所高中、6所初中汉族中学生775名,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84份,有效率88.3%.结果: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渐提高,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知识水平高于家长,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职业为脑力型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家长职业是体力型的学生知识得分,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在来自双亲家庭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及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营养知识综合得分高者所占比例高.结论: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提示应积极向中学生和家长宣传青少年健康知识,提高中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肖辉;吴晓飞;冷爱枝;阿孜古丽·马木提;刘晓静;翟宝菊;李萍;肖丽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的现状以及与儿童营养状态的差异,为促进儿童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测量方法测量2所幼儿园259名5~6岁儿童体质量、身高,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同时对母亲进行儿童体形认知问卷调查,比较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该人群营养状况的符合程度.结果:调查对象的消瘦和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86%和6.18%,男女儿童营养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806,P>0.05);母亲对儿童体形认知与体格筛查结果比较总符合率64.48%,一致程度不够理想(u=4.36,P<0.01).结论:沧州市城区5~6岁集体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良好,但仍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舣重问题;母亲对儿童体形的评价存在认知偏差;当前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任务.

    作者:任建立;德艳艳;刘明清;于彩霞;张丽萍;任静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式的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方法:收集子宫肌瘤临床病例90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的时间进行抽血,检测患者的血糖、全甘油三酯、全胆固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在不同手术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检测中,患者血糖水平没有出现显著性的改变,而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血脂指标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变.此外,还发现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在6个月后会出现TC、TG以及LDL显著升高,HDL显著降低的现象,而采用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并且程度要更为严重.结论:子宫肌瘤手术后,随着手术对子宫损伤程度的不同,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紊乱.该结果对于临床术后护理可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顾荣华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针药三种不同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效应分析

    目的:比较电针、中药、针药结合三种不同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各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其改良Kupperman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结果:电针组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28.20±2.42,治疗后为12.50±2.02,总有效率为72.5%;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4.72±0.45,治疗后为10.60±1.12,总有效率为75%;血清E2含量治疗前为(29.50±12.38)pg/ml,治疗后为(46.36±17.7)pg/ml.中药组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30.72±2 47,治疗后为13.30±2.06,总有效率为70.0%;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5.37±0.60,治疗后为11.17±1.20,总有效率为72.5%;血清E2含量治疗前为(36.27±11.95)pg/ml,治疗后为(46.56±22.34)pg/ml.针药结合组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33.67±1.84,治疗后为13.52±1.91,总有效率为72.5%;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5.30±0.75,治疗后为10.12±1.35,总有效率为75.0%;血清E2含量治疗前为(37.77±20.47)pg/ml,治疗后为(55.13±28.26)pg/ml.3组比较,P>0.05.结论:无论电针或中药汤剂或针药结合对本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作者:史晓岚;杨帅;王元惠;张国庆;何金森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上海市虹口区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对538例因细胞学结果异常或本人意愿行宫颈分泌物HPV-DNA亚型检测,对其中228例HPV阳性患者阴道镜下定位宫颈组织活检和(或)ECC、LEEP术,以高级别的病理结果为终病理学诊断.根据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228例HPV阳性病例中,检测到21种亚型中的18种,未检测到HPV-35、42、51三种亚型.感染频率前6位依次为:HPV-16(29.82%)、58(19.74%)、52(17.54%)、33(9.21%)、53(9.21%)和11(5.26%).样本中单型感染184例,多型感染44例.在宫颈高度病变组中HPV亚型感染依次为HPV-16、52、58、33、31/45/53、18/CP8304,但仅HPV-16与宫颈病变程度明显相关,与正常或炎症组、低度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多型感染中,高度病变组与低度病变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是上海市虹口区主要的感染亚型和致病型,混合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疾病的发展.

    作者:崔芳;黄永芳;赵文霞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宫腔镜检查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诊治过程、恶性肿瘤子宫肌层浸润的确认及治疗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TD患者的宫腔镜检查资料.结果:32例GTD患者中,14例为葡萄胎清宫后患者,其中10例在宫腔镜下见到水泡状组织残留并予一次性清除,4例宫腔内未见水泡样组织残留;18例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l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7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与宫腔镜检查符合率100%,11例行化疗,其中2例行2次以上的宫腔镜检查,化疗后均见病灶明显缩小直至消失.32例患者均无宫腔镜检查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检查结合B超对于葡萄胎清宫残留物、GTD浸润肌层病灶有诊断意义,可辅助用于观察化疗疗效,对于治疗转归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永青;王宁;许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期巨结肠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年来26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进行钡剂灌肠或吸吮法直肠黏膜活检术术前诊断,用Tone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4例平均手术时间35 min(18~70 min),平均出血7 ml(5~10 ml);随访1~8年,症状复发23例,肛门狭窄13例,大便污粪3例,肛门直肠黏膜脱垂15例.以上复发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死亡5例.结论:经肛巨结肠根治手术使大部分新生儿期的巨结肠手术一期根治成为可能并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杜俊鹏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0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38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导管给氧组)19例和观察组(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组)19例,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机械通气率、家长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家长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改善血气分析及降低机械通气率.

    作者:徐惠良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徐州地区女性就诊者21种HP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妇女就诊者21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取2 001例女性就诊者宫颈脱落细胞,应用导流杂交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 6、11、16、18、31、33、35、39、42、43、44、45、51、52、53、56、58、59、66、68、cp8304共21种基因型,并对21种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总感染率为40.78%,其中高危型HPV占总阳性例次数的78.92%(644/816),若将一人同时感染多个HPV基因型的就诊者作为一个阳性病例,人群绝对感染率为29.54%;21种基因型中,高危型中HPV 16感染率高(8.74%),低危型中HPV 11感染率居首位(4.45%),感染频度前8位依次为HPV 16、58、11、6、52、33、68、53.不同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不同,17岁~组感染率高(32.50%),构成比差距较大,以31岁~组高(37.56%),其次为21岁~组(30.29%)和41岁~组(23.69%),三组总计高达91.54%.结论:该研究详细调查了徐州地区21种HP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及特点,提示该地区女性HPV感染较常见.因此,妇产科医生对该地区女性就诊者的HPV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言超;张萌;陈明;王淑贞;陈丹;李强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高海拔地区10032例女职工常见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常见妇女病的患病率,主要病种及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群体干预措施.方法:由妇女保健科医务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妇女病普查表内容,对普查对象逐个询问病史填写普查表,常规进行妇科及乳腺检查,同时进行辅助检查.结果:对2003~2008年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婚妇女8 820例进行常见妇科病普查,患病人数3 389例,患病率38.42%.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以慢性宫颈炎占首位,其次依次为阴道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而在慢性宫颈炎中宫颈糜烂居第一位,查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各1例;慢性宫颈炎21~30岁患病率高,为32.77%,51~60岁低,为4.48%,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乳腺疾病普查10 032例,患病人数3 456例,患病率34.45%,主要为乳腺小叶增生3 254例,患病率32.44%;乳腺癌2例;乳腺小叶增生以21~30岁患病率高达47.17%,51~60岁低为8.04%,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努力提高妇女病普查率,降低患病率,从而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颖;李秀清;李洁;怡学英 刊期: 2011年第34期

  • 1986~2005年中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变化趋势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时间段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规律.方法:根据1986年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调查数据和刘惠龙等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体格发育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孕28~42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初生儿头围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新生儿头围孕周均值,平均每个孕周均值减少0.2cm.2005年深圳不同胎龄初生儿男与女头围孕周均值比较,在17个孕周分组中,除孕32、43周男低于女外,其余的15个孕周都是男高于女,平均每个孕周男比女增加0.5 cm.经t检验,P<0.01、<0.05占多数.结论:在孕28~42周胎龄段,2005年深圳不周胎龄初生儿(男+女)头围孕周均值低于1986年中国15城市头围孕周均值.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发育均值明显受到籍贯因素的影响,存在北部省份均值高南部省份均值低的地区性差异,而时间段(1986~2005年)增长趋势不明显.我国不同胎龄胎儿头围孕周均值存在明显男高女低的性别差异规律.

    作者:黄小云;刘惠龙 刊期: 2011年第3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